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3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就在李善还在打这些小算盘的时候,华原县内,淮阳王李道玄神色警惕的拔出了长刀,身后的殿中监苏制弯弓搭箭,李善亲自指派的二十个亲卫或举盾,或抬起弩弓。
  对面站着的是东宫的太子中允王珪,以及太子左卫率韦挺。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这一夜(中)
  面对李道玄的持刀威胁,其实王珪、韦挺并不觉得有多吃惊,虽然一头雾水的他们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毕竟李道玄曾经被号称持天子诏书的史万宝坑的那么惨……情理之中啊。
  但殿中监苏制弯弓搭箭……让王珪、韦挺都是心里一个咯噔。
  殿中监乃是殿中省的主官,从三品,掌朝集礼仪,天子服饰车马,总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舍、尚辇六局,差不多就是前隋内侍省的地位,非天子亲信不能担之。
  都说三省六部制是从隋朝开始的,但隋文帝杨坚实际上设的是五省六部,内侍省能与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并肩,可以想象其地位。
  前一任的殿中监陈福阵亡于去年的仁寿宫,苏制继任,居然见到两个东宫属官就立即弯弓搭箭,这很大程度代表了李渊的心思。
  “淮阳王殿下。”王珪像是没看见被月光反射出寒芒的长刀,上前两步道:“太子在此。”
  李道玄觉得手心微湿……让王珪意外的是,李道玄缓缓后退,眼中满是警惕。
  王珪忍不住回头看了眼韦挺,两个人都是一脸的懵逼……他们都察觉得到,对面的李道玄、苏制似乎有些惧怕。
  惧怕什么?
  当然惧怕了,杨文干率千余叛军猛攻仁智宫两日,今天刚刚死里逃生,结果被遣派回京兆,却在华原县一头撞上了东宫的人。
  李道玄、苏制的第一反应就是,难不成自己跑到叛军老巢来了?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反复查验,一直到三更半夜,派遣出去查探周边的斥候陆续回来,仔仔细细盘问了华原县令之后,李道玄才与苏制放下心来。
  “昨夜魏嗣王殿下就是在这儿驻足的,应该没问题。”苏制远远瞄了眼驿站,“县令说太子是黄昏时分抵达华原县的,只携十余随从。”
  李道玄不满的嘀咕道:“怀仁不是说三姐节制北衙禁军,坐镇皇城吗?”
  “怎么会放太子出京?!”
  苏制没敢接这个话茬,淮阳王自幼丧父,是陛下养育成人的,骑射都是得平阳公主教导,而魏嗣王更是与淮阳王是生死之交……人家可以埋怨,自己可没这个胆子。
  “周边十里之内无异样,殿下放心。”苏制挠了挠脑袋,“但太子殿下这是要去仁智宫?”
  “应该是。”李道玄倒是隐隐有些猜测,今日黄昏时分李善与陛下提及诸事,他也是在场的。
  “那……”
  “去呗。”李道玄努努嘴,“天亮后,留下十人,护送太子去仁智宫觐见。”
  苏制想了又想,也只能这样了,自己去长安除了诏太子觐见之外,还要正式授命平阳公主节制长安兵力,使国都不起乱事,而李道玄是要先后去新丰、礼泉两地,召刘弘基、张平高率上番府兵护驾。
  一刻钟后,李建成面无人色的听完苏制简短的诏令,他完全猜不到仁智宫发生了什么,但很肯定一定发生了什么。
  这时候父亲召见……肯定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短短三日之内,先是尔朱焕发现桥公山突然运送军械出京,然后是魏嗣王李怀仁突然启程北去,裴世矩倒是劝太子去仁智宫觐见,但李建成还是想等一等。
  直到昨日,平阳公主突然携马三宝,遍召禁军中的旧部,扣押右监门卫将军江夏郡公李高迁,节制北衙禁军,控制皇城,李建成才大感不妙。
  东宫幕僚中,太子舍人徐师谟力劝李建成起兵,调用长林军入太极宫,控制长安,再诏杨文干、韦云起以及罗艺远在陇西的天节军。
  但詹事主簿赵弘智力劝李建成即刻赶往仁智宫……平阳公主突然控制皇城,节制北衙禁军,肯定是得到了陛下的许可,在这种情况下起兵,胜算近乎于无,而且还坐实了谋逆的罪名。
  王珪、裴世矩都赞成,再加上没有等到魏征的回信,李建成终于下定决心,于今日,也就是七月十七日午后从长安启程,只携王珪、韦挺以及十余随从,强行出城,黄昏时分抵达华原县……算算路程,基本上是一路疾驰。
  虽然平阳公主节制禁军,但也没办法阻拦……她是心里有数的,新丰、礼泉两地都有上番府兵坐镇,李建成出京去仁智宫觐见,自己还真没有扣押阻拦的理由。
  看苏制转身就要走,王珪忍不住伸手拽住了对方的衣袖……结果这老头儿好悬被反过来摔一跤。
  “昨日怀仁率亲卫北去,仁智宫可是出事了?”韦挺干脆堵在了门口。
