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安臣沉吟片刻,点点头同意了。
张满仓把庄子大门打开,闻安臣扶了谢韶韵下马,两人缓步进去。谢韶韵此时已经带上面巾了,跟在闻安臣身边,好奇的打量四周。
庄子其实不大,但由于里头住户实在是太少,不过是七八户人家,所以里头显得很是宽敞,还有大片大片的空地。各户人家都没有围墙,只有低矮的用木头扎成的围栏,上面开着柴扉。在这些人家外面的空地上,都种着各色蔬菜,其中最多的是韭菜。事实上,秦州这边的蔬菜,春日以韭菜居多,秋冬则是菘菜——也就是白菜。
正所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一片片菜地中,隔不多远就种着一行果树。
在围栏内,也就是各家的院子里,还拴着牲口,基本上没有牛,大都是猪和羊,还有鸡鸭、
闻安臣微微点头,看得出来,这庄子里的百姓,日子过得是很富足的。地里有粮食蔬菜,喂得还有牲口,这庄子里头的人家,若不是自家的佃户而是被纳入朝廷的赋税体系,至少也能评一个中户。
在庄子中央,有一个小院落,不大,只有一进,三间北房,左右各一间厢房。在闻安臣眼中,只能算一般。但比起其他的人家来,这座砖瓦建成的院子已经算得上是奢华了。
院子没上锁,大门开着,里头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扔的杂物,闻安臣皱了皱眉头,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张满仓道:“有的时候,张府里管事儿的来这里,便住在此处,去年还有个少爷来这儿住了两日。但昨日张管事带人来了,把里头的东西都搬走了,说是换了主儿了,东西当然也得换。”
闻安臣看了一眼张满仓,觉得他似乎有些不安好心。看似一脸笑,实际上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他若真是想要招待自已,怎么会把自已领到这里来,这里是什么情况他又不是不知道?
不过他并未表现出来,只是点点头,淡淡道:“人家的东西,人家搬走也是应该的。”
张满仓见他如此,更以为他好欺负。
客厅里也被搬空了,连椅子都没有,闻安臣两人干脆就站在台阶上,也不进屋了。张满仓告了个罪,便去找其他人。
很快,庄子里的人就就到齐了。
算上庄头张满仓,一共五户人家,三十三口人。庄子的土地亩数,准确数字是七十六亩,都在庄子周围,比较集中。
这庄头张满仓,闻安臣也有些了解了,算起来,他跟张家还有些亲戚关系,但那就不知道有多远了。他也是庄子里的佃户,但是租的土地是最多的,一共有二十五亩。虽说关系很远,但终归还是有一点儿的,所以张满仓也就沾了光,得了好处,当了这个庄头。
之前张府除了收租子的时候之外,是没人管这个庄子的,庄子里头的大小事务,比如说买牲口耕牛,买粮食种子,挖地窖储存蔬菜,组织大伙儿播种收割……这些林林总总的杂事,都是张满仓在做。甚至就连收租子,都是张满仓在帮忙收。张府也不管到底多少,只要是张满仓如数交上就行。
换句话说,这厮在这个小小庄子里,跟个土皇帝也差不多。
张满仓把大伙儿都介绍了一遍,而后闻安臣微微一笑:“我是闻安臣,以后便算是你们的东家了。咱们这里,规矩跟以前一样,都不会变,大伙儿安心便是。”
闻安臣发现,自已说完这句话后,众人都是明显松了口气。
而他们对闻安臣这个名字,却是一点儿也不熟悉。他们很少和外人接触,也几乎不会进城,所以尽管现在闻安臣在秦州名气极大,但他们却不知道。
张满仓也不例外。
而后闻安臣又问了一些话,不外乎是庄稼长的怎么样,耕牛如何,用水如何之类的这些。别人都不说话,都是张满仓在代替大伙儿作答。
闻安臣看了,心里也就有底儿了。
“眼看快麦收了,今年租子也快交了,去年是什么时候交的租子啊?”闻安臣问道。
“回大官人的话,是六月六。”张满仓恭敬道。
“那,一个庄子,交了多少啊?”闻安臣似乎漫不经心的问。
张满仓眼珠子转了转,笑道:“十五石。”
“十五石?”闻安臣的眼神儿一下子变得锐利起来,眼睛也眯了起来,紧紧地盯着张满仓。
张满仓不由得给骇的哆嗦了一下,身子不由得往后缩了缩,心中暗道:“这破落户的眼神儿忒也吓人。”
闻安臣分明从张满仓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狡诈,再看看其他的佃户,眼神也都是躲闪,不敢跟他对视。
第91章 我看着很好欺负?
