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凤尘_分节阅读_第253节
小说作者:未晏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 MB   上传时间:2025-03-05 20:20:02
  凤震终于彻底绝望,听从了章谊的意见,打算先潜逃出都城,而后命章谊在汴梁善后,迎接温凌的“友军”进驻,而万不能让他侄子凤杞摘了果子。
  皇帝出逃是秘密的,但宫眷和近臣出逃的消息还是纸里包不住火,渐渐传播开。
  汴梁城陷入了恐慌中,百姓和小官员们纷纷打听是不是靺鞨又要再次攻入汴梁渡河的消息已经传来,上次汴京被破的惨况还未恢复,现在皇帝再一出逃,群龙无首,可怎么好!
  倒是章谊坐镇枢密院,气定神闲对前来打听消息的官员呵斥:“瞎猜什么!再说,靺鞨人又不是妖怪,你乖乖地听话、不动,他又不会来吃你。走一步看一步嘛!”
  “要是靺鞨冀王和并州那位派的兵都到汴梁城下了呢?”
  章谊笑得智珠在握一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你不懂?可不是天大的好事了?”
  来人虽不太明白这怎么是好事,但又毫无办法。只能把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任凭绝望的情绪在汴梁弥漫。
  汴梁城外,温凌所领的靺鞨军和高云桐所领的并州军有了第一次交接之战。
  前锋所谓靺鞨军,实则是抓来的汉人壮丁,被驱赶为最前方送死的签军。密密麻麻的人群,拿着削尖的长竹竿权做兵器,每隔几排人,就有几个黑色甲包裹着的铁浮图骑兵用大刀和长槊逼着签军们紧密列队前进,稍有不肯从命的,就是背后一刀朔个窟窿。
  能够装备着札甲的并州军,看到对面来的这样一群面有菜色、神情麻木地前进着的人,只杀了前面几排,就默默然鸣金收兵了。
  “高将军,不打了?”
  高云桐脸色很凝重,摇摇头说:“不打了。杀戮自己的同胞算是什么本事?”
  本来作为接应后备的郭承恩得知了消息,不由嗤之以鼻:“书生带兵,十年不成!一肚子妇人之仁,能有何出息?!”
  又探听了两日,得知高云桐退守到京畿之外,任凭温凌长驱直入,直达汴梁城下,城中已然震惶。
  郭承恩说:“我可看不下去了。即便他不要这样的泼天之功,我也不能放任他放弃汴梁。”
  他给凤杞上书,说了高云桐无数的坏话,最后道:“臣不才,愿为陛下分担,必败温凌,保汴梁,驱凤震,奉陛下入主京师,为真正天下主!”
  凤杞在朝会上,大加赞许了他丈人的英明果断,因为官职已经赏无可赏,所以加了虚衔的“太师”,又送了一把原先在晋王府藏着的名剑,一部鼓吹,一套车舆,褒扬的圣谕写得近乎肉麻。
  犹嫌不足,亲自给皇后送去一套珍饰,抚着她的肚子说:“等孩子生下来,如果是个哥儿,就立封太子。”
  郭娴故意道:“别折了娃儿的福吧?”
  凤杞道:“难道朕这个皇帝是假的?朕的儿子不配做太子?”
  郭娴“噗嗤”一笑,故意问:“官家的妹妹燕国公主身子可好?”
  “好像反应比较大。”凤杞说,“不如你健旺。”
  “听说她现在都不随侍官家笔墨了?”
  “她闻到墨味儿就想吐,怎么伺候笔墨呢?”凤杞叹了口气,“大姊协助,但帮不了我多少忙,她毕竟还是相夫教子的本事更强些。”
  他看了看郭娴,她欲言又止的,凤杞不由眼睛一亮:“皇后能不能帮帮我?”
  不等她回答,又抱歉地说:“不不,是我失策了,皇后也在孕中,不宜辛苦。”
  郭娴笑道:“官家多虑了,您看我几乎不反胃不吐,就是吃得多一些,就替官家看看文书啥的,还是可以的;拟旨之类的,就真不会了。”
  凤杞一副要讨好郭家女儿的样子,点点头含笑道:“能替我梳理那么多文书,我就够感激了天天看得头疼。”
  北卢汉人武将家的闺女,文墨水平相当一般。郭娴协理国政军务的能力,也只能说是赶鸭子上架。在皇帝正堂协助了几天,一样看着文书头疼。
  她硬着头皮看,看得恶心了只能向自己亲娘诉苦:“真的,那些南朝穷酸,写一句话要绕上几绕,不仅追求骈四俪六的形式,还喜欢写啥典故,要不是为了爹爹,我在屋里躺着睡觉不好吗?你看那狗男人疼他自己的妹妹,就每天只让在屋里躺着、养着,啥好的都送过去。”
  “偏生就我命苦!”说到最后,总忍不住掏出手绢抹一抹眼角的泪滴。
  郭夫人当然只好安慰她、鼓励她坚持下去:“我的乖儿!你冲我发发牢骚也就罢了,可千万打不得退堂鼓啊。你爹爹在前线作战,最需要的莫过于消息。以往是没法子在官家身前安插人员,现在好容易你有了身子,他身边又没有其他信得过的人,终于肯信用你了,你不把握住此刻的机会,更待何时?我的好儿,无论如何要坚持一下!”
