“哎哟,这都转过年入春了,再也冷不到几天,您现做洋火桶还来——”向四爷话没说完,叫老婆在腰上拧了一下,没再说下去,眼里却是有些担忧。
春妮:“我既买你的货,就有法子卖出去,反倒是你这个铁皮不大合用。”
“那怕什么,您不就是担心铁皮太薄?您买了东西后到铁号里淬一遍,两张一叠,再不够再叠一张,不就厚了?”向四爷倒是个脑子活泛的。
“可这样一来,我要多出加工费,淬火的火耗,废品率也得算进去,质量肯定也比不上厚铁皮,价格还得再降,七算八算的,这就不老少了。”
“这么办吧,您要是能把我这些货都要了,我给您算便宜点,不能叫您吃亏
。”洋铁皮的价比他囤货前少说翻了十倍以上,就是让点利,他也不亏。向四爷这话说得很轻松。
春妮抻在这半天,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向四爷做事爽气,很得她的好感,这一屋的洋铁皮,粗估下来能做一二百洋火桶,卖过这一阵子是足够了的,遂点头应下。两人讲了个彼此都能接受的价,春妮便打算先出门,找几个扛大包的来拉货。
却叫向四爷掏出几个铜角子,抢先唤来自己儿子:“顺子,去弄堂口找几个人来帮忙搬货。”
又招呼春妮:“再坐会儿吧,我们家这块儿人头熟,保准找的是正经干活的老实人,不会毛手毛脚。唉对了,您说您做的洋火桶,这会儿能卖给谁?”
春妮看了眼程老板,后者向她点点头。这会儿海城很多人私下都干些不好说的买卖,她这事也不稀奇,低声道:“洋人——”
向四爷“嘶”地一声,冲她竖起大拇指:“您可真是敢想敢做,那您一次做这么些桶子,钱财可还趁手?”
春妮皱眉,这话就问得过界了。
向四爷解释说:“我意思是,您若是有钱财上的问题,我也可以帮忙想想办法。”
春妮不至于做不起几个洋火桶,但做生意嘛,能不用自己的钱,就不用自己的钱。她立刻顺杆往上爬,问向四爷:“那你能挪多少出来给我?利息又怎么算?”
“那就得看您做的生意有多大了。”
春妮想了想,问道:“我跟向四爷是头一回见面,你不怕我拿了你的钱跑了?”
向四爷哈哈笑起来:“要是旁人,我肯定心里要打些鼓。但顾小姐一来是我师哥带来的,他这个人我知道,怕麻烦,轻易不肯沾这些事,他肯带着您来,至少对您的品格是放得下心的。再者您手底下这么一大摊子家业,何必来骗我这点小钱?怎么样?咱们这生意能不能接着再做下去?”
刚刚几人聊天,向四爷已经知道春妮现在负责一所流动学校的运营。春妮也从程连玖那得知,他的这位师弟是武生出身,只是唱戏的功夫稀松,在旧京城里排不上号,只好跑到海宁城来混饭吃。前些日子他们戏院惹上麻烦,连累他也丢了差事,刚刚才找到一份在电影公司做武行的工作。
在现在的海城,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唯有舞厅和电影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火爆,是众人眼里的金饭碗。向四爷这时候能钻营进去,也是一号人物。他在海城经营的时间比程老板时间长,跟他搭上线,说不定自己也能拓开个新局面。
“多的不说,一二百块现大洋,我没问题。”
春妮怦然心动,转向程老板:“这事,您看能不能做?”
程老板却吭哧两声,问春妮:“你那个生意,一二百块够不够?”
春妮一时没闹懂他的意思,有点懵逼地看着他。
“要是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一些钱,也投给你。”他应该没跟人谈过这些,出口很艰难:“怎,怎么样?”
春妮:“……”找个材料,顺便还拉来了投资?
