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是这个道理,若突厥攻破马邑,李高迁不肯出兵相援,不说很可能会被问责,关键是接下来,难道指望吃了肉喝了血的突厥人突然吃素信佛,不攻打雁门了?
一个词足以形容现在的局势,唇亡齿寒!
所以,李善断定李高迁必然出兵,只要不是胆怯如鼠……马周自然也看得到这一点,所以立即捂住了李善的嘴巴,决不能让这厮说完了!
甩开马周的手,李善呸了好几下,看天上东方隐隐可见鱼肚白,干脆去取了牙刷洗漱,他小时候倒是讲究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但奈何后来做了医生啊。
“郎君。”周氏已经起身,正准备亲自去炊房做饭,她知道自家这位郎君饮食并不讲究,但却很挑剔,而且对北地饮食不太习惯,所以想自己动手。
“小蛮呢?”
“还在睡着。”
“这个年龄,正是贪睡的时候。”李善进去看了眼,小蛮正呼呼大睡,鼾声还不轻呢,显然前些日子跋涉累的狠了,一头青丝中,精致的小脸鲜艳欲滴,一只白嫩如藕的胳膊露在外面。
李善笑了笑,小心将胳膊塞进被里,其实之前他并不想带着小蛮过来,周氏骑射精湛得平阳公主盛赞,小蛮却是手无缚鸡之力。
但母亲和七伯都坚持让李善将两人都带上……李善也能理解,古代讲究个血脉流传。
朱氏年初想为儿子定亲,但李善另有想法……呃,主要是想娶那位崔小娘子,一时半会儿也赶不上啊,今年才十一岁,就算过了门也没用。
而此次李善赴任代县,临近战场,很可能会遇上战事,虽然正妻未过门,就有庶长子,是非常容易惹人异议的事,但万一出了意外,朱氏、朱玮都希望周氏、小蛮能给李善留下血脉。
李善对此倒是不太在意,只是细细想了想,等过了年,算算虚岁,小蛮也十五了,虽然身段还是青涩了点……但水蜜桃有水蜜桃的好处,脆桃也有脆桃的妙处。
基本一晚上都没睡,李善略感疲惫,但一时半会儿也没倦意,出门将王君昊、朱石头、齐老三等人全都召来。
“这几日,君昊担任护卫,石头、老齐、赵大你们全都散出去。”李善交代道:“特么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咱们在这儿可不是一两天,总不能一直借住。”
“郎君是想建宅。”齐老三嘿嘿笑道:“昨日小人已经出城看过了,今日选址,顶多三两日就能建窑。”
马周搬着手指头数,“首要怀仁住所、县衙,次为亲卫、护兵住所,还要建马栏、仓库,再次建医署。”
“首建住所,次建医署。”李善懒得搭理这货,虽然知道这是马周在提醒自己收纳人心,但这货非要用这种方式,真是讨骂!
“县衙暂时不用管,也不用特地建住所,某暂时与亲卫同住。”李善想了想,“仓库要建的大些,到时候某会画图纸给你们。”
看朱八、朱石头要劝,李善摆摆手,“不必说了,另外若人手不够,就在本地招青壮。”
“很快就是秋收了,若招青壮,必要给口粮,账册事都由宾王兄主责。”
马周提醒道:“税赋之事?”
李善犹豫了下,如今代州可是没有总管的,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名正言顺的顶头上司,这事儿不能贸然,还是先打听清楚再说。
一一嘱咐完,众人各自去忙,李善才施施然回了屋内,脱了衣衫,钻进被窝,随手搂住小蛮腰。
自己不会那么倒霉,虽然前世并不知道李高迁这个人,但终究身居左武卫大将军,应该不会胆怯到不敢出兵。
一边想着,李善的手一边慢慢摩挲……刘世让、李高迁、高满政,这三个人将是自己能否立足代县的关键人物。
低低的呢喃声响起,满脸晕红的小蛮娇媚的低语,“郎君,郎君……”
少女媚音百转千回,引人入胜……但李善并无动作。
小蛮正要转身,却听见肩膀处传来鼾声……还说我打鼾扰人清梦,明明你鼾声最响!
