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亮剑之军工系统_分节阅读_第741节
小说作者:远征士兵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9:54
  “团长!”陈松勇接着报告道:“我们虽然掌握着制空权,但鬼子总是利用凌晨这段时间对我军发起袭击,再加上鬼子现在把目标从机场转移到火车线路,使我军很难防范……”
  这些不用陈松勇说王学新也明白。
  八路军的机场其实是做好被轰炸准备的,比如燃油并不是存放在机场,而是分用在机场周围几里外,仅仅只是隆息机场就有十一个燃油仓库,而且全是小型的地下仓库。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鬼子飞弹不知道炸哪……鬼子飞行员从空中往下看根本就发现不了仓库的位置,就算瞎猫撞到死老鼠让他们炸掉其中一两个,八路军的损失也不大。
  这么做就是会给机场的调度多出一些麻烦……万一战机起飞量大,燃油和弹药就很可能来不及运输会有中断的情况。
  不过为了安全做出这点牺牲还是值得的。
  只是没想到,现在鬼子由炸机场改为炸火车站了。
  火车站就有些防不胜防,因为火车站就是批量装运货物的地方,物资通常比较集中……不集中也不行,就算分散开了,火车一到也得从四面八方集中过来装运,因此分散开没有多大的意义。
  王学新想了想,就下令道:“从今天起,火车运输尽可能选择在白天和黑夜能完成一次装运,避免在凌晨时间段停靠!”
  “是!”
  “另外!”王学新说:“各火车站也要做好防空准备,运到的物资最好当晚就离开车站,实在无法离开也要就地疏散,避免遭到鬼子的轰炸出现损失!”
  “是!”
  陈松勇把命令传达下去后,又给王学新递上了一份文件,说:“团长,这是鬼子最近兵力调动的情况,他们在大同方向集结了两个师团的兵力,另外还有三个防空联队和两个炮兵联队,看来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大同!”
  王学新“嗯”了一声。
  鬼子会把目标定在大同是王学新意料中的事。
  张家口有长城和大镜门为屏障易守难攻,雁门关也同样如此,大同虽然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同的地理环境是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是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
  问题就是八路军在太行山的部队还没发展起来。
  这不仅仅是装备问题,如果只是装备不足,这段时间八路军就可以全力利用铁路、公路甚至是运输机为太行山的部队运送武器装备。
  但就算装备运到部队手里也不可能马上形成战斗力,就算形成了战斗力也不可能马上适应新的作战方式。
  吕梁山一带的八路军就算有王学新在,那也是一路用了三三制再使用引进坦克引进战机进行步坦、步炮、空地协同等各种打各种练,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才刚刚成形。
  其它的不说,八路军走出吕梁山到平原与鬼子正面交战都有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付出了许多战士的生命,再加上有三家店兵工厂的支持才有与鬼子正面抗衡的能力。
  如果让太行山的八路军也这么打……
  子弹炮弹和补给怎么保证?
  有坦克有飞机有大炮吗?
  就算有这些会协同作战吗?
  没有这些跟鬼子硬碰硬是不是以卵击石?
  因此,依靠着太行山为屏障的大同就成了八路军的弱点,鬼子会以它为目标就不足为奇了。
  或许是因为这几天王学新在三家店搞科研,这时突然回到利源就有点不在状态了,他考虑了一会儿也没什么头绪,就问陈松勇:“陈参谋,你有什么建议?”
  陈松勇一愣,他似乎没想到王学新会问他的意见……王学新在作战方面一向都很有主见,而且直到现在除了一些不可控的意外外,陈松勇几乎就没见过王学新出过错。
  想了想,陈松勇就回答:“团长,鬼子既然要全力进攻大同,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准备大同的防御。敌人投入两个师团……我军至少需要六个主力团,另外战机掌握制空权也必不可少!”
  王学新沉默了一会儿,就说:“这样一来就是跟鬼子打消耗仗了,第一批六个主力团我们有,但如果跟鬼子势均力敌互相消耗掉,另一面鬼子的兵力却又源源不断的从南线调来,我们怎么应对?”
  陈松勇霎时就没了主意。
  王学新说的对,鬼子此时在华夏的兵力已经超过了20万,在顽军消极抗战的情况下这些兵力至少有一半能调回华北对付八路军,即便如此也是10万兵力。
  而八路军总共才只有十三个主力团4万人,4万人与10万鬼子打消耗战……能顶得住吗?
