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68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但此时的西域,在气候和地缘双重作用下,早已不复当年汉唐丝绸之路来往频繁时的盛景,这样的建筑群,已经算是相当豪华了。
  阿卜杜拉在此宴请陈焕之和沈平鸿一众使团官员。
  但陈焕之刚刚收到了加急传来的朝廷公文,面对庭院内的莺莺燕燕和美酒佳肴,完全没有兴趣,直接表示要有重要事情与阿卜杜拉商议。
  对方也只好退下舞女侍从,只留下翻译人员。
  陈焕之郑重其事地对阿卜杜拉道
  “可汗殿下,我们朝廷已经批准了和贵国的军械贸易。”
  阿卜杜拉十分惊喜,他原以为按照大明朝的尿性,这种事情且不说许不许,吵架也够吵上大半年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结果。
  “上国愿意出售多少?”
  陈焕之严肃地回答道
  “这取决于贵国能要多少。”
  言外之意就是,只要你买得起的,都可以放开。
  阿卜杜拉都有些怀疑自己了,这不像是大明朝君臣的作风啊……
  陈焕之看出了对方的疑惑,解释道
  “陛下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准噶尔,威胁到大明的北疆。”
  阿卜杜拉也不是庸主,当年正是他压制了内部分裂,重新统一了叶尔羌。
  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许多关节,而后大笑道
  “既是如此,那小邦与上国当是进退一致才是。”
  陈焕之颔首道
  “故而,我朝希望贵国能给出一个清单,到底需要多少东西。”
  阿卜杜拉闻言,连忙招来大臣吩咐讨论。
  大明使团当中,也有几名枢密院军官随行,会帮助叶尔羌对军队建设做出一个估计和考察。
  当然,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有没锦衣卫趁机安插和收集情报,就不得而知了。
  足足用了半个多月,双方才拟定了一个初步计划。
  从光烈四年下半年开始,直到光烈六年,两年半的时间内,叶尔羌须向大明出口马匹两万八千匹,其中战马只有七千匹,其余适龄马匹两万一千余。
  这也可理解,即使是对游牧民族而言,战马也不是大白菜,而是相当珍贵的资源,能拿出七千匹,叶尔羌已经是下了血本了,剩下的两万一千匹,虽然也是适龄马匹,但需要大明自己培养训练成战马。
  而作为回报,大明的交易条件,也是相当大方。
  毕竟这不仅仅只是交易,更是带有战略目的,明廷希望能尽可能的把叶尔羌武装起来,至少有能和准噶尔牵制、对峙五到十年左右的能力。
  所以在和叶尔羌的交易中,明廷并没有太多利润,只能算是小赚。
  在未来两年半的时间内,大明将会通过河西走廊,向叶尔羌输送制式刀矛、盾牌六万套,铁制甲胄一万二千副,骑弓八千副,箭矢十二万支,制式火铳九千具,火炮三十六门。
  其中刀矛、盾牌、火铳主要来自光复军的换装旧武器,原本是打算分配给民兵部队的,现在先拉来用上。
  其余铁甲、火炮倒是用新产的,对于兵工公司而言,也就是增加不到十分之一的工作量罢了。
  骑弓、箭矢主要是从清军缴获的存储,属于废物利用了。
  但即便如此,这批装备也很多了,足够武装六到八万的精锐部队。
  当然,这个“精锐”的定义主要是针对旧式明军而言,若是以现在的光复军来论,也就是两个师的火力密度。
  但即便如此,大明使团还是有些担心,因为通过这些天的考察,随行的枢密院军官得出结果。
  这叶尔羌是真的拉。
  就现在这装备水平,枢密院军官估计,如果明军想要拿下叶尔羌,最多五个师就够了。


第69章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不仅仅是在战马军械的贸易上,明廷专门将部分使团成员留下,以保持双方的交流,随时保证通过叶尔羌边境,明廷方面对准噶尔部的监控。
  免得到时候对方真要趁着明清混战时,浑水摸鱼,明廷还一无所知。
  当然,不能抬到明面上的是,锦衣卫也开始借此在西域和漠西地区发展建设下线了,虽然相较于内地,由于汉族人口占比太少,这边的工作进行得相当麻烦,但总是要做的。
  作为使团副使的沈平鸿相当悲催的被留下了,和十多个锦衣卫的特务头子以及枢密院的十几号军官一块,在莎车呆了下来,估计在大明北伐功成之前,他们都没机会回去了。、
  他们的工作也挺复杂,一方面要收集准噶尔的情报和动向,另一方面要随时保持和大明的交通,同时还要帮助叶尔羌整编军队,熟悉武器。
  阿卜杜拉对于使团人员格外友好,在莎车帮忙安排了豪华住所,嗯,至少对于当地人而言,已经相当豪华了。
  而陈焕之则带人押着第一批四千匹战马,从河西走廊,回到关中。
  二人在莎车城外作别。
  远处雪山巍峨起伏,下面是连绵不断的青葱草原,上面牛羊、马匹点缀其中。
  陈焕之今年三十出头,比年仅二十的沈平鸿大了近一轮,但他还是比较欣赏这个年轻新进官员的。
  沈平鸿苦笑道
  “陈郎中,此去一别,就不知道何日相见了。”
  陈焕之哈哈一笑
  “舒鹄不必愁眉苦脸的嘛,依我看啊,你这番留下,说不得能成就一番功业呢。”
  沈平鸿闻言更是无语,在这大漠草原能有啥功业?吃沙子吗?
