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323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有个成语名为半斤八两,意味着彼此相当,就是以十六两秤为准,八两即是半斤。


第三百八十六章 没有邂逅,只有安排
  高处的风景好。
  常百业向往登高,无论是这白塔,还是人生,都希望有一个高度,而不是始终停留在一个带着“谷”的地方。
  女子似乎对这个回答很是满意,嫣然一笑便带着侍女下塔而去。
  常百业慌乱地追了下来,喊道:“尚未问姑娘姓名……”
  女子停下脚步,从秀发之上摘下银钗,弯腰轻轻搁在地上,对不远处的常百业说道:“这就够了。”
  说完,便匆匆离去。
  常百业走过来,捡起银钗,看着银钗之中镶嵌的东珠不由一愣,转而陷入沉思。
  常远着急地喊道:“少爷,再不追就来不及了。”
  常百业摇了摇头,将银钗收入袖中,抬头看向天空,叹息道:“哪里有什么邂逅,一切只是安排。”
  山下,一辆马车缓缓而行。
  侯西域喝得微醉,总感觉有些闷,便拉开了帘,看着沿途的树木,道:“怎么样,你可中意?”
  侯浅浅手中的锦帕顿时皱了,连忙道:“女儿家的婚事,还不是凭父亲大人做主。”
  侯西域顿时酒醒。
  寻常家,男人一言九鼎。可总有一些例外。
  侯西域便是一个惧内之人,想当初侯家虽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毕竟很多事见不得光,今天走个私,明天去牢里捞几个伙计,后天还得去府衙送个箱子。
  这一来二去,总会遇到一些人,比如汾州同知的千金庞秀秀。
  也不知道月老是不是眼瞎了,乱牵红绳,稀里糊涂,侯西域就与庞姓千金成了婚,有老丈人照顾,侯家这才真正成为大族,生意也越做越大。
  可也正因此,侯西域不敢得罪自己的妻子,就连纳妾都不敢。庞氏只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不太聪明,别说做学问,就连生意都做不好,加上自己常年在外,妻子又过于溺爱,导致儿子一事无成。
  倒是女儿侯浅浅,今年二十,颇有经商的天赋。
  可毕竟是女儿家,抛头露面不方便,很多时候她也只能操持下家中账务与汾州生意,对侯家在外的生意,她也无法插手。
  庞氏清楚侯西域之后,侯家很可能会没落,为了争取时间,也为了侯家未来,便将希望放在了侯浅浅身上。一些小的家族,小的官吏,谁敢上门提亲,都会庞氏“请”出去,而侯西域一句话都不敢说。
  眼看着女儿耽误了几年了,已经不能再耽误下去了,侯西域才与庞氏商议,结亲常家,保住侯家。
  只要未来三十年常家不倒,有侯浅浅这层关系在,侯家就垮不了。
  若三十年侯家还没一个后起之秀,那也只能说侯家气数已尽。
  侯西域看着忸怩不安的侯浅浅,板着脸道:“既然女儿不喜欢,那就罢了。常百业这小子野心不小,但必然也会遭遇不少挫折。不若我们去渠家看看……”
  “父亲……”
  侯浅浅跺了跺脚,将身子转到一旁,看着窗外的风景,清风吹来,浮动着秀发。
  侯西域哈哈大笑,道:“东珠钗可是贵重之物,你给了他,他一定会知晓一些事的。走吧,我们回汾州,看看这小子有没有悟性。”
  侯浅浅嘴角微微动了动,旋即又恢复如常。
  这不是一次意外的遇见,是一次大胆的试探。
  很多人认为古代女子结婚之前都没有见过男方,那纯碎是胡扯八道。
  无论唐宋还是大明,都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似乎一切都是包办性质的,到了洞房才第一次见到对方。
  这种看法是荒谬与令人嗤笑不已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的是婚姻缔结,需要以媒人为中介,由父母出面操持。新人对于自己的婚姻有着一定的自主权,绝不是全部都是父母说了算就一定算了。
  所谓相亲,就是“两亲相见”,在宋代那是一个大胆,选择小花园,或小船上见个面,如果男方相中了女方,则给女方插上金钗,所谓的“插钗”,如果相不中,则送上彩缎两匹,所谓的“压惊”。
  明代男女也玩得欢,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到元宵节,就开始“光明正大”地去见自己的“如意郎君”或“千金小姐”了。
  明代历史记载,永乐时期元宵灯火一办就是十天,这十天内,年轻男女是可以公开见面游玩的。而到了宣德年间,元宵灯火都延长到了二十天,过了正月还没结束……
  你能说古代婚姻之前没见过?
  男人怕娶来个不称心的,女人也怕嫁给一个不如意的,总会有机会去安排见一次,而最常用的方法,那就是庙会或寺院。
  挑一天时间,安排好一起出去,远远地看看,那也是看过了。毕竟走过你走过的路,吹过你吹过的风了,就这么着吧……
  常百业回到家中,看着一脸狐狸笑的常千里,只摇了摇手中的银钗,便说道:“既然叔叔安排好了一切,不知道彩礼可准备妥当?”
  常千里吃瘪,摆了摆手,道:“你小子倒是聪明,你可知晓她是谁,就问彩礼。”
  常百业看着朱钗,叹息道:“商队自北地取来的东珠,大部分都放在了京师发卖,在山西出手的不过十颗,而这十颗绝不会轻而易举地被送出去,除非他们家中还有一些东珠,由此推断,也只有一起北行的晋商大族。”
  常千里点了点头,问道:“可北行晋商除我常家外,还有七家。”
  常百业淡然地摇了摇头,道:“北行的确实只有七家,但能在今日拿出这种朱钗的,只有一家,汾州侯家。其他家族,要么偏北地,来往不便,要么没有适婚女子。”
  常千里皱眉道:“辽州的渠家可算不得远,也有一女正是芳华。”
  “叔叔,渠家家主正在京师,你认为可能吗?”
