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冠英盯着舆图中安艺的位置,沉声说了句:“大男孩计划!
徐安皱了皱眉,看向骆冠英:“皇上是你姐夫,你倒是说说,为何会针对安艺地区起这么一个奇怪名字的计划?”
杨荣、赵世瑜等人也看向骆冠英。
大男孩计划,这是朱允炆亲自提出与谋划的,要求东海水师、东南水师,合军进入安艺,要求只有一条:
彻底的消灭,彻底的占领。
虽说安艺地区确实有一处好的平原地带,适合作为水师后勤基地。可相对于安艺来说,京都不是更适合作为后勤点,那里还有一个完备的堺港,抢过来就能用……
骆冠英摇了摇头:“姐夫的心思谁能猜得透,大男孩计划就大男孩计划吧,至少比叫什么小男孩计划强多了。”
“这倒也是……”
徐安无奈。
骆冠英指向安艺地区:“据周防、长门俘虏交代,安艺国由福岛隼人、浅野南山、毛利三郎等为主力,擅防,且早就闻风而动,组织了大批军士与百姓,数量上应不低于八千军士,两万百姓,甚至更多。”
杨荣微微点头,将两份文书递给徐安、庞焕:“福岛氏、浅野氏、毛利氏,算得上反应神速。加上长门、周防沦陷的消息,他们若是不溃逃,必然会据河流与山势严防死守。这里河道众多,短且急,溯流而上不容易,路上行军困难,且北面地势相对较高,若强攻,怕会有损失。”
骆冠英指了指舆图上的几条线:“不需要路上行军,不是河道多吗?把船开进去!这河道虽然进不去宝船,但进入大福船还是绰绰有余吧?他们以为大明的船只像他们的小船不成,短且急的河流,我们并不需要划桨才能上去,让他们守在河边高处,随他们守。”
赵世瑜笑出声来:“骆冠英,你这一招实在阴险,想想他们一群人,辛辛苦苦守着河道,准备阻击咱们的船只,结果船到了,他们却发现无处可下手……”
骆冠英呵了一声:“万青林,调几艘纯铁船打头阵,老子也让他们绝望!”
万青林了然。
议定对策之后半日,东海水师、东南水师,调四艘大福船抵近安艺河口,五六道河流自北向南而下,注入大海之中。
北部河湾。
福岛隼人、浅野南山、毛利三郎聚在一起,眺望着远处海上出现的船只,面色轻松。
浅野南山收回目光,看向山脚下,密密麻麻的军阵分布在河流两岸,数量多达四万余,如此强势的兵力,可以说是集合了安艺国内全部能作战的男人!
“大明想要拿走我们的地盘,呵,这一次就让他们有去无回!”
浅野南山不屑一笑。
毛利三郎指了指山脚下,自信地说:“如此威武兵力,又占据山河地利,大明水师想要进攻,呵呵,就让他们来好了!长门守不住的,我们来守,周防防不住的,我们来防!”
福岛隼人阴森一笑,冷厉的目光看着远处的海面:“这是夏日,水流急促,明军想要乘船而上,就必须安排一半人划船,这样一来其战力就会被严重削弱,只要弓箭压上去,明军必是残败!”
“若是明军想要从陆上进攻,那就需要重新搭桥,浪费时间不说,他们也未必能搭成,何况我们还放了水,淹没了几处农田,已成沼泽之地,他们拼了全身的力量爬过来,也将毫无力气作战!这一次,我们稳赢!”
浅野南山拍了拍手,兴奋地说:“走河不方便,走路也不方便,传闻中大明还有火器,呵呵,又如何,他们的火器还能飞到千步之外不成?”
毛利三郎扶着一棵树,大笑道:“让足利幕府看看安艺国的力量!”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绝望的进击
一条大河,由北部河湾处分出五条支流。
河湾处,水流大且急,扼守此处,可以逼迫明军不得不放弃船只,改为登陆作战。而陆地之上又有沼泽淤泥,根本无法快速行军,一旦陷在里面,只能成为活靶子,被弓箭射杀。
东西与北部是山,虽不甚陡峭,却也无路可行,攀爬不仅无法携带物资,还会被上面的人丢石头直接砸死。明军想要出现在身后,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福岛隼人很是自信,这里是安艺国最佳的防守地段,安艺国曾依靠这里的地利,消除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大明又如何?
