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悬疑,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刑侦大明_分节阅读_第47节
小说作者:宣大总督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918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3:37:40
  闻安臣摆摆手,回头对一边的鞠孝忠道:“你待会儿就跟户房的几位把他家里的那些牲口都给清点一遍,该上缴的上缴,然后直接拉到秦州城里去卖了。”
  “是。”鞠孝忠点头道。
  闻安臣又向那几个户房的书吏笑笑:“有劳了。”
  几个书吏自然连称不敢,能给闻安臣办事,攀上闻安臣的关系,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里,以后你还是庄头。该操办的一应事情,也还都是你办。”闻安臣盯着张满仓,缓缓说道。
  “啥?”
  张满仓瞪大眼睛,满脸不敢置信的看着闻安臣,以为自已听错了。
  “怎么,还要我再说一遍?”闻安臣皱眉道。
  “不了,不了,小的明白,小的明白!小的叩谢老爷恩典!”张满仓激动的连连磕头。于他而言,这是大大的意外之喜,他本以为,闻安臣这一番收拾了他肯定还不算完,说不定还要把他赶出去。却没想到,闻安臣不但留下了他,还让他做这个庄头。
  这让他方才对闻安臣生出的怨怒愤恨消散了许多,心中竟然还有一丝感激。
  “起来吧。”闻安臣脸色变得和缓了一些,把他拉了起来,道:“莫要再辜负我的信任。”
  张满仓感激涕零,激动地嘴唇都哆嗦起来。
  闻安臣之所以还让他当庄头,因为他看到了这个庄子现在的情况。庄子里的这几户百姓,一个个安居乐业,过得颇为富足,这说明张满仓其实是很有能力,弄得很是不错的。若是把他换了,换个别人上来,未必就有现在这个局面。
  不过闻安臣也必须要惩治他,若不然张满仓只怕就要无法无天了。
  正所谓打一棍子给一甜枣,闻安臣略施手段,恩威并施之下,便是把张满仓给整治的服服帖帖。
  处理妥当了这些事情,闻安臣便即离开。
  到了家门口,马车停下,闻安臣迈步下去正要敲门,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闻大官人。”
  闻安臣回头一看,说话的却是那车夫。车夫还是昨日那个,闻安臣觉得他驾车平稳,不疾不徐,是以今日还雇了他。
  “怎么了?”闻安臣有些诧异道。
  “俺们大掌柜的,让小的把这封请柬交给您。”
  车夫憨厚一笑,取出一封请柬递给闻安臣。
  “你们大掌柜的,那是谁?”闻安臣纳罕道,他可不记得自已和赵氏大车行的掌柜认识。
  “就是赵府的老管家。”
  车夫解释道。
  “哦,是他啊……”这么一说,闻安臣就知道了。
  想来是赵府老管事正好想请自已吃饭,巧合之下得知这车夫现在是被自已雇的,便托他捎了请柬了。这老人家,做事还真是不循常理。
  他把请柬打开,上好的描金的纸上写着很漂亮的小楷,大致意思是请闻安臣明日傍晚去四海楼赴宴云云,闻安臣也摸不清楚老管事打的什么主意,不过去一趟倒也无妨。他把请柬收下,道:“还请回复老管事,明日我一定去。”
  车夫笑着道谢,便即离去。
  稍晚时候,鞠孝忠来了,是给闻安臣送银子来的。
  那些牲口,一共卖了二十八两银子,与闻安臣而言,不算多,他也不是为了这点儿钱,只是为了惩治张满仓,让这厮长长记性。
  闻安臣随手赏了鞠孝忠一小锭银子,鞠孝忠推辞不过,终归是要了。这也是闻安臣讲究,总是让人家给办事,总不成一点儿好处都不给。


第93章 风流云散
  第二日傍晚,四海楼,闻安臣准时赴宴。
  赵府老管事,名唤作赵纯的老人已经在酒楼门口相迎了,这可是相当大的礼遇了,闻安臣赶紧快步走上前,连道客气。
  两人寒暄一番,便是上楼,随着小二来到老管事早就订好的包厢,闻安臣不由微微一笑。
  这个包厢,正是那日他宴请赵纯的地方。
  还是那个酒楼,还是那个包厢,还是那两个人,但这一次,两人的心境和面临的局面却是完全不同了。
  当初闻安臣是有求于赵纯,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当时心切破案,心中颇为着急,但今日这一次,他心情就非常放松了。
  反观赵纯,虽然强作欢笑,但闻安臣却还是能从他的眼中看出一抹忧色。
  两人入席,上了酒菜,赵纯先端起酒杯,笑道:“来,闻大官人今日赏脸,草民感佩至极,先敬一杯,以表感谢。”
  说着一饮而尽,闻安臣笑道:“老先生客气。”
  说着也是一饮而尽。
  赵纯又满上,笑道:“这一杯,乃是为了预先庆祝闻大官人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大官人年纪轻轻便名动巩昌府,日后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多谢,多谢!”
