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脑子里的确有不少体育设施可做,但那些都需要用到铁,最差也是铝合金。最后,她从记忆里翻出两样东西,画下来让胡老师去问。
这两样东西中,一样是百米障碍赛的跨栏,再一样是下边架设木桥的大型攀爬楼梯。
胡老师问过春妮,把小木马和滑梯,还加了鲁班锁等几样小玩意上去,凑出四页纸的产品说明书,交给了母校负责后勤的老师。
两天后,对方让他们做个跨栏的样品送过去。
有意思的是,对方负责后勤的老师看中鲁班锁,想请春妮给她儿子做一付。
胡老师有些失望。
跨栏技术难度不大,利润自然起不来。五十个跨栏利润只有五六块钱,连学生们的一顿午饭都解决不了。
春妮安慰她道:“我们其他的设备都是针对六岁以下孩子开发出来的,你学校招收的是中学生。哪个中学生上体育课骑木马?有跨栏已经很不错了。”
“话虽如此,”胡老师打起精神:“咱们真的做不出球拍吗?”
春妮耸耸肩:“不是跟你说过?乒乓球的球拍皮面,羽毛球和网球的球网都需要用到橡胶。就算咱们有技术可以做球拍,橡胶又从哪来?”
在这个年代,橡胶种植还没有实现改良。全世界的橡胶都集中在东南亚,现在被倭国人切断运输线,所有橡胶被征用去做汽车轮胎。所以现在市面上,连一副球拍的价格都高到令人咂舌。
球拍也是胡老师母校最希望订购到的物资。
胡老师母校是一家教会创办的私立学校,位于英租界,向来不缺优质生源。学费当然也极其昂贵,他们不怕出钱。问题是,这种时候,出钱也买不到他们需要的物资。
胡老师只能叹气:“要是有一种球拍,不需要用到橡胶就好了。”
“不需要用到橡胶的球拍?不挺多的吗?”春妮随口数出几种:“像棒球棒,曲棍球棒,还有板球拍,这些都不需要用到橡胶。可你们学校不是只想要羽毛球和网球拍吗?”
她说得忘形,回身过来,只见胡老师的眼睛瞪得滚圆:“小顾老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种体育器材?棒球我知道,曲棍球是什么?板球又是什么?”
她几乎把“你没骗我吧?”这五个字写在脑门上。
小顾老师春妮:“……”她差点脱口而出,你不是贵族学校毕业的学生?你们贵族学校不是会开设很多体育项目吗?
这些都是以前学校纪录片里放过的啊!
她在心里默念三遍“这里是民国”,艰难转移话题:“要是你们学校不介意,其他球拍我也不是不能试着做。你看……”
这回,为难的换成了胡老师:“我们学校的场地都是有固定用途的,说换就换,这不容易吧?”
春妮道:“试试呗。你不是下午要去给他们送跨栏的样品?对了,你们学校不是有很多英国老师吗?你问问他们,想不想玩板球。板球在英国很流行吧?”
别看板球棒是木头做的,看似入门难度低,可板球冲击力大,又是对抗型运动,很容易受伤。运动员们需要配戴头盔,护胯,护膝等设备上场。一整套装备下来,绝对不便宜。
春妮虽然跟胡老师提了建议,却并没指望她可以成功推销出去。
将胡老师打发走之后,春妮发了会儿呆,这几天她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常文远果然没骗她,没过两天,常先生给她捎来本英文启蒙书,果然送来了最新学习指示:她得学外语了。
春妮再一次头大如斗。
她心里其实不排斥学习这些自己马上可以用到的知识,如果不是这么忙的话。
这段时间,她白天做早点,晚上搬煤球,抽空应付方校长的考试和上课,每天还得写十张大字,忙得快要上天,哪有空再加学习的担子?
常先生对春妮的生活规律了如指掌,知道她每天下午到晚上睡觉之前至少有两个小时空档,给她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显然经过了仔细计算。可她这两个小时中,至少有一个半小时不是在为自己买煤球,就是在为学校买煤球。买煤球这事又绝对不能说出去,她好生为难。
眼看拖不过去,她跟常文远说,现在倭人势大,她不想学英文等西语,她想学倭国话。
常文远以为她是见自己身边人没有人会倭国话,才故意这样选。他笑话她说,这是死刑和死缓的区别,常先生一定找得到办法不让她逃避。
常先生果然找到了办法。
今天上午,他托常文远带来一张五十音图,图上发音用中文标注。要求她在一周内熟记相应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让她记熟后去川陕路一间倭语补习学校找一名叫小岛宁次的老师学习,还说已为她交纳了一个学年的学费!