在他们灭亡之后,将会显得微不足道。
浅野南山见天色渐晚,下令军队戒备,听说大明军队就是在夜间毁灭的长门国,若不是偷袭,长门国疏于防范,怎么会轻易被他们打败?
安艺国不能犯长门的错。
当以他人之血,为我长矛!
毛利三郎下了高处,最后一次检查防守,确保再无纰漏之后,躺在了一个草堆里,看着夜空星辰,轻松地哼唱着调子,手还不时挥动下,似乎在配合想象中的舞蹈动作。
夜色寂静,星空无言。
海面之上,一艘艘宝船、大福船抛锚,骆冠英躺在床上呼哈大睡,杨荣趴在桌案之上,压着两份舆图睡着,陈大胜直接躺在了甲板上,万青林抱着腰刀,靠着船舷,紧闭双眼。
赵世瑜轻轻走在甲板上,时不时抬头看看瞭望军士,见军士打出无事的信号之后,便抓着船舷,凝望着安艺国河道入口。
徐安走了过来,见众军士多休息,压低声音:“也不知虾夷人那里如何了。”
赵世瑜淡淡一笑:“王绥是个狐狸,何况还有薛耕这个老将跟着,出不了岔子。只要他们不被迷雾困住,迷了方向,触了礁,此时应该已经打下陆奥了。”
徐安有些无语,担心的就是迷了方向或触礁,那里海况复杂。
赵世瑜见徐安还在担忧,安抚道:“大航海时,水师有一句话叫做:听洋流的号令。当然,那时候水师还没蒸汽机,对王绥他们是合适的,洋流会带他们抵达陆奥,就算是出点问题,也不会距离岸边太远。”
徐安微微点头,看着平静的海面,思考着整个战局,叹道:“以倭军的速度与破城能力,李芳远怕是会逃窜出松京吧。”
赵世瑜拍了拍船舷,笃定地说:“这是必然,李芳远是一个懂得蛰伏的人,除掉一个个兄弟登上王位。这种人清楚什么叫事可为,事不可为。指望他留守松京,与倭军大战,还不如指望倭军自行崩溃。这件事上,他定会行保全之策。”
徐安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现在的局势,当真是复杂,谁都不会料想到这一步,不知皇上此时休息没有,今年,注定是个难熬的年份。”
赵世瑜爽朗一笑:“过了今年,一切都会好转。咱们大明要变得强大,不打几场硬仗证明怎么行。要我说,即便是瓦剌、鞑靼、兀良哈不打咱们,皇上也必然亮剑。什么是盛世,什么是挺直的脊梁,那不是有饭吃,是有骨气,能傲视天下的骨气!”
“骨气,是打出来的,是杀出来的。当年帖木儿败在天山之下,想想大明百姓,是何等意气风发,是何等骄傲!听说连秦淮河的姑娘都鄙视蛮夷之辈,不让他们登门!这他娘的就叫骨气!”
徐安瞪大眼珠子,你丫的哪里来的歪论,姑娘鄙视蛮夷就是骨气了?
赵世瑜挺了挺胸膛,没错,就是这样,那些身上带着腥臭味的,那些皮肤是白,是黑的,那些非我华夏大明的,妓院里的女人都瞧不上眼的时候,那就是大明骨气的证明。
徐安没争论,姑娘的事暂且不论,但想要让大明拥有傲世天下的骨气,确实需要战场来实现,和平,带来不了。
国强,迟早会打仗。
你不想打都不行,敌人会逼迫你打这一仗!
现在的大明,只想收拾个倭军与东海三岛,却被迫转为一场惊世之战!
看来,盛世不是那么容易就到来。
浅野南山打了个瞌睡,看了看东方,这丫的太阳都快出来了,大明咋还没进攻,不是你们喜欢晚上偷袭,倒是来啊。
看来,白等了一晚。
太阳出来,天地变得清晰。
骆冠英伸了个懒腰,敲了敲桌子,杨荣惺忪地抬起头,揉了揉眼,埋怨了句:“下令打就是,干嘛叫醒我。”
“你是兵部尚书,你是监军,这么大的事,你都不出面?”
