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522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慕容景儿颇为自信,一改往日愁柔之态:“遵皇上吩咐,文工团在演出《白蛇传》的同时,也在研究其他地方杂剧,以元时杂剧为主,排演数次,前来观看的京师百姓颇为认可。下一步,文工团也想效仿中华书局,开一些文工团分戏院。”
  马恩慧点头称赞:“设置分戏院好啊,听说京师中百姓为了看文工团的戏,自金川门来回穿梭,一日二三十里路,也不怕脚疼。”
  《白蛇传》的魅力在于它亲民,百姓喜欢,别看很多小戏院偷师文工团,但都存在一个缺陷,没有完整的剧本……
  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哭中带笑,什么时候笑中带泪,没有完整的剧本是做不好的。而《白蛇传》也不是一出,整个下来可是有二十三场之多,想连贯地看完,揣摩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朱允炆支持慕容景儿设置分戏院,毕竟这也有好处,那么多人同吃同住,说好听点是姐妹情深,说难听点,和蜗居也没什么区别,这些人为后宫办了不少事,不可寒了人心。
  “人多,分散设置戏院是有好处的。只不过朕有个提议,你且听上一听,若认为不妥,朕也不为难你们。”
  “皇上吩咐,文工团上下定当遵循。”
  朱允炆看着毫不犹豫答应下来的慕容景儿,微微摇头:“朕想让文工团挑一些人,以巡游出演的方式,前往山东、河南、北直隶,为山西移民百姓,为当地百姓,以露天于野的方式,献出曲艺,以抚慰百姓思乡之苦,平抑心中愁闷,不取一文,只为民心。”
  慕容景儿抬头看着朱允炆,眼神中有些惊讶。
  只听闻过帝王关心过百姓死活,从未听闻帝王垂问过百姓思乡之苦,心中愁闷之事。
  朱允炆不仅问了,还打算去做。
  这就是建文皇帝的胸怀吗?
  慕容景儿重重地叩头,眼有些湿润,知道别人的苦难,悲悯与伸出手帮助,这是一个好的君主,好的帝王。
  “恳请皇上,恩准景儿带队前往北方巡演。”
  慕容景儿坚定地喊道。
  为百姓,为民,为了救赎那些痛苦与挣扎的日夜,当亲往之。
  朱允炆深深看着慕容景儿,起身道:“北地苍凉,风餐露宿,可不比京师。”
  “多少苦,文工团的女子都吃过了。”
  慕容景儿毫不怯懦。
  朱允炆见慕容景儿如此,答应下来:“让潇月儿代行职权,你带人去北地吧。沿途之中,遍访民情。至于安全问题,让安全二局派人跟你们去吧。”
  慕容景儿笑了,再次谢恩。
  马恩慧看着离去的慕容景儿,赞叹:“移民百姓若知皇上如此,定会感激涕零。”
  朱允炆连连苦笑,感激涕零,不骂人就不错了。
  朝廷答应给移民耕牛,眼下怕是很难实现,哪怕是朝廷用尽心思购置,牛犊也买来了,也只有三万七千头牛,距离八万五千头的指标还差得太远。
  大朝觐结束之后官员都没走,可不是留在京师过国庆的缘故,而是这段时间正在积极反馈问题,提地方的难处,奏折堆了一大堆,眼下国庆过了,就必须考虑处置这些问题,给官员一个解决办法了。
  河南布政使司、山东布政使司、北平布政使司,其他问题都没提,就希望朝廷解决耕牛数量不足的问题,可朱允炆又不是母牛,一下子也找不出来如此多的牛来。
  这个问题不解决,朝廷对百姓的承诺就没办法完全兑现,茹瑺怕是没脸面待在内阁里面,估计会跑到北平上吊,以死谢罪。
  朱允炆很着急上火,召开内阁会议商议几次都没个结果,今日更需要召开扩大会议,从内部、六部九卿扩大到了布政使。
  武英殿。
  朱允炆摆明了形势,对群臣严厉地说道:“眼下天气虽寒,但日过一日,地气都在回升,时节不等人,如何解决耕牛问题,朕需要一个准话,今日议不出个结果来,诸位就留宿武英殿吧。”
  没其他路可走了。
  解缙等人也清楚,再耗下去就可能耽误农时,现在筹备好,还能赶上棉花、大豆播种的时节,再耗下去,第一茬庄稼就耕种不了,只能等秋日了。
  可眼下江浙、湖广、江西等地的闲散耕牛几乎都买来了,还能怎么去弄耕牛?
