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官场塌方,是朱允炆登基以来面临的最大地方官场问题,追究责任,根本并不是在吏部,而是在周王。
朱元璋设藩王,并给予了藩王足够的地位与权力,虽努力切割了藩王与地方关系,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了问题。
是周王利用自己的权势与手段,笼络与控制了开封府官场。
但周王只承担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还必须由吏部来扛,对了,还得加一个都察院。
吏部责任在于考功、选任方面没做好,导致一大堆蛀虫长期留在开封府。都察院责任在于监察、弹劾缺失,尤其是前往河南与开封府的御史,在阴冷的沉默或聒噪的夸赞中掩盖了开封府的真相。
齐泰微微闭上眼,叹了一口气,睁开忧愁的目光,出班跪言:“臣有失职、不察之罪,致使开封府官场问题累累,还请皇上降罪。”
朱允炆看向户部尚书黄子澄,希望他可以说句话,可让朱允炆有些失望的是,黄子澄选择了沉默不言,将目光看向陈迪、郑赐、茹瑺等人,六部之中,也无人发话。
解缙感觉到了朱允炆的目光,不得不出班,道:“皇上,开封府官场出了问题,与周王干系最大。吏部被掩了耳目,才致使开封府问题一直不察……”
“解大人,若地方再出如此问题,是否皆可用‘被掩了耳目’作幌子,从而逃脱惩罚?”
周德直言道。
解缙刚想说话,齐泰便对解缙摇了摇头,然后叩头道:“臣有罪,当遵朝廷律令处置。”
朱允炆看着跪在下面的齐泰,历史上,他主兵部,却因轻率寡谋,能力不济,致使建文朝一步步覆灭。
事实证明,齐泰只是一个被用错位置的可怜人,他本就没有军事之才,也没有谋略之智,只是被架在高位上,为了显示自己的忠诚,为了所谓的忠君报国,凭着权力发号施令,纸上谈兵。
虽然他很努力,结果却很失败。
可此时的齐泰,并非主兵部,而是主吏部,管人事,在这方面,齐泰做得不错,他是吏部尚书的合适人选。
只是现在,开封府官场集体出了问题,必须找几个人来背锅。
朱允炆沉吟良久,方严肃地道:“吏部尚书齐泰,领吏部而不察地方,考课流于形式,任免失当,免吏部尚书之职。但念其兢业有成,发至开封府,任职开封知府,整饬开封官场,三年考期,若不能有成,主动递送辞呈!”
齐泰听闻之后,重重叩头道:“臣谢皇上恩典!”
堂堂吏部尚书,正二品官衔,直接被贬为了正四品知府,并赶出了京师,处罚不可谓不重。
可解缙、黄子澄等人却松了一口气。
齐泰虽然被处罚了,但好在并不影响其官途,皇上处罚确实是高明。
散朝之后,解缙看着齐泰,笑道:“尚礼啊,此番你出京师,可谓是开封府及时雨,待你整饬好开封府,便是你再度返回京师之时。”
在解缙看来,此时去开封府那就不是惩罚,而是嘉奖与重视。
原因很简单,开封府官场塌了,谁有能力重塑开封府官场,整顿好地方,那就是妥妥的大功一件。
齐泰心里也清楚,并不显失落,反而对过来安慰的都察院练子宁笑道:“不知是练大人还是景清景大人陪齐某北上……”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式大明宝钞
齐泰被贬离京师,拉开了开封府案追责的序幕。
朝堂倾轧,演为常态。
都察院左都御史景清尚未返京,关于其弹劾已有十余份之多,练子宁迫于压力,上书请罪。
与此同时,吏部考功司全面整顿,一干令史、书令史与掌固被踢出吏部,或免官返乡,或发落地方。
都察院中,凡经开封府而未曾揭其问题者,一律摘掉官帽官服,回家为农业发挥余热。
武英殿。
朱允炆召解缙、张紞,询问道:“吏部尚书不可长期缺失,你们认为谁主吏部最为合适?”
