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657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这是一个极关键的战略问题,事关大明西征的成败,事关西域大局,甚至事关大明安危!
  朱棣用手指着西域图,严肃地说:“帖木儿想要东征,不太可能会直接与北元瓦剌、鞑靼本部发生冲突,他前进的路线,只能是进军亦力把里,这一点应是没有疑问。”
  何福、铁铉与徐辉祖等人连连点头。
  虽说现在瓦剌与鞑靼衰落,但作为游牧民族,其本身精于骑兵作战,上马就能打仗。帖木儿若直接与这些人起冲突,消灭了瓦剌和鞑靼还好,若消灭不了,等待他的怕是无休止的袭扰,后勤将无法保障,军队每前进几十里,都将备受掣肘。
  在打大明的同时,直接与北元两大部落群起冲突,这是不理智的,也绝非是帖木儿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他只能走亦力把里,打败沙米查干之后,进军到别失八里或吐鲁番等地,窥探哈密,然后决定下一步的进攻方向。
  朱棣继续说:“帖木儿打败沙米查干,击溃亦力把里的主力,这也是可以预期的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帖木儿在占据亦力把里之后,走哪一条路进攻我朝。第一条路,占据哈密,转而南下,攻打敦煌、瓜州等地,打破嘉峪关,从而沿着河西走廊,长驱直入,至兰州,危险西安。”
  “第二条路,不选择南下进攻嘉峪关,而是选择通过哈密以北,直接东进,挺近至居延海、亦集乃,从而抵达河套地区,直接威胁大同,从大同打开关城,直接威胁北平与北直隶。”
  朱允炆看着这两条路线,陷入了沉思。
  帖木儿想要东征,最合适的路线只有这两条,没有其他选择了,南下打嘉峪关,东进打大同,帖木儿到底会如何选择?
  何福指了指居延海与河套等地,说:“我以为帖木儿应该会南下,而不是东进。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自哈密以北至居延海,至河套这一带,目前属于鞑靼本部的势力范围。鞑靼与帖木儿的关系并不和睦,帖木儿率大军走这一条路,很可能会与鞑靼起了冲突。”
  徐辉祖、朱棣等人点头,确实存在着这种可能。
  要知道鞑靼最初并不想扶持什么鬼力赤当大汗,第一人选是本雅失里,可本雅失里现在被帖木儿握在手心里,鞑靼多次派遣人员,历经生死穿越瓦剌的控制区,就是想要迎回本雅失里,可都被帖木儿给拒绝了。
  无奈之下,鞑靼的阿鲁台等人这才选择了备胎鬼力赤,鬼力赤成为大汗,对于鞑靼部落来说,挺好,可对于整个蒙古部落来说,不咋滴。
  鞑靼认可鬼力赤为大汗,瓦剌不认可。
  瓦剌说:鬼力赤算个鸟,他是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凭啥他当大汗?
  鬼力赤在血统、地位、威望上,远远不如本雅失里,这也就让阿鲁台等人想用大汗来招抚瓦剌部落的图谋落了空,鞑靼恨帖木儿恨得牙痒痒,关系好才怪。
  再说了,鞑靼这才搬家到河套、甘肃北面一带,草都没吃几口,帖木儿带兵来了就马上搬家,面子还要不要了?
  帖木儿虽然干着拆迁的活,可只打算强拆,不打算给补偿啊,鞑靼虽然不是钉子户,但一声不吭,直接让出道路,被会沦为草原的笑柄。
  朱棣思索一番,说:“帖木儿若真的东进,鞑靼也未必敢正面交锋吧?最大的可能是装腔作势,然后撤离。”
  何福、徐辉祖等人并没有反驳。
  朱棣的话也是有道理的,现在的鞑靼就像是个色厉内荏的壮汉,对付一个哈密,连下毒的阴招都使出来了,面对亦力把里国王沙米查干,气势汹汹迎战,结果连情报都没做好,差点被人包了饺子。真要直接面对帖木儿这个庞然大物,恐怕也只能叫唤两声,然后撤走。
  朱允炆坐了下来,端起茶碗品了一口。
  历史上的帖木儿在东征途中就挂了,他们的行军最远抵达了哈密附近的别失八里,在帖木儿死后,他的儿孙便没有了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是撤了回去,这就导致朱允炆也不清楚帖木儿到底会向东还是向南。如此关键的军事问题,不可能想当然的拍脑袋决定,只能交给朱棣等人,凭借着他们的智慧来解决。
  “我们需要帮帖木儿选择一条路。”
  朱允炆开口道。
  朱棣、徐辉祖等人看向朱允炆,凝重地点了点头。
  虽说帖木儿的军事计划无人知晓,但帮他选择一条进军路线还是有可能的,只要确保帖木儿不走另一条路,那他只能选择剩下一条路。
  朱棣将目光再次投向舆图,道:“臣倾向于在哈密至敦煌八百里内决战,所以需要安排一些人,阻止帖木儿东进。”
  何福指向哈密:“可以安排一队人至哈密与亦力把里交界处,佯攻帖木儿的军队,迫使对方进攻哈密继而南下。”
  铁铉皱眉:“那哈密百姓怎么办?”
