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60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周围一大片人都沉默下来,住在东宫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被刘黑儿、王君昊扶着的李善不由得暗暗咬牙,刚才装醉装的有点过了啊。
  凌敬悄无声息的挤了进来,伸手看似是扶住李善,实则指甲用力一掐……李善差点没一嗓子嚎出来,这老头下手也没个轻重。
  “三姐,三姐呢?”李善睁开朦胧睡眼。
  “三姐早就回府了。”李世民笑吟吟道:“怀仁不如就在皇城过一夜?”
  “要回家……回家……”李善断断续续的说:“还要拜……拜见母亲……”
  李世民恍然道:“对了,怀仁母亲郑国夫人如今客居清河县公府中。”
  这场宴会从头到尾一直保持沉默的崔信面无表情的站了出来,好嘛,还没成婚,李家……全家都住进来了,你李怀仁还不如来当上门女婿好了!
  还真和你老子一个德行啊!
  得,大家都没话说了,不过李建成也不失望,终究是自己举荐苏定方的,而二弟是支持窦轨……就算之前李善不知道,但也很快就会知道。
  最终还是刘黑儿带着几个亲卫将李善背上马车,崔信引着一行人出了朱雀门,进了金城坊。
  “怎么醉成这样了!”赶出来的张氏看着烂醉如泥的女婿,连声吩咐下人准备。
  好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李善被安置在一间卧室的床榻上,外间的朱氏皱着眉头询问王君昊,崔信一肚子心事却见女儿带着周氏、小蛮从后院过来。
  “魏王?”朱氏想了想低声问:“可有晋职?”
  王君昊摇摇头,“陛下许郎君修养,先行迎亲再议。”
  那边崔十一娘小声询问了几句,不多时有侍女捧着醒酒汤过来,小蛮、周氏接手带了进去,毕竟没有成婚,崔十一娘只能巴巴的等在门口,看的崔信心里好不舒服。
  周氏小心翼翼,“郎君?”
  “郎君……郎君起来啦。”小蛮娇笑着附在李善的头颈间吹了口气。
  小蛮跟着李善最久,知道这位从不肯喝醉,果然李善脑袋偏了偏,他有点怕痒,然后睁开了眼睛,眼中虽有些醉意,但却清亮。


第九百九十四章 夜谈
  周氏挽着李善靠在床头,端过醒酒汤小心翼翼的喂着,“是崔娘子亲自做的。”
  “噢?”李善笑道:“相处如何?”
  “崔娘子身世高贵,大家闺秀,性情温婉……”
  李善并不意外,在这个时代是没有所谓的宠妾灭妻这种事的,特别是在高层中,妻子一般都出身世家门阀,而妾室只是以色娱人,甚至被视为可以赠送友人的物品,两者的地位有天壤之别,崔十一娘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周氏、小蛮给她带来威胁。
  李善不再说话,只默默的喝完那碗醒酒汤,低声道:“请崔公进来。”
  外间众人还没有散去,崔信端坐在上首,不肯离开的崔十一娘站在父亲身后,朱氏、张氏正拎着王君昊、齐老三、周二郎、朱八等人细细追问,主要还是担心李善在这次战事中有没有受伤,是不是真的寒气入体。
  崔信是压根不信的,那厮给平阳公主的信中提及负创患病……但今天来者不拒,喝的大醉,像是个有患的人吗?
  所有人都知道,李善是借着流言蜚语回朝坦露心迹,而李渊也的确没有疑心,不仅任命苏定方继任主帅,而且还有魏王这样超乎规格的加赏。
  崔信突然想起了今日宴会中赵郡王李孝恭随口提及的那几句话……他日令婿也只能困居长安,再无跃马之机。
  那厮不上战场那是好事,万一出个什么事,如果女儿肯改嫁也就罢了,万一铁了心……裴淑英还能等得到李德武回长安,但阴阳两隔,若要重逢那只有一种可能了。
  不过李孝恭的确与李善很像,同样是领大军在外征伐,李孝恭当时麾下数十万大军,直接管辖着整个江南、山南、荆州等地,而李善手握关内道绝大部分的兵力,一个被密告造反,一个被指责拥兵自重。
  但不同的是,李孝恭被即刻召回长安,从此闲置,而李善却很快在立下功勋之后自请回朝,更得陛下信重。
  “父亲。”崔十一娘推了把,“李郎君请父亲进去叙话。”
  养了十多年的小白菜长了翅膀……崔信叹了口气走进内室,然后看到了神色平淡已无醉意的李善,不禁暗骂了句,连喝酒都要作假,这样的女婿实在让人放心不下啊!