  常百业郁闷地看着常千里,自己又不是傻子,如此大事,没有父母坐镇,女儿家谁敢跑这么远?
  常千里拍着桌子,满意地说道:“不错,很不错。你是一个有觉悟的人,你若中意那侯浅浅,叔叔我没问题,只是有件事,我必须给你说清楚。”
  常百业思索了下,询问道:“可是侯家后继无人的事?”
  常千里重重点了点头,严肃起来,道:“按理说,侯家没有能力非凡之人,常侯结亲,我常家便可在顷刻之间成为晋商魁首。可问题是,你能不能狠下心吞并侯家?”
  常百业吞咽了下口水。
  这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常家与侯家都是晋商中的大商,若两家合一,常家在晋商中便再无敌手,甚至可以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快速扩张到河南、北直隶、山东等地,他日在京师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也不是不可能。
  可自己真的要走这一条“轻而易举”的道路吗?
  突然之间,常百业又想到了与侯浅浅的对话,居易还是居难,这不是一个问句,而是一个选择句,她在隐晦地问自己,是选择容易的,还是选择难的。
  好一个厉害的姑娘!
  常百业笑了,自信地对常千里说道:“侯家还是侯家,她日侯浅浅如何处置,侯家人如何安排,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常家的强大,从不会依赖于他人。叔叔,提亲吧,侄儿要立业,还需先成家。”
  常千里拍着手掌,道:“放心吧,这门亲事跑不了,即便是跑了,我也帮你抢回来。现在你有一件更紧要的事要做。”
  “何事?”
  常百业不解地问道。
  常千里拿出了一份文书,递给常百业,道:“前段时间,忻州黄家煤矿山的风波你定听闻了。”
  “这是……巡抚……嘶,竟如此大胆……移民……”
  常百业看过之后,不由有些惊愕。
  常千里端起茶,抿了一口,道:“茹巡抚可是内阁大臣,他的低头定会引起风波。当然,这一场风波吹到朝廷,再从朝廷吹过来,相信移民也该大规模进行了。你需要做的,便是去太原府,配合朝廷移民!”
  “这是我们的机会!”
  常百业凝重地说道。
  常千里眯着眼看着常百业,从袖子里又掏出了两封信,郑重地放在桌子上,道:“这两封信,一封是写布政使司右参议李彬的,一封是写给都事王洪旭的。李彬此人唯政绩能动他心,王洪旭此人唯财货动他心,善加使用,可以让常家在布政使衙门里留个好印象。”
  常百业收起这两封信,询问道:“叔叔,我想带上五个掌柜,去探找山间煤矿,忻州有煤矿山,大同也有,我相信其他地方一定还有没有发现的煤矿山,只要找到几座大矿,常家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常千里赞同道:“京师新式炉子你也看到了,此物一旦流入民间,他日百姓定离不开煤炭,这件事不得拖延,多带一些匠人去。朝廷疏浚会通河,倒给我们提供了运煤便利。”
  常百业刚想离开,却被常千里叫住。
  常千里走向常百业,严肃地着眼前的年轻人,叮嘱道:“独当一面不能只靠蛮力,要多动心思。若有不能定夺之事,可写信来问我,切记不可鲁莽,更不可交恶于官府。”
  “你记住,你是商人,和官府打交道时,你没有尊严与脸面!哪怕是他们讥笑你,嘲讽你,辱骂你,你也必须笑着、受着!他们是爷,我们都是孙子,记住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会通河,任城会议
  大明的商人都是贱人,这是士子与权贵的看法。
  说来也奇怪,许多官员看不起商人,却总喜欢伸手在商人那里索要好处,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犯贱。
  大明的官员欺负商人,那自然是有手段的。
  什么无证经营,什么消防不到位,什么吐痰卫生不合格,那都是后来人“有法可依”的手段。不过在古代,欺负个商人,完全不需要什么律条……
  比如你卖盐,没在规定的位置,罚款。在规定的位置,没摆好货物,罚款……
  比如今年出现了灾荒水患,你作为商人大户,不吐点血怎么行,至于吐一碗血还是五碗血,那全看你的觉悟了。
  觉悟低的,通常都是没好下场的。
  甚至于这个商人生了病,一些当兵的都会找到家里来,说你这个病很可能会“染及其他,祸及千军”,然后总结一句:
  你没救了,我们需要把你埋了。
  为了不被一个喷嚏害死,只好拿钱消灾。
  还有,今天知县过生日,你要不要表示下?
  哦,明天知府也过生日呢,对了,某月某日是皇上生日,咱这地方虽然贫瘠,但也需要表表忠心不是,你多准备点……
  想要捞钱,有的是门道。
  虽然晋商中看似只有侯家有着直接的官府背景,但事实上,每一个富商背后都有着一张巨大的关系网,而在这些关系网中,趴着的是上至知府,下至衙役的吸血虫。
  不过有些大官是不好收买,也不好结交。
  但越是有不好收买的主官,就越是有容易收买的属官,这看似是一个悖论,却真实存在。
  从这两封信起,常百业才算是真正接管了常家的大小事务,因为关系,是商人经商最核心的内容,远比货物更核心。
  太谷距太原只有一百二十余里,两日时间足够了。
  当常百业带掌柜、匠人、伙计离开太谷的时候,衍圣公孔讷刚刚抵达任城。
  今日任城,可谓“盛况”空前。
  原本应该端坐于上的兖州知府郑刚只有靠边站的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3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