  北平布政使张昺走出,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若无耕牛,又不宜耽误农时,误了垦荒,是否可以马耕代替?”
  兵部尚书铁铉嘴角一抖,当即反对:“战马绝不可用于垦荒,其乃国之利器,岂能下田耕作?”
  张昺面对铁铉也没办法畏惧,直言道:“战马不可以用,但民马总可以用吧?朝廷在江南、江北大推民间养马,每年战马没补充多少,倒多出来一大批挽马,凑个五万挽马不成问题吧?”
  茹瑺皱眉,一脸严肃地说道:“朝廷答应百姓,是给耕牛,不是给耕马。秦有指鹿为马,明有以马作牛吗?”
  山东布政使李彦祯见张昺想要发怒,连忙站出来说话:“茹巡抚说地在理,朝廷答应给百姓耕牛,只不过移民五十万,数量之众,我朝首次,加之耕牛数量属实不足,眼下最紧要的是垦荒,耕地,不是牛也不是马的问题。说句不好听的,只要能解决垦荒的难题,让我等当牛做马也无妨啊,可我们去了田间,又能耕出几亩田地?是牛是马不重要,解决问题最重要。”
  河南布政使施惟中支持李彦祯与张昺:“百姓难,朝廷也难,归根到底,眼下很难找出如此数量的牛,若不以马耕来代替,属实无法垦荒耕作。”
  茹瑺阴沉着脸色,没有再说话。
  朱允炆知道茹瑺将承诺看得很重,加上朝廷文书公告山西百姓,写明了是给耕牛的,如果真以马耕来代替,本质上是失信于民的。
  “耕牛数量不足,是朕考虑不周,若能行牛耕,自不需用马耕。诸位谈谈,可否解决耕牛难题。”
  朱允炆说道。
  群臣连忙喊成一片,君主无错,有错都是大臣的错,怎么能随便承认错误呢?
  山东布政使李彦祯见朝廷依旧想用耕牛来解决问题,思忖一番,开口道:“皇上,若朝廷非要采买耕牛,臣以为可自朝-鲜采买,依臣估量,买来五千头至八千头牛,还是可行的。”
  山东布政使张口就说朝-鲜的事,不知道的还以为辽东是山东的呢。
  没错,辽东还真是山东布政司的范围。
  确切地来说,辽东半岛在军事上隶属于辽东都司,直接向五军都督府负责。但在民政上,辽东半岛是归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的,李彦祯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开玩笑,也没有僭越到其他省的行政区域,毕竟朝-鲜就在辽东半岛的一边。
  朱允炆对这一点表示赞同,伊真儿也曾说起过,朝-鲜耕牛数量众多,眼下朝-鲜使臣已经快到长江边了,若回程时自山东转海道,可节省不少时间,到时候册封朝-鲜国王,然后谈判耕牛买卖,应该还是来得及的。
  “于朝-鲜采买耕牛应是可行,这一点由户部、吏部负责。可即便是购置八千头牛,还有四万头牛的缺额,如何解决?”
  朱允炆问道。
  一时之间,无人言语。
  陈迪询问道:“可否让商人再出大同,在鞑靼与瓦剌手中购置一批牛来?”
  茹瑺叹息:“商人已经在购置耕牛了,但数量依旧有限,哪怕是再出关,一时之间怕也多不出三千头。”
  朝臣陷入了困境。
  就在众人沉默不言,苦思冥想的时候,云南布政使张紞走了出来,道:“皇上,臣有一策,可解耕牛之困。只不过这种法子有些得罪人。”
  “哦?”
