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67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更重要的是,新疆这片土地上,有着此时东亚地区最优良的马种。
  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和中原交通后,还带回来了一批惊为天人的矫健战马,也就是乌孙马。
  汉武帝见之大为欣喜,将其赐名为“天马”,还为此写了一首着名的《西极天马歌》。
  而如今依然生活在天山南北的伊犁马,也叫突厥马,就是当初“天马”的后代。
  相较于个头低矮的蒙古马、河曲马、西南马,新疆马种才是真正天生的战马,平均肩高能达到一百四十五厘米左右,比普通蒙古马高出一个头。
  虽说,此时的伊犁马还没有经过人工改良,相较于后世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整个东亚地区,却已经是综合能力最为彪悍得了。
  这也是理藩院为何瞧准叶尔羌的重要原因。
  陈焕之也不藏着掖着
  “实不相瞒首领,自甲申以来,清虏窃据中原,吾皇时刻不图北伐,克复京师,此次一则为双方睦邻友好,重申旧谊,二则,也是为了这昔日大宛、乌孙故地的天马而来。”
  苏里唐略作沉吟,而后道
  “虽说我叶尔羌汗国向来对于大明天子崇敬有加,但是上国贵使也知道,这几年国内纷争不断,再加上北面准噶尔虎视眈眈,同样急需武备,这战马……亦是重视得紧啊。”
  “不过使者放心,若是两三百匹,在下跟兄长通报一声,无论如何,咬咬牙也给上国凑出来,只是再多的话……”
  陈焕之无语,要开条件就直接说嘛,搞这些弯弯绕绕,还两三百匹,那我还来这干啥?
  “首领何妨直言?此次我大明的确是带着诚信而来,如今贵国受前后虎狼之患,我大明何尝不是尚有满洲肘腋之疾?当是同病相怜才是。”
  苏里唐收敛笑容,而后缓缓道
  “武器,我们需要足够的军械。”
  陈焕之闻言并不意外,这个要求倒是也不稀奇。
  如今叶尔羌大敌环伺,尤其是面对日益庞大的准噶尔,不扩充军备才怪。
  而此时西域和草原势力的冶铁锻造技术,相较于中原王朝,也的确低下,如果能从大明这里获取大量精良武器装备,对于本就处于劣势的叶尔羌来说,十分重要。
  而且这也不违反出发之前,内阁给谈判定下的原则。
  除了技术保密级别的武器外,其余装备完全是可以出口的,尤其是对叶尔羌出口。
  因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这对于大明而言,都没有坏处。
  从短期而言,明军的主要敌人还是满清,对于蒙古和西域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平衡,眼下在与准噶尔的博弈中,叶尔羌处于下风,维持两者的力量平衡,符合大明的利益。
  从长期而言,未来的准噶尔恐怕也是个不比满清差多少的强敌,能够提前牵制削弱一下,也是好事。
  所以陈焕之并没有迟疑多久,就答应下来。
  “从原则上,我朝可以向贵国出售军械,但这项贸易,具体能达到什么规模,还需要朝廷的表态。”
  苏里唐已经很满意了,他以前和崇祯时期的明廷打过交道,知道这些中原王朝做决策都挺慢,要先拿回去吵上半天,陈焕之能给个肯定答复就很不错了。
  接下来几天,苏里唐派出骑兵,护送使团前往叶尔羌的统治核心,牙儿干河旁的莎车城。
  但苏里唐没想到的是,明朝使团的动作非常快,第二天陈焕之就派出数名轻骑,并请求吐鲁番提供便利,一人数马,向关中报信,征求意见。
  随后才和护送骑兵一起前往莎车城。
  抵达莎车已经是二十天后的事情了,而与此同时,文安之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个新兴政权,执行力要比以往强得多。
  此时的光烈朝便是如此,早在文安之进驻陕西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迅速建立起和川中一直到江南的驿传系统。
  中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驿站系统都是统治机器的核心部分,他保证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和信息来源。
  也不知道当初崇祯怎么想的,直接给废了,导致此时的明廷还得重新建起,虽说还没有恢复完全,但勉强够紧急政府公文的传递了。
  故而当陈焕之和沈平鸿抵达莎车时,南京也几乎同时收到了来信。
  -------------------------------------
  “交易军械?诸位先生怎么看?”