  “岳父大人勿怪,其实酒醉,腿软难以下床。”李善勉强坐起来欠了欠身子。
  崔信找了个胡凳坐下,也不吭声。
  “其他亲卫还好,刘黑儿其人,还请岳父稍加照料。”李善咧了咧嘴,他当然知道崔信为什么这模样……今日凌烟阁设宴,崔信从头到尾都没吭声,火气显然不小。
  那是,一个宠女狂魔被逼着提前将小白菜送出去,还真当崔信没脾气啊。
  “刘黑儿可堪信赖?”
  “小婿以仁义待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小婿以仁义待之的。”李善笑道:“三日两夜并肩,有袍泽之情,许稽胡一族内附,若无意外,刘黑儿当不敢叛。”
  崔信这次听懂了,一方面李善以仁义笼络,同时刘黑儿又曾经随其参与萧关一战,另一方面稽胡如今就在苏定方的麾下,刘黑儿的忠诚至少短时间内是能得到保证的。
  “亲卫旧部中,苏定方、张仲坚均是英杰,侯洪涛、曲四郎亦不俗,但一时半会儿难以回京。”李善叹道:“王君昊稍显平庸,若有变故,刘黑儿倒是派的上用场。”
  “变故?”崔信只觉得后脖颈隐隐发凉。
  李善奇怪的看了眼崔信,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都懒得回答了……若是没有变故,自己有必要闹这么一出,又是自请回京,又是将苏定方推到主帅位置上吗?
  今日两位宰辅同时出迎,而且言语间针锋相对,太子一再的怀柔,以及李渊今日召见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起太子、秦王……这都让李善有些不安,他需要尽快了解如今长安内的朝局。
  这也是为什么李善选择来崔府的原因,入夜后不可能出城,也不太合适与凌敬私下碰面……谁知道裴世矩那个心脏的会不会派人盯着,而李善也不想去麻烦平阳公主,常年在中枢的崔信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母亲客居崔府也是最好的理由。
  “江国公的确与秦王来往密切。”崔信一边回忆一边说,自从半年前知道女婿投入秦王麾下后,他也开始留心这些身边的人事,“秦王性情谦逊,少有开口,平日议事,往往是江国公与裴玄真争执。”
  李世民性情谦逊……李善忍住吐槽的冲动,“裴弘大呢?”
  “从不开口议事,但每日都会去东宫。”崔信有些担忧,“怀仁,东宫会做什么?”
  “自然是起兵。”
  李善轻描淡写的回答让崔信猛地站了起来,前者用随意的口吻道:“只是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
  说起来也好笑,天台山一战后,李渊对两个儿子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了东宫、秦王府之间势力对比来了个大掉头……却同时使李世民在时机选择上处于被动。
  崔信的声音有些发抖,“太……太子,不似有此胆魄。”
  “是啊。”李善长叹一声,“以小婿观之,太子不被逼入绝境,难以行此逆举,即使被逼入绝境,也未必有此胆魄。”
  “但还有个裴弘大啊!”
  李善很确定,就目前的局势,李渊并没有下定易储的决心,或者说李渊短时间内不会动手,所以李建成是没有必要起兵的。
  薛万彻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冯立出任骑兵总管,其实东宫一脉在灵州军中的势力不弱,而中枢两位宰辅是铁铁依附东宫的,秦王那边也不过就封伦与刚刚靠向秦王的陈叔达罢了,东宫虽然处于下风但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但裴世矩显然是等不了那么久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老头明年就八十岁了。
  就李建成而言,起兵的风险太高了,一旦失败后果不言而喻,但不起兵,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至少现在还是太子呢。
  但就裴世矩而言,只有起兵,他才有机会达到目的。
  李善很好奇,裴世矩做了那么多准备,到底会用什么样的手段让太子下定决心起兵呢?
  长时间的沉默后,李善轻声问道:“封伦最近如何?”
  “德彝兄?”崔信很奇怪为什么女婿会关注封伦,想了想将封伦建言无功郡王降爵的事说了遍。
  李善眯着眼低着头细想,这件事对秦王来说起不到削弱的作用,对东宫来说起不到补强的效果,但却将水搅浑了……封伦到底想做什么?
