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亮剑之军工系统_分节阅读_第740节
小说作者:远征士兵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9:54


第1359章 三球定位系统
  这个问题让王学新也很为难。
  用电子管计算机显然不行,这不仅是因为体积,更因为电子管是玻璃包裹的真空管,这玩意如果用在飞弹而飞弹发射时又有可能瞬间达到800多公里的时速……其冲量足以让弹体内的玻璃管碎得一塌糊涂了。
  那么用晶体管?
  可晶体管要47年才发明出来,距今还有四年。
  王学新先把这东西整出来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研究要从晶体管开始,然后再计算机,接着再应用到飞弹上……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八路军眼前就急需这款飞弹防空了。
  其它的不说,此时的鬼子在顽军有意退让下已经打通了南北交通线,下一步就要回师围攻八路军了,那时八路军如果还没有把这防空导弹整出来,只怕会有危险或者要付出很大的伤亡了。
  怎么才能解决敌我识别的问题呢?
  马克3型雷达很难办到,它毕竟是一款中波雷达,空中飞着敌人的飞弹、飞机,还有自己的飞弹对它而言只是一个点。
  距离较远还有可能识别,计算机可以根据轨道的延续跟踪识别,这就是陈杰风编程的问题了。
  但如果敌我目标距离太近,近到300米范围内雷达已经把两者当成同一个目标或是互换了,也就是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就是错的,陈杰风就算把程序编得再完美也没法识别。
  如果用雷达无法做到,就只有……
  王学新突然想到一点,就说道:“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定位!”
  “换一种方式定位?”苏欣疑惑的问:“除了用雷达,还能有什么办法能定位?”
  苏欣说完就将目光投向苏礼国,这方面他是专家。
  苏礼国茫然的摇了摇头,这毕竟是飞在空中的东西,而且还时速800公里,他也想像不出除了雷达外还有什么能做到。
  王学新说:“同志们,你们听说过三球定位系统吗?”
  “三球定位系统?”所有人听到这个名词都是一脸懵。
  王学新拍了一自己的脑袋,自己怕是傻了吧……三球定位系统是近现代GPS定位的方式,这时代的科学家又怎么可能听说。
  看着众人好奇的目光,王学新就一边在纸上画着一边解释道:“原理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知道基站与目标的距离,那么我们就能以基站为圆心,以距离为半径画一个球面,目标肯定就在这个球面上。”
  众人纷纷点头,在座的不是科学家就是数学家,如果连这都听不懂那就是滥竽充数了。
  王学新接着说道:“一个基站可以确定一个球面,那么两个基站就可以确定两个球面。即目标就在这两个球面相交所得到的圆上!”
  这同样不复杂,目标既在这个球面上又在那个球面上,当然就是求两个球面相交的公共点,这公共点就是一个圆。
  说到这时苏礼国就明白了什么,他“哦”了一声,说:“如果三个基站就会得到三个球面,三个球面相交就会得到两点,而这两点中必然有一点是在地面以下可以排除,另一点就是我们要定位的目标的位置!”
  “对对!”王学新说:“这就是三球定位系统的理论,其实并不复杂,而且精度很高!”
  现代的GPS卫星定位就是这么做的,GPS要在这么远的距离同时为那么多个单元服务,就要求它必须得用一个简单实用且精确的方法,这方法就是三球定位。
  由三球定位理论可知,如果要准确定位至少需要三颗卫星同时工作,这三颗卫星通过与定位目标的数据联系知道自己与目标的距离,然后就用三球两两相交的方法计算出目标的位置。
  所以要实现全球定位至少需要24颗卫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球任何一点的上空至少有3颗卫星。
  (注:实际定位大多是用4颗卫星,第4颗卫星用于较准)
  苏礼国看了看众人,就说道:“团长,理论我们是理解了,但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目标与基站的距离?”
  王学新不答反问:“苏老,您还记得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吗?”
  “这……”陈杰风疑惑的问:“这跟距离有什么关系?”
  王学新解释道:“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就使用一种超声波,如果我们把这种超声波装置装在飞弹上让它朝地面基站发射,在已知其速度的情况下,我们再知道它的时间差,是不是就可以计算出两者间的距离?”