  郭娴哭哭啼啼地叫苦,不过也有另一种满足和熨贴,故作勉为其难的模样答应了下来。
  郭夫人少不得也好好地哄着她:“咱们郭家将来想要一飞冲天,少不得全家的合力。等你生出来,若是个儿子,必然可以封太子,孩子稍长大些就想办法弄死你夫君,你当上太后了,朝里朝外就听你任你了,咱不要狗男人,咱自己挑好的自己享用,好不好?只消朝着我们的目的坚持几年,好日子就要来了。”
  郭娴这才说:“哎,娘不知道我的苦!他哪是个知道疼人的人!天天死人一般,待人都是冷冰冰的,毫无热气儿。唯有看那些教坊司官伎奏乐歌舞的模样,倒是两眼热切得发光,每每看得我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刘侍卫……”
  她有些羞臊,但北方女儿本性泼辣大胆,又是自家亲娘面前,终于摸着肚子说道:“我也就盼望着将来能跟他有那一天了……”
  她满眼憧憬,但在郭夫人看来却有些隐忧:若当了太后,有了实权,养几个面首倒也罢了;可现在时机未到,她却显得已然为此人着迷的样子女儿家遇到真爱难免心动失智,还想着“将来那一天”,可不是好兆头。
  于是她说:“娘晓得,娘晓得!你现在反正大着肚子,刘侍卫也伺候不了你,让他换换防,立点功劳,也好顺理成章地升官,将来入宫执事殿陛,就谁都不好说什么了。”
  于是,皇后安心在皇帝的正堂帮着协理文书和往来奏报,有些觉着有用的就赶紧悄悄命人给父亲郭承恩递送过去。
  郭承恩在温凌大军之北停驻,领着部分并州军和部分常胜军,近十万人那曾是他热切期盼的“执掌军权”,现在只消立个大战功,地位就稳了。不过他看着黄河边密密麻麻的楼船,密密麻麻的连营,觉得即便温凌的军力和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自己去攻打他还是有些风险的。
  踟蹰了半个多月,天空中飘了第一场春雪,土地泥泞不堪。但闻温凌所带靺鞨军已经基本围住了汴梁四周。汴京本来就是一座除了黄河之外无险可守的都城,一旦黄河被跨越,就只有据城硬守,如果再没有援军和粮草,硬守的结果可想而知。
  但穿过汴梁城的汴河并无军队值守也不知道是不是黄河上才造的楼船不便于航行过来。
  郭承恩却从女儿的密信中得到了一个消息,不由仰天笑道:“上苍都要给我个机会!”
  他立刻命大军借道洛阳以东的孟津关、旋门关和轩辕关,一路向汴水和黄河交接之处急行军。
  守洛阳的王枢虽派人到军中问了几句,不过郭承恩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了,王枢大概兵力也不足以硬是要拦截,所以默默然没有阻挡。
  在惊蛰后的雨天里好容易找到了驻扎之地。
  郭承恩在孟津关和轩辕关处好好鼓励了冒雨前行、疲劳至极的常胜军和并州军,拿王枢送来的粮食好好犒赏了一番,又对几个亲信副将说:“消息应该是没错的,温凌想要得到汴梁,凤震又怕死,命章谊两下撮合,悄悄达成了协议温凌默许凤震从汴水出城往两淮方向、金陵方向逃亡,到时候划江而治,温凌等于不战而得到了整个两淮的土地;凤震放弃汴梁,等于也放弃了河南和两淮,只求自保而已。”
  “哼哼,这个昏君,我先还以为他有多大的能耐!原来也是个怂包。”郭承恩笑道,“他想逃跑,哪那么容易!逮住他,皇帝随身的金银细软、嫔妃美人就都是我们的了!”
