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耕鄙视。
王绥笑了笑,望着远方山林:“林子不大,鸟自然不多。”
薛耕深以为然,对王绥说:“郑和发来文书说咱们大明可能会面临五线作战,但我想了一想,这日本也是个生猛的,打的是实实在在的五线作战……”
王绥愣了下,,明白过来之后大笑起来。
可不是,日本生猛得很,既要打李芳远,还要对付张辅,说不定还会对上张辅与李芳远的联军,姑且算是两线作战。
再看日本三岛,这里还有三线,东海水师的西线,东南水师的南线,阿伊努人的北线。
我去,大明只不过可能五线作战,这小日本竟真打出了五线作战,这个着实厉害,不得不敬佩敬佩。
王绥不禁咋舌:“如此说来,足利义持也算是个厉害人物了,未来史书里可以给他多加两笔……”
三百人,只有二十几个跑掉,其他都被扎死,而阿伊努人只有五个受轻伤的,这一战,让安藤川、安藤弓看到了希望,也鼓舞了阿伊努人的作战勇气。
在军队完成集结之后,王绥下令征伐陆奥!
自此,日本三岛形成三线作战。
朝鲜,安州。
李芳远等到了出使大明的偰长寿,当看到自己两个儿子李褆与李裪一起回来时,李芳远感觉天塌了,几乎站立不稳。
大明皇帝朱允炆没有留下这两人作质,会不会是想借倭人之手,将李氏一族都消灭,这样一来,李朝将再无复国希望!
偰长寿没想到事情变化如此之快,出使之前,原州、骊州、汉城还在,回来之后,别说这三个地方丢了,就连象征着一国根基的松京也丢了,还是被主动放弃的!
不战而逃!
偰长寿对李芳远很是失望,好好的松京不守,你跑出来,不是丢人,不是辱国吗?
河仑看着哭得泪流满面的偰长寿,也很是悲伤,要知道李芳远走的虽然匆忙,毕竟带走了主要家当,光是宫里的宝贝,就拉了五十多车,而自家呢,连个破棉被都来不及带,就跟着跑出了松京,能不悲伤嘛。
“无奈之举,也是为了保存力量,你还是莫要哭了,说说大明皇帝的旨意。”
河仑安抚偰长寿。
偰长寿无奈,面对已成现实的情况,只好擦了擦眼泪,问了句:“我的家人呢?”
河仑愣了下,老子连被子都没带出来,谁知道你家人在何处?
李芳远也不知如何回答,只顾带老婆孩子了,你贵姓啊?
好在关键时候,李茂说了句:“你的家人也撤出了松京,只不过现在还没消息,只要找找,定能找到。”
李芳远见状,当即下令亲卫:“马上找寻偰家之人,将其送至城中安置。”
偰长寿这才松了一口气,看向李芳远等人,见李芳远也苍老了一些,知他不易,开口说:“大明皇帝对朝鲜暗送倭国使臣一事极是不满,虽以世子、王子为质,不足以平其愤。”
李芳远神色一变,苦相顿生。
朱允炆啊朱允炆,多打点事,你就不能大度一点,何况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这么斤斤计较?
哎,大明的小气与记仇是有传统的啊,当年高丽王朝就被朱元璋给记恨了多年,想进贡,想臣服都没门路可走。
河仑连忙问:“就没其他法子?”
偰长寿正色道:“有法子,大王亲自至金陵请罪,只要大王到了金陵,大明便可出兵,援朝抗倭!”
河仑、李茂、禹玄宝等议论纷纷。
李芳远头疼不已,这个时候,自己连松京都给丢了,只能带老婆孩子去鸭绿江北面避难,不确保他们的安全,怎么敢去大明?
再说了,这个节骨眼上,自己一旦离开,随行将领、官员还不是作鸟兽散,到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李氏王朝?
走不得啊!