春妮:“……”
她坐在铺子里对着这些字发了一上午的呆,越看越觉得自己死期将至。
胡老师就是在这个时候,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回到的学校:“小顾老师,好消息!我们学校答应订板球拍了!三十付拍子,还有一百个跨栏呢!”
春妮一脑袋扎向桌子,惨呼道:
“我不活了!”
做馒头做包子做发糕,熬汤熬卤煮买煤球,学字学书学外语不说,她现在还要做木工!她一个人劈成八瓣也不够用哪!
学校到底不是吃人不见血的资本家,春妮这段日子为学校干了什么事,有多辛苦,方校长心里最清楚。学校的煤储得差不多,老师们都不富裕,如今能有这个渠道,肯定得跟老师们通个气。春妮给学校买完,再给老师买,这生意做到今天都没买清。
不等她想好怎么安排时间,方校长来找她商量:“你那个买煤球的事,真的不能让我和韩老师替你去?”
春妮也想有人能替她啊!
可她有空间,隐蔽性强,又能打,万一有点突发情况,完全可以应付,还不用损失什么。方校长和韩老师,先不说空不空间的事,她让一只手,这两个男老师一起上,能在她手上坚持五分钟以上吗?
春妮默默看着方校长。
方校长:“……算了,当我没说。”
他默默整理了一下心情,再问:“你觉得板球拍,我们报价多少比较好?”
这个春妮想过:“板球拍跟我们之前做的那些东西不用,球拍和球的冲击力很强,不能用那些劣制的木板条去做,定价要定高昂一些。”
“那用什么?橡木?樟木?还是松柏木?”他数出几种木头种类。
“材质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看板材在击打下容不容易变形开裂。”春妮道:“校长,咱们得去找正规木材商询价,您不希望第一次做的体育器材有质量问题吧?”
方校长叹了口气,一脸“又要花钱”的肉疼:“你说的也是,咱们自己做,怎么省都无所谓,给别人不能这样干。那他们要这么多副器材,你没问题吧?”
春妮正想跟方校长谈这件事。
她对着五十音图发了一上午的呆,不是真的脑袋放空,什么都没想。
“如果按照上回做木马的流程,问题不大。但是,”春妮让校长看操场上的木马:“这些木马做得其实很粗糙,您看见了吗?这一只高低有些不平,这一只头重脚轻,总往下栽,都是因为在监制过程中有人做得有差别,最后出现了残次品。之前咱们用的材料便宜,可以将就,但如果要用好木材,稍微不对,就会出现很大的浪费。”
“那你的意思是?”
“我是想,先粗筛一部分学生出来,让他们有个简单的练习和考核。”
“怎么考核?”
“这个我们可以稍后商量。校长,不论考核也好,还是做器材也好,都需要工具,您得给我们准备些简单的木工工具。”
方校长一听,连连摇头:“不行不行,一套木工工具有多贵,你不知道吗?咱们买不起。”
春妮笑道:“行了吧校长,小常先生今天没给你送拨款来?你也别太抠了,你买些工具,学生们边学边做,等毕业后,还有点简单的木工手艺,多好的事,您别卡在那当恶人了。”
方校长不满道:“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咱们学校又不是专门干木工的,要那么多工具干什么?现在木器行生意不景气,学了找不到活做,不是平白花钱?”
春妮:“您怎么知道咱们学校不能干木工?别小瞧人哪。”
方校长也算了解一些这个小家伙,听着这里头有点事啊,盯住她道:“小顾老师,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了?”
第51章 051 各显神通
春妮先谦虚地说了句:“我就是随便想想, 校长您看可不可行吧。”
“快说快说。”
春妮拿出胡老师做的产品说明书,让校长来看:“我也是被胡老师提醒才想到的。胡老师学校学生年纪太大,不需要咱们的木马和鲁班锁。海城有这么多学龄前儿童, 这也是个广阔的市场, 咱们可以到婴幼园去问问。”
因为海城职业女性增多,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了婴幼园这种可以解放育龄女性的组织存在。只是它们一向藏在小弄堂里,目前数量较少,老师们才没有想起来。
方校长眼睛亮了亮:“这倒也是,还有婴幼园,咱们怎么没早想起来呢?只是一个木马不便宜, 咱们也不好用这些自己用的,简单的东西来糊弄人, 但若是做得太好,没有多少婴幼园舍得买吧?”
