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然后……太子李建成率兵相迎,顺便将榆林、云州割地送给了突厥。
所谓的云州,李善看过地图了,约莫就是后来的大同市附近,各族混居,但大部分都是汉人,后来突厥占据云州,也没费什么心思,几个月前苑君璋被驱逐,得突厥许可,占据云州重振旗鼓。
“这么说来……”马周啾了眼李善。
“马邑高满政麾下虽只数千兵力,但代州司马刘公率兵抵达马邑,如今江夏郡公又率兵出关……”李善顿了顿,转头问:“出兵多少?”
杜晓立即答道:“三千精骑,并三千步兵。”
李善一摊手,“兵力相差无几,又据马邑、雁门两处要塞,此战即使不胜,也当不败。”
马周半信半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看李善和杜晓继续聊着战事,马周悄悄走到门外,冲着王君昊招招手。
“周先生。”
“君昊,这些时日不可懈怠,马匹需细心照料,若战事不利,雁门失守,立即启程南奔。”
王君昊一头雾水,低声问:“适才杜兄还提到,江夏郡公已引兵出关……”
马周长叹一声,“怀仁言,此战不胜,亦不至败。”
王君昊身子一僵,面容肃然,用力点头……显然也想起了去年在山东一路被追杀的事了。
不过形式比上次要好,没有老弱妇孺,即使是护兵也都是能骑马的,小蛮虽然不会骑马,但身形娇小,以周氏的骑术足以两人一骑。
“若是突厥大举来袭,马邑又迅速失守,此战自难言胜负,但此次来袭兵力不多,高满政新近投唐,刘世让刚刚起复,必然戳力出战!”
马周尴尬的回头,李善正冷冰冰的盯着他呢。
还真以为我是乌鸦嘴啊!
李善没好气的哼了声转身就走,王君昊犹豫了下,接到马周递来的眼神……想了想还是决定有备无患的好。
李高迁引兵出关,李善暂时没了心事,开始琢磨代县这个烂摊子……实在有点没地方下手啊。
若是寻常官吏,不过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若是战时或四战之地,整顿兵备,储蓄粮草。
人口不足……那也好办,直接躺倒就是。
但李善欲有所为,更想着给裴世矩一个耳光呢,如何肯乖乖躺倒……现在想想,裴世矩这老狐狸还真是有手段啊,给自己挑了个绝好的地方,让自己根本没有施展手段的空间。
像是跌进了一摊烂泥,别说手脚都被缚住,就连身躯都在缓缓下沉。
驿馆后的一片废墟中,李善挑了块大石,缓缓坐下,浑不顾石上的污渍,无声的在心里笑道:“裴世矩虽为史上名臣,自有了得手段,但可惜的是,我却是这天下唯一的异人。”
身后传来脚步声,李善并未回头,如今他无论在哪儿,身边都有至少四名护卫,就算躺在被窝里,护卫也会持刀守在门口……所以,昨晚周氏第一次拒绝了李善……
“如今之代县,可谓一片废墟。”马周转到正面,嫌弃的看了眼石头上的污渍,站在那说:“你还有何种手段?”
李善面容平静如水,轻声道:“的确一片废墟,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嗯?”
“自魏晋以来,世家门阀根于地方,盘根错节,虽天下名臣,亦难制之。”李善叹道:“若是汉时,倒是能行霹雳手段,但门阀盛行已近千年,虽圣人坐拥天下,亦无力回天。”
马周听这话的味道有点不对,想了想苦笑道:“前汉酷吏,杀权贵如杀一鸡。”
西汉盛产酷吏,动不动就大肆抓捕权贵,灭人宗族……嗯,和武则天时期有的一比。
“突厥年年破关,洗劫河东,别说世家门阀,就是乡间豪族亦不得不离故土以求存。”李善笑道:“代州本就少世家,仅有的几家还被陈孝意灭族。”
“的确如此。”马周点点头,他知道李善的意思,虽然现在艰难,但至少施政不会受到什么阻力。
如果是在贝州任县令,你需要拜的码头数不胜数,光是崔氏就有好几个码头,另外还有张氏、房氏、孙氏,全都是流传近千年的世家。
即使按照李善之前的计划去解县,那也要拜河东望族柳氏的码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善更愿意选择代县。
李善悠然道:“一张白纸好作画。”
“白纸虽好作画,奈何笔不堪用,墨砚皆无,如之奈何?”马周还是不明白,至少人口、粮草这些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
“代县有百般不足,却有一桩妙处。”李善起身,随意拍了拍衣衫,“河东门户,得天独厚。”
马周嗤笑道:“正因为河东门户,才引得突厥年年来犯,以至于一片废墟。”
李善不以为意,笑道:“宾王兄可知,齐恒公何以九合诸侯?”