第210章 210 罐头
春妮能理解程老板的心情。
即便他身家不斐, 是旧京,乃至整个华国都数得上的名角,也撑不住只出不进, 一家九口人在海城这种地方的消费。
最最要紧的是, 谁也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多少手里得攥点好留后路。程老板暂时不想再出来唱戏,另外找出路赚钱贴补些家用在情在理。
“除了唱戏,我什么都不会干。要不是有老四起头,我也不好意思跟你张这个口。”程老板话头打开,再说下去就不难了。
“你的能耐我放心。我就是手里有两个钱,也经不住什么东西都一天天地涨价, 还不如拿点出来交到你手上给盘盘。你也不用有负担,做生意的风险我有数, 反正我这些钱搁在手里,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废纸。”
春妮既然能答应向四爷,带着程老板一起更不在话下。
不过在商言商,她给法租界公寓方打了个电话, 让在公寓里留守上课的蒋四成带着人过来。在等待的间隙,跟程老板师兄弟两个到楼下的咖啡馆坐了坐。
主要是春妮大概说说自己目前的生意和对未来的规划, 以及师兄弟两个商量个数,看各自能拿出来多少。到铁皮全部拉上骡子板车,整装待发时, 合作的细节也敲定得差不多了。
人生大事无非在吃穿住行这四样,其中吃绝对占最大头。贝格也提过, 他们那里除了炉子,最缺的永远都是食物。一般的米面他们有其他的办法弄到,他主要想问春妮要肉蛋奶。
贝格跟春妮许诺, 只要她弄得到这些东西,尽管报价。只要价钱不太离谱,他什么都收。春妮得了他这句话,正愁拿多少钱出来进货。恰好程老板师兄弟两人,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
单是他兄弟二人拿出来的钱,支持他们月内的交易量是够了。再有,向四爷手里正好囤了一批奶粉,也是她需要的。奶粉囤的时间有些久,肯定是过了期的。但这个时候到处断航断路,奶粉又一律是洋货,不霉不臭,有的喝就不错了,哪有他们挑剔的份。
春妮干脆拿他那些货折算了一个相当实惠的价,也算他入了一点股。
除此之外,他还跟春妮签订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借贷合同。程老板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开口投了三百块钱给她,让她随便做点什么生意,按月给他分红,又推说自己不懂做生意,旁的全部委托给了向四爷操心。
有了两个金主的注资,春妮空间里那些金条又能安稳地多躺一阵子了。毕竟这时候纸币不如银元,银元不如美金,美金不如真正的金子。不是急等着用钱,拿金子出来当钱用,那是败家!
向四爷着实会囤货,连带蒋四成带来的车在内,一共拉了四车,才将他那大半个屋子的洋铁皮给全部出清。
别看这些洋铁皮被向家人囤得像破烂,春妮却不敢大意。约定好几人再碰面的时间,急匆匆跟在这些学生们后面赶了回去。
因为倭国人进行车辆管制,这些东西只能用骡车板车这些人力车来拉。华界这一带三步一个赌馆,五步一个私窠子,乱得很。没人看着,走不出多远,就得出事故。
好在同在华界,苏河南岸边的铁号就可以加工铁皮炉子。春妮跟在队伍后边,看几个男孩子将几车铁皮安全地送进铁号,没有多停留,转身搭电车去了常文远在英租界的淮扬菜馆子。
常文远馆子每天鱼参鲍肚高档食材不断,肉蛋奶更不消说,他铁定知道在哪弄到这些东西。
这会儿正是饭点,馆子里人来人往,隔老远就闻得到红烧狮子头的酱香味。
春妮一般不在人多的时候来,常文远知道她肯定有事,丢下满堂的客人,让厨房单炒了个炒饭端上楼,两人边吃边聊。
“你要买肉?什么肉都行?”
“怎么了?”他话语中似乎有种跃然于上的兴奋。
“没什么,”他摇摇头,笑出声:“真是巧了,我正好知道有一批货,还在犯愁怎么把它拿下来。”
“这有什么愁不愁的?只要是吃的,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啊。是什么货?有多少?”
“是一批金枪鱼罐头,预计不少于五吨。”
“这可真是不少啊。”春妮兴奋起来:“这种时候谁会有这么多鱼罐头?”
