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34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嗯,若不是其父士茂公,赵元楷……”李渊摇摇头,“他找过谁?”
  “不少人。”李善回忆道:“最早找了岳丈,后来还有清河张氏的张文瓘,东宫的太子斋师薛万述,最后请了齐王府的记室参军荣九思,臣这才罢手。”
  “你与荣九思有旧?”
  “早年臣得长安令李乾佑赏识,于长安县衙打理账目,因算学与荣九思结识。”李善一五一十的说:“算盘在长安推广开来,多赖荣九思之力。”
  “薛万述?”
  “是薛万彻的长兄。”
  李渊理解的点点头,赵元楷去找薛万述不是借用东宫之力,而是因为与李善刚刚并肩大败突厥的薛万彻,更何况薛万彻、张士贵、李怀仁义结金兰这件事是朝中皆知的。
  赵元楷还真的有可能是三胡的人……李渊在心里细细的推测,李善一点一点的分析如同劲风,将弥漫在身边的迷雾吹散,虽然还看不清楚,但也能看得出大致的轮廓。
  为了对付二郎,太子将杨文干安置在了坊州,通过司农少卿赵元楷,以及后来另一个司农少卿宇文颖利用宜君仓在坊州养兵……而赵元楷、宇文颖却是齐王门下。
  也就是说,这件事是太子与齐王联手干的。
  但这次杨文干举兵谋逆,谁是幕后主使那就不太好说了。
  这时候,山坡下有人走来,“拜见陛下。”
  “陛下,是范十一,臣身边亲卫。”
  “噢噢,记得爵封县候,怀仁每战均以其为斥候。”李渊点点头,招手问:“何事?”
  “陛下。”范十一疾步走上山坡,俯首道:“臣奉命同乐寿县公王君昊、姑臧郡公段志玄,携三十士卒往山间小道,十里处遇贼人,杀十三,擒十二。”
  李渊嘴角动了动,转头看了眼李善,后者微微摇头,开口问道:“奉何人之命?”
  “中书令观国公并门下给事中杜克明、翼国公秦琼议定,因陛下、秦王殿下尚在就寝……”
  “杨卿思虑周全。”李渊点点头,其实昨晚他就想到了,如果是太子的话,这条山路说不定能成为自己的生路,但如果是主持建仁智宫的李元吉,很可能会有伏兵。
  李渊不由得黯然神伤,杨文干举兵谋逆,太子是不是主谋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但四郎李元吉的谋逆差不多能确定下来了。
  “生擒者……可认得?”
  在李善身边,论知晓机密最多的,无过于范十一,太多的机密事都是通过他来办的。
  “已然让人辨认,其中六人均是齐王府侍卫。”范十一低低道:“另有四人乃北衙禁军士卒。”
  “禁军?”李善有些意外,“是哪一支?”
  北衙禁军分四支,左右千牛卫,左右门监卫,而且每一支都是两个将军……大将军往往是虚职,因为上头还有个节制禁军的柴绍,将军这个级别才是实际的掌军者。
  还没等范十一开口,李渊已经冷冷道:“想必是左千牛卫!”
  “是。”
  “左千牛卫……南安郡侯张琮、商洛县候宇文歆。”李善眨眨眼,“倒是见了南安郡侯,负伤三处,还是臣去包扎的,商洛县候……”
  李渊眯着眼盯着一片黑暗的山谷,半响后才说:“宇文歆随三胡出兵平乱,至今未归。”
  宇文歆早年就是齐王的属官,虽然后来曾经在秦王麾下参加了洛阳虎牢之战,甚至在透阵冲散夏军的关键一战中,宇文歆是跟着李世民,是与程咬金、尉迟恭、李道玄、秦琼、史大奈等秦王嫡系并肩的大将。
  但在武德四年返回长安之后,宇文歆依旧被视为齐王一脉,长期出任左千牛卫将军……不是每个在李世民麾下的将领都是李世民的人,这一点也很正常,史万宝在虎牢关一战也立功不小,但还不是成为了太子李建成的嫡系。
  李渊陷入长久的沉默,而李善无聊之间突然觉得有些好笑……虽然主谋是齐王、封伦,但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或者露出破绽的三个人,宇文歆、宇文颖、宇文宝,全都是宇文这个姓氏。
  宇文一姓出自匈奴,后汉化称为宇文……据说北魏时候称为破野头。
  一代雄主宇文泰奠定基业,后人建立北周,攻灭北齐,一统黄河之北,虽然隋代周,但宇文一族在隋朝依旧有很多人身居高位,比如名臣宇文述、宇文恺、宇文忻、宇文深,还有灭亡隋朝的主谋宇文化及。
  唐初同样也有不少宇文姓氏的朝官,其他人不说,与李善交好的宇文士及就是一个,李渊后宫都有宇文氏呢。
  李善在心里乱七八糟的想着,也不知道宇文歆、宇文宝、宇文颖三个人是不是同族……宇文这个姓氏比较杂,不是姓宇文就是族人的。
  如果是一族的,搞不好李渊要大开杀戒了……不能对那些世家门阀动手,也不想对同为关陇一脉的后人动手,难道还不能杀宇文了?