这是《论语》中的段落,马周立即答道:“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齐恒公会盟诸侯,称霸春秋,为诸侯之长,最倚重的就是管仲。
“管仲曾言,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李善轻笑道:“此为破局之道。”
马周愣在那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国多财,才有民众依附,开耕土地,民众才会留下。
财富吸引人口,再以土地聚集民力,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却很难。
问题是,哪里来的财富?
正要问出口,马周突然想起适才李善提起,代县百般不好,但为河东门户,得天独厚。
脑海中灵光一闪,马周脱口而出,“与突厥通商?”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中秋(上)
像是那个闹钟已经刻在脑海中,到了时间,李善猛地从睡梦中醒来,不舒服的挣脱开左右两支胳膊的缠绕。
无声的嘟囔了句,李善有些心烦,一方面是因为马周对自己的规划一直没有表达出任何意见……毕竟是贞观年间名相,李善对其还是有一定重视程度的,虽然他觉得,这一世的马周算是砸在自己手上了。
另一方面,都什么时候了,天气还这么热,这儿再往北都快到后世的内蒙古了,八月份居然还这么热。
当然了,关键是驿馆内只有这一套主屋,而且只有一张床,大被同眠李善倒是愿意……但问题是,只能睡素觉!
两个千娇百媚的美女躺在左右,一个青春靓丽,一个温润少妇,只能睡素觉……这特么谁受得了啊!
“郎君醒了。”周氏赶紧起身,服侍李善穿戴整齐,而小蛮睡眼朦胧,一个翻身又睡过去了。
推开门,看到夜间警戒的亲卫,李善催促道:“赶紧去睡吧。”
朱八打着哈欠,摇头道:“郎君,等赵大过来轮值。”
如今李善身边,无论何时都保持至少四名亲卫的标准,而且朱玮特地从朱氏族人中挑选四人,都是跟着李善的老人,专门轮值领队。
呃,临行前,凌敬还特地将王君昊、朱石头、朱八、赵大等人召集过来叮嘱一番……毕竟,那位是个在哪儿都特别能折腾的主。
正在洗漱,李善突然想起,今日是中秋啊!
去年中秋,正值突厥侵袭河东关内,长安震动,流民四起,朱家沟整兵备寇,自然没心情过中秋。
后来李善特地打探过,唐初已经有了所谓的中秋节,而且习俗和后世大差不离,供奉祖先、祭月礼仪,以及月饼……只不过名称是胡饼而已。
洗漱完,看见赵大来换班了,李善叫住正要去睡觉的朱八,“今日中秋,晚上祭月,就在驿馆歇息,下午同去庄子,带些胡饼过去。”
“谢过郎君。”
“对啊,今日是中秋。”马周不知何时起床了。
李善有些意外,马周向来贪睡,往日都是日上三竿才起床。
打量了几眼,李善发现这厮眼睛都是肿的,看来这几天一直没睡好。
嘱咐周氏去做胡饼,李善在狭窄的堂前坐下,桌上摆着两碗汤饼,热气腾腾,铺开的羊肉引人垂涎。
李善鼻子抽了抽,嗅出那股浓郁的麦香,笑道:“定是今年新麦。”
这个时候,冬小麦都已经收割完毕,应该是代县这边刚磨出来的面粉……李善这方面比较挑嘴,最喜欢吃面条、馒头之类的。
没办法啊,前世隔三差五也在食堂点碗小米粥,但天天吃小米饭,这谁受得了啊……大学期间,李善虽然不富裕,但吃上已经不缺钱了。
马周也坐下,拿起筷子挑了挑,“你出生岭南,却喜麦食,倒是奇怪。”
李善叹了口气,“早闻郑国渠、龙守渠、白渠,又见八水绕长安,但终究难与江南、岭南相提并论,某倒是想吃米……”
其实关中也种植水稻,只是非常少,市面上基本看不到……李善还是有次受邀去江国公陈叔达府中赴宴,才看到久违的米饭,忍不住热泪盈眶,陈叔达还感同身受呢。
呼呼啦啦一碗面条吃完,李善放下筷子,擦了擦嘴,随口问:“都想明白了?”