这十五石,当然不是真实数字,而是张满仓胡诌出来的。
闻安臣也很清楚张满仓在骗自已,他并非是对庄稼一点儿不懂的,也知道不可能这么少。
以明朝的生产力水平,粮食的产量自然不能跟后世相提并论,要低得多。而且北方主要种植的麦子和粟,产量还要比南方种植的稻谷低很多,但再怎么低,一亩比较差的地,也能收八斗或者是九斗左右的麦子,而像是这庄子周围的那些地,一亩地怎么说一石二三斗是没问题的。
七十亩地,产量少说也有八十石上下。
一般来说,地主和佃户是五五分,而且只收主要农产品,也就是麦子的租税,其它的东西,像是佃户家里养的猪羊,种的菜,都是不收租子的。
收的多的也有,甚至有到收八成租子的,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属于竭泽而渔。明朝的佃户,尤其是种田好,农活好的佃户,其实是很受欢迎的,不租这家的地,别的地主会主动把地租给他。若是收八成租子,那佃户都要跑了。
“才十五石,当我是傻子不成!整整七十多亩水浇地,竟然只交十五石!骗鬼么?”闻安臣寒声道。
张满仓心里一突,这才发现,原来眼前这个年轻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这一次,自已似乎有点儿冒失了。但话已经出口了,已经骑虎难下,他也只能硬撑着。
只见张满仓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叫起了撞天屈:“大官人,小的冤枉啊!小的真没骗你啊,去年真真就是十五石,要是不信,您去问张家的人。”
从昨日张安说话的语气他得出一个结论,似乎闻安臣和张家的关系不好,他料想闻安臣是不会去张家问的,而且就算是去问,估计也问不出什么东西来。
闻安臣一眼就看清了他的算盘,冷冷道:“不觉得我不会去找张家是吧?”
张满仓低头道:“小的不敢。”
“账本呢?”闻安臣淡淡道:“之前张家收租子,不会没有账本吧?”
“昨日被张家的人给拿走了。”张满仓眼中闪过一抹狡猾。
这也是他敢糊弄闻安臣的依仗。
反正账本被拿走了,有没有证据,还不是俺们说啥就是啥?有本事,你去张家要账本啊,看看张家给不给你!
想到这里,张满仓胆气也壮了起来,抬头看着闻安臣,脸上还有些挑衅。
闻安臣真是给气笑了,自已的名字在秦州城中不知道让多少人丧胆,结果却被这厮给欺辱!
“还,很好!”
闻安臣哈哈一笑,轻轻鼓掌道:“既然如此,那明日,我便命人来复查此地田亩数目,核实前些年粮食收成,再重新勘定需交租子的数目,每家每户,都要分个清楚。到时候,某些人头上的租子若是多了不少,可别怪我!”
张满仓租的地最多,又是管事儿的庄头,要说他没假公济私,自已少交让别人多摊一些,打死闻安臣都不信。
张满仓心中冷笑:“这破落户还真会虚张声势,衙门里那些老爷,是你能请得动的?”
似乎听到了张满仓心中说的话,闻安臣冷笑一声:“忘了说了,本人闻安臣,忝为秦州州衙刑房司吏,现下整个秦州城的案子,都从我手里头过。在下不才,跟皂班的洪班头,快班的卓捕头,各房司吏,倒还是颇为相熟的。衙门里那些差役衙役书吏,我一句话,总也能请动那么十几个。你们既然非要说是十五石,那就等着就是。我倒要看看,明日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说完这话,闻安臣拂袖而去。
张满仓如遭雷击,整个给吓傻了,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老天爷啊!这姓闻的,不是个破落户么?”
张满仓面无血色,看着闻安臣的背影,满脸都是惶然恐惧,他心中哀嚎道:“不是破落户么?怎么就成了衙门里的人了?还是个官儿老爷!?”
直到闻安臣等人走的不见影子了,张满仓才发出一声带着哭腔的嚎叫:“老天爷啊……”
其它的那些佃户都是默然不语,但悄悄的跟他拉开了一点距离,谁也不是傻子,也都感觉到,这一次,张满仓似乎是招惹到了了不得的人物,只怕很快就要倒霉。
等张满仓回过神来的时候,那些佃户都已经走的不见人了,他站起身来,失魂落魄的往自已家里走去,整个人昏昏沉沉的,脑子里像是塞了个秤砣,想什么都想不明白,但心里的那股害怕惊恐,确实越来越盛。
什么司吏书吏之类的,不熟悉秦州府衙吏制的他听不大明白,但他知道,闻安臣这等身份,绝对是自已招惹不起的。此时的他如何还猜不到,自已这是被张家给利用了,张安故意在自已面前说那些话,只怕就是为了让自已和闻安臣对着干。
他低低的骂了一句:“老子入你娘!”