  主力团的八路军能用超过2比1的代价换掉鬼子?
  即便能换掉,鬼子还可以从关东军和国内继续抽调部队,而八路军却已经把主力团全打光了!
  陈松勇沉思了一会儿,就为难的说道:“可是团长,这大同咱们又不得不守啊!如果大同一丢,张家口就被鬼子分割在北面而且无险可守了,雁门关还会遭到鬼子两面夹击,我军最近取得的战果将全部化为乌有,部队还有可能遭到惨重的损失!”
  “我没有说要放弃大同!”王学新回答:“只是我觉得我们不能这么打!”
  “那……”陈松勇这时就想不明白了,如果要守大同,不这么打还能怎么打?
  王学新看着地图若有所思的说道:“我认为……我们或许可以把主力团放在太行山上!”


第1362章 山地部队
  “把主力团放在太行山?”陈松勇听着不由一阵愕然。
  常人的想法,如果要守大同当然是把装备好、素质好擅长打硬仗也知道怎么协同的主力团放在大同,但王学新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擅长打硬仗的主力团放在太行山上。
  王学新点了点头,说:“如果把主力团放在太行山上,一来可以使太行山成为大同的屏障,二来鬼子如果强行通过公路绕过太行山进攻大同的话,在太行山上的主力团就可以从后方切断鬼子的补给线将其包围,这会使鬼子不管主力轻易不敢进攻大同。更重要的还是,主力团放在太行山还可以迅速扩编把驻守太行山的部队带出来!”
  这就是八路军三三制的优点,一支部队可以一分二甚至一分为三每个老兵带两个新兵,也就是六个主力团进入太行山马上就会变成十二个团甚至十八个团,这么一来太行山的防御马上就会上升而且会随着战斗的进行越来越坚固。
  在此之前,八路军这样拆分带新兵的一般都是非主力团,但现在为了能让太行山的部队快速跟上八路军的发展脚步,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另一方面!”王学新指着地图上的张家口说道:“我们拿下张家口后就得到了一个优势:张家口连着燕山,沿着燕山的支线努鲁儿虎山往北就能一直沿伸进入东北到达CF市,再往北就是大兴安岭,这两条山脉相邻贯穿整个东北将其分割成东西两个部份,如果我们往这个山脉投入山地部队……鬼子的关东军就有得忙活了!”
  王学新这话让陈松勇目瞪口呆,他说:“团长,您的意思是……咱们现在不只是考虑防守,还要主动进攻?”
  “当然!”王学新回答:“张家口在我军手里,我们可以源源不断的利用山地往东北腹地渗透部队在鬼子内部打下钉子让鬼子难受,为什么不?”
  陈松勇迟疑着说道:“可是团长,我们没有山地部队……”
  话还没就完陈松勇就想起来了,当初王学新在运城时组建过一支山地部队,只不过因为这支部队一直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陈松勇差点都把它给忘了。
  王学新却一直在跟踪着这支部队,因为他知道八路军将来肯定会有用到山地部队的时候,所以他一刻都没有放松。
  王学新回到椅子上坐了下来,弯腰从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往桌面上一丢,说道:“当初我们在中条山训练的山地部队只有一个连,现在已经扩编到了一个独立团一千多人的规模!团长就是当时的连长,饶七!”
  “对对!”这么一说陈松勇就想起来了:“我们都叫他老七!”
  陈松勇拿起文件看了看,就担心的说道:“可是团长,一千多人的规模,是不是太少了?”
  “他们到张家口还可以再扩编!”
  陈松勇“哦”了一声然后点了点头。
  这是八路军的优势,八路军因为军纪严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在这情况下想要扩编山地部队还不容易?
  当地百姓总有靠山吃山的人吧?