李芳远有些后悔了,若是在第一次送李褆去大明时,自己亲自跑一趟,低个头,认个错,也不会有今日之困。
可没办法后悔啊,若可以,自己当初干嘛收日本使臣的好处,做这事激怒大明干嘛!
偰长寿低着头,咬牙说:“还有另一个法子。”
李芳远如同抓到救命稻草,急切地说:“快讲。”
偰长寿不知道如何说出口。
河仑见偰长寿犹豫不言,着急起来:“你就别犹豫了,再犹豫下去,倭军都要追到定州来了!”
偰长寿抬起头,盯着李芳远,又看了看李褆、李裪两位王子,沉声说:“大明皇帝说了,若大王不亲至金陵谢罪,那就废掉李褆世子之位,立李裪为世子,同时——大王退位于李裪,成为太上王!”
“什么?!”
李芳远站了起来,心头充满愤怒。
朝鲜王国王族之事,大明竟然直接插手?还要让自己废掉世子,退让给李裪?
就因为一起倭人事件,让自己丢了王位不成?
河仑等人也惊呆了,大明皇帝开出来的条件可谓苛刻,最主要的是,这将极大损害李芳远的威信!
没错,李裪现在还未成年,李芳远能够用太上王的身份摄政,继续控制朝鲜。
但问题是,李成桂虽然病了,老了,还差那么一口气,毕竟还没死,他也是曾经的太上王,结果呢,现在什么用都没有,别说控制朝鲜,除了他身边的一群女人之外,他连一个人都指挥不了!
李芳远看着李成桂的样子,想想自己以后,他愿意当这个太上王吗?
再说了,李褆确实不是合适的世子之选,让李裪当世子,大臣们都接受,可李裪很聪明啊,一个聪明的大王,一个强势的太上王,到底谁说了算?
还不如让李褆当国王,他昏庸无道,纵情享受,到时李芳远还能控制局面。
李芳远瘫坐下来,垂头丧气,挥退众人。
两个时辰之后,李芳远下达了两份文书,一份文书废李褆,立李裪为世子,另一份文书,让位于李裪,自己成为太上王。
李芳远没有选择,这个危机时刻,不可能去金陵。
唯一换取大明出手的,就是退位。
李裪,十二岁,登上朝鲜王位,在定州,在一处不算辉煌的院子里,在两班文武的见证之下,在李芳远的落寞之中。
原本李裪还有些不知所措,担心礼仪不熟悉闹出笑话,结果李裪错了,这个时候根本就没什么礼仪。
说句话,行个礼,好了,你就是朝鲜国王了,那啥,国王下令吧,继续向北逃跑……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大男孩计划
咔嚓!
一颗脑袋滚落,脖颈处喷出鲜血,歪倒的尸体,连成一线,人头被一只手提了起来,丢到人头堆之中。
陈大胜擦了擦刀上的血迹,转身走向万青林:“二千二百人头,悉数在这里了!”
万青林看了看人头堆,皱了皱眉:“将尸体抬走,挖个坑埋了。”
陈大胜有些不乐意,直接拒绝:“万参将,咱们来了,这群倭人不仅不投降,还敢对咱们出手,杀了就杀了,干嘛还要埋掉,曝尸于野不是更合适,浪费那个体力作甚?”
万青林郁闷:“现在是夏日,人头堆这里不妨事,烂掉也就烂掉了,可尸体不行,一旦形成瘟疫,你让郑和、耿璇他们怎么进入周防?埋掉这些尸体不是给他们办葬礼,是给咱们的兄弟打扫干净,让他们舒舒服服地登陆。”
“釜山那里……”
“釜山又不是咱的地盘,水师登陆也只是在港口运粮食,没人会跑北面山谷里,干活去!”
万青林呵斥道。
陈大胜无奈,只好带人挖坑,好在这一片地方不是山,而是河流旁边的平原,挖个坑容易。
骆冠英登上了船只,看向杨荣:“沈伟那里传来消息没有?”