本来张满仓还抱着一丝侥幸——那闻安臣会不会是骗咱们的?他是不是虚张声势根本没那么大的本事?亦或是人家虽然有这个本事,但其实也就是说说,不会跟自已一般见识,但事实让他失望了。
第二日一大早,便有一行人来到了这个小小的庄子,足足有十来个,有五六个做衙役打扮的,其它的则是穿着白衣的书吏。这个阵仗直接把庄子里的人都吓懵了,一个个的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他们在当张家的佃户之前,在村子里偶尔也会碰到过衙役下来办案,自然知道这些人有多难对付,敲骨吸髓,敲诈勒索,不把地皮刮下去一层,那是绝对不肯走的。有的时候,一个很小的案子,能让他们给办成大案,为的就是把更多的人牵扯进来,捞更多的好处。
他们竟然都来了,这一次麻烦可大了。
但出乎他们预料的是,这几个衙役本分得很,只是保护那几个书吏而已,根本没有其他的举动。几个书吏则是开始丈量田亩,查看庄稼长势,预测本年收成,甚至还把旁边邻近村子的一些百姓叫来,询问他们去年的收成。
佃户们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对昨日那个身材高大长相俊朗的年轻人,心中产生了由衷的敬畏。能让那些凶狠的衙役这么温顺,说明他肯定是比那些衙役更凶狠十倍,厉害十倍!
为闻安臣办事,这些人都很卖力。衙役是从洪大熙手底下找的,而这几个书吏,也确确实实是户房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们干这活儿最是合适不过。户房司吏也很卖闻安臣的面子,一听闻安臣说明,二话不说就给他派了人。
第92章 打一大棒给一甜枣
他们效率很高,不到中午,就把结果给拿出来了。
事实证明,就连张家似乎也被张满仓给蒙骗了。
属于这个庄子的耕地不是七十六亩,而是整整九十亩,至于多出来的这十四亩地,按照户房书吏的说法是:张家手中的那七十六亩,是许多年前的亩数了,这些年,这些佃户们又开垦了不少新的土地,而这些田亩数,就都被他们给隐瞒下来了,并未上报。
至于产量,询问过邻近村子的百姓之后,户房书吏们大致得出了一个数字,去年这块区域的平均亩产,大致在一石一斗上下,而今年庄稼长势一点儿不比去年差,只可能更多,断无更少的道理。
按照东家和佃户五五分的话,那至少也是四十石。
断断不可能十五石。
闻安臣到的时候,书吏们刚刚厘清完毕。这一次闻安臣再来,佃户们对他的态度和昨日有了极大的不同,一个个都是表现出来极大的尊敬畏惧,在地上跪倒一片,没人敢抬头。人群中的张满仓,更是瑟瑟发抖,他想要躲在人群中,期盼着闻安臣不会注意到自已,但事与愿违,其它的佃户有意识的避开了他,在他周围都没人跪着,因此就更是显得他极为突兀。
闻安臣自然一眼就瞧见了。
“张满仓,你怎么说?”闻安臣面无表情道。
张满仓打了个激灵,磕头如捣蒜,带着哭腔叫道:“小的该死,小的该死,小的不该蒙蔽老爷,老爷饶了小的这一回吧?”
闻安臣嘴角一勾,淡淡道:“我这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既然犯了我的机会,那就断无平白饶了你的道理。既然做错了,就要受惩治,说吧,你是认打还是认罚?”
“认打还是认罚?”
张满仓一呆,然后便是心中狂喜,既然闻安臣这么说了,说明事情还有转机。若是闻安臣真是恨透了自已,只怕根本不会问,直接打一顿就扔出去了,地也不会租给他了。
他恭敬道:“老爷说啥就是啥,老爷说打,小的就认打,老爷说罚,小的就认罚。”
“认打的话,现在就把你摁倒在这儿,我也不打你多了,二十板子算完。衙门中有刁奴欺主的,都是打这些数儿。”
闻安臣淡淡道。
他这一句,可是把张满仓吓得魂飞魄散,他听人说过,衙门里的板子可不好挨,真要是下狠手想要整治你,十板子下去,这条命就差不多了。二十板子,还不得直接打死?
就算不死,落下了残废,下半辈子可怎么办?他上有老下有小的,真要是残疾了,全家就都要完了。
见张满仓沉默不语,闻安臣接着道:“认罚的话,则是这般:我听说了,张家以前跟你们是五五分收成,昨日我说过了,这些都不会改,还跟以前一样。以后咱们这庄子,照旧还是五五分,但是呢,别的人家只用交地里产出的麦粟这一类主粮就成,但是你张满仓,你家中的耕牛牲口,地里的菜,也都要交一半儿。这个,你认不认?”
这个条件其实也挺苛厉的。
张满仓是庄子里最富的一户,家里牛羊猪都有,鸡鸭鹅也有,而且数量很是不少,加起来价格不菲。至于菜地里那些菜,倒不是关键,也不很值钱。
闻安臣让他交这些,也是够他喝一壶的,不过张满仓这会儿哪里还顾得上这个?这个条件比起挨板子来,可是要优厚的多了。
他赶紧道:“小的认罚,小的认罚。”
“成,那就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