  陈焕之看着对方表情,无奈摇头
  “你也在官府干两年多了,这大明天子是什么性子不明白吗?”
  “依我看啊,此次与叶尔羌部交通,又何止只是为了交换战马,监控准噶尔?”
  “恐怕陛下心里,在就对这大漠草原,觊觎良久了,等北伐之后,早晚有一天,大明军队要像当年汉唐一般,踏足此处。”
  “准噶尔野心勃勃,陛下不会放任不管。”
  “那时候,朝中熟悉这西域诸国,人文地域的,又有几人?”
  随后上前拍了拍对方尚且稚嫩的肩头
  “陛下是个有雄心壮志的,我大明,未尝不会有个张博望、班定远啊。”
  言尽于此,在沈平鸿的注视下,陈焕之队伍离开莎车城,掉头往东而去。
  -------------------------------------
  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
  新建的光复骑军正驻扎于此。
  经过快一年温水煮青蛙的蚕食、分制、拉拢手段,姜镶在军中的影响力已然大不如前,这是明谋手段,就算他明知朝廷的意图,也没有办法。
  否则他还能咋?造反?拜托,就算你姜镶愿意,那些手下将佐军士愿意吗?好好地军饷粮草不要,升官封爵不拿,大明天子和姜镶的大腿,哪个大一点还用问吗?
  所以,无论姜镶愿不愿意,到了光烈四年七月份,朝廷的调令终于来了。
  其人被调往南京,担任“大都督府佥事”,名义上是李定国的副官,不算小了,但事实上嘛……谁都知道,光复军大都督府从来都是李定国说了算。
  好在对于陕西剩下的一摊子,朝廷也没有过度拆分。
  只是将原光复右军的建制骑兵剥离出来,和吴军残部、松潘骑兵、前军骑兵,一并整合为光复骑军。
  姜镶的弟弟姜瑄,被提拔为光复骑军都督,这也是对姜镶余部的表态,而且姜瑄常年在大同镇担任骑兵将领,经验也足够丰富,胜任此职。
  其下都督同知,却是将在枢密院干了一年半都承旨的李来亨调了过来担任,算是提拔了。
  至于枢密院都承旨的位子,焦琏非常悲催的被抓了包,不过这也是现在军中提拔将领的主要流程,总兵一级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会先调到枢密院任职一年半载,再下放到各军担任同知、佥事。
  骑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在陕西战场上立下大功的王辅臣,原吴军反正将领高得捷,以及朱由榔在肇庆时期的亲信之一郭恪。
  骑军统共三个师,每个师编有五千骑,当然,眼下还没有满编。
  而被剥离后,剩下的光复右军,由之前山西起义军主要领袖之一的万练担任都督,姜镶兄长姜让担任同知,还有一个从左军调来,空降的都督佥事王光兴。
  在编制上,右军比其他四个步兵军都要少,只有五个师,将原姜镶部加上吴军残部步卒,在补充一万多俘虏、新卒就差不多够了。
  如此一来,整个陕西,都完全掌握在了朝廷手中,考虑到西北的特殊形势,文安之这个督抚的权力,要比其他地方的督抚大得多,同时身兼光复骑军和右军的都督长史,再加上川陕总督衔,实际上是军政一把抓。
  不过朱由榔对于这个已经有六十岁的老干部还是相当信任的,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比较可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平凉府城外,马铺岭的光复骑军校场。
  此时的骑军虽说人员已经满编了,但战马还有四千多匹的缺额。
  好在,随着陈焕之使团的回归,这个缺额很快就补齐了。
  王辅臣目不转睛的打量着眼前的战马,嘴里都快流口水了。
  “世间,真有如此神骏?”
  陈焕之新拉来的近四千匹马,都是伊犁马种,对于一向以蒙古马为主要马种使用的原大同骑兵而言,这玩意实在是太震撼了。
  比如王辅臣眼前的这匹骏马,本身就是这批战马中的佼佼者。
  肩高达到惊人的将近五尺(一米五出头),在普遍肩高只有四尺上下(一米二出头)的蒙古马中间,简直就是鹤立鸡群。
  四肢矫健有力,皮毛光滑柔顺,成块的肌肉中,润藏着无限爆发力。
  虽说对于大同镇还有原吴军残部,以及松潘骑兵们而言,已经见过不少战马了,尤其是对于九边出身的军户而言,他们从小就和马匹打交道,其中也不乏佼佼者。
  但像眼前这种高大威猛的存在,还真是闻所未闻了。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西域天山和中原地区的交通,已经断绝良久,可能明初时期,双方还会因为贸易交流,获得过一些来自中亚、西域的战马。
  但土木堡以后,明廷战略日趋收缩,除了偶尔的朝贡,能有几十匹马进了皇家动物园外,边军将士们就再也见不到这些来自昔日大宛、乌孙,以及安西都护府的天马了。
  王辅臣迫不及待地翻身上马,在校场四周纵横驰骋,心中畅快无比。
  还不时展现一波高超马术,来个镫里藏身之类的,引得围观士卒欢呼喝彩。
  都说王辅臣是“活吕布”,这下子可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了。
  分得新战马的骑军将士欢欣鼓舞,引得其他还只能骑蒙古、河曲战马的士卒羡慕嫉妒不已,酸话频出,还是都督姜瑄出面,好生安抚了阵,表示朝廷和西域那边的贸易还有呢,以后都会换装新马的,这才让诸多将士勉强安定下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8/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