第三百三十七章 烂摊子
代县,春秋为晋,战国归赵,据山川之险,为兵家要地。
简而言之,河东乃李唐根基所在,而代州为河东门户,代县又为代州门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事实是,李善趋马在城内城外转了一圈,甚至还去了不远处的一个小镇,路过五六个村落……一股熟悉感在心底滋生。
官道两旁稍好一些,各种农作物大都快要收割了,但李善走上岔路,往前扫视,路旁的田地上稀稀拉拉,甚至都看不到什么人影。
翻身下马,李善不顾还潮湿的泥土,走进田地,蹲下细看,还抓起一把泥土攥了攥,不禁叹了口气。
“这是作甚?”
李善丢下泥土,直起身摇头道:“虽非上等田,亦属良田,却如此荒芜。”
马周听了这话沉默片刻后才说:“代县多历战事,农户或裹挟入军,或府兵征召,或徭役不断,再或南窜避祸……”
今天出行这一路上,李善亲眼所见,城内虽然破败,但还稍好,城外在村落里几乎都看不到多少青壮,老人、妇人、孩童占了绝大多数。
孤苦的老人,留守儿童,被抛弃的良田……这如何不让李善心生感慨,前世他从一个幼童开始,完整的经历了农村从鸡犬相闻到良田长满野草的变化。
“本朝设折冲府,河东道的折冲府数量仅次于关内道,共计一百四十七府,代县占了四府。”马周解释道:“但代县多历战事,死伤颇重,如今四府合计兵力不过两千。”
按道理来说,折冲府分上中下三府,上者千五,中者千人,下者八百,但如今代县四府合计才两千,平均一府才五百人。
而且还要考虑到代县战事频繁,府兵阵亡后的递补。
“代县府兵如今都在雁门。”一旁的杜晓小声提醒了句。
马周瞥了眼,“还不止如此,今日探听,代县徭役极重,江夏郡公于半月前征伐民夫,备战突厥,至今尚未放还。”
杜晓回了句,“按制,徭役年二十日,加五十日可免税赋。”
“秋收在即,而突厥已至朔州,江夏郡公会放还民夫以备秋收?”
听身后两人的争论,李善一直沉默不语,出来转了一大圈,很明显,如今代县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口不足。
战事频繁,突厥频频来袭……去年颉利可汗率十余万大军几乎打穿了整个河东道,首先就要攻破雁门,代县自然是受创最重的一地。
正因如此,农户大量逃亡,或南窜避祸,或被突厥掳去为奴,田地遭到废弃……整个代县如一个垂垂老矣无粥米入腹,而且还患有重疾的老人。
李善忍不住苦笑,在长安自己能纵论天下大势,但具体到一地,却是千头万绪,一脑门浆糊……自己又不能撒豆成兵!
人口不足,自己能做的事就非常有限了。
其他的不说,光是办个砖厂,就需要大量的青壮为劳力……如今农忙,田地里都看不到多少青壮呢。
战事急促、县衙被毁,李善都可以忍受,但人口不足,是他不能忍受的。
一行人缓缓驱马回城,李善一直在皱眉苦思,不经意抬头又看见破败的县衙,原本烧焦还勉强完整的大门都少了一扇,远远望去,能看见正堂外稀稀落落的野草。
代县不仅仅县令出缺已久,就连佐官都没有,只有几个本地吏员撑着架子,其实也是在糊弄事……之前一直是听令于驻守雁门的江夏郡公李高迁。
想到这,李善迟疑着回头交代,“杜兄,明日再去雁门打探,不知江夏郡公可曾出兵……”
杜晓应了一声,正看见马周翻了个白眼。
“马匹都要备好。”马周对一旁的王君昊说:“说不得,这次又要一路南逃。”
李善不搭理马周的奚落,转头四顾,按道理来说,县衙附近应该是一座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毕竟唐初的城镇,只可能以政治机构、世家大族为核心,而不是宋明时代,可能出现经济核心。
而代县如今并没有那种海内闻名的世家门阀,就连响彻河东,甚至县内称雄的豪族都没有。
而如今,县衙附近一片破败,看的入眼的建筑都不多。
李善实在是没心情再看了,直接回了驿馆……虽然代县无著名世家,意味着县令的权责少有阻扰,百里侯能真正的辖制百里。
但特么人口不足,不多的青壮还都被李高迁抢了去!