  乾清宫中,君臣相面而坐,正在商讨着刚刚从西北快马加鞭传来的消息。
  叶尔羌想和大明以马匹交易军械。
  五位宰执各有态度,姜曰广表示反对
  “叶尔羌盘踞西垂,和准噶尔为相持之势,若是将我朝新锐军械交易出去,岂非养虎为患?已经有了一个辽东之患,闹到如今这个地步,可别又搞出一个西域之患啊。”
  陈子壮也表示赞同,当初被李成梁养起来的建州女真都差点亡了大明江山,实在是让文官们心有余悸,叶尔羌可比当年的努尔哈赤势力大多了,如果再养出一头狼来,的确不妥。
  枢密使李过却是反对道
  “不然,叶尔羌与建州大不相同,建州女真之所以能成势,一则是因为皇太极等贼酋的确善于审时度势,二则,当时的辽东,其实周围除了大明外,并无强敌环绕,这才有了发展的空间。”
  “而叶尔羌不同,北有准噶尔,南有和硕特,东有喀尔喀,若是真想进犯中原,都等不到大明出兵,周围群狼也能冲上去将其分食。”
  “反倒是准噶尔这些年,趁着清虏入关,无暇打理草原事务,大肆扩张,侵吞蒙古诸部,若不加以牵制,日后北伐灭清以后,恐怕会成西北一患啊。”
  首辅瞿式耜也颔首表示附和
  “叶尔羌并非建州那般新国初建,野心勃勃,其国内本就纷争不断,只是这几年阿卜杜拉上来后才消停些,能在群狼环伺下维持已是不易,哪里有东进的能力?”
  朱由榔心中也比较赞同李过和瞿式耜,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什么叶尔羌汗国好像根本就没啥存在感,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走到末路了,反倒是准噶尔,前后和清廷打了上百年,直到乾隆年间才彻底平定,一看就不是轻易能对付的。
  最后看向唯一还没有发言的堵胤锡,请教道
  “牧游先生怎么看?”
  君臣六人围坐殿中,中间摆着的,是一副简略的大明周边地图。
  堵胤锡此时四十八岁,是五人当中最年轻的。
  他扬起右手,指向地图西北一隅,斩钉截铁道
  “臣以为,不仅要和叶尔羌贸易,而且要尽可能支持其部!否则他日,必有大患!”
  此言一出,顿时让朱由榔振作,起来仔细聆听。


第68章 武装西域
  内阁五位宰执,各有特点。
  李过是军中将帅,工作主要在军队建设上,自不必提;瞿式耜性格持重,而且又是最早从龙,拥立朱由榔的大臣,威望颇深,向来是关键时刻稳定朝局的人物;陈子壮性格刚正不阿,严肃认真、铁面无私,一直以来都是负责官员选拔、调动等人事工作,不偏不倚。
  而姜曰广则比较圆滑些,八面玲珑,而且又是原弘光朝旧臣,主要是作为内阁和中下层官僚,以及士绅集团间的沟通桥梁。
  堵胤锡则大不相同,如果说在关乎国家命运走向的大方略上,朱由榔最看重谁的意见,那这个人毫无疑问是堵胤锡。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堵胤锡都堪称南明政权中的第一流战略家。
  相较于瞿式耜、陈子壮,由于出身寒微,他的眼界更加开阔,而且不迂腐,还对军事有所了解,从当初力主接纳顺军余部,取得李过、高一功信任,联合抗清就能看出这一点。
  而和李过、李定国等将帅相比,他又更擅长用政治眼光来分析问题,而不局限在一城一地、一胜一负的得失。
  这种战略眼光才是一个政权最需要的东西。
  (我前后看了三遍《南明史》,刚开始觉得气愤,南明一帮子君臣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但后来再仔细想想,其实有些东西真的只是运气差。南明其实真的不缺明君贤臣,李定国堪称“小岳飞”,堵胤锡算是半个诸葛武侯,李过算是个“小关羽”,隆武帝的气魄格局也算半个刘备了,郑成功若是能培养的当,不乏郭子仪、韩世忠的本事。这几个人,如果能碰一块,就算不能中兴,混个南宋、蜀汉的格局,还是大有可能。但可惜,刚好在时间、空间上错开……)
  堵胤锡指着地图,严肃道
  “自从皇太极统合喀尔喀蒙古诸部后,伪帝兼任蒙古大汗,对漠南漠北诸部采取分制政策。”
  “若是他日,我大明北伐,灭亡清廷,届时喀尔喀蒙古诸部会如何?”
