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2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接过信件拆开看了眼,李高迁就随手丢下,嗤笑道:“高满政当年乃刘武周帐下重将,与宋金刚齐名,此次投唐,不过情势所迫……若某出兵,高满政骤然复叛变,如之奈何?”
  一旁的亲卫不敢反驳,只唯唯诺诺。
  可能觉得这说辞有点说不过去,毕竟高满政斩杀马邑突厥兵,还亲手斩苑君璋一子,李高迁又补充道:“只要雁门在手……”
  话未说完,门外传来喧闹声,李高迁眉头一皱,还没来得及开口,便见一人大步入内,几个将校竟不敢相拦。
  来人身材身材矮小,鬓发花白,却双目如电,有凛然之威,眼角余光扫了扫厅内,历喝道:“敌军压境,战事已起,尔却帐下观歌舞,如何对得起圣人重托?!”
  已经起身准备见礼的李高迁面色阴沉,冷笑道:“久闻弘农郡公跋扈,今日亲眼所见!”
  “弘农郡公欲建功立业,难道竟不知,某受圣人重托,驻守雁门!”
  老子只管雁门,雁门之西那是朔州,管我屁事!
  来人登时是气炸心肝肺,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就是受李渊之名经略马邑的代州司马兼崞县令刘世让,所谓的弘农郡公是他前些年的爵位,不过去年已经被削爵。
  刘世让自然听得懂隐藏在这句话下的嘲讽,不仅仅是嘲讽他的失爵,更是嘲讽他为了复爵,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某受圣人嘱咐,经略马邑。”刘世让一字一句道:“如今苑君璋引万余突厥兵自云州南下入朔州,若马邑不保,突厥必攻雁门。”
  李高迁缓缓坐了回去,漫不经心道:“雁门在手,突厥难以破关,河东道乃本朝根基所在……”
  刘世让强自摁耐心头火气,“往年突厥借道马邑,破雁门,袭扰河东道。”
  “但如今马邑投唐,突厥此来,以苑君璋为首,必然为攻占马邑,当不会精锐尽出,此前两战,一胜一平,如若雁门出兵,当有胜算。”
  看李高迁无动于衷的模样,刘世让喘着粗气,扬声道:“或江夏郡公守雁门,遣部将随某出关!”
  这句话看似是在示弱,你可以不去,但需要出兵……但李高迁久驻代州,如何听不懂这句话的威胁。
  刘世让在河东北地的威望极高,几度抵御突厥,如今李高迁帐下的部将,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刘世让的旧部。
  这是在警告李高迁,你不出兵,信不信老子一样率大军出雁门!
  李高迁冷冷盯着刘世让,在心里来回盘算,去年刘世让与襄邑王李神符结仇,最终被削爵罢官……这老头性情倨傲,眼高于顶,好不容易得以起复,心心念着都是建功立业,再复封爵,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自己还真未必拦得住。
  如果自己不动,部将随刘世让出关,若是败北,那还好说,若是大捷……想都想得到刘世让会在奏折里怎么写。
  如果出兵,真的能胜吗?
  真的能保得住马邑吗?
  李高迁有点怀疑,虽然此次南下只是万余突厥兵,而且还是以苑君璋为首,但也未必能挡得住。
  要知道自己出兵,胜了,大功必然是以刘世让为首,败了,自己未必有责任……但若是大败,导致兵力不足,丢了雁门,太子爷未必能保得住自己。
  说到底,李高迁不是不知道马邑的重要性,但他只会考虑对自己的影响。
  看李高迁那厮还犹豫不决,刘世让冷笑道:“江夏郡公驻守雁门,责无旁贷,此为正理。”
  “某为代州司马兼崞县令,若足下不肯出兵,某即刻启程,南归崞县。”
  这句话说完,李高迁霍然起身,恶狠狠的瞪着刘世让,“此为私怨而坏国事!”
  刘世让的意思很明显,你不肯出兵,那我就率本部回崞县……崞县位于代州南侧,靠近忻州,而忻州不大,再往南就是太原府。
  换句话说,刘世让是在说,如果你李高迁不肯出兵,马邑肯定会失守,接下来突厥必然借道马邑攻雁门……那就拜托你江夏郡公一个人守雁门了,别指望我帮忙。
  李高迁也是久历战事的老人,如何不知道,现在攻马邑的只是万余突厥兵,主要是因为名义是为苑君璋恢复故土。
  但如果马邑被攻陷,攻打雁门的可能就不是万余突厥兵了……很可能是数万乃至十数万,去年突厥大约就是在这时候大举来犯的。
  刘世让放声大笑,“足下亦知此为国事?!”
