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5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渊细细问起两场战事的细节,着重问起雪夜下萧关一战,提到那三日两夜的艰辛,李善不禁有些黯然,八百勇士,最终抵达萧关的只有六百出头,后又伤亡百余,全手全脚的只有四百多人,折损几乎近半。
  “若非延州府兵奋死,难以功成。”李善叹道:“若非刘黑儿,只怕也难毕全功。”
  李渊点头道:“怀仁择人得法,段德操并延州府兵与刘黑儿均欲雪恨,但若非怀仁亲自领军,只怕途中遇挫即返。”
  李善嘴角抽动了下,都已经上路了还能回头吗?
  当日那么大的风雪,想走回去其实更难,一个不好就要全军覆没。
  李渊瞥了眼一旁的女儿,咳嗽两声,正色道:“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怀仁身为主帅,却领偏师,冒风雪奔袭萧关,太过凶险,也太过不智,不可不惩!”
  李善眨了眨眼,这话其他人说可以,但是李渊说……有点不太对劲。
  虽然整个长安都知道,陛下视邯郸王为子侄,但从关系上来说,还是君臣,这种事应该抚慰,应该厚赏,但没有批驳的道理,更别说惩戒了。
  但下一刻李善就明白了,平阳公主拎着一条马鞭踱步过来,李渊很自然的往边上让开了。
  “三姐,三姐……”李善往后退了半步,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伯父……陛下,臣……”
  李渊像是没听见似的,只吩咐道:“别坏了衣裳,稍后还要去凌烟阁赴宴。”
  “父亲多虑了。”平阳公主挥了下马鞭,“之前已经让亲卫回府替怀仁取了衣裳。”
  “那就好。”李渊向李善递去一个同情的眼神。
  “于国乃有大功,但置己身于凶险之境。”平阳公主面若寒霜,叱道:“不念寡母,此为不孝……”
  “三姐,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吧!”李善伸手做势去抢鞭子,“为国立功,母亲虽然挂念,但不会相阻……”
  “呜呜……”平阳公主手腕一抖,鞭尖抽在李善的胳膊上,卷走了一小片衣衫,“难道还没认出这条马鞭吗?”
  “甚么?”李善有些懵懂,求饶的看向李渊。
  “咳咳,听闻苏定方来信,人人都说管不了你。”看戏的李渊笑道:“二郎身边的凌敬管不了,你母亲也自承管不了,清河县公也管不了,众人共推,让平阳来管了。”
  “听闻崔舍人言你李怀仁有英雄气?”平阳公主又是一鞭子下去,“你以为那是在夸你呢?”
  “那是怕他女儿成了望门寡!”
  李渊端起茶盏抿了口,“还是平阳去找了清河县公,不然……”
  噢噢,李善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平阳公主去逼迫,才导致提前两个月迎亲啊……李善不禁心里叫苦,其实自己与崔十一娘这门婚事那是谁都坏不了的,但平阳公主玩这么一手,估摸着崔信心里非常不爽。
  崔信心里不爽,除了未来女婿,难道还会找其他人泄怒吗?
  李渊提点了句,“怀仁前年在代州,据说送了那位崔家娘子不少珍宝?”
  “呃……是颉利可汗那条马鞭?”李善终于认出来了。
  平阳公主冷哼一声,马鞭在空中呼呼作响,李善有点糊涂,就算大家都让你来管我,也没有上来就是一顿马鞭的道理啊?
  此时此刻,正在巡视门禁的柴绍远远的眺望临湖殿,琢磨李善可能会比较惨,他最清楚妻子为什么火气这么大……在最为关键的夺嫡时刻,李善却放弃兵权回了长安,非要来搅这趟浑水,虽然最终兵权落在了苏定方的手中,但妻子却还是火大。
  因为平阳公主已经确定了……从崔信的反应中得知,李善肯定已经投入秦王麾下了,这种事崔信都知道了,却瞒着自己夫妇这些年,说得好听点那是李善不希望将自己夫妇卷进去,说得难听点那是将自己夫妇当猴耍呢。
  一想起那么多次李善信誓旦旦的保证不涉夺嫡事,平阳公主那火气就摁耐不住。
  “适才平阳也说了,于国有大功,稍后自有封赏。”李渊笑吟吟道:“但此时乃是平阳以私训责,也在情理之中。”
  李善索性躲到了李渊背后,“以后一定不再犯险……若是再犯,尽由三姐鞭挞!”
  李渊侧过头,哭笑不得的看着绕着自己跑的李善,虽然有点没大没小,但这样的做派却让他心里一松……在那等流言蜚语之后,李善自解兵权回京,多多少少是有点试探的意味的。


第九百九十二章 凌烟阁(上)
  “单字号嗣王……魏王?”
  李善无语了,自己哪里胖了?!