  苏制没吭声,一方面是因为要不是魏嗣王,自己今日也得死在翠微殿内,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说不定能逃得一命,但自己绝难幸免。
  另一方面苏制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有什么样的打算,但不管有什么样的打算,自己提前泄露消息,传出去那都是给自己招惹祸事。
  任凭王珪、韦挺反复的追问,苏制一直保持着沉默,一直等到了李道玄来接人。
  出了驿站,李道玄听苏制分说之后也没吭声,但心里的狐疑也越来越重……如果杨文干是奉太子之命起兵谋逆的话,太子不会只带着十几个随从跑到华原县来,王珪、韦挺更不会追问仁智宫发生了什么?
  考虑到魏征那个倒霉鬼在事发的前一天赶到仁智宫,李道玄不得不琢磨另一种可能性……今日黄昏时分,李善听到宇文颖这个名字后提及了宇文宝,众人都有没说出口但共同的判断,八成是太子、齐王联手,但现在看来,很难说啊。
  此时此刻,已然是深夜了,仁智宫内,翠微殿中的李渊却醒了过来,毕竟从黄昏之后就睡了,一直睡到这时候,也实在是睡够了。
  “怀仁呢?”
  扶持的宫人低声问:“传诏魏嗣王?”
  李渊看了看窗外的夜色,犹豫了会儿,“你去看看,怀仁可睡着了。”
  毕竟这个时代也没钟表啊,李渊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一刻钟后,揉着睡眼的李善疾步而来。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那一夜(下)
  当李善来到翠微殿后殿的时候,意外但也不意外的发现,醒着的人不少,万贵妃正在服侍李渊喝着小米粥,怀孕了小半年的宇文氏正在训斥儿子李元嘉,柴绍的长子柴哲威丢下筷子,扑到李善身前,抱着膝盖就要往上爬。
  也是,估摸着都是没入夜就睡了,一直到这时候才醒,李善索性弯腰将孩子抱起来,“没被吓着吧?”
  “舅舅……”柴哲威小脑袋埋在李善的肩膀上,冲着李元嘉挤眉弄眼,后者拔脚就要跑过来却被宇文氏一把拽住。
  “怀仁就是讨他们喜欢。”李渊心里的阴霾稍稍褪去,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怀仁,平阳可是说过了,她家大郎若是文不成武不就,可是要找你算账的。”
  “非要文武双全作甚?”李善抱着柴哲威就站在李渊身边,叹道:“十一娘也怀孕了,侄儿就盼着……唯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李渊眉头一皱,“你也不过加冠两年而已,怎的如此暮气沉沉。”
  万贵妃放下碗筷,瞄了眼这位魏嗣王,这是在表明心迹呢。
  李怀仁自武德四年名声鹊起,不过四五年光景,军功累累,诗文盖压长安,数败突厥,如今又两度救驾……已经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要不是非皇室血脉,那就是又一个秦王。
  李渊有些兴致阑珊,好像不太有精神的模样,“若是愚且鲁,只怕平阳不乐意呢。”
  平阳公主倒是提过不止一两次,甚至都与朱氏、崔十一娘说起过,以后看看自己那个已经被册封郡主的女儿与崔十一娘肚子里这个有没有姻缘。
  李善随口敷衍着,心里猜测李渊深夜传召的原因,现在激荡的情绪平复下来了,人也渐渐恢复冷静了,有些事情就需要做出一些选择,也有些事情需要查探清楚了。
  其实那一批人中,李渊不是最早醒来的,凌敬很早就醒了,找了个由头将这三日的事情从头到尾给李善讲述了一遍,这解开了李善心中的不少疑团。
  比如说,之前李善一直想不通,封伦为什么要将杜淹扯进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杜凤举的举告,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
  而且封伦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从宜君仓中盗卖粮食,并且冒着被自己这个司农卿察觉的风险……
  现在李善算是明白了,封伦这是将杜淹当做一面挡风的墙呢,很可能杜淹没有被拉下水,甚至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封伦以杜淹来掩饰杨文干在坊州养兵。
  一旦有人举告,或者朝中发现宜君仓粮食不翼而飞,那这个锅就是杜淹来背的……李善在心里琢磨,似乎这并不符合齐王的利益,但考虑到天台山一战之前,齐王依附东宫的立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很多突发事件是有其脉络的,但也有很多突发事件是有其特殊性的,李善当时一边与凌敬对口供,一边在想,齐王李元吉可能也没有想到,宇文宝会被生擒,而宇文颖也意外的被生擒。
  不多时,李渊缓缓起身,走出了翠微殿,在一处空旷的草地上驻足,久久仰望着明月,好一会儿之后才低声道:“怀仁已知道这几日经过了?”
