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865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武英殿内,空气中弥散着凝重的杀机。
  朱允炆威严地看着众人,目光中的杀意毫不掩饰:“朕以诚待僧,奈何僧以诳语、逆行欺朕!徐辉祖!”
  “臣在!”
  徐辉祖上前,肃然道。
  朱允炆凝眸:“领京军卫一万,封锁天界寺。”
  “遵旨!”
  徐辉祖领命之后,行礼离去。
  杨士奇与解缙对视了一眼,彼此都没有说话。就天界寺的那些做派,灭了都不冤枉他们。明知阴兵有问题,偏偏要“普度众生”,既是如此,那就自己度自己一次吧。
  朱允炆继续喊道:“刘长阁!”
  刘长阁踏步有声,肃然走出。
  “领安全局控制天界寺一应僧众,不可遗漏一人。若遇阻拦,以谋逆之罪,杀!”
  朱允炆的声音很是冰冷。
  铁铉暗暗叹息,可惜了那一群僧人,平日里慈眉善目,也算是不错之人,可偏偏选错了路。
  朱允炆看向解缙、杨士奇:“你们二人代朕去问问天界寺的高僧,让他们给朕一个合理的交代!若不能让朕满意,朕不介意效仿下太武帝!”
  解缙心头沉重,看来这一次佛教真的触怒了朱允炆,比所谓的阴兵更触怒,竟然想要效仿太武帝拓跋焘,已经是动了灭佛的念头。
  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阴兵作乱多少是值得同情的,他们背负着杀父之仇,辱母之恨,破家之怨,在报复的烈火煎熬下反对朱氏统治,结成复仇者联盟,是有充分动机的。
  可反观天界寺的僧人,他们动机何来?
  虽说朱允炆登基之后限制了佛教发展,减少了佛寺建造的数量,少发了度牒,你们又不是不能敲木鱼,少剃几个脑袋不应该成为谋反的理由吧?
  何况老朱在的时候,给了天界寺多少荣耀,你们就是这样对待老朱的孙子?
  估计朱允炆也想不通,所以才会如此动怒。
  天界寺。
  无数香客看到了盔甲明亮的军士出动,封锁了天界寺前山与后山的道路,一干香客更是被围困在天界寺之中。
  安全局刘长阁、汤不平等亲自带队,直奔禅房。
  天界寺主持道源不明所以,看着闯入进来的安全局人更是迷茫不已,刘长阁也没有跟这位德高望重的主持客气什么,直接命令上了枷锁。
  汤不平手持僧录司提供的名单,挨个抓人,整个天界寺僧人合计三百余,只有十几个下山采购物资的没有抓住,其他全部被抓。
  主持道源颓然地坐在佛祖的大殿之中,身旁是僧人海明、法宣、法传等,皆是枷锁在身。
  解缙与杨士奇走了进来,看着落魄的高僧,都不由叹息。
  杨士奇对佛祖的金身行了一礼,然后对道源等人说:“主持或许疑惑不解,朝廷为何突然动兵围困天界寺,又为何大肆逮捕僧人,可这位海明师傅恐怕是知晓一二的。”
  白眉僧海明默然不语。
  道源看向海明,满是不可思议,厉声追问:“海明,这到底是为何?”
  海明依旧不言。
  杨士奇拿出刘铭的口供,展开在道源身前,看向海明说:“盘谷落网,刘铭交代,天界寺高僧海明,勾结阴兵,利用首座身份,为阴兵提供庇护之所,甚至还曾安排武僧刺杀瓦剌把秃孛罗,意图引起大明与瓦剌的战争。为阴兵提供情报,并借香客之嘴,传播朝廷想要在西南诸省全面改土归流,引西南局势紧张……”
  道源听着一道道罪状,冷汗直下,堂堂天界寺首座,竟做出如此之事,这不是把天界寺往地狱里带吗?
  不,这简直就是把佛祖往地狱里塞啊!
  “海明,这是不是真的?”