  两人又是对饮一杯。
  而后闻安臣又敬了他几杯,两人觥筹交错,不多时已经各自喝了二三两酒,都是微有醉意了。
  这的确是增进关系的一种好方式,这会儿比起方才来,两人已经熟捻的多了,闻安臣对赵纯的称呼,也从老先生变成了纯翁。一般来说,称呼某位老先生为某翁,通常是称呼他的字,但赵纯没有字,因此称呼名也是可以的。
  其实他们俩之前虽然接触不少,但关系却也不怎么近,连泛泛之交都算不上。闻安臣虽然请他吃过饭,但为的只是破案而已,只是单纯的合作关系,后来案子破了,便再也没联系了。便是去牢中探看赵长青和卫氏,他也是直接给孙阿七送的银子,而没有走闻安臣的路子。
  闻安臣听鞠孝忠说过,赵纯去大牢中探望过赵长青和卫氏,只不过赵长青不领情,一顿破口大骂把他给骂出来了,尽管如此,赵纯还是给孙阿七等人送了一笔不菲的银钱,请他们善待赵长青。还专门请了孙阿七这些牢子们去了一趟秦州最好的妓寨,很是折腾了一宿。
  是以赵长青在牢中过得还不错,而卫氏也没有被牢子们给奸淫。
  按照孙阿七的说法,咱们大明朝的规矩就是这样,你去哪儿都免不了:想要你牢中的女眷不被咱们糟蹋,那你就得找些让咱们糟蹋的替她。
  由此得见,这赵纯也算是很有情有义气的人了。
  又喝了一阵儿,赵纯忽然叹了口气,道:“出了长青那个不肖子孙,这一次,赵家遭了大祸,老爷死了,少爷也要死了,赵家就要彻底的烟消云散了。”
  闻安臣点点头,没有接话。说起来,赵家倒了,也有他的一份责任,这会儿他还是有些尴尬的,实在不好说什么。
  赵纯也意识到自已失言,呵呵一笑:“是老夫失言了,来,自罚一杯自罚一杯。”
  说着又喝了一杯。
  “自从老爷去世,少爷入狱之后,大小姐就变了许多,整日沉默寡言,有时候一天也不说一句话,这些日子,瘦得厉害,我看着都是一阵心疼啊!”赵纯又叹了口气,愁眉苦脸道:“前些时日,大小姐和我说,要遣散家人,我也没说什么,便都依了她了。”
  “这些时日,老夫都在忙着遣散家人,现下是差不多了,家里的家丁,护院,下人,伺弄花草的,乃至厨娘,都遣散了。只留下大小姐的一个侍女,还有一个老仆妇,在她院子里做些杂活,顺便烧烧饭什么的。老夫这边儿,也只剩下我这一家子了。”
  “老夫本以为,大小姐是为了节省银钱,用来给少爷疏通关系,看看能不能打通关节,减轻一些罪罚。却没想到,她打的是那个主意。”赵纯苦着脸道。
  闻安臣诧异道:“什么主意?”
  “大小姐不愿意再管少爷的事情了,说是少爷伤透了她的心,她遣散了所有下人,是因为她要带着老爷的遗体,扶棺归乡了。”
  赵纯道。
  闻安臣眉毛挑了挑:“扶棺归乡?赵家竟然不是本地人氏么?”
  “不是。”赵纯点头道:“说来远了,赵家原来乃是山东临清州人氏,后来才迁到此地,在大小姐的爷爷那一辈儿,便定居秦州了。唉,两代人打拼,几十年经营,好不容易有了这一番大好局面,在这秦州城,总也能称得上是名门望族了。再有几代,若是能走了大运,得老天爷垂青,文曲星现,出个举人,中个进土,那就更是要成为百年世家了。可惜啊可惜!唉……”
  说到此处,他脸上露出了极端痛恨的神情,也不知道是恨哪个。纪司明?卫氏?亦或是赵长青?还是三人都恨?
  “抱歉,老夫又说的跑题儿了。”赵纯歉然道。
  “无妨,无妨,纯翁尽管说。”闻安臣一直在静静听着,并没有发表意见。
  “大小姐说这秦州乃是伤心之地,不愿意呆了,要扶棺归乡,也问过老夫走不走。”赵纯摇摇头道:“他们不是本地人,我却是本地人啊!老夫祖上,自从国朝初立就已经定居秦州了,宗族亲友尽皆在此,祖坟祠堂也都在此,岂能轻离?”