  “马邑在手,突厥再难借道从容袭代州,河东全境得保,此方为国事!”
  李高迁咬牙切齿,言语几乎是从牙缝里崩出的,“传令,击鼓聚将!”
  刘世让神色不改,却暗暗松了口气,如若真的闹到与李高迁决裂,夺军出关,纵然大胜也必遭指责。
  不过,如此闯入军中,直面主将,逼其出兵,已经足够跋扈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 无辜中箭
  传令出兵,满营均动,只见旗帜在营内左右飘扬,奉命传令的亲卫来回飞奔,马嘶人呼让整个大营如沸腾的开水一般。
  营帐内,李高迁端坐上首,面色阴沉,口中不时发号施令,毕竟是久历战事的将领,这等事自然不在话下,之前跋扈的刘世让并无一言相扰,只坐在左侧冷眼旁观。
  李高迁将亲率三千精骑出关,再以三千步兵随后,随军携两千民夫……刘世让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要步步为营。
  苑君璋自云州南下攻朔州,雁门位于侧翼,李高迁如果仅率骑兵出关,可攻突厥侧翼,与马邑成掎角之势,即使不敌,只要不正面撞上,损失也不会大,说到底是进退自如。
  但如今三千步兵再加两千民夫,这显然是要出兵后择地设营寨,只威胁突厥侧翼,不会领兵出击……固守虽然也能有用,但终究不能产生直接威胁。
  想的阴暗一点,一旦突厥调转兵锋,李高迁说不定丢下步兵民夫给突厥吃,自己一溜烟逃回雁门呢。
  心里如此琢磨,但刘世让并没有插嘴,如今营帐内军将均在,自己和李高迁撕破脸皮……对接下来的战事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好处。
  李高迁留下三千步卒守雁门……其实他心里也清楚,雁门问题不大,马邑不破,突厥不太可能来攻。
  如果马邑陷落,雁门坚守,代州全府兵力会立即来援,仅刘世让留在崞县就还有四千大军。
  “命代县筹集粮草立即送至雁门……”李高迁话说出口突然顿住了,迟疑了下才改口道:“遣派信使告知代县令。”
  “嗯?”一旁的刘世让神色微动。
  李高迁挥手让众将退下,突然换了一副面孔,笑道:“李怀仁昨日已抵代县……对了,足下可能还不知晓此人……”
  “某知此人,诗才凌长安,一篇《爱莲说》令人神往。”刘世让目光闪烁不定。
  李高迁嘴角动了动,他和刘世让不同,后者在朝中没什么根基,而他是东宫嫡系,消息灵通……自然知道那篇《爱莲说》的由来。
  “李怀仁绝不仅文采非凡,更精于医术,爵封馆陶县公,难道弘农郡……”李高迁猛地咳嗽几声,改口道:“刘公当时尚在岭南,不知可曾听闻?”
  一直口称弘农郡公,那是李高迁刻意嘲讽……现在好了,改口刘公了。
  “精于医术,所以爵封县公?”刘世让知道李善这个人,但被李渊从岭南召回,两三日后就启程北上赴任,对李善知之甚少,只听过那几首诗文。
  “刘公有所不知。”李高迁笑道:“山东战事,李怀仁舌利如刀,力劝突厥北返,更曾生擒颉利可汗之子,不如请其随军?”
  刘世让扫了眼过去,这厮突然笑脸相迎,必然不是在想什么好事。
  携李怀仁随军……刘世让虽然不知道李高迁在打什么主意,但也知道,对方想做的事,必然是自己要阻拦的。
  李高迁又劝道:“李怀仁精通医术,去岁在馆陶县初设伤兵营,后兼太医署授课,遣派护兵随谯国公西征,又立下大功。”
  “此番大战,苑君璋必然猛攻马邑,伤卒必众,若李怀仁携护兵至马邑,必能振全军士气。”
  刘世让眯着眼盯着李高迁,“随某入马邑?”
