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663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听先生们说起过,在秦《封诊式·穴盗》中记录有“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膝,手各处”,说明至少在秦代时期已经出现了指纹应用了。
  而唐代的贾公彦,则发现了指纹的特征与用途,开始使用指纹法来辨别人的不同。
  唐代契约、文书、遗嘱中多有指纹、指节纹或掌纹,便是当时大规模应用指纹的明证。用指纹甄别与辨别身份,一直都后世王朝所使用,为百姓所认可。
  手指印比印信来得更为方便,只不过一些商人、士绅,往往附庸风雅,觉得用印鉴更能显示其身份,这才有了两种不同的“三印”方案。
  胡大可给了周忱十张字贯一万的国券,林文亨、林现与吴谦则选择了字贯一百两、十两,各十张,而黄本固坚持着谨慎与保守,选择了二十张字贯一两的国券。
  “你们务必保存好,不可丢失。虽说丢了也不至引起多大问题,但毕竟还是会有麻烦,务必存好。若有丢失,可当即告诉钱庄或官府,会有人追查寻失。”
  胡大可提醒。
  周忱等人看着如一本书大小的国券,这可比宝钞大了三四倍,这玩意想丢也不容易丢吧?胡大可准备了一个精致的木匣子,交给几人以存放国券,木匣子有绳索,可挂在胸前或腰间。
  胡大可将几人送出钱庄,周忱拍了拍腰间的木匣,道:“现在就看我们各自的本事了,学习商道,也该用一用了。你们去哪里?”
  吴谦想了想,说:“我去珠宝廊吧,那里富绅居多,出手阔绰。”
  林文亨与林现也选择在了中城。
  黄本固思索了下,指了指不远处的扇骨台:“我就在那里试试吧,这里百姓纯善,也有所存余,想必愿意购买一些国券的。”
  周忱点了点头,道:“那我就去莲花桥,晚上国子监见。”
  “好。”
  五人约定好,便分开行事。
  胡大可看着几人离开,不见了踪迹,这才抬头看向对面的松茗茶楼,上了二楼之后,对朱允炆等人汇报道:“那周忱去了连花桥,拿走了一万字贯,合计十万贯的债券。”
  杨士奇欣慰地笑了笑:“此人是个奇才,有胆量,也有智慧,臣还是想举荐他进入户部。”
  夏元吉感激地看了一眼杨士奇,户部现在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得力助手虽然有,但真正敢于办大事,拿主意,负责任,果决能干的户部官员实在太少。
  周忱自己很想要,此人在国子监历练也差不多了,此番若是他真能售卖出国券,提至户部做个主事也不是不可以。
  朱允炆看着夏元吉期待的目光,点了点头:“莲花桥啊,看来这个周忱早就选好了买家,看来户部要添一位干吏了。”
  夏元吉与杨士奇对视了一眼,多少有些疑惑。
  莲花桥是官宦人家与富绅人家集中之地,距离小教场与国子监都很近,又是中城繁华之地,繁忙与热闹的进香河就在那里。
  选择那里,确实有不少人家有能力购入字贯一万的国券。只不过,官员恐怕不会也不敢接手的,整天哭穷,谁敢买入一万两的国债,周忱的对象只能是商人。
  商人……
  夏元吉、杨士奇想起了一个人。
  夏元吉顿时笑了:“若真如此,这周忱也算是厉害了。”
  杨士奇连连点头:“看来,他很可能成功啊。”
  朱允炆将茶碗放下,站起身来:“走吧,我们也去莲花桥转转。”
  周忱走在人群中,右手始终护着木匣,手指不时敲打在木匣之上,思考着说辞,到莲花桥时,便整理了下衣冠,沿进香河走了没多远,便在一大户人家门口停了下来。
  暗暗清了清嗓子,周忱朝着门口的两个仆役走过去,拱手之间,锵锵有力地喊道:“还请两位通报常公子,就说江西吉安周忱到访,有大生意商谈。”
  说着,周忱就送出了两张宝钞。
  奴役见状,顿时笑了,其中一人客气地说:“还请周公子稍后。”
  常百业正在后院抱儿子,听闻周忱来访,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周忱是什么人,一旁绣鞋的侯浅浅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国子监倒是有个叫周忱的,听说是杨士奇的爱徒。”
  “国子监?监生来找我有什么事?”