  闻安臣点点头:“理当如此。”
  他知道赵纯还没说完,因此也不催促。赵府就此风流云散,赵家大小姐扶棺归乡,其实跟赵纯关系不大,他做了这些年的管事,又是赵记大车行的掌柜,要说没攒下一些家业来,那是谁也不信的。所以说,有没有赵家,对他关碍不是很大。在闻安臣看来,赵纯此时的表现,显然是有些关心过头了。
  他这么关心,还专门请了自已来说这些话,肯定是别有隐情。
  赵纯终于说到了正题:“大小姐要扶棺归乡也没什么,要遣散家人也没什么,但她,唉,她竟然想要把赵记大车行也拆散了,把地皮,屋舍和大车等等,都给变卖了。”
  “她要这么做,老夫坚决不同意!”
  赵纯喝了一口清,神情激动道:“她可知道,那大车行乃是我和老爷花了半辈子的心血才建立起来,才能经营到这般规模的,岂能容她胡来?她这是要毁掉我的心血!”
  他说到这里,神情愤然,咻咻的喘着粗气,胡子眉毛都是一阵抖动,显然是心情极为激荡。
  闻安臣能理解他的心情。


第94章 共谋赵家
  任是谁人看到自已毕生的心血就要因此而付诸东流,毁之一旦,而且还是因为这么一个原因,肯定都会愤怒不已。哪怕是赵纯对赵家忠心耿耿,对赵家大小姐也颇为的尊重,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有多少忍让。
  闻安臣听了这个消息,不但诧异,也有些纳闷儿,问道:“她为何不将大车行整个卖出去呢?非要这么拆开?”
  哪怕闻安臣在大明朝还没做过生意经过商,对这个时代的商业规则不是很了解,也能看出来这是很短视的行为。这个大车行是由地皮,屋舍,大车,人等等元素构成的,其中还包括许多无形的资产,比如说大车行的信誉,人们对他们的认可,甚至老车夫娴熟的技巧,脑海中对于各处路线的记忆,行商赶路时候的经验等等,这些都是用银子买不来的。
  大车行是由这些东西构成的,但一旦把大车行拆分开来,这些东西就分散了。这些东西本来是可以卖出来一个好价钱,但那需要在存在这么一个大车行的基础上才会有那样的高价,比如说如果某个大商人买下大车行的话,为了能立刻开门做生意赚钱,他肯定会要求把马车也买下来,也会要求继续雇佣原先的车夫。那样的话,卖主就可以跟买主谈,把马车卖出一个好价钱,车夫也可以继续有一份足以谋生养活家人的差事。
  但是现在这么一分散,可就不是原先那么回事儿了。比如说他拆分开来,那些车夫说不定就会失去这个活计,有的要去别的大车行,有的要改行,而那些地皮和屋舍,说不定要备用做别的用途,马车则是会被转卖……
  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则是:这么做并不会给卖主带来多大的好处。
  打个比方,这个大车行如果整个卖出去的话,可能能卖到一万两,但如果拆分开来卖,那可能各种东西加起来最多也就是三五千两。
  损失极大。
  这实在是很不可理喻的一种行为,不但一个好端端的蒸蒸日上的大车行没了,大车行的人要失了活计,就连卖主自已也要损失不小。
  何必呢?看着那位赵家大小姐也不像是个蠢人啊!
  “因为大小姐着急要现银,冬日有雪,道路冰封,很不好走。她想在入秋之前便离开秦州,免得被风雪困在路上。是以最多一两月之内,这商号就得出手了。”
  “老夫求过她,就在昨日,我在她门外跪了足足半个时辰,请她再考虑考虑,结果她根本都不见我。”赵纯惨然道:“赵家对我恩厚,我却也是对赵家尽忠竭力,我自认为,我是对得起赵家的,但大小姐的做法,却是让我心寒了。”
  赵纯忽然向闻安臣问道:“闻大官人,你可知道赵记大车行有多大么?”
  “赵记大车行名气极大,说起来秦州没几个人不知道,至于到底都大,我确实不知。”闻安臣道。
  “赵记大车行啊,当年只是一个小小的店面,几辆破车,几个伙计而已,但现在啊,可不一样喽。”赵纯脸上露出缅怀之色,悠悠道:“光在秦州,赵记大车行就有三家店面,在巩昌府的每个州县,至少都有一家铺面。而在关中,每个府,也是至少有一家铺面。现在赵记大车行的生意已经做到了整个关中和陇西,有店铺五十三家,大车一千余辆,驽马驮马等三千多匹,有伙计两千七百个,每个月,光给伙计们发的银钱,就有三千多两!”
  他的脸上满满的都是自豪,整个人顿时间容光焕发,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这是他的毕生心血,他一生的事业所在!
  闻安臣听完这一连串数字,也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3页  当前第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2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刑侦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