  几个副将不由喜上眉梢、欢呼雀跃起来。
  跟着郭承恩打仗,无非就是把命系在裤腰带上,但拼到了胜利就可以大捞大抢一笔,金银、美人、升官发财,无非是这些利益交关的东西。
  “跟着郭大帅干他娘的!”他们摩拳擦掌嚷嚷着,“捉了狗皇帝,抢占汴梁城,立个头功。”叔此
  郭承恩笑道:“不错,不过中原人讲究礼法、宗法,我也是这些年才悟到的,不然后患无穷。所以,皇帝的位置还是得留给我那女婿,对了,皇后肚子里有了小崽子,将来太子还得靠大家提携护卫。”
  这亦是拥立的不世之功啊。副将们愈发兴奋,奔波劳苦一概都抛到脑后了,就等着斥候打探到外逃的皇帝的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少天,汴河上断断续续一些民船引起了郭承恩所派斥候的注意。
  “船是民船,但船篷封得严严实实,划船的船夫一个个身高八尺往上,胸膛挺挺的,相貌也多整齐俊朗,驾船技术倒很一般。”斥候一拨拨向郭承恩汇报,“而且,类似的船只一会儿来几条,一会儿又来几条,似乎是有规律的,极有可能就是‘那个人’到了汴水这一段了。”
  郭承恩眉梢一动,先没说话,而是戴上斗笠,在春雨中亲自前往汴河边查看。
  这场春雨已经下了挺久了,早春里,只见洛阳四郊的麦田都是一片油油的新绿,叫人心生欢喜。
  郭承恩捋着胡须说:“凤震老奸巨猾,肯定会藏在众船中间,不肯轻易露面。我们截停得早了,容易打草惊蛇,截停得晚了,又可能让他顺着汴水,再到运河,然后就跑没影了。”
  他仔细想了想,看了看远处正逢春汛而水波大涨的汴河,突然问:“汴河水涨了好几尺了吧?黄河呢?”
  “听说渭河发了大水,黄河从壶口而下,到风陵渡亦是湍急,到孟津渡河道略宽,好了一些,但再往下游则河道抬升,全靠两岸堤坝挡水,每逢春汛、夏汛,都是南梁河道官员最紧张的时候,一旦哪处堤坝有缺口,就是一泻汪洋,势不可当了。”
  郭承恩又想了想,笑了笑说:“我可不能有书生那种妇人之仁。”
  转脸吩咐道:“叫并州军和民夫一起,在孟津渡束水。”
  “束水?”
  “嗯,加高堤坝,且用沙袋往里收束,孟津渡不宽,应该束得住。”
  听的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了一句:“那然后呢?”
  是自己身边的人,郭承恩笑了笑踢了他一脚:“笨,你想想,束春汛之水,是为了什么呢?”
  这些生活在北地的常胜军,并不太了解黄河的水势,不过跟着郭承恩也读过几本兵书,几幅堪舆,听说过诸如“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沈”“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水淹七军”“晋阳灌城”等兵法或战例,立刻明白了郭承恩是想引黄河的春汛造成连通的汴水的大水,阻隔住凤震的船只。
  至于“束”后必然会“放”的这个引水倒灌的过程会有什么后果,他们也没有见过,也懒得去想,只为主帅的“大智大勇”而欢欣鼓舞起来。


第305章
  并州军在冰冷的春雨中,下黄河建堤束水,当然一个个辛苦得骂娘。他们不是郭承恩的嫡系队伍,郭承恩待他们也不算好,他们当然不能体谅姓郭的这位主将。因此不仅骂娘,还把消息传了出去,表示郭承恩不给加饷,他们就不干了。
  郭承恩听到消息当然很厌恶,不过此时不能闹出哗变,因此还是忍气吞声四处借粮饷填这些人的嘴。
  消息当然也传到了其他地方。王枢离得最近,所以亲自从洛阳城跑到孟津关附近驻扎的郭承恩大帐里,亲自问他:“郭太尉在黄河束水,是打算用水攻?”
  郭承恩默然了一会儿,想想这些读书人倒也不是什么实务都不懂的书呆子,点头笑道:“王驸马先请坐,喝点茶暖暖身子。”
  硬是把王枢按在面前坐定了,看着他气鼓鼓喝了几口茶平静下来了,才又笑着说:“郭某这是一石二鸟的打算,也写奏报给官家了,官家也同意了。”
  “水攻可不是小事,弄不好黄河下游就会变成一片泽国。”王枢说,“那可是我们自己的百姓!”
  果然呆子气又来了!