  常百业更疑惑了。
  侯浅浅笑了笑,说:“监生拜访商人,商谈买卖,这可是少有的事。若真是那个周忱,还是应该见上一见,京师人都说,杨士奇是半步阁臣,他的弟子咱们可不能怠慢了。”
  常百业将儿子放入摇篮,吩咐下去:“备好茶,请客来。”
  奴役去安排。
  周忱抬脚迈入常家的大门,目光坚毅。
  多年所学,当在这里得到验证。


第八百一十一章 商人的出路(一更)
  常家,书房。
  周忱走向椅子,见椅子纹理黑白相间,深浅交错,颇有神韵,不由暗暗吃惊,这家具怕是黑檀木所制,是檀木中仅次于紫檀木的存在,听闻只有南洋才有。
  坐定之后,看向周围布置,不远处的主人桌案惹人注意,这并非是寻常的平头案,而是时兴起来的雕螭纹翘头案,案面两端翘头,面下直牙条,腿、牙头、案面间用夹头榫结合。牙条两端雕相对的回纹,牙头作卷云形。直腿外撇,两侧腿间安插挡板,透雕螭纹。造型古朴,纹饰流畅,端庄稳重,是一上好桌案。
  至于一旁的青绿古铜鼎、精致的琉璃与玻璃摆件,小几、香盒、酒槲、小珊瑚等也各有特色。墙壁之上,还挂着两幅字画,似是前宋之作。
  檀香袅袅,沁人心魂。
  薄盏香茗,回味甘甜。
  常百业走了进来,对站起来的周忱主动拱手:“周公子,久仰久仰。”
  周忱回礼:“不敢,常公子才是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是不凡。”
  “请坐。”
  分宾主坐定,常百业便不再言语,只含笑看着周忱。
  周忱什么场面没见过,殿试的时候在朱允炆面前还能书写如飞,国子监里面大小场面经历无数,还不至见一商人而紧张,轻松开口:“常公子年少有为,这家中布置,怕是千金难换吧。但在周某看来,这布置中还缺一样物件。”
  常百业看了一眼周忱,端起茶碗,抿了一口便放下:“说说,缺了什么物件?”
  周忱拍了拍腿上的木匣:“缺少这一件。”
  常百业凝眸看着木匣,虽是紫黑色,显然是上了生漆,而非是真正好木,算不得什么稀奇,想来周忱说的是木匣中物,不由产生了一些兴趣:“拿出来看看吧。”
  周忱将木匣放在一旁的桌上,打开木匣,取出了十张字贯一万的债券,起身走向常百业的桌案,双手递了过去:“这一物,可比满屋宝贝更珍贵。”
  “这是?”
  常百业接过,看着如此大精致的纸张,手指搓了搓,不由变得严肃起来,仅仅是这材质,就不是寻常纸张,而是宝钞一类的特殊桑纸材质,能制备这种纸张的,只能是朝廷。
  “大明国家债券,字贯一万。”
  常百业看着正面,除了以上字样外,就是各式防伪花纹,左侧还印有国徽,下面有一行小字:
  皇室担保,户部发行,钱庄备案。
  常百业不由地吸了一口气,这小小的债券来头是不是也太大了一些?
  皇室担保?
  这说明这债券背后竟是建文皇帝朱允炆!
  户部发行?
  这可是大明朝廷,天下之财汇聚之地的户部,他们竟然发售起来什么债券?
  钱庄备案?