  朱允炆看着张紞,连忙道:“只要能解决耕牛的问题,得罪一批人又如何?尽管讲来。”
  张紞严肃起来,知道一旦自己开口,就将惹祸上身,这些布政使、六部九卿与内阁,不可能不知道哪里有耕牛,但他们都没有说。
  不说,是对自我的保护。
  说了,是对百姓的保护,对自己的残害。
  但吵吵嚷嚷,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口,那就让我张紞开口吧,得罪人的事,你们怕,我不怕。
  张紞沉声道:“洪武年间,大兴军屯。但凡卫所,皆给耕种器具、牛只。洪武二十年,朝廷拨付云南屯田钞二万锭,购置耕牛一万头。洪武二十三年,朝廷再次拨给云南卫所牛六千七百七十头。”
  “十年积累,十年耕作,云南军屯耕牛数量已超八万头,然被卫所军官所控,聚为私财。臣请旨彻查天下卫所,厘其田亩,定其耕牛数量,多余者分发地方,莫要说缺额四万头牛,就是缺额十万,怕也可解。”


第六百二十四章 耕牛解决,开市舶司(二更)
  张紞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胆战心惊,因为他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各地都司衙门,卫所军官。
  洪武二十年、二十三年给云南军屯的牛,这都是事实,有数据可查,可问题是,朝廷给军屯了近两万头牛,这两万头牛,它不都是公牛,还有母牛,是会生小牛的。
  最初的两万头牛是朝廷给的,可后面生出来的,那就是卫所本身的了。
  卫所的牛,自然就是军官的牛,指挥史、千户、百户,看着穷瑟瑟的,实际上人家手里几十头、十几头牛呢,光租赁牛的钱,就够人家一年酒肉钱了。
  对于这其中的事,没有人有什么争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就像是朝廷送给了百姓一只鸡,鸡生下多少蛋,百姓是拿着卖,自个吃,都是百姓的自由。卫所也一样,当初朝廷让这些军士过来垦荒屯田,答应送给的牛,就是卫所的牛,自家的牛生出的牛,凭啥算是朝廷的呢?
  事关卫所切身利益,张紞如此拱火,想打这批牛的主意,真的不怕招致大祸吗?
  要知道卫所军官可不是拿菜刀的百姓,人家手里握着的可是管制刀具,朝廷乱来的话,说不得哪里就有卫所哗变,这个后果谁能承担得起?
  就像是北平府一样,人家卖屯田,卖了几百万两,可谁听说过北平府卖牛了?
  没有吧?
  这是因为牛是军士的、是军官的、是卫所的,怎么卖,都是他们自家的事,和北平府卖地它没任何关系,即便是卖了,钱也是军士自己的,朝廷只能税一下,仅此而已。
  朱允炆算是听明白了,环顾众人,冷笑两声:“朕为耕牛之事茶饭不思,百姓等待如火候水,不成想各地卫所有大量的牛,都捂在手里,不愿帮帮那些百姓,是吧?”
  大明缺牛吗?
  缺!
  大明卫所缺牛吗?
  也缺。
  但如果你问,大明地主缺牛吗,大明卫所军官缺牛吗?
  答案是:
  不缺,还很多。
  问题就这么滑稽,那边等牛等得花都要开了,这边有人拿着手里的牛租赁、赚钱呢。
  朱允炆看向施惟中、李彦祯:“河南、山东卫所有多少头牛,大致富余多少,可有个底?”
  施惟中额头有些冒汗,卫所财产,如果硬挖走的话,这些军官可是要喊疼的啊。
  李彦祯也有些为难,事实上,早在洪武年间朝廷是给了山东不少耕牛,最近一次是洪武二十八年,仅仅是东昌府一地,户部就给了一万头牛,如果追算繁衍的话,现在东昌也应该有个小两万头牛了。可问题不能这样算啊,牛增加了,那人也增加了,地也增加了不是……
  当然,富余的牛到底在谁家后院,这就不好说,也不好调查了。
  朱允炆见施惟中、李彦祯不言,就看向张昺,问:“虽说北平府周围卫所屯田卖了出去,但不是北直隶所有屯田都卖了,卫所里还有多少头牛,说!”
  张昺脸色难看,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其他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说:“回皇上,北平卫所所留并不多,除去屯田所需耕牛,大致富余五千多头。”
  朱允炆没有追问,而是看向湖广布政使周政,问:“户部买牛,多出自湖广。而湖广卫所又多,富余耕牛不再少数吧?”
  周政低着头,小心地回道:“大概有些富余……”
  “有些是多少?”
  “臣主布政使司,卫所之事臣并不清楚。”
  周政不敢说。
  真要说出去,回去之后都司衙门的人找自己算账,那日子还怎么过?反正咱是管民政的,卫所的事一概不知。
  朱允炆看向兵部尚书铁铉,见铁铉没有任何动静,便下令传唤徐辉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5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