  这时候,李渊突然开口道:“怀仁,赵郡王伤势如何?”
  “负创多处,需要修养。”李善给出了一个完美无瑕的回复,毕竟李孝恭曾经因为手握重兵被指谋反。
  但李渊显然心思有所变化,毕竟亲眼目睹了李孝恭在此战中奋力搏杀,也听从秦王之命……当然了,这与自去年天台山一战之后,夺嫡局势陡然大变有关。
  片刻后,李渊下定了决心,“罢罗艺右监门卫大将军,以赵郡王补之。”
  罗艺是太子的铁杆,这次杨文干都已经举兵谋逆了,李渊自然是不会让罗艺继续留在北衙禁军中。
  但有资格取代罗艺的人选并不少,李善本人就是一个,而且还有那么多天策府大将呢,为什么是李孝恭?
  李善隐隐猜到了原因。
  果然,李渊继续道:“罢赵郡王宗正卿,怀仁自司农卿调任宗正卿。”
  转过头,李渊盯着李善的双眼,“此事由怀仁主持,必要查个清清楚楚!”
  李善神色一正,应声拜倒,心想自己还琢磨怎么插手呢,没想到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证据确凿?
  七月十八日。
  李渊一大早就召集群臣,公布了李孝恭调任右监门卫大将军,李善调任宗正卿。
  罗艺倒是无所谓自己身上这个右监门卫大将军没了,毕竟杨文干举兵谋逆,他现在担心的是自己的下场。
  如果太子被废,自己会怎么样……杨文干麾下还有自己的人,这几年罗艺输送了不少猛士给东宫,后来都被安置在了坊州。
  而李孝恭更是无所谓,不管是宗正卿还是右监门卫大将军,都不过是虚职,当然了,这次拼死抵抗叛军重新获得了陛下的信任,以后如果没有意外,自己再也不会有屠刀悬颈的危机感了。
  无数道视线落在了右侧秦王李世民下首位的魏嗣王李怀仁身上,从司农卿转宗正卿,有人觉得这是陛下为李善开脱……毕竟宜君仓是司农寺所辖,毕竟宇文颖是李怀仁的下属。
  这种人基本上是大熊猫级别的,绝大部分人都猜到了,这是杨文干举兵叛逆,背后要么是齐王,要么是太子,都是皇子,而且都是嫡皇子。
  这种事不可能交付大理寺、刑部或者御史台,理所应当应该让宗正卿来主审。
  而魏嗣王本有救驾大功,又不涉夺嫡事,为陛下嫡系,与平阳公主交好,在朝中没什么势力,但在军中颇为威望,实在是最恰当的人选。
  对于李善来说,接下这个任务,好处很明显,自己能有很大的自主权,但坏处也很明显,秦王那边肯定是想把锅甩给太子的,这样一来,李世民就能名正言顺的入主东宫了。
  但偏偏李善另有目标,为了尔朱焕,他要把锅甩给齐王,甚至要将被李世民依为柱石的宰辅封伦给牵扯进来。
  而且李善也心知肚明,想把锅甩给太子,这种可能性还真的不太大……反正他心知肚明,这次的谋逆和太子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更何况,李渊都对此颇有些疑虑,李善不希望在这时候公然靠向秦王……得保持自己是陛下嫡系的身份啊。
  “应该能挺过来。”李善先去伤病营看了下齐老三,这货比较倒霉,都到最后关头了,援兵已至的消息都传来了,却被捅了一刀。
  “还好这次殿下赶来了。”
  听到边上伤员的感激声,李善回头看见躺着的南安郡侯张琮,笑着说:“小侄与复之兄为友,叔父称字就是。”
  复之指的是张琮的长子张永,在去年末那场酒楼斗殴之后,张永在王仁表的介绍下,与李善也是长相往来的,年初还被邀为傧相,甚至张琮当日还充当赞者。
  聊了几句后,李善轻声问:“范十一请叔父去认过了?”