  道源无法相信,这个白眉僧人,这个跟了自己四十多年的虔诚的僧人,竟然会做出如此之事!
  海明看着刘铭的供词,知一切都结束了,便起身道:“带我走吧,与他们无关。”
  解缙叹了一口气:“与他们无关,呵呵,你是天界寺的首座僧,你做出如此之事,你以为天界寺没有责任吗?须知,为阴兵提供庇护之地的,不是你海明,而是这天界寺,是天界寺的僧人与禅房!”
  道源见海明已是承认,浑身的气力被抽了个干净,几难坐定。
  解缙说的没错,海明不是寻常僧人,他犯了错,朝廷不会只抓他一个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法则啊。
  杨士奇看向佛祖金身,提醒道:“皇上说了,要天界寺给个交代,若是不满意,不仅天界寺会倒霉,甚至可能会——灭佛!皇上顾虑重重,没有直接杀光天界寺的僧人,已是克制,也是看在你们大力筹建报恩寺、英烈碑一事上。可你们的所作所为,让报恩寺、英烈碑蒙羞!”
  “我希望你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朝廷一个交代,只有这样,报恩寺、英烈碑才能存在下去,天界寺才能保住,这是我们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了。”
  解缙看了一眼杨士奇,明白了他的意图,便招来刘长阁:“给他们解开枷锁吧。”
  刘长阁很想拒绝,可无奈解缙、杨士奇也是奉旨办事,只好安排人解开道源等人解锁,并没有解开海明的,然后站在大殿外守护。
  解缙与杨士奇没有再说什么,退出了大殿,带上了门。
  大殿之外,听不到里面的声音。
  半个时辰后,烟雾冲出了门窗,刘长阁踢开大门,看着道源、海明、法宣、法传等人坐在一堆木柴之上,火势已是烧了起来。
  道源一脸肃穆,抬起头,透过火光看向杨士奇与解缙,道:“还请转知皇上,我等愧对皇恩,今日圆寂,若得舍利,其留佛门一条生路。”
  “救火!”
  刘长阁厉声喊道。
  杨士奇上前拦住了刘长阁,严肃地说:“这是他们的交代,以己身换佛身,还请指挥史给他们一次机会,留佛门一线生机。”
  刘长阁看着火势越来越大,而在火堆里的五位僧人,竟然岿然不动,任由烈火焚烧肉身。
  如此意志,如此心性,令人颤抖。
  殿外僧众见状,纷纷盘坐,高声念着佛号,恭送高僧圆寂。
  说来奇怪,火势不小,距离佛祖之前的供台更近,可偏偏火势就没有蔓延开来,哪怕是穿堂风吹过,火势竟也奇异的没有吹向佛祖金身,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保佑着……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暴露的古今势力(二更)
  刘长阁不是没有烧过尸体,那难闻的味道令人永远无法忘记。
  可眼前高僧被烈火吞噬,竟没有恶臭。
  等到人烧没了,火熄灭了,刘长阁用刀柄拨弄了下,看着骨灰里的舍利子,脸色变得极是难看。
  “舍利子,逢凶化吉。佛教厄难,可解了。”
  杨士奇看着佛祖金身,浅声叹息。
  解缙知杨士奇并非是佛教徒,可他的母亲是,或许,他的举动只是为了尽孝,避免母亲伤心吧。
  无论如何,道源死后结了十二颗舍利子,这是不争的现实。
  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木匣里躺着的舍利子,目光深邃。
  杨士奇劝言:“皇上,天界寺为阴兵提供庇护之所,皆是海明僧人一力为之,如今天界寺四大高僧携海明去了梵音之地,还请皇上网开一面,不累佛门。”
  解缙见朱允炆不说话,连忙加了句:“天界寺愿捐出田产三千亩,钱钞八十万,以求赎罪,得天子宽恕。”
  朱允炆听闻,拿起一枚舍利子,端详一番又丢了回去,严厉地说:“将与阴兵存在干系的武僧逮捕,命僧录司遴选高僧,主持天界寺。此事就此作罢,若再有佛门干涉朝廷,勾连阴兵,即便那如来佛亲至,朕也要他灭在大明!”