  这是很简单的物理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只不过这路程是用超声波的速度及时间差计算的。
  苏礼国明白了王学新这话的意思,他说:“团长,按你这意思,我们在飞弹上还需要一个发射时间,同时基站上还需要一个接收时间?”
  “对!”王学新点头道:“有这个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才能计算出时间差。”
  “可是团长!”苏礼国又说:“超声波的速度可是一秒能走340米,咱们这时间只要有一秒的误差,就超过雷达的误差也就没意义了!”
  “所以,我们要有一款高精度计时器!”说着王学新就直接从系统中调出了石英电子表。
  石英电子表的制作并不复杂,它就是利用石英晶体受电池电力的影响会产生十分稳定的震动的原理(每秒钟震动32768次),因此它就能精确到32768分之一秒。
  (注:这就是石英表走时准确的原因,一块粗糙的石英电子表每天的误差也不超过0.5秒,制作精良的石英电子表则可以达到每月误差0.1秒。
  有了石英电子表就能精确计算出时间差。
  有时间差就能计算出距离,而且是精准的距离。
  计算出各自的距离,就能用三球定位系统对飞弹进行精准定位……
  现代的卫星定位也是这么干的,区别只是卫星定位系统用的是精准度高得多的原子钟……据说这玩意每2000万年的误差才只有1秒。
  不过当然,王学新只是要求对最远只有十几或几十公里的飞弹定位,石英电子表已经完全能满足要求了。
  (注:网上有更详细的三球定位系统的解说,还有图解)


第1360章 较准
  众人听完分析后全都一脸震惊的望向王学新。
  王学新说的这些其实都不难,比如三球定位系统理论,这玩意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都能理解。
  甚至可以说它实现起来也不难,所要用的设备大多都是现成的,比如超声波就可以直接用水银延迟存储器的零件,基站可以用水银延迟存储器的接收器,连声波到数字的转换都自带了。
  如果说有什么新发明,那就是石英计时器了……这玩意是在67年发明的,虽说提前了二十几年但科技含量不高,主要是人们没有发现石英这种特性,也就是它在电压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每秒三万多次的稳定共振。
  知道这一点就好办了,王学新甚至都不需要将其转化为时间,只要简单按某一周期比如用超声波脉冲每秒传送十次共振次数就可以了,另一边的基站也有一个石英晶片共振,把两边的共振次数一减就得到了时间差。
  理论不难,实现也不难,难的是能想到这方法,就像第一个竖起鸡蛋的人。
  而王学新就是想到这方法的人。
  苏欣忍不住问了声:“小王同学,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唉!”王学新略带尴尬的回答:“不就是……乱想么,运气好就想到了!”
  王学新这当然不是乱想,也不是运气好,而是现代这些理论已经相当成熟甚至都写进教材了。
  (注:三球定位系统理论写进高中地理课本)
  现在想想,人的想像力真是无穷的,尤其计算机发明后,许多以常理无法想像的事用计算机都可以轻松实现。
  比如这三球定位系统,王学新降低要求每秒计算十次定位,也就是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完成三球交点的计算……地球上肯定找不出能这么快解出答案的人类,但对计算机而言就是小菜一碟。
  所以,这理论之所以能实现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计算机。
  会议室的几个人虽不能说是全球顶尖,但在华夏却也是顶尖人才,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对王学新提出的理论惊为天人。
  不过他们对王学新却没有半点怀疑。
  这一来是王学新是现场在这里碰到困难时提出的解决方法,而且的确有可能想到……谁说不能是灵光乍现就想到了呢?而且王学新还想到了那么多点子发明了包括计算机在内的许多东西。
  二来是这世上还没有这什么三球定位系统,王学新是提出这理论的第一人,当然不可能是别人的想法。
  王学新对此有些汗颜,他还真是借用了别人的想法。
  苏教授等人似乎都习惯王学新这种超强的创新能力了,自嘲着感叹一番后又把讨论的焦点转到了定位系统的实现在。
  陈杰风是学数学出身的,他沉默了一会儿就说道:“团长,咱们的飞弹要是能做到这一步的话,那为什么不进一步对目标实现精准定位呢?”