常文远低头扒了一口饭。
春妮顿时回过味来:“你是说……那边?”她小指往窗外一点,那个方向,正是倭军物资课办事的地点。
常文远的脑袋微不可见地轻轻一点。
春妮的声音立刻压到最低:“这么些罐头,价钱必然极高,普通人可没几个吃得起,有钱人需要的也有限。你若是全部吃下,他肯定会怀疑你东西的去向。”
两人所说的“他”,指的自然是他们新近搭上的倭国后勤军官近藤。
对倭军内部
的贪腐风气,两人早有耳闻。但直到有机会接近相关人员,两人才明白,他们之前所听说过的,不过是管中窥豹,太小儿科了。
近藤负责管理倭方驻海城海军的后勤供应,作为整个倭国军方物资供应链最微小的一环,常文远这个月已经从他手上拿到不下于三千件倭军常服靴子,还有几百个水壶,十吨左右的粮食,以及不好统计数量的药品,营养品和少许石油柴油等能源。这些不涉及军火,但都是倭军常用消耗物资。
之所以他们的交易没涉及到军火,除了常文远生性谨慎之外,也是因为近藤的物资二课主要管理的是生活用品,偶尔经手一些军火,一般也只是找个库房搁两天过道手,为了这一点东西冒险并不值得。
不过近藤如此疯狂倒卖军资,让常文远和春妮为之心惊之余,也在想办法从他手里尽可能多地拿到东西。
全面战争开始了七年多,华国军方从刚开始被倭军火力压得毫无反抗余地,到有零星战役胜利,再到现在战事胶着,打得有来有回。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在华国,可以看到战争的进展不止不像倭国人预计的那样顺利,反而他们的颓势渐渐有所显露。
以常文远对他们近距离的观察来看,倭军内部恐怕有相当的一群人,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产生了怀疑。那么,近藤的行为也就有了解释。
“所以我说你来得正好。”常文远三两口扒完饭,示意春妮跟自己离开:“我原本正在想,以什么理由拿下这批金枪鱼罐头,你倒是给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
春妮琢磨片刻,想起一个漏洞:“军用物资一般有特殊标识。每个难民安置点都有倭军把守,万一被他们看见那些罐头,会不会有麻烦?”
“你顾虑的有道理,但问题不大。”两人快速穿越里弄,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常文远边换衣服边解释:“近藤隶属于海军,维护海城治安的倭军是陆军。他们即使看守难民,也只是站在门口不许出入,到不了生活区。而且倭国海陆军的关系你知道的,完全是水火不相容。罐头上有海军的标识,被他们看见,即使向上反应,陆军高层也只会嘲笑海军物资管理问题,巴不得他们出更多的麻烦,不可能通报给他们。”
这点春妮倒是赞同,倭国海陆军的矛盾之大,到了陆军宁愿自行建造潜艇,海军宁愿自行建造坦克,也绝不使用对方武器的程度。甚至为了军事竞争,两边兵工厂相同用途的武器,连一颗螺丝钉都无法共用。传说他们为此浪费的资源,足可以再打造一支军队。
“这批鱼罐头不便宜吧?要不你少拿一些先送到后方,那群洋人的需求,我再想其他办法。”
“咱们不知道近藤的关系网,你最好照我说的做,免得他事后追查发现不对。”常文远顿了顿,加重语气:“咱们的战士因为缺乏营养,很多患上了夜盲症,如果夜里需要行军,会很不方便。多吃海鱼可以缓解治疗这种疾病,所以这批货,我们必须弄到手,而且是能弄到多少就弄到多少。”
“你要是害怕有风险,咱们可以拿到东西除去包装之后再卖给那些洋人。”常文远又说。
“算了,那些洋人精得很,罐头鱼除去包装放不了几天。他们一定会趁这个机会疯狂压价,搞不好我还要倒贴钱。”春妮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何况城里哪没有倭国人的影子?那么大一批货,又是油汪汪的罐头鱼,不要包装的事没解决,反而拆开东西,香味惊动邻居,引来人的注意。倭国人现在到处悬赏捉拿‘反叛党’,总会有人饿极了干出不体面的事。大不了到时候,东西卖出去之前,我让学生们把盒子放炉子里熏一熏,破坏掉外观的特殊标记,不让人看出来源就是了。”
“也好。地方快到了,老规矩,分头行动吧。”
……
第211章 211 微光