  朱允炆插了一句话:“哈密百姓全体南迁,不迁移,则后果自负。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哈密一地的百姓,而是战争的成败与整个西域。”
  铁铉不敢再说什么,很显然,西域现在还不在大明的控制之下,大明的这位天子也没打算先给他们仁慈与保护,答应南迁还好,不答应,恐怕真的会血流成河。
  徐辉祖看着舆图,道:“仅仅是佯攻,怕还是无法引诱帖木儿南下。我建议派遣一支军队进入阿尔泰山脉,用火药炸毁隘口,危急时候,还可放火烧山,截断帖木儿东进之路。”
  放火烧山,这一招可谓是阴损,虽说烧的不是大明的山吧。
  朱棣、铁铉都没有反对这一招。
  朱允炆保持沉默。
  帖木儿的主力是骑兵,骑兵不可能爬山坡越山岭,只能走山道,通过隘口进入山道,从山道之中穿行而过,用火药毁了隘口,在帖木儿没起重机、威力巨大的好药之前,几千斤的大石头,根本就不是能快速清理出来的,庞大的后勤压力,也会促使他改道南下。
  至于烧掉阿尔泰山脉中的一片森林,其实并没什么,这座山脉海拔高,上面基本上都是常年积雪,还有一些冰川带,烧也烧不到哪里去。
  帖木儿从亦力把里等地想要东去,只能走阿尔泰山脉,这条山脉绕是绕不过去的,除非他选择南下,去哈密,去敦煌,去嘉峪关。
  朱允炆见朱棣等人已经商议好对策,便起身说道:“依朕来看,帖木儿率领大军而来,后勤补给必是长远,翻越阿尔泰山,然后穿过瀚海进入居延海,威胁大同的可能并不大。而且这一条路远比走哈密、嘉峪关一线更长,更辛苦。但还是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他不选择这一条路。”
  从后勤,作战压力,作战路径,长期战略来看,帖木儿最可能是先取西域,后图谋河西走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续后勤的稳定,一旦拿走河西走廊,帖木儿便拥有了水草丰美的祁连山草场,完全可以以此为据点,直接威胁兰州、西安,继而威胁大明腹地。
  但帖木儿会不会剑走偏锋,出其不意,那也是很难说的,这个人是战争疯子,做出的决定未必符合正常人的想法。
  战争没有侥幸,只能务求万全准备。


第八百零四章 强敌犯我中华,虽远必诛
  武英殿。
  傅氏、傅霖入殿行礼,朱允炆从桌案后走了出来,上前搀起傅氏,带着几分自责说:“傅安奉旨出使,虽九年未归,然依旧是我朝使臣,吏部处置不当,致使你们受累,这都是朕之过。”
  傅氏诚惶诚恐,连称不敢。
  傅霖怎么也想不到,堂堂帝王竟然亲口承认过错。历来不都讲究天子无错吗?
  敬佩!
  时隔多年,傅霖第一次感觉到朝廷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朱允炆是一个有人情味,也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君主。
  朱允炆安排人赐座上茶,然后坐了回去,道:“傅霖是吧?”
  “草民在。”
  傅霖连忙起身。
  朱允炆抬手道:“且坐着吧,你托人转呈的奏疏,朕已看过。你想去西域寻找父亲,朕没意见,只是找寻傅安,绝不是你一人之事,而是大明全体军士,是我大明之国事。堂堂大明使臣,绝不应该被遗忘。若傅使臣遭难,忠魂骨也应葬我汉家冢,若他还活着,大明将不惜代价,将他迎回!”
  “草民谢皇上!”