“即使有心,但前路坎坷。”马周还在慢吞吞的挑着面条,“一个不好,万丈深渊。”
李善大笑道:“前路坎坷理所应当……若一路平坦,何至于某来开路?”
“万丈深渊却不至于,既要行事,自要考虑万全。”
“数年相交,宾王兄理应知晓,某非晁错之辈。”
马周点头道:“的确如此,晁错贵五谷而贱金玉,重农抑商。”
李善翻了个白眼,“错不可谓之不善谋国,但可谓之不善谋身,终至腰斩东市。”
文景之治,可谓盛世,汉武帝以此为基,扬汉家雄风,其中晁错可谓出力甚多,被汉景帝尊为“智囊”,可惜最终因削藩而身死,为后人叹息。
马周没有追问,而是继续慢慢吃着面条,李善懒得再等,出门带着亲卫去跑了一圈,还试着在马上骑射……可惜无一中靶。
既然来了代县,遇见战事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李善自然要多加练习,骑射只是试试,主要还是锻炼骑术,万一碰到什么乱子,至少逃跑的时候不至于从马上摔下来。
一直到下午,众人带着大篮大篮的胡饼趋马去了庄子,说是庄子,其实不过是个村落,而且还是半废弃的,只有十几户人家,多时孤寡老人和孩童。
李善先将胡饼奉与老者,分与孩童,再一一分发给亲卫、护兵共食。
庄子内外欢声笑语,李善指着范十一打趣道:“挑挑拣拣,眼光倒是高,此地男少女多,若还不知足,待回长安,别怪某指派!”
穿着皮甲的范十一嬉笑却不说话,一旁的周二郎嗤笑道:“郎君不知,这厮在邻村勾搭上了,还是两个呢!”
“两个?”李善虚虚踢了范十一脚,“还想着齐人之福?”
周围一阵哄笑,马周站在人群外,随意啃着胡饼,心想李善此人与寻常官吏的确不同,常常施恩,管束严谨,但平日不拘上下,故能得亲卫死力。
闹了好一阵后,齐老三才说起正事,引着李善、马周等人绕到村侧,这是一大片空地,原先应该是良田,不过废弃多年,长满了野草。
“已经建了一窑。”齐老三介绍道:“小人派人探查过,这一片土都能用,再往西有大片煤渣,距离县城也不远,交通还算便利。”
抵达代县之后,李善就知道第一件事就是建窑烧砖,县衙倒是无所谓,自己的住所也不急于一时,但亲卫住所、护兵要用的医署,都迫在眉睫,更别说自己将来的计划都要用上大批的红砖。
“至少十窑。”李善想了想交代道:“制胚和烧砖分开,不要在一处,前者可以雇人,后者尽量自己动手。”
“是。”齐老三点头道:“暂时都是自家兄弟动手。”
人口缺失,李善虽然有目标,有计划,但这是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的……至少要等到这次马邑一战的结果出来。
李善一早就遣人买了十口羊,索性就在庄子里吃了饱,又一同祭月,直到月至头顶,才和马周踏上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