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335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3-04 23:02:36
  虽然这中间她被迫扮演了一个反派身份。
  想到这里她撇了撇嘴。
  ***
  天子脚下,哪个报纸敢肆无忌惮将官场上的破烂事报出来,还请了人将个中蛛丝马迹都扒出来,大概也只有《世界新闻报》了。
  报纸背后有一座扳不倒的靠山,没见明珠都倒了,宫里那位也没受到影响吗?
  以真假县令为主版的新闻一经刊登,这期报纸就脱销了。
  北京的报纸胆量之大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因为这里的报馆有个带头大哥。
  只要带头大哥敢报,还没出事,其他报馆才会跟上。
  与之相比,江南的报馆就跟小绵羊一样,不是转发京城报纸的新闻,就是报道一些岁月静好,江南富贵繁荣的新闻。
  被一个个炸裂新闻培养的京城民众已经有了很好的适应能力。
  不过这真假县令涉及千里之外的江南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十万份报纸,一早上就被人抢光了,有不少是被各地报馆委托购买的商人采购。
  这期报纸话题太过敏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禁了。
  懂的都懂,越被禁的东西越畅销。
  皇帝忙完了政务,趁着用膳工夫翻看报纸。
  他已经习惯通过报纸了解信息,还有报纸上的天气就比较准确。
  还有对寻常百姓的采访,从采访里他能看出不少信息。
  比如他就从某期报纸上知道了顺天府某地下了雨,而在顺天府尹的折子上,却是滴雨未下当地粮食会减产。
  春日后还跑了一趟,确定报纸准确,顺天府尹瞒报。
  再比如他从某个求购棉花的新闻上看出,某地棉花减产,这个地方本是产棉地,还要从外收购棉花定然是当地出了问题。
  派人走一趟,得知是发了大水,棉花都淹死了。
  他都得到消息了,当地衙门请求赈灾的折子才缓缓送上来。
  翻开报纸,见报纸上从真假县令说起,再引发出了那桩备受瞩目的案子。
  下面评论倒是没将目光放在关怀胜这个人上,而是探讨起如何避免官员被冒名顶替的可能。
  毕竟大清建国以来这种冒名顶替做官的事算是屡见不鲜。
  哪怕后世也得进入信息化也没能杜绝此事,这种事在这个落后时代还真很难解决。
  皇帝继续往下看,看到几个不错的提议记在心里,随后吩咐,“传膳。”
  正用着膳,宝音拿着一本册子走进来。
  皇帝招呼她坐下一起用,她也没客气。
  吃得差不多了,桌上的菜被撤下去,宝音举着册子有些不解。
  “这群传教士怎么安排进了内务府?”
  内务府里是什么?都是皇家奴才,需要为皇家争取利益。
  她以为传教士是入钦天监,今早见内务府送来的册子还有些奇怪。
  “就是内务府,从最开始传教士就是包衣奴才。”
  皇帝缓缓说了传教士为何能在宫廷站稳脚跟的原因。
  “最开始是佟家俘虏了两名传教士,收作了包衣奴才,若不是包衣奴才,怎么能进宫,耶稣会又凭什么将多明我会拒之国门外?”
  皇帝并不清楚两百年后的传教士,只评价身边的传教士。
  “哪怕是养一条狗,养了三十多年了,从小接触,听话又好用,对我是一颗心赤忱,我也不允许人欺负。”
  宝音眼神闪烁,每次跟他谈话,都会让她耳目一新。
  这个时代只有他能跟上她的思维。


第195章
  内务府的成分很复杂。
  光是包衣就有满人、汉人、回人、朝鲜和太监组成。
  先不说京城外的, 就只说京城内的,内务府是一个结构紧密部门,有点类似三省六部, 这里的官员提拔全凭皇帝心意,又跟前朝有紧密接触。
  这就导致前朝的官员也得巴结内务府官员,因为内务府距离皇帝近, 是皇帝的家奴。
  宰相家的门房七品官,更不要提皇帝的奴才了。
  内务府的人想要告一个人,皇帝会相信谁?