  “是。”李善肯定的说:“先问了侯洪涛、霍国公,后问了凌公、江国公与观国公。”
  “怀仁如何看待此事?”
  李善做犹豫状,半响后才道:“陛下,此事略有些诡异。”
  “的确颇为诡异。”李渊点头赞同,“是太子还是齐王,或者是太子齐王联手?”
  “真假难辨。”李善分析道:“如果要截杀信使,截断京兆与坊州,其实太子更方便,为何却是宇文宝?”
  “宇文颖是齐王门下,陛下临时遣派去宜君县传召杨文干的……那杨文干起兵谋逆是早有打算,还是临时起意?”
  “至少今日,长安未有异动,如果是太子……都已经命杨文干谋逆了,怎么可能纹丝不动?”
  顿了顿,李善补充道:“桥公山先不论,但杜凤举乃是得杜执礼遣派而来。”
  李善也是没辙啊,必须要把杜淹给扯进来,因为李元吉那边未必能牵扯出封伦的,反正杜淹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李渊沉默的点点头,不管怎么说,杜淹是天策府属官,这导致他虽然现在信任次子,但也难免猜测这件事有李世民的插手。
  “不过杜淹为何不通过杜如晦?”
  “这个臣倒是知晓。”李善笑着解释道:“杜克明的长兄当年在洛阳就是死于杜淹之手,所以名义上是叔侄,实则多有间隙。”
  顿了顿,李善补充道:“多年前杜淹夺走玉壶春,臣一封信送给了杜如晦……”
  “嗯?”
  “据说那天叔侄几乎大打出手。”李善想了想,低声道:“其实就如今局势,秦王命人举告太子谋反……实在没什么必要。”
  “而举告太子后,杨文干还真的起兵了……”
  随着李善一点一点的描绘,李渊的心越来越乱了,怎么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突然想起昨晚听见凌敬与魏征的交谈,随口道:“太子于坊州养兵,应该是因为宜君仓,怀仁未有察觉?”
  “臣失职,请陛下降罪。”李善干脆利索的直接认下来,宜君仓是司农寺所辖,自己不管怎么说也是司农卿。
  “与你何干?”李渊笑了笑,摆手道:“御史台弹劾你懒散的奏折都堆满了门下省。”
  李渊很清楚李善当初就是为了推广棉花才选择司农卿这个职务的,除了棉花之外基本上没管过其他的事务,从去年三四月份之后更是先有天台山一战,后又领军出征,回京后都没怎么进过司农寺的门。
  “另一个司农少卿是赵……”
  “赵元楷。”李善摸着下巴的短须若有所思,“臣倒是想起一件旧事……”
  “嗯?”
  李善抿着嘴巴,舌头微微探出,做回忆状,片刻后才低声道:“赵元楷……似乎与齐王也有些来往。”
  “什么?”
  “不过也不一定,毕竟赵元楷出身天水赵氏,而且其父是前隋名相,交游广阔。”
  “说清楚。”李渊脸色越来越阴沉。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那一夜(续)
  等李善将旧事细细的说完,李渊在心里反复思索,嘴里却在说:“履新主官,管束副手,是谁教怀仁这些的?”
  李善嘿嘿笑道:“是岳丈大人……岳丈提及,赵元楷虽然也娶清河崔氏女,但名声不太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