  杨士奇、解缙松了一口气。
  只要保住佛门,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解缙不喜欢和尚,可大明一旦灭佛,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要知道洪武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朱元璋与各地藩王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了众多寺庙,甚至每个藩王还给配过僧人。
  从尚佛、兴佛,急转直下,直入灭佛,庞大的僧人群体接受不了,藩王接受不了,甚至连天下人也接受不了。
  大明需要稳定,不需要大变故与大动荡。
  朱允炆知道天界寺只是刘伯完的一颗棋子,也没有深入追究。
  随着安全局审讯深入,一条条线索开始浮现出来。
  白莲教天王杨五山、神秘失踪的棋手,云南马帮之首余十舍、假死脱身的傅添锡,大理右丞彭与明等被列入了安全局最高调查名录……
  调查至七月中旬,傅添锡的身份得到确认,此人是颍国公傅友德第四个儿子,曾诈死云南,躲过了腥风血雨。
  至于余十舍,此人身份殊不简单,他的老婆名为沈线阳。沈线阳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她老爹的名字叫沈万三。
  换言之,沈线阳是沈万三的大女婿。
  洪武十年,沈万三被发配云南,在贵州得到霭翠、奢香两位夫人帮助,在顺元城开展贸易,并帮忙修筑龙场九驿。
  洪武十四年,沈万三至昆明投奔沐英,在沐英的支持下,恢复茶马古道,并组建了一支马队,形成了马帮商人势力。
  洪武十九年,沈万三的马帮队伍扩大,从云南连贵州。之后不久,沈万三的两个孙子被抓入狱。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沈家一干人几尽全灭,余十舍幸免于难,接管了马帮,暗中经营商队。
  朱允炆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沈万三死都死了好多年,竟然还以另一种方式与自己过招。有沈家多年经营的财富在,怪不得古今势力能死灰复燃,甚至可以说动官府为其配合。
  “这里说,沐春之妻为余十舍之女余慧刚,如此说来,沐晟与余十舍的关系也定是不浅吧?”
  朱允炆看向刘长阁。
  刘长阁不敢揣测,就事论事:“余慧刚确实是余十舍的女儿,沈万三的外孙女。然此女早亡,并没有留下子女,沐春于洪武三十一年病逝后沐晟袭爵,与余十舍的关系多涉茶马古道。至于是否有其他关联,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朱允炆摆了摆手:“不需要了,直接给沐晟发文书,让他处理这件事。”
  “皇上,这恐怕不妥……”
  刘长阁连忙劝说。
  朱允炆坚持,余十舍的女婿是沐春,不是沐晟,两个人的关系还不至于好到值得沐晟赌上沐氏家族的程度。
  交给沐晟,一是试探,二是信任。
  “可有杨五山的消息?”
  朱允炆敲了敲一页几乎空白的文书。
  刘长阁摇头:“刘铭掌握的消息有限,只知晓杨五山在佛母死后接管了白莲教,手中控制着小佛母唐赛儿,手下有一支圣女,亦是阴兵,为首之人名为白依依,曾来京师与刘伯完会面,后消失不见。”
  朱允炆凝眸:“唐赛儿在他的手上?”
  刘长阁重重点头:“据刘铭等人口供,确实如此,另有消息,杨五山应该在江北,高邮太子遇袭,是杨五山与纪纲等合谋的结果,推测此人应该在淮安府、扬州府、凤阳府等地。”
  江北,而不是河北,说明杨五山应该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而选择高邮刺杀太子,至少证明杨五山在淮安、扬州等地存有力量。
  但这一片的面积可不小,想要找一个人,一个孩子,和大海捞针没多少区别。
  朱允炆拿出舆图,盯着淮河流域说:“这些人隐在暗处,消息并不闭塞。河道上能更快走消息,沿着河道调查,看看是否有线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8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5/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