  郭承恩在心里笑话王枢的书生意气、妇人之仁,但神色依旧淡定,手指叩击着案桌,说:“凤震意欲出逃,沿汴河而下,用的是民船。王驸马看这汴水上往来的船只,您知道上面哪一条里坐着一国之君呢?唯只用黄河的汛水逼停所有汴河上的行船,再逐条搜找,才能捉到这个罪魁祸首。
  “其次,温凌第二次南侵汴京,造了数千条大小船只,一些顺着永济渠和汴河东段已经团围了汴梁东线水岸,一些还停驻在黄河上,将来会觊觎淮水也不难想见。我也没有多少人,擅长水战的更少,去黄河上跟他硬拼也不现实,不如一场大水冲散了他的战船算了。”
  王枢说:“郭太尉,论军事,王某诚然不如您。但束水放水,黄河下游本来河床就高,堤坝是经不起大落大涨的,到时候免不了又是下游百姓们遭受洪灾,流离失所生在战乱时已经够苦了,还要受这样的罪!”
  郭承恩与王枢、高云桐这类人相互间最不能互相理解认同的正是在此。
  他不由嘴角抽搐了一下,半日冷笑道:“那郭某也没有其他法子了,只好请王相公另请高明,或者亲自屈就此位,领兵保汴梁、捉逆贼吧!”
  不仅说得凶巴巴的,还双手一撑桌子,怫然起身,拍着那张太师椅的扶手,指着空空的椅面,招着手说:“来来来,王相公请!”
  王枢给他这番操作搞得目瞪口呆,气鼓鼓了半晌却也只能自己认怂:“郭太尉说笑了……王某一介书生,从来没有带兵打过实战……”
  “没关系,试试呗。高将军不也曾经也是一介书生?”郭承恩冷笑着,趾高气昂地挤兑他。
  王枢气得眼睛里都雾蒙蒙的,但这种事不是开玩笑的,唯只能勉强赔笑:“指挥常胜军,王某确实没这个本事。郭太尉既然决定了,还是要多奏报官家,也要考虑考虑下游的百姓。”
  郭承恩道:“郭某已经奏报过官家了。王相公既然这样说,我就再上书一封就是了。至于下游的情况会变得怎么样,不该是枢密院管的事,还请平章事与户部、工部协商吧。”
  看准了王枢拿他没办法,也就不怕撕破脸了,摊手叫了“送客”。
  见王枢离开,郭承恩眯了眯眼,对自己的亲信说:“估摸着这厮要派人到并州告状去了。告状我也不怕,孟津渡在我手里,我不放他过去,他只能往西绕壶口渡现在黄河春汛,让他的人想法子过黄河壶口呗。再派个人快些到并州去找皇后,叫她看见王枢的折子就捏下来,别让她丈夫看到。哼哼,小子也想和我斗!……”
  过了两三日,并州并未传来阻止郭承恩决堤放水的消息,皇后那里也来了密信,说王枢的上书没有到达并州,凤杞整日昏昏,听听歌舞、填填诗词,也不大做主,请父亲按自己策略用兵就是。
  郭承恩心里熨帖,道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令旗一挥,下令扒开了孟津渡下游的河堤,黄河春汛的水势顿时一泻汪洋。
  在延津渡的温凌猝不及防,停泊在黄河边的千余战船的铁链被冲开,大小的船舶一片在汹涌浪中团团乱转,损失了至少三分之一;而黄河下游的几条支流都遭了殃:清河大水、汴河大水、连运河和淮河水位都高了两丈,汹涌的黄河水冲破了高于地面的堤岸,下游顿时成了一片泽国,波及十余个郡县。
  郭承恩一心立功,下游的百姓猛遭此人祸,又关他屁事。
  他只管吩咐:“快!到汴河两岸,以搜找靺鞨细作为名,截停沿岸所有船只!陆路也设卡,来往的车马均要细细搜过,务必捉到凤震!”
  这样的架势万余士兵都不管打仗的事,只管在汴河上、两岸边、官道小道四处搜找早已失势的凤震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搜寻架势,没两天工夫,就被捉了个正着。
  郭承恩的常胜军亲军兴奋异常,押着人前来献宝:“将军!将军!人拿着了!”
  郭承恩也兴奋起来,喝叫把人送到自己帐下。
  他端坐上首,定睛一看,被押送来的那个人年过花甲,满头满脸乱糟糟、湿漉漉的花白须发,面色晦暗,穿着是普通的长衫棉袄,衣摆裤脚全是泥水,人也佝偻着,冻得瑟瑟发抖。
  郭承恩问左右:“在哪里找到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8页  当前第2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3/2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凤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