  “已经是最好的字号了。”平阳公主皱眉道:“若非你立下大功,父亲必然是留于亲王。”
  “多谢陛下。”李善想了想,“其实嗣王也未必就是单字号,还是邯郸吧。”
  “此乃父亲之赐,你以为是在与你商量吗?”平阳公主没好气哼道:“突厥使离间计,你又自解兵权回京,若不厚赐,朝野上下皆有异议!”
  李善苦着脸看向李渊,“伯父,披挂金甲入京,已然够招摇的了。”
  李渊笑吟吟道:“若是邯郸嗣王,那就要晋职了,难道怀仁有意吏部?”
  “小侄不是已经出任司农卿了吗?”李善对此很是无所谓,“此次若非棉甲,只怕难下萧关,或去军器监……少府也不错!”
  “少府?!”平阳公主哼了声,“左手做了棉甲,高价卖给右手?”
  “三姐,这等事如何能说笑?”李善正色道:“棉甲可抵利箭,也能防御铁矛、长刀劈刺,比铁甲要轻得多,还能保暖,于战阵大有益处,他日征伐草原,扫荡漠北,必有大用。”
  平阳公主有些好奇,细细问了几句,一旁的李渊却将话题扯了回来,“怀仁可想好了?”
  李善揉着眉心道:“但听伯父吩咐,不过小侄尚年少,而且即将成婚,还望修养些时日。”
  “那便是魏王了,稍后让中书拟诏,行册封之礼。”李渊一锤定音,“暂时先领司农卿,迎亲后再定夺,不过若有十六卫出缺,即刻补上。”
  李善对此还算满意,自己放弃兵权回京,如果李渊刻意笼络,反而会让自己惴惴不安,十六卫大将军在非战时只是虚职,并无实际兵权,至于册封嗣王,那是泾州一战之后就已经定下的,这么看来,李渊对自己还算信任,至少在表面看来是这样的。
  不过李善也提高了警惕,从裴寂、陈叔达、凌敬、魏征同时出迎,而且召见自己并无太子、秦王在场来看,李渊也在试探自己的政治立场。
  因为从明面上来看,自己是不涉夺嫡之争的,没有偏向太子、秦王任何一方……天台山一战之前,李渊对李善这位嫡系的立场是放心的,现在却要试探,其实这是好事。
  如果李渊依旧维护太子,那就没有必要试探李善,现在很可能是怕李善被东宫拉拢……毕竟李善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是裴世矩举荐的,而继任者苏定方是太子李建成举荐的。
  没有意外的话,李世民很快就能入主东宫了,不过李善很确定,一定会有意外的,只是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拉开序幕。
  李善离开萧关的时候曾经吩咐过苏定方,尽量在军中笼络人心,因为在战事落幕之后,他希望将曲四郎、侯洪涛以及大批的基层旧部甚至张仲坚调回长安,以备不测。
  “时辰差不多了。”李渊指了指李善身上破损的衣裳,“平阳不是准备了嘛,换上衣裳,这便去凌烟阁。”
  此刻凌烟阁内外人头涌动,大量宫人、内侍在准备酒宴,也有些官员已经提前抵达,今日凌烟阁设宴,李渊遍召朝中重臣,只有门下省侍中裴世矩托病未至。
  太子李建成来的差不多是最早的,正在与韦挺笑着向王君昊询问原州战事,一旁的刘黑儿还有些发傻,怔怔的站在那儿,似乎还没回过神来……刚刚抵达这座在草原上也极富盛名的长安城,就进入了这座宏伟的太极宫,刘黑儿以仰望的姿态看着所有的一切。
  秦王李世民是来的差不多是最晚的了,毕竟从去年十月就开始正式行使尚书令的权柄,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千头万绪,身边的魏征、房玄龄、凌敬等人如今都已经在六部任职。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群臣向漫步而来的李渊行礼,最后面的刘黑儿偷眼瞥了眼,远远看见李善正站在唐皇的身侧,嘴角带笑,神情轻松……刘黑儿提着的心登时落下了,来长安的途中,他偶尔听说了李善有可能是因为流言蜚语才自请回京,此刻才放下心来。
  “今日为怀仁接风洗尘,更是使怀仁夸功。”李渊坐在上首,笑道:“怀仁身边亲卫,尽多俊杰,可一一上前。”
  太子李建成惋惜道:“怀仁门下,赵国公苏定方、维扬县公张仲坚最为了得,可惜未有回京。”
  李善眉头一挑,不过李渊对这句话不太在乎,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在乎,虽然李善曾经对李渊说过,苏定方非李家的家将,而是大唐的将军……但事实上,就是李渊、李世民也将苏定方、张仲坚视为李善门下,这就是世家门阀时代的特征。
  “王君昊朕是记得的。”李渊端起酒盏,示意李善递过去,“长随怀仁身侧,破阵骁勇,此次也随怀仁三日两夜破萧关。”
  “谢陛下。”王君昊上前行礼,接过酒盏一饮而尽。
  此次回京,李善将稍有职位的亲卫旧部都留给了苏定方,带回来的人不多,除了苏定方,也就有爵位在身的周二郎与跟着李善很久的范十一、齐老三上前,最后一个是刘黑儿。
  李渊略为沉吟,叹道:“朕已允怀仁所请,许稽胡一族内附,许互市,还望勿要首鼠两端。”
  “陛下,梁贼无量,更无仁无义,故刘黑儿才愤而归附,除夕之夜破萧关,便是刘黑儿持旗首入城池。”李善轻声道:“臣自萧关启程,稽胡头领刘女匿成连破梁军,当不会反复。”
  去年稽胡依附梁师都,大败李神符,甚至还跟着梁洛仁一路杀到仁寿宫,李渊怎么可能不恨,只是稽胡如今归降,而且如今在灵州为唐军先锋,无论如何也只能释然。
  李渊有些意外的看了眼李善,这种话如何能轻易的说出口……鬼知道突厥南下,这些胡人会不会趁火打劫!