  李高迁笑着点头。
  刘世让有些意外,心中更是狐疑,携李怀仁随军,居然不是随李高迁,而是跟着自己去马邑……
  李高迁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殷勤,干笑着将话题扯开,说起粮草供给之事,刘世让随口应付……两个人脑海中都还在琢磨着李善。
  李高迁早在十天前就收到了太子来信,嘱咐他多加关照,而且还在信中多次提到李善得圣人李渊看重。
  这封信在李高迁看来就一个意思,马邑投唐,李善是来镀金的。
  既然是镀金的,那此次自然要带上,而且还要送到马邑去。
  李高迁的算盘打的很精,若是此战大捷,自己是分润不到多少功劳的,那就将李善推上去分功,有太子在朝中使力,自己在奏折中添上几笔,李善又极得圣人宠信……说不得刘世让就要吃个大亏。
  最重要的是,李高迁从只言片语中发现,刘世让对李善知之甚少,所以他刻意的没有提起李善是因为筹谋山东战事得以封爵。
  一场大捷,刘世让、高满政领兵冲锋陷阵,但若无李怀仁筹谋,何以大胜?
  李高迁也知道,自己这番算盘最后能不能如意很难说,但至少能恶心刘世让,而且还能为太子怀柔施恩李善,对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好处,但太子必然欣喜……一箭三雕啊!
  当然了,如果大败,李善只是建伤兵营而已,而且刚刚赴任,有太子在朝中,李善也不会遭到什么指责。
  如果大败之余,马邑被攻破,李善身死……一个曾力救平阳公主,得圣人宠信的少年县公死在马邑,刘世让就更倒霉了!
  刘世让虽然自前隋就入仕,宦海沉浮二十余载,但这方面的心思还真不深……不过,直性子也有直性子的好处。
  刘世让和李怀仁有一致的认知,县公屈尊任百里侯,这是特例……考虑到马邑不久前投唐,这位李怀仁八成是来镀金的。
  能来镀金,自然是有背景的。
  李高迁无所谓的挥挥衣袖,“已近中秋,却如此炎热……听闻李怀仁有制冰之术……”
  “制冰?”
  “嗯,此人所学极为驳杂。”
  刘世让神色微变,他想起离京赴任前一日,圣人赐下冰食……不会就是这位李怀仁的手笔吧?
  片刻之后,刘世让打定主意,“昨日赴任,百废待兴,此番便不召其随军。”
  刘世让去岁与李神符结仇,最终被除爵,就是因为朝中没有援助……他既不属太子一党,也未曾在秦王麾下,或者说他是刻意不掺和夺嫡之争。
  所以,倒霉的时候,没人替他说话。
  如果李怀仁真的得圣人看重,那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刘世让在心中揣测,让此人来代县镀金,不会是圣人亲自安排的吧?
  李高迁看刘世让一力拒绝,有些惋惜,心里琢磨……回头如果真的能击退突厥,说不得要透点消息给李善。
  要不是这老儿碍事,你李怀仁此番必能建功!
  李善要知道这两货的心思,肯定会仰天长叹,这可真是无辜中箭啊!


第三百四十章 破局之道
  雁门唐军出关入朔州,消息很快传开,不知道自己好险被拖进去的李善还自信的对马周说……相信我,没错的!
  你看,李高迁毕竟身为十二卫大将军,怎么可能蠢到按兵不动,怎么可能胆怯如鼠!
  马周狐疑的打量着李善,犹豫了会儿才试探问:“以你之见,此战胜负如何?”
  李善胸有成竹,“昨日杜兄再赴雁门,已然打探清楚,此次乃苑君璋引突厥自云州南下,兵力万余左右,而且必然非突厥精锐。”
  常年待在河东的杜晓在一旁补充道:“李郎君说的是,云州曾为郕国公所属,多为中土之民,此番来袭,号称万余,其实突厥精锐必然不多。”
  看李善有点懵懂,马周解释道:“郕国公,即前灵州总管李子和,前朝末年起兵,占榆林、云州等地,南联梁师都,北侍突厥,后武德元年投唐,不过……”
  说到一半,马周住了嘴,给李善递去一个眼神。
  李善听到榆林就想起来了,所谓的李子和,其实是郭子和……又一个被李渊赐姓的,据说是得罪了突厥贵人,率兵南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