  比如采草药的、打柴的、打猎的、挖人参的等等,这些常年在山里跑的都是潜在的好苗子,而且他们还熟悉地形。
  另外,八路军还可以全军号召把部队中有山地活动经验的全都集中起来派往张家口。
  接着只要对这支山地部队稍加训练,再配上多功能工兵锹教他们学会攀岩、野外生存等技能……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渗透进东北给鬼子压力。
  这甚至都不能用“压力”来形容,因为有朝一日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东北或是对东北纵深实施穿插时,这些在山区里的山地部队就会是主力部队强有力的后盾。
  远的不说,眼下鬼子关东军就会因为有山地部队渗透进东北而不敢放心的分兵增援华北,这也可以说是以攻代守了。
  陈松勇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同时心下暗赞了王学新一声:团长早在运城时就开始布局了,那时训练的山地部队到现在派上用场,这想得也太远了!
  此时的王学新却在考虑另一个问题:
  沿着山脉渗透进东北虽说会让鬼子头疼,但这么做对八路军而言也是困难重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问题:山地部队虽说有野外生存的能力,但有些必需品野外无法获得的呢?比如食盐、枪支、弹药等,这些总不能也让山地部队自己解决吧?
  初时渗透进燕山也许问题不大,因为人少而且距离也近,还可以派出运输队为他们提供补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得越来越远运输队已不可能运到呢?
  另外,东北这地方的冬天冷得不像话,那时在野外就很难获得食物,部队一多会不会出问题?
  进入大兴安岭开避根据地和游击区的战例不是没有,抗联部队就这么干过,电视剧《林海雪原》说的也就是这个故事,但那都是规模不大的部队且极其艰难。
  现在王学新想要投入的却是成建制的山地部队,还要保持战斗力,那就不应该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了。
  该怎么为他们提供补给呢?
  就在王学新想着头疼的时候,警卫员上前来报告道:“团长,孙尔威同志来了!”
  王学新一愣,孙尔威这时候来又是为了什么?
  转念一想,王学新就明白了……应该是日不落那边继电器计算机的事泄漏给鹰酱知道了。
  果然,得到允许后,孙尔威就气急败坏的走了进来,说:“王,你也太不够意思了吧?你们明明有更先进的计算机,却把落后的机械式计算机卖给我们,而且还以那么高的价格……”
  “孙尔威!”王学新摆出一脸无辜的样子回答:“你也许忘了,当初我并不想卖,是你求着我要卖给你的!为了这,我还失信于日不落呢!你该不会对日不落说我卖给你们了吧?”
  孙尔威被王学新这么一说就被噎住了。
  当初还真是求着王学新卖的,那还能怪谁呢?!


第1363章 唯一的选择
  在与孙尔威进一步讨论前,王学新先让陈松勇去下达了几道命令。
  毕竟部队的调动刻不容缓,只要稍比鬼子迟上一步就有可能错失良机,所以王学新一点时间都不敢浪费。
  第一道命令是调了六个主力团到阳原县一带驻守两侧山地。
  阳原县的位置比较特殊,它整体呈带状,北部横着阴山余脉,南部就是太行山余脉恒山,这两条山脉夹着一条27公里宽的通道直达大同。
  因此阳原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它十几公里外(实际路程25公里)还有一个开阳古堡。
  只要能守住这个开阳古堡就能死死的卡住这条宽度只有27公里的通道,使敌人无法南下威胁大同和雁门关,因此史上的开阳古堡往往都有重兵把守。
  不过王学新却没有让部队去守这个开阳古堡。
  这并不是因为这个开阳古堡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而是王学新不认为八路军在鬼子已经从顽军那脱身的情况下还有能力与其硬拼……如果八路军以主力坚守开阳古堡势必会发展成一场消耗战,而八路军素质和兵力都不占优,打消耗战没什么好处。
  王学新的想法是将八路军主力团摆在开阳古堡两侧的山脉一南一北的卡在这咽喉要道的两侧。
  这样一来鬼子就难受了,他们要是无视八路军沿着通道深入腹地进攻100公里外的大同,就会被八路军切断补给路线……这通道的宽度才只有27公里,八路军一南一北的打每一面只要打十几公里就能将这个通道彻底封死,鬼子显然不敢冒这个险。
  但如果鬼子先解决掉八路军再前进吧……那就不得不进入山区与八路军作战。
  这就更是正中八路军下怀了,八路军甚至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太行山的部队让他们快速成长。
  到时,八路军就会越打越强而鬼子的兵力则越打越少越打越弱,而且始终都无法威胁到大同。
  具体选择哪一个,就是冈村宁次需要头疼的问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1页  当前第7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1/10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