  这里的钱庄只能是皇室中央钱庄,一旁还带着其钱庄标记。
  简单的十几个字,关联了皇室、户部、钱庄,上一次如此大的动作还是大明新式宝钞。
  周忱介绍道:“这类债券乃是朝廷刚刚印制发行,面向大明子民。这背后有着债券说明与目的,也有着相应的约束条款。”
  常百业听闻,翻过债券看向反面,果然看到了简约的文字说明,并列出了七条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个表格。
  表格分六行五列,最上面一行列中分别写着字贯、年份、年息、年息所得、汇总所得。下面的行中则介绍了购置债券一年至五年的不同年息,年息所得与汇总所得。
  一万债券,购置三年,年息百分之八,年息所得是八百两,汇总所得为一万零八百两。若购置五年,年息则是百分之十,年息所得是一千两。
  常百业精通账目,很快就明白了债券,这不就是一借条嘛,借来多少钱,到时候多还一部分。感情是皇室、户部缺钱花了,这才想起向百姓借钱了。
  仔细想想也是,这几年中大明到处都在兴建这个兴建那个,哪里不需要花钱?现在新都营造正在进行,西北又要打仗,朝廷能有多少底子够耗?
  给商人与百姓借钱?
  呵呵,这算盘,恐怕也只有朱允炆这个皇帝才能想得出来吧,若是寻常大臣提出来,恐怕已经被官员弹劾到闭门不出了吧。
  “你想让常家买债券,给户部钱,呵呵,这个生意,可不怎么划算啊。”
  常百业明白过来,婉言拒绝。
  周忱并不意外,有人突然找上门让自己花一大笔钱买这债券,第一感觉也是拒绝。不过没关系,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于是轻松一笑,道:“常公子应该没看到这一句话吧,这里写得清楚,大明国家债券发行,是为凤阳府兴修水利筹资。”
  “那又如何?”
  常百业自然注意到了。
  周忱平和地看着常百业,轻轻说:“所以,这不仅是国家债券,还是一份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为社稷添砖加瓦的功德债券。常公子难道不想要这一份功德吗?”
  常百业呵呵笑了笑,摇着头靠在了椅子背上,看着周忱:“周公子说笑了,我们是商人,商人求利,什么功德不功德,那是朝廷的事,我们可不敢僭越。”
  “哦,那常家为何帮着百姓修路修桥,那常家又为何帮着营造驿站,扩大邮政?我听闻常家最近在京师还开设了三家平价药铺,很得民心,这不是功德事,又是什么?”
  周忱反驳。
  常百业眉头微动:“你倒是对常家很了解啊,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小资小本,谈不上什么功劳。而这国券, 常家买不起啊,毕竟眼下生意难做,我们需要节省点花销,还请见谅。”
  周忱听得出来,常百业这是在抱怨朝廷的浮动税率。
  确实,浮动税率一改固定税率,为户部扩大税收打下了基础,但这些多出来的税收,可都是从商人利益中割下去的部分,以前一间香料铺子一年能赚个两千两的,现在被税来税去,近乎腰斩了一半,少的钱,可都是朝廷拿走了啊。
  浮动税率直接将一众商人的年收入额砍了一至四成,常家也因此损失惨重,商人贸易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了,现在只能算是“白银”时期,如果说他们对朝廷没半点埋怨,那是不可能的事。
  周忱伸手整理着债券,平和地说:“若常公子不想购买,周某也不勉强。只不过在临走之前想问一句,浮动税率的出现与商人干政有着直接关系,朝廷对商人保持戒心与警惕,到现在,商人还没找准自己的定位,那商人如何能被朝廷所接纳?”
  常百业皱起眉头,对转身的周忱喊道:“这是何意?”
  周忱将债券放入木匣里,回头看向常百业,拍了拍木匣,道:“商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你还没想清楚。不过没关系,我相信沈一元会想清楚的。”
  常百业脸色有些铁青,周忱的意思是说自己不如沈一元?
  商人的出路在哪里?
  常百业不止一次的思考过,在大同,在大漠,在京师,在交趾,自己都想过!那就是在朝廷中能发出声音,让商人的代言人进入朝廷,为商人发声,为商人利益谋福!
  为此,自己一力支撑,打造了晋商商会,为此,自己图谋了安南,贩卖了战争!
  可还没有来得及形成自己的力量,没有找到与培养出一个能代表商人利益的官员或官员派系,晋商曹有山,徽商周大匠,浙商梁文星就卷入到了朝政之中,反对迁都,朝廷以雷霆手段,推出了浮动税率,一刀下去,砍得商人流血呻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6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