医治夜盲症, 补充点维生素A,增加营养就差不多了,原本不用这么麻烦。问题在于, 全华国所有能生产维生素的厂家倒闭的倒闭, 搬迁的搬迁,就算他们愿意出大价钱来收购,也找不到地方出售。
好在近藤的这批金枪鱼罐头因为是军用物资,罐头盒用的是马口铁,每罐鱼肉净含量足有五百克。它的用料兼顾了扎实和耐摔打易储存等优点,将它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完全不需要另外包装。
重要的是,这个年代的金枪鱼算是倭国本土鱼种, 不怎么稀罕,并不像后世那样差点被吃得绝了种。倭国海军又不差钱, 加上它的来路不正,因而常文远最终以每罐八十美分,整件十六块美金的价格,一共花了八千块美金拿下了这批总量在五百件, 总重量为五吨的罐头金枪鱼。换算成银元,每罐罐头购买价至少有一块半, 是这个年代食物中实打实的奢侈品。
春妮分到了五十件,也就是整整半吨的罐头,其余四百五十件由常文远分批从秘密渠道转运送到了内地。
这一千罐金枪鱼罐头使春妮迅速打开了那群高鼻子的洋人市场, 她忘不了贝格头一次打开罐头盒,闻到咸香的鱼味时, 竟忍不住狠狠咽了口口水,动情地说:“亚达月的好运终于来了!”说着,流下了两行眼泪。
不排除贝格的这两行眼泪是为了搏取春妮的同情, 但这近三万的洋人被圈在一条小小的里弄中,每天不许开火,不许私自洗澡,不许私下里来往,像犯人一样被集中看管起来,每天早晚只有煮得稀糊烂的大锅饭吃,这是事实。
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人远渡重洋,辗转多国才成功踏上海城的土地。有些国家放人离境的条件是必须上交所有财产,浑身携带的财物不能超过十块钱,所以,其实住在这里的绝大部分人都买不起这个罐头。
但贝格一点也不发愁,如果不是实在没地方放,他恨不得一口气收下春妮手里所有的存货。
不过不提他的财力问题,这么大一笔货物,其他人也不可能干看着贝格一个人发财。
光是春妮以前的老房东,吉拉太太一家人就对他们的生意眼热得不得了。他们店铺的面包柜台早就被搬走撤了下来,塞满了跟他们一样远到而来的难民。每天定时定额分发的食物是一定不够的,他们跟其他数万的同胞一样,急需一份工作填饱孩子们空空的胃囊。春妮跟他们一家是老交情,又指着他们照顾米妮祖孙两个,有这样的好事,肯定不可能不带上他们。
所以贝格并没有太多的筹码同春妮谈条件,他可怜巴巴地跟她磨了半天,也只在这一晚多得到了三罐。
彼时,贝格为了方便跟春妮这边联络,特意把房间从临街明亮的二楼转移到了另一栋靠里一些的一楼堂屋。如此,春妮几个跟他再联络传递物品时,就不必再冒着在倭国士兵眼皮底下的风险进行了。
不过春妮没打算将所有罐头一次性拿出来,这罐头油水厚足,又便于储存,即使不卖给洋人,拿到外面也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送人自用都很是拿得出手。
她先想办法送了几罐进方校长他们的监狱,再给王阿进母子送一份,不由想起方师母和几个师弟。
方校长被判入
狱,学校又被查封之后,方师母一家人失去了栖身地,跟着学生们搬了几回家。小师弟桂宝不适应这样颠沛流离的日子,发过两次高烧之后。她不得不留下大儿子大女儿,带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了。
桂香国中读完后,在方校长出事之前嫁给了学校的一个老师,生完孩子至今也没能工作。方师母回老家前,她执意留下大弟弟带在身边照顾,目前也只能勉强说饿不死。春妮最近一次听到方师母的消息,还是在桂香孩子的满月时她去探望的时候,她给刚出生的外孙子捎了双虎头鞋。
至于方师母的近况,桂香生完孩子之后,主要靠偶尔进城的亲戚带信报平安。到现在为止,也有三个多月没信儿了。桂香上回见春妮,还惦记着把孩子放在婆母家里两天,跟丈夫回一趟家探望。只是这种世道,身边人都不赞成她孤身回乡,这件心事便一直耽搁到现在。
正好这阵子忙过开学招生,生意也开始走上轨道,春妮便打算亲自走一趟,去方师母家里看看情况。
她问桂香要来方师母乡下家里的地址,连着这段日子攒下的各种食物用品一起打了个大包袱。因为东西多得过于扎眼,为免这一路岗哨盘查的麻烦,她给毛二娃捎了个信,请他骑着边三轮带自己到乡下走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