随便洗漱了下,李善和马周相对而坐,桌案上只两三盘小菜。
努力伸手抚平不自觉皱起的眉头,李善强笑道:“临行前,思谊兄提起,代县税赋缺额甚多,若以徭役计……”
马周苦笑打断道:“年加二十五日减半,加五十日可免之……已然问过了,今年徭役未至五十日。”
李善脸颊动了动,也是,去年突厥打穿了河东道,今年上半年突厥基本没什么动作,七月高满政突然投唐,马邑一失,突厥不敢贸然进犯。
局势的变化导致突厥至今尚未攻入河东,所以,今年的徭役倒是不重。
马周瞥了眼李善,凌敬赐字怀仁,倒是眼光毒辣。
马周早就察觉到,李善如今最担心的就是青壮或为府兵驻守雁门,或出徭役,导致青壮不足,使秋收难行。
但这是个死结,谁都解不开的死结。
突厥往往是夏秋两季来袭,这两季也是农户收获的季节,冬小麦是夏时收获,麻、粟米等是夏秋都可能收获,而这些都在突厥兵掳掠的主要目标之内。
马周的思绪越飘越远,心想对面这位到底曾经经历过什么……能文善诗,腹藏良谋,目光长远,医术高超,这些都罢了,今天手攥泥土,显然对农事并不陌生。
“慢慢来吧。”马周劝道:“自前隋大业年间起,代县就战事频繁……当时还是雁门郡。”
李善点头道:“倒是听闻炀帝于雁门被围。”
马周嗤笑道:“炀帝斩史蜀胡奚,意欲震慑突厥,不料始毕可汗率兵突袭,雁门郡大小四十一城镇,只余雁门、崞县未被攻破,若非义成公主,早已兵败身死。”
“后河东陈孝意出任雁门郡丞,此人洁身自好,有名臣之相,惜寡不敌众,败于马邑鹰扬校尉刘武周。”
李善苦笑了声,从隋炀帝还没南下江都之前就开始折腾,一直到现在还没消停……也难怪代县如今这幅模样。
烂摊子啊!
“不过陈孝意手腕毒辣,当日雁门前郡丞杨长仁、代县令王确欲迎刘武周入代州,却被陈孝意探知,两族千余人头落地,举郡震惧,无敢反者。”
这件事李善临行前登门拜别魏征时候听其提起过,杨家、王家都是代州大族,陈孝意举族皆杀……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代州少有豪族的一大原因。
一个不好就是全族都要倒大霉,谁想试试?
代县没有世家门阀插手,但却只以武力称雄……李善在心里想,自己是不是可以走出一条新路?
第三百三十八章 跋扈
雁门。
偌大的厅内,清幽的尺八吹奏声响起,片刻后侧面的乐师用力拨弦,琵琶重响如同鼓槌,随后五指轮旋,拨若风雨。
随着乐声,三五女子翩翩起舞,斜斜卧在榻上的大汉眯眼细看,右手还随着节奏在腿上拍打。
这大汉身材魁梧,眼若绿豆,面如锅底,一圈络腮胡,他便是如今驻守雁门的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爵封江夏郡公。
“郡公,马邑来信。”
看了眼亲卫,李高迁挥手,舞女收势,乐声暂止。
李高迁有些惋惜,叹道:“北地女子虽善舞,终究逊了一筹,少妩媚之姿,更无咏乐之能。”
李高迁虽然是晋阳老臣,但并不是北人,出身西岐州,距离河南并不远,最好歌舞,后客游太原,得李渊信重,擒杀高君雅、王威有功,才得以封爵。
其实李高迁压根就不想待在代州这个鬼地方,虽手握兵权,但随时都可能面对突厥的来犯……若是留在长安,平日上朝,五日一休,闲暇时去平康坊饮酒赏乐,岂不快哉?
说到底,李高迁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若是有,除却攻长安之外,李唐立国抵定天下的几场大战,他都没有参与。
但无奈如今东宫势微,太子嫡系在外领兵的大将太少,李高迁只能苦闷的留在代州熬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