  肯定相信自家奴才, 自家的狗出去咬人, 那也肯定是外面人有哪里做得不对。
  当然这是外放出去当官的。
  紫禁城里的内务府作用有点像物业,只负责皇宫。
  内务府大臣并不是太监兼任, 为了抑制宦官的权力, 康熙元年就规定了内务府大臣得王公大臣和贝勒担任。
  这会儿的内务府还会为皇帝开拓财路, 因为不像朝廷升官有限制, 内务府的官员都是皇帝信任的人, 这些人上位会将一堆亲戚塞进来。
  到后期内务府直接失控,连皇帝给衣服打个补丁, 内务府都敢要价三千两银子, 吃个鸡蛋要二十两。
  这也怨不得皇帝, 认知在那, 从出生起就被内务府的人给掌控了, 看过《楚门的世界》都能理解,从出生到死都被这些人掌控。
  内务府的失控可以说伴随到了清王朝灭亡,这才有了内务府三千太监,三千都是贼的说法。
  这么多人捞银子,就算换了一批人不过是换了一批贼, 这些贼都攀附在皇帝身上,将自己吃得嘴角流油。
  宝音想拿内务府开刀,她并不满足之前那样小试牛刀。
  从最初的查账再到现在。
  看着是拿走了财务,用钱控制内务府实际上还是有漏洞。
  内务府光是贴近皇帝,光是索贿就禁不掉,内务府或许缺钱,却不缺来钱的渠道。
  只要将底线放低一点,就会发现光是背靠内务府就有大量弄钱的办法。
  宝音在纸上画了思维导图,将内务府所掌管的衙门、人事、产业,都一一画出来。
  这会儿内务府已经很庞大了,其实很奇怪,早年皇帝将内务府改制过,本意是精简,现在一看内务府更大了。
  已经预定出征,近日皇帝是从早忙到晚,粮草得先行,乘着北方风雪还未下来,得储存一部分。
  在这个时代,冬天是不打仗的,一来草木凋零,战马出征没得吃,若是遇上白灾说不定得全军覆没。
  二来保暖不够,人耳朵手指脚趾都得冻掉。
  北方冬日不打仗,有点军事涵养的都知道。
  所以他预定的是二三月间,草原青草冒头,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草料。
  现在不能打仗不意味着不能练兵,解决完政务,他提前预留了时间出宫阅兵。
  索额图和明珠倒下,原本做决策的人没了,底下人无法决定便将折子上报。
  晚上有了灯,几盏灯将屋子照得明亮,让他看折子也不是那么费眼睛,相应的处理政务时间也变长了。
  养心殿专门将一座配殿隔间打通,做了一个大书房,四面都有庄户,门都是金属边框的玻璃门。
  再烧了地龙,从乾清宫引了电线,一到晚上就跟水晶宫一样亮堂又暖和。
  皇帝顺势从南书房搬到这边来,偌大书房两人各占据了一半。
  宝音起身往外走去,皇帝抬眼看了一眼也没问,没一会儿她又进来了,手里多了一些磁石。
  这边靠南的墙壁钉着木框铁板,一共六块,将整个墙壁都挂满了。
  中间那块有皇帝绘制的行军路线图,旁边还有前些年让南怀仁领着官员绘制的地图。
  全都磁石吸在墙壁上。
  她站起来仔细打量,将占据中央的图纸挪到边上去。
  啪嗒。
  这是磁石吸在铁板上的声音。
  皇帝低头继续批阅奏折,这一看眼里有些惊异。
  这是奉天将军上奏的折子,在其治下复州沿海的一座渔村聚集了上万人,人口还在增加,多是从江南福建迁徙而来。
  已经派人询问是准备建设船厂,上折询问是否将这些人驱散。
  皇帝思索了一下,复州已经靠近大清龙兴之地,近年往这边迁徙,但是人口数有控制。
  复州一偏僻地方突然聚集了这么多民人,也难怪顺天将军急着上奏。
  他抬头看了宝音一眼,见她将一张张纸用吸铁石吸在墙上,那一张张图纸井然有序,枝干脉络层次分明。
  不由得他仿佛受到了吸引一般走了过去。
  “这是内务府?”
  在看到这张图纸前,他对内务府的七司二院只能说心里有数。
  看到这张图纸后,他才发现内务府的触手已经联通了盐政、马政、江南、广东的关口就没有内务府参与不进去的。
  [这是思维导图。]
  她将最后一张纸用吸铁石贴上,退到他身边看着这张图纸。
  “你说内务府该精简哪部分?”
  他沉思起来,内务府太好用了,因为用着顺手,不知不觉就赋予了太多权利。
  他可是听过她提起后来内务府失控的事,已经不受皇帝掌控的内务府,他不需要。
  皇帝来到思维导图前,手指顺着盐业、织造、瓷器、榷关、捐纳、没收和商业投资,最后停在了榷关上。
  他手指重重点了点,“这个最无法控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6页  当前第3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5/5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