“你是这支军队的主将,你姐夫是皇帝,用得着我出面?”
“你狠……”
骆冠英走出舵楼,对赵世瑜下令:“按计划行事。”
赵世瑜领命,万青林、陈大胜等人转至纯铁船之上,在挥舞旗帜,得到许可之后,铁船上的铁链缓缓转动,盘了起来,铁锚收起,已完成预热的蒸汽机开始运转。
当最后一次旗号打出之后,万青林、陈大胜、许寿文、周博各带一艘纯铁船开向河道入口,铁船之上,军士纷纷开始撤出,甲板上,只留下了五个重甲军士,浑身黑甲覆盖,手持推盾,而中间之人,则负责操纵船舵,掌控方向。
福岛隼人、浅野南山、毛利三郎看到了明军的异动,看到四艘船喷着黑烟进入河道,并逐渐接近北部河湾,纷纷下令军士严阵以待,长弓拿起,长矛、长刀握紧。
小林抓着长弓,盯着不断逼近的大明船只,眼神中透着嗜血的疯狂。
这群大明人,将如山间的野兽,被自己一箭杀死!
古贺握着长矛,长矛尖处是一块磨得锋芒的石头,相对铁而言,古贺更喜欢石质的锋,因为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多少人杀死野猪,都是靠石头长矛!
明军水师,你们能比野猪更厉害吗?
没有野猪的皮,还敢来打我们,这一次就让你们有来无回!
“古贺,大明的船好大,不是小木船。”
仓石盯着不断接近的船只,眯着眼说。
古贺看了过去,也有些挠头,这明军的船,是不是太大了,娘的,比咱们住的屋子都高好几个。
“不管大不大,见人就弄死!”
古贺心头有些紧张,还是咬牙镇定下来。
仓石连连点头。
当喷薄着烟雾的蒸汽机船只进入河湾百步以内时,驻在两岸的倭军有些呆滞了。
这来的是什么东西?
黑漆漆的,高大威猛,如一尊庞然大物,不见一个人划船,不见有什么东西拨水,就这么逆流而上,直接出现在河道之中!
高处的福岛隼人、浅野南山、毛利三郎脸色也很是难看,站在这里看大海之上,明军的船小很小,也不显高大,谁成想到了眼前,竟这么大?
四艘纯铁船,竖一字停在了河道之中,每一艘铁船间隔着三十步左右,似乎蒸汽机的动力与河流的力量找到了平衡,船只似是一动不动地停了下来。
岸两边,则是埋伏数万的倭军,密密麻麻在岸上盯着大福船。
万青林穿着重甲,松开了船舵,看着身旁的四个重甲军士,嘿嘿一笑,四名军士心有灵犀,一转身,冲着两岸埋伏的倭军就大喝一声:“杀!”
声音如雷,炸响两岸。
原本紧张到极致的倭军顿时手忙脚乱,以为明军要打过来了,纷纷出手。
小林抽出一根弓箭,满弓,瞄准船上黑甲人就射了过去!
这里距离船上,不到五十步,绝对可以射杀!
小林有自信,看着箭飞过去,射中明军,小林顿时兴奋起来,只是脸上的笑意刚刚升起,顿时就凝固了下来,自己引以为傲的箭,竟然没有射入明军体内,直接跌落了下去。
“这怎么可能?”
小林惊呆了。
随之而来的一幕,更让小林绝望。
一群箭矢飞过河面,射到船上,落在明军身上,叮叮落了下去,落在船外侧,叮叮跌落河里,除了一点声响,似乎还打出了白点,就再没半点动静。
“不可能这样,射箭,射箭!”
小林不敢相信,要知道长弓五十步内,足以射杀成年野猪,怎么可能连船都伤不了!
如雨的箭不断射向船上。
万青林任由身上叮叮作响,丝毫不为所动。
这一套重甲,还不是寻常弓箭能破防的,让他们随便打就是了。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没有这一出还不一定,但今大明铁船借箭,可是实打实的,看看这甲板上,至少有三五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