  张琮正想着这件事呢,立即点头道:“认过了,的确是左千牛卫麾下,其中两人是千牛备身。”
  “平日可有异状?”
  “呃……”张琮犹豫了下才说:“适才问过几人,据说其中一人的兄长是齐王府侍卫。”
  李善点点头将话题扯开,再聊了几句才起身离去。
  怎么查……或者说,怎么掀盖子,这是要讲究技巧的,李善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这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李善寻找到了一个可能的切入点。
  一个不大的帐篷内,李善瞄了眼地上的杨文干,这货被捆的死死的,连嘴巴都被堵住了,也还好被捆的死死的,不然这封信还真留不住。
  打开看了几眼,李善咂咂嘴,这封信用词典雅,但咄咄逼人,而且分析局势也很得当……太子势微,若不能奋力一搏,他日只能事败身死,而坊州精兵本就是备不时之需,此时正是时候。
  李善很确定这是封伦的手段,但仔细想了想,一封信足以让杨文干起兵吗?
  的确,此次如果自己来的慢一点,杨文干攻破翠微殿,那李建成至少有五成的机会登基称帝,剩下的五成是齐王李元吉的。
  但毕竟是起兵谋逆,封伦怎么确定杨文干敢起兵呢?
  若是事败,只怕是满门被诛啊。
  李善琢磨了好一会儿隐隐猜到了点什么,李元吉露出狐狸尾巴,主要是因为那三个倒霉的宇文。
  但宇文颖劝动杨文干起兵其实是个意外,李渊未必就能选宇文颖去诏杨文干觐见。
  宇文韶安排伏兵在山间小道上,如果杨文干没有起兵,那并不会泄露行踪。
  而宇文宝是在七月十五日黄昏时分在沮原桥截杀信使,按照路程计算,很可能是李元吉已经知道了宇文颖封诏传杨文干,而后者很可能起兵,才会命宇文宝动手截杀信使。
  换句话说,这封信未必能使杨文干下定决心起兵谋逆,但如果杨文干不起兵,李元吉并不会露出什么马脚。
  关键在于杨文干的确起兵了,而自己在最后时候赶到,才会使李元吉露出了马脚。
  李善在心里盘算这种可能性比较高,疾步进了翠微殿后殿。
  “怀仁来了。”万贵妃笑着招呼。
  “拜见陛下,拜见贵妃。”
  “据说江都郡公颇有进益?”李渊随口道:“对了,昨晚怀仁提及,启程时候让亲卫将道生接到庄子上了。”
  “多谢魏嗣王。”
  “呵呵,毕竟是臣的学生嘛。”李善笑着这么说,其实接来的人也不是一两个,比如长孙氏、张文瓘、王仁表,也就是顺手将万宣道一并带了过去。
  “你的学生?”李渊接过李善递来的信纸,调侃道:“你把苑孝政也接过去了?”
  李善连连咳嗽,忍住没翻个白眼,苑孝政那个学生……你李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万贵妃正要接过话茬,却看见李渊的脸色渐渐变得铁青。
  “是写给杨文干的。”
  “是。”
  “是太子中允王珪。”
  “落款的确是王叔玠。”
  昨晚李渊差不多能确认主谋是齐王,而太子也少不了插手,说不定二郎都有手笔在里面,但今天就看到了这封信。
  什么叫证据确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4/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