  但李善也是无可奈何,最为自己倚重的苏定方、张仲坚短时间内赶不回来,王君昊其人勇则勇矣,可惜无谋,倒是刘黑儿堪当重任,自己总要为其说几句话,纵然冒些风险也值得。
  果然刘黑儿感激涕零,双膝跪下,高举酒盏,“必不负郎君,必不负陛下。”


第九百九十三章 凌烟阁(下)
  凌烟阁内人声鼎沸,觥筹交错,一直到入夜都未散。
  如果说之前还有猜疑,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位驱逐突厥,大败梁军的青年郡王并没有受到那些流言蜚语的影响,甚至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更进一步。
  因为李渊在酒酣耳热之余,命中书明日传召,邯郸郡王李怀仁,晋爵嗣王,封号为魏。
  如果李善没有自解兵权回京,那么这样的封赏那叫忌惮,但李善既然回来了,如此重赏那叫抚慰。
  李善有点醉了,没办法,端着酒盏而来的人太多太多了,原本就因为去年天台山一战而人脉大张,但因为先后执掌仁寿宫禁军,以及后来节制北衙禁军,所以来往并不多,而今天得胜归朝,一杯薄酒自然是谁都可以来的。
  更何况,相当一部分人都心里有数,本朝沿袭前隋,设三省六部制,所谓中书取诏,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但实际上权力的大小还是要看本人对李渊的影响力……就比如之前的裴寂,不过是尚书省左仆射,却因为对李渊有极强的影响力而被百官默认为首相。
  而现在的李善就有了点这个意思,虽然年轻不可能进入三省,但将来宰辅行列必然有其一席之地……这个是李渊至少还在位十多年的前提下的。
  就算是仅仅现在,李善对李渊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席间李渊随口提起接下来的战事,李善说了句宜缓不宜急,李渊大为赞同,即言明日去信延州,当使延州道行军总管窦轨勿要冒进。
  看到这一幕,不少官员都目光闪烁……即使是在东宫最为得势的时候,关于军事方面的事务,陛下都会询问秦王,而今天虽然不是正式的议事场合,但没有询问秦王的意思,这或许也是一个信号。
  至少证明了邯郸王……不,魏王李怀仁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
  更别说如今的灵州道行军总管赵国公苏定方与其穿一条裤子……这样的分量,朝中谁掂量不出来呢?
  “当年初见,未曾想到今日吧?”房玄龄小声嘀咕了句。
  今日得以赴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齐备,而且天策府、东宫两边不少属官也得以参与,就刚才李世民的连襟张琮以长子张永为其出头的名义,硬是逼着李善干了三盏酒,看的李渊大笑不已。
  身边的杜如晦嘴角动了动,举杯一饮而尽,“听说那位玄奘禅师已经回返中土了。”
  老神在在的凌敬抿嘴一笑,他当年抵达长安入了天策府后不久就听说了这件事,这是李善的一贯作风,事先谋划,考虑周全,甚至不给对方还手的时机……碰到闭口禅,就是十大德去查验都没办法啊。
  这种行事风格换一个说法那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这也是裴世矩为什么要置李善于死地的主要原因。
  李善已然醉醺醺,他最怕的就是喝醉,顺手将刘黑儿扯过来挡酒……这一辈子,李善都不敢喝醉。
  这一世有没有毛病不知道,但李善知道自己前世是有说梦话的习惯的……大一时候将舍友吓得不轻。
  万一哪一次喝醉了,李渊还在身边,自己梦中呓语几句什么玄武门之变……那就操蛋了。
  这场宴会持续到月上中天才结束,此时都已经宵禁了。
  长安夜间宵禁并不是不能通行的,只是不能出入各个坊,外间的道路是不禁的,而宵禁后进入坊是需要腰牌的,众人无不是高管显贵,自然有这个资格。
  送走李渊后,此时的李善已经醉的难以行走了,太子李建成试探问道:“已然入夜,城门不可开,太极宫也不容外臣过夜,不如就在东宫暂歇一夜?”
  李世民还没开口,杜如晦就朗声道:“皇城尚书省、门下省均能歇息,何以劳烦太子殿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