  傅霖激动不已。
  傅氏也不由地垂泪,能听到如此之言,多年委屈终是一扫而去。
  朱允炆可以肯定傅安此时还活着,却没有告诉傅氏与傅霖。
  在朱允炆看来,将傅安的事做大,对于激励军心,打垮帖木儿是有好处的,他日进军西域,也可以以此为借口,追着帖木儿打过阿拉山口、伊犁河谷,迫使帖木儿交出傅安等当年出使之人,如果时机成熟,也不是不能准许朱棣去撒马尔罕逛逛,带点中亚特产回来。
  这个过程中,傅安会不会被干掉,实在是很难说。与其现在给他们希望他日失望,还不如一开始不给。
  朱允炆看着身强力壮,孔武有力的傅霖,道:“大明仁孝治国,你有心寻父,朕不能不准。既如此,朕便任你为行人司行人,作西域副使,招抚哈密等西域百姓,察访傅安踪迹与消息。”
  傅霖再次谢恩。
  朱允炆设宴招待,给足了傅氏、傅霖重视,待两人似梦一样走出皇宫后,回头看着宫墙时,才发觉一切都是真的。
  周志新、王全臻在宫门外等待着傅氏、傅霖,见两人走出,连忙上前问询,见皇上已是答应,欣慰不已。
  “咳。”
  一声咳嗦,惊扰了几人的笑谈。
  王全臻、傅霖等人看着来人,一脸疑惑。周志新看清楚来人,脸色一变,上前一步护在傅氏等人身前,道:“刘指挥史可有事?”
  刘长阁冷冷地看了一眼周志新,对傅氏、傅霖说:“你们在城外的家已经没了,回不去了。”
  傅氏、傅霖大吃一惊。
  周志新更是大怒:“刘长阁,皇上器重傅氏,刚还在武英殿设宴款待,你竟敢毁其家园,若不弹劾你,我非臣!”
  刘长阁将肩膀上的一个包裹取了下来,丢给傅霖,冷漠地看着周志新:“弹劾我?呵呵,够胆量。”
  “你别走!我这就拉你去见皇上!”
  周志新想要追上去,一名护卫伸手拦住了周志新,然后面无表情地走了。
  “可恶!”
  周志新咬牙切齿。
  傅霖打开包裹,顿时愣住了,里面是一叠崭新的大明宝钞,看其字贯与颜色,都是一贯钞。里面还有一张房契,就在中城靠近金川门方向。
  “这是……”
  傅氏看了看,一脸茫然。
  周志新看着这一幕,才恍然明白,刘长阁不是拆了傅氏的家,而是给他们搬家去了。
  “谢皇上恩典。”
  傅氏、傅霖明白过来,跪在宫门外磕了三个头,这才起来,周志新、王全臻陪伴左右,送其进入新宅,见一切布置妥当,还有一侍女,安心下来。
  吏部官员忙碌了几日,也只找到了当年傅安、孙良等二百余人的档案,其他一千余人的档案,都已不见。毕竟是九年前,洪武朝的事,官员换来换去,资料有所遗失也很正常。
  朱允炆一边下旨查找与抚慰这些出使人员的家眷,一边投身于西北军略之中。
  就军事方面而言,朱允炆差朱元璋太多了,朱元璋有着天才的军事眼光,有着超绝的作战设想,可以自己编制完备的作战计划,什么三路出击,佯攻、辅攻与主攻,朱元璋是信手拈来,可朱允炆,做不到。
  在地图上指指画画,给出军略很简单,但能不能执行,符不符合实际,就是另一回事了。一些人自以为是,拿着个地图就敢妄谈作战细节,东面迎谁,西面打谁,北面攻谁,南面咋滴,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不过是另一个赵括罢了。
  朱允炆不想当赵括,只关注战略的结果,对于战术上的安排,都交给了将官。张辅打安南,朱允炆并没有干涉过张辅应该怎么打,先打哪里,后打哪里,如何追击,在哪里扎营。朱权、朱棣发动乔巴山奇袭,朱允炆只给了许可的命令,也没有干涉过他们的军事行动。
  这一次也一样,朱允炆参与军略,只重战略,围绕着击溃帖木儿,谋取西域这个大战略来考虑问题,对于朱棣、徐辉祖等人如何商议作战,具体的作战安排,朱允炆只是发表意见,并不会给予干预。
  军棋推演,在武英殿中每隔一日便会进行一次,在推演中,模拟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推演中,模拟作战部署,作战进程,后勤保障等,找出问题,随后安排京军实操演练,检验推演成效。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便到了出征之日。
  二月二,龙抬头。
  利出兵。
  朱允炆至教场,检阅京军。
  解缙站在前面,高声宣读大明讨伐帖木儿帝国的战争檄文:“西有帖木儿,跛脚而好战,沙场征战三十余年,灭国数十,屠戮无数,残虐狂暴,人神共怒。前有大明使臣傅安奉太祖旨意率千余人出使,随行惨遭奴役,傅安至今生死不明!今帖木儿欲举刀东征,取我中华,杀我子民,奴我妻子,你们能答应否?”
  “不能!”
  军士怒吼。
  “朕能答应否?”
  “不能!”
  声浪再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6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7/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