  长叹一声,李善心想现在朝中的水太浑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若是裴世矩要动手,玄武门是避不开的关键一环。
  李善准备明天让范十一走一趟,自己要找个机会见一见如今玄武门守将的副手马周。


第九百九十五章 妹妹体弱
  “孩儿不孝,让母亲担心了。”
  “起来吧。”朱氏的声音有些干涸,“伤势如何?”
  “并无大碍。”李善笑着起身,“昨日大醉,未能来拜,还请母亲勿怪。”
  看着面前这个英气勃发的儿子,朱氏略有些无力,自己早就管不住这个儿子了,之前还想着有朝一日让兄长管束,但现在看来,也只能拜托平阳公主了。
  “真的不碍事吧?”一旁的张氏笑吟吟道:“此番立下大功,晋爵魏王,但日后不可再孟浪了。”
  “是,日后自当谨慎。”
  今日一大早就赶来的长孙氏问道:“经此一战,梁师都再无力相抗了吧?”
  “是。”李善想了想才说:“灵州、延州出兵,苏定方、窦公均为名将,尚未开冻,突厥绝不会此时大举南下,四月之前理应能覆灭梁国。”
  顿了顿,李善补充道:“如今冯立出任骑兵总管,段志玄与伯父出任副总管……虽冯立乃东宫心腹,但绝非阴鄙小人。”
  长孙氏笑着点头,“三郎来信提及,怀仁大战之前约束众将,当携手抗敌,若有坐视,立斩头颅。”
  “自下博、顾集镇后,小侄当不会重蹈覆辙。”
  “只可惜怀仁回京了。”长孙氏惋惜道:“若能擒获梁师都,必能太庙献俘。”
  上一次太庙献俘是洛阳虎牢大战之后,这样的殊荣满朝也只有李世民,张氏出身世家,夫家又是清河崔氏,对这个不太在乎,但长孙氏不同,大为惋惜。
  洛阳长孙霹雳堂,以骑射见长,以兵法传家,对战功非常重视。
  张氏随口道:“若非那等流言蜚语,怀仁也不会自请回京了。”
  长孙氏抿嘴笑了笑没再说什么了,她是最早知道李善身世的那批人,就连与其以姐妹相称的朱氏都不知道呢。
  想到这儿,长孙氏瞄了眼朱氏,后者正愣愣出神。
  其实朱氏也不傻啊,她可不像张氏那般自小被父母宠爱,出嫁后被夫君宠爱,几乎没有什么磨砺……朱氏如何不知道,儿子很可能不是因为那条流言蜚语而回朝的,因为平阳公主之前一再作保,陛下绝无相疑。
  更重要的是朱氏心里有数,如今坊间风闻东宫不稳,而儿子在这时候突然回京,怎么可能是巧合?
  只是儿子到底选择的是东宫还是秦王呢?
  这几年下来,朱氏也隐隐猜到了儿子的倾向……因为儿子很早就猜到了东宫那人,再到去年母子坦诚细谈之后,虽然没有说出人名,但以李善的消息渠道,打探东宫属官中的某个人,这并不难,更何况还不是姓朱,而是姓尔朱。
  如果儿子选择了东宫,那么没有必要再瞒着自己,更何况儿子至今都没有与兄长联络过。
  朱氏低低叹息一声,去年初她还在想着,太子登基后,有平阳公主在,还有兄长在,怎么也能保得住儿子……现在她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他日秦王入主东宫,怎么让儿子去劝秦王饶恕他舅父。
  这时候,崔十一娘捧着茶盘款款而来,先敬长孙氏,次敬朱氏,再敬张氏,最后才轮到李善。
  “谢过妹妹。”李善起身相谢,心里却在嘀咕,也不知道这位小娘子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不过无意的可能性比较大,更多是清河崔氏这种千年世家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先敬长孙氏,是因为一为客,二为媒,次敬朱氏,并不是因为是将来的婆婆,而是因为现在是客……从这个角度来说,敬茶的顺序是先外而后内,先远而后近。
  “十一娘年前年后常受平阳公主之邀过府。”长孙氏笑道:“姐妹相称,亲近的很。”
  李善一本正经的说:“虽非血亲,但三姐待我犹如胞弟,故十一娘不可以姐妹相称。”
  崔十一娘还在懵懂,长孙氏噗嗤笑出声来,笑得都弯腰了,“怀仁如此等不及吗?”
  “至少要等到迎亲后才让十一娘改口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0/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