  “对目标精准定位?”王学新有些疑惑,他倒不知道这该怎么做。
  和志民在计算方面也有专长,他回答道:“小陈,团长这方法是依靠装在飞弹内的装置发射超声波实现精准定位的,我们可以在自己的飞弹内安装这装置,但没法在敌人的飞弹或飞机内安装这装置,所以不能用在拦截目标上!”
  “和老,我知道这个!”陈杰风解释道:“但是,咱们的马克3型雷达的误差不是300米吗?而我们对自己飞弹的定位精准度却很高,误差可能连一米都不到吧……”
  说着陈杰风就把目光转向王学新,他不确定这个三球定位的误差是多少。
  实际上王学新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民用GPS的误差大概是15米,但人家那是从两万多公里高度的卫星上做的定位,王学新这个对飞弹的定位只有十几或几十公里,这误差……
  “差不多!”王学新只能这么回答:“具体是多少要等做出来才知道!”
  陈杰风嗯了一声,然后劲头一上来就拿过纸笔一边画一边说道:“团长、和老,你们看,我们从基座到我方飞弹的定位是精确的,而我方飞弹却不断的飞向目标,也就是精确的定位会不断逼近目标。同时我方飞弹又有近炸引信,近炸引信其实就是一个小型雷达……”
  和志民“哦”了一声:“你的意思是,以我方飞弹为基础较准目标坐标?”
  “对,可以这么说!”陈杰风继续解释道:“近炸引信上的雷达虽小,但也有发射源和接收端……”
  每个雷达都有发射源和接收端,雷达其实就是发射出超声波然后再接收到反射来的超声波由此知道目标的位置,近炸引信的雷达虽然体积小、探测距离短,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东西都有。
  陈杰风继续说道:“近炸引信的雷达虽然精度不高,但胜在与目标距离近所以误差不大,我们为什么不借助这一点得到两者之间的距离呢?如果得到两者间的距离,再结合我方飞弹精准坐标以及敌方飞弹的方位角,是不是就可以缩小马克3型雷达因为机械和波长问题造成的误差?”
  众人“哦”了一声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陈杰风这方法虽然只得到一个距离无法精准定位,但问题是马克3型雷达同时也侦测到目标,而且还有方位角和距离,只不过因为雷达本身的原因精度不高。
  如果把这两者的数据相结合,也就是用马克3型侦测到的方位再用飞弹的坐标以及侦测到的距离计算出较准确的距离,应该能让目标的位置更准确。
  “我看这方法能行!”苏礼国高兴的笑了起来:“这么一来,就不仅是把我方飞弹定位的问题解决了,还把雷达误差的问题也解决了,命中率就大多啦!”
  和志民大点其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集思广益这思路就越来越清晰……”
  “诶!”苏教授打断了和志民的话:“老和,你这话就不对了,团长能算是臭皮匠吗?他怎么着也可以抵一个诸葛亮吧?”
  众人哄的一声就笑了起来。
  知道内情的和志民还瞄了苏欣一眼,一语双关的回道:“老苏,你这都开始护短了啊?”
  苏欣听着这话不由两颊一红,眼神略带慌张的看了王学新一眼。
  好在王学新根本就没听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第1361章 防御
  王学新本来还想在三家店多呆几天,但利源那边发来电报说宁北火车站遭到鬼子人操飞弹的轰炸损失惨重,王学新只能把研发的事交给苏欣一行人自己匆匆赶回了利源。
  一赶到指挥部,陈松勇就迎上来向王学新报告道:“团长,鬼子往宁北火车站投入了三十多枚飞弹,宁北火车站被炸成一片废墟,其中包括我们停在宁北火车站补充燃料的一列运送弹药的军列,另外存在宁北仓库的一千多桶航空燃油也被炸毁了!”
  王学新“嗯”了一声,随手接过陈松勇手中的战损报告翻看了几页,然后就再次递还给了陈松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1页  当前第7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0/10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