  李过闻言顿时凛然道
  “群龙无首。”
  堵胤锡颔首表示认同
  “届时漠南漠北群龙无首,而准噶尔部却早已在漠西养精蓄锐多年,磨刀霍霍,又会如何?”
  “若是准噶尔趁我大明与清虏交战之际,伪清无暇他顾,兼并叶尔羌、喀尔喀蒙古,届时就算北伐成功,我大明会面对如何局面?”
  一语点醒梦中人,朱由榔瞬时反应过来。
  在过去,他一直是依靠自己对明末清初历史大概走向的了解来做判断,可忘记了一点,那就是自己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原本的历史进程。
  在他心目中,准噶尔虽然在历史上给予过清朝巨大威胁,但毕竟最后是被平定了。
  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是因为原本的历史上,喀尔喀蒙古一直处于清廷控制之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准噶尔汗国扩张进程。
  可如今,自己一旦北伐灭亡了满清,喀尔喀蒙古就会变成失去秩序的无主之地,刚刚北伐完的明军,也不大可能马上投入对蒙战争,而早就野心勃勃的准噶尔怎么可能放过?
  甚至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叶尔羌、和硕特也不是准噶尔的对手。
  届时,北伐完成后的大明,要面对的,是一个横跨中亚、新疆、青海、蒙古的庞大游牧帝国。
  这可比什么鞑靼、瓦剌强多了,和当年秦汉的匈奴、隋唐的突厥完全有的一比。
  历史上,只是兼并了叶尔羌和和硕特的准噶尔汗国,都够让清朝头疼一百多年了,如果这次再加上整个漠南漠北,那是个什么局面?
  所以堵胤锡斩钉截铁地道
  “我们必须要让叶尔羌拖住准噶尔的步伐,至少要让准噶尔在大明灭亡清廷之前,无法大规模东进喀尔喀。”
  “所以,必须要把叶尔羌武装起来!”
  听闻这一顿分析,其余四名宰执也纷纷赞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仅要看到北伐之前的局势,还要看到北伐成功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新危险,从而防患于未然。
  朱由榔站起身来,仔细思忖后,也下了决断
  “批准陈焕之的使团和阿卜杜拉谈判军械贸易问题,既然要做生意,那就不妨做大些。”
  “枢密院那边不是有几个师更换旧武器吗?先别分发到民兵,扣下来。”
  “同时使团里随行的枢密院参议军官,考察一下叶尔羌的具体军事状况,让阿卜杜拉提个要求出来,除了保密级别的武器,其他都可以安排。”
  朱由榔并不怕技术泄露,这年头的火铳、火炮本来就没有什么机密可言,就是根金属管而已,真正关键的技术不在武器上,而是在工厂里。比如铁模铸造、水力锻锤、内外套管以及各种手工车床等等,还有复杂的生产规范。
  这些才是关键所在,否则光给你一把火铳,那也就是个消耗品,打上一两百发,枪管寿命到头,也就成烧火棍了。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消息传到西北,已经是六月份了。
  陈焕之得到了阿卜杜拉的隆重接见
  莎车城中的宫殿,主要以伊斯兰风格为主,白色的圆顶塔楼,上面绘有各式图案,看起来规模不大,放在南京,撑死也就是个国公府的级别,甚至不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7/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