这个问题,春妮也有所考虑:“那咱们多开发些小玩具,他们买不起木马, 总能买些别的。”
“那你想好做什么了吗?”
这会儿小吃铺人不多,师生两个在一张空桌前坐下, 找来几张纸,春妮边说边画:“目前我想到的是做积木,就是像搭房子那样的, 做一个小小的房子结构的积木。还可以做成花卉动物形式的拼图。”
方校长接口道:“积木我知道,我前年给小儿子买过一套。”
春妮皱眉:“原来海城已经有积木了?那咱们得换个方了。”
“我看不用换, 老城的强力玩具厂都给炸了,现在市面上卖玩具的不多,你们琢磨的, 说不定是条路。”
师生两个看向插嘴的那人。
那人长一张大方脸,络腮胡子,一身黑色绸衣绸裤,身后跟着几个穿同色布衣,打手打扮的人,看上去跟码头上那些吆五喝六的把头没什么两样。
可春妮知道,这位叫高大海的大爷是正经做面粉生意的,按照他押车的数量来算,生意做得绝对不小。
这会儿做米粮生意的,都是腰缠万贯,不缺人脉和关系的主。
春妮请他坐下多说两句,他推辞道:“我不做这生意,你们不必问我。”
方校长张了张口,却是不知道怎么说好。
春妮知道他不擅于跟这种江湖气重的人打交道,笑着道:“高大爷见多识广,随便说两句,就够咱们大开眼界的了。”又说:“再过一会儿就该吃午饭。高大爷慢慢坐,我今天发了白面,去做几个馒头,再炒个饼丝,一会儿我们简单吃个饭。”
看高镇海眼睛微微发亮,春妮就知道,她这回留客是留定了。
海城是南方人的天下,但高大海跟春妮一样都是沙北省人。吃惯了馒头面条,最好吃家乡真功夫揉出来的老面馒头,只是现在粮食价钱高,海城大部分摊铺做不起纯粹的白面馒头。
有一回春妮吃腻了杂合面馒头,给自己做了几个白面馒头改善生活,正好叫高大爷看见,买了她的午饭,两人就此结识。
春妮师生两个都知道这位可是大金主,她卯足了劲使出真功夫,做出一笼肥肥白白的大馒头。拿出几毛钱,让二丫去码头边买点河鲜添菜,又用平底锅烙了香香脆脆的饼切成饼丝,拿卤肥肠和着土豆跟包菜炒软,端过去听方校长跟高大海搭话。
难为方校长搜肠刮肚找话题,春妮端饼丝上桌时,他正跟高大海说起租界进口越南米的事。
高大海告诉师生两个,倭国人为了逼迫租界方就范,控制住周边地区之后,就不许周边地区产的大米进租界售卖。海城人被逼得没办法,到处寻找粮食供应商。也是这段时间,每到晚上,就有很多人穿过倭国人拉设的铁丝网冒险出来跑单帮,做起了以物易物的生意,米粮店的大米一点点就是从这来的。
好在前段时间,租界谈妥了海外渠道,不出一月,海城租界的米荒问题应当可以缓解。
方校长非常高兴,谢过高大海告诉的消息,同春妮道:“总算听到一点好消息,米价能降了。”
高大海摇头一笑:“我看没有那么容易,
等着看吧。”
春妮招呼两人吃饭,道:“再差也不会差过这些日子,一斤米要五毛钱,这是涨得都失心疯了。再涨下去,人人吃不起饭,两百万租界居民造起反,我看这些倭国人吃不吃得消。”
高大海咀嚼馒头的动作停了一下:“你这小姑娘说得也有些道理。”
方校长笑道:“您别看小顾老师年纪小,她眼光很准。要不是她,我们学校日子就难过了。”
春妮瞅着高大海的神态,道:“高大爷您是做面粉生意的,等越南米暹罗米运进租界之后,面粉价格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回落,您得注意点了啊,别囤那么些货了。”
高大海笑:“你这小丫头,还操起了我的心。”
“那当然了。咱们都是沙北人,肯定得互相帮衬着些,您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