杨荣微微摇头:“尚没有消息。”
赵世瑜看着有些忧虑的骆冠英,出口道:“你不需要担心沈伟、袁逸尘他们,且不论倭军什么战力,他们地方上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所谓的长门护国,只有不到三千的兵力,所谓的周防护国,兵力算是多了,也仅仅只有五千,还是分散的。”
“沈伟他们带了一万军士,又携带了火器、弓弩,况且沿途外海有水师接应,出不了什么问题。杨尚书,你说呢?”
杨荣自信地挥了挥手中的羽毛扇,颇有一副诸葛孔明的味道:“筑前、长门对于足利幕府而言,算是向北作战的前沿护国,囤有物资、兵力与民力。可这里对东海水师而言,依旧是不堪一击。既已灭了筑前、长门,其他更弱的地方,自然也不在话下。”
“沈伟、袁逸尘都是久经考验,熟悉兵法之人,何况还有许寿文做参谋,他们拿下九州岛全境,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自筑前至丰后,再到大隅,辗转作战需要千余里,他们需要时间,快不了。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等待南海水师汇合,然后执行皇上安排的计划。”
骆冠英想了想,看向赵世瑜:“给沈伟的人传报消息,不求速,稳妥为上。虽然姐夫说过,这里地形复杂,山林众多,可这个众多,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他娘的,除了一亩三分地,简直全是山嘛。”
赵世瑜也想骂娘,这里的山确实多,除了沿海地带一点平原之外,几乎处处是山。
杨荣叹了一口气:“你们就理解下吧,没这些山,这片地早就沉了……”
“报,南部发现船只,是宝船。”
瞭望手传来消息。
骆冠英站在舵楼中,拿起望远镜看去,只见远处海面之上浮动来一艘宝船,四艘大福船,上面的人还在打着旗语。
“是徐安的船队。”
骆冠英嘴角一动。
杨荣上前,扇着风:“东南水师的速度够快,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打穿了土佐、伊予。”
赵世瑜笑道:“据皇上给的舆图,那里有四国山脉东起纪伊海峡,西至丰后海峡,算得上是险峻。这才几日时间,东南水师可无法深入到山林之中作战吧,我猜想,朱能所用的手段,应该是夹击吧。”
骆冠英点了点头,走出舵楼,至甲板处,没多久,徐安、庞焕等人就上了船。
徐安爽朗一笑:“骆将军,杨尚书,诸位,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骆冠英不喜欢这些虚文缛节,拱了拱手,直入主题:“伊予、土佐拿下了?”
徐安微微摇头:“没这么快,至少还需要两日时间。那一条山脉横亘东西,山路难行。在与伊予的作战时,他们选择了溃逃,王景弘带队没有堵住,让他们窜入山中……”
骆冠英跺了跺脚,愤恨地说:“王景弘这个家伙,还是轻敌了啊!”
徐安摆了摆手:“也不完全怪王景弘,一是我们对环境不熟悉,布置时出现缺口,二是行军被发现,三是伊予主力不战而逃。现在王景弘正在带人追击,山林对我们是个麻烦,但也不是太大的麻烦,毕竟有那些人跟着。”
骆冠英放心下来。
所谓的那些人,自然是侦察兵。
朱允炆清楚山林作战的危险,特意安排给东南水师、东海水师各二百侦察兵。
分散到每个具体的作战队伍之中,侦察兵只有二十人。
别看人数不多,他们确实是森林、山地作战的精锐,相对于擅长水战的水师而言,他们在山林的表现堪称绝伦。
有他们在,水师才能放心进入山林,进入陌生地域进行陆地作战。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帮助,水师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地形制约,发挥出战力。
杨荣看向徐安,正色道:“虽说四国山脉上的事并没有结束,可你们依旧来了。”
徐安认真地点了点头,跟着骆冠英等人走入舵楼,至日本舆图之前,肃然说:“你们打下了长门与周防,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安艺!皇上对日本作战问题,极少安排计划,多由我们决策。但这里——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