解缙、张紞听闻朱允炆此话,两人对视一眼,便知事情有变。
按正常情况,尚书一职缺失,侍郎递补,眼下接替齐泰的,应是吏部左侍郎卢义。
可皇上既然询问了,那自然是不看好卢义,若是再推荐卢义,那就说明自己脑袋不好使,听不懂皇上的话。
张紞谨慎地回道:“皇上,按朝廷规制,应是卢义接任吏部尚书,然卢义能力稍欠,难控大局,实是不宜,臣举荐吏部右侍郎毛泰亨。”
解缙反对道:“毛泰亨缺乏心胸,目光狭隘,不是吏部长官合适人选。”
朱允炆也有些犯难。
在六部之中,吏部地位可谓最高,有天官、冢宰、太宰之称,手握全国官吏升迁任免之权。
吏部尚书人选,直接关系着朝廷内外用人问题,即要清明正直,又要胸怀开阔,能力不凡,卢义与毛泰亨,都非良选。
“皇上,臣举荐一人。”
解缙肃然道。
朱允炆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解缙。
解缙言道:“此人秉心正直,淳良笃实,裨益国家。洪武十八年,为太祖授征事郎,中书舍人,后吏部考课优良,当以升迁。太祖将其留用,专司机密文字,侍奉太祖左右,从未差错。后吏部主事,身负大才,为人和气,善与关系,当宜大任。”
朱允炆眼神一亮。
张紞思索了下,也点头称赞,附言道:“皇上,此人可为吏部尚书。”
朱允炆嘴角含笑,道:“既如此,那就由内阁拟旨吧,超升蹇义为吏部尚书,告诫卢义、毛泰亨,开封府之事,非齐泰一人之责,侍郎亦当担责,只是念其忠诚,不作处罚,望其悉心于政,辅好蹇义,处置好吏部之事。”
解缙、张紞领命。
朱允炆吩咐道:“郁新、景清与周王等人即将进入京师,你们安排人员接应。”
两人答应后,便离开武英殿。
朱允炆召中央前钱庄管事梁成同,询问道:“民间银铜状况可有缓解?”
梁成同带着几分欣喜,禀告道:“回皇上,自中央钱庄调整至一银兑八百文铜钱后,民间铜荒终于有所缓解,从最低一银兑五百文铜钱,改为一银兑七百文铜,虽尚未接轨于中央钱庄,但银贱铜贵的局,已然破解。”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折腾了这么多天,也该稳定下来了,但这个结果,还不是正常的银铜兑比。
“加大宣传,为百姓提供更快捷的兑换,让民间兑比依附于中央钱庄,日后,中央钱庄的银铜兑换是多少,民间就应跟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稳定银铜。”
朱允炆严肃地说道。
梁成同答应下来,看着朱允炆,犹豫了下说道:“皇上,眼下银铜兑换趋于平衡,可大明宝钞却依旧过于贬值,钱庄虽开了收回窗口,但无法改变钱钞现状。可放任银铜为主力,不适合商业之策,也不利于商业兴盛……”
朱允炆提笔蘸墨,道:“大明宝钞有诸多问题,你可有具体方略?”
梁成同壮着胆子,道:“臣以为大明宝钞有其利,便于携带与交易,应想办法重塑大明宝钞,将其与银铜挂钩,改变大明宝钞颓势,以促宝钞流转。”
“如何重塑?”
朱允炆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梁成同思索了下,肃然道:“全面回收洪武大明宝钞,发行全新的建文宝钞!”
朱允炆批复奏折的笔停顿了下,抬头看着梁成同,道:“建文宝钞就不用想了,不过你的想法是对的,朕会好好思量,且下去吧。”
梁成同行礼离开。
朱允炆批复一众奏折之后,对双喜吩咐道:“召黄子澄、夏元吉。”
两人入殿。
朱允炆安排两人落座,道:“先前中央钱庄主事认为,民间虽重银铜,尤以铜为重,但银铜并不适合大商业格局,难以支撑更频繁的交易,提出重塑大明宝钞,你们认为如何?”
黄子澄摸了摸胡须,认真回道:“皇上,宝钞有利交易,这倒是事实,可宝钞发行量大,已有失控之势,想要重塑宝钞,怕是不易,除非普设中央钱庄,大量回笼昏钞。”
昏钞,即旧钞。
夏元吉对于商税与货币颇有研究,见朱允炆看过来,便说道:“大明宝钞在民间依旧有其地位,只是因滥发无节制,加之兑换与回收道路太窄,致使宝钞贬值过甚。如今设置皇家中央钱庄,通过充盈民间铜币,回收银两,平抑了银铜兑比。”
“以此效法,可增大宝钞收拢力度,矫正宝钞、银、铜兑比,并广设中央钱庄,稳定大明宝钞,规定宝钞发行皆需以金银铜为准备,必可重塑宝钞地位,继而扩大宝钞于民间交易。”
朱允炆十分器重夏元吉,这个有着大明“管家”之称的中年人,是一个少有的懂货币与经济的厉害人物。
“朕想要完全回收旧版大明宝钞,打造全新的大明宝钞。”
朱允炆沉声道。
黄子澄与夏元吉惊讶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从桌案上拿出了一张小纸片,递给了两人,道:“大明宝钞虽是不错,但依旧有其瑕疵,在朕看来,除了滥发之外,最大的问题便在于宝钞太大。”
对于大明宝钞之大,朱允炆是想不通的,既然都纸币了,何必要弄成一张4A纸那么大,小一点不好吗?
难道说,大就有派头?
纸币的价值,在于上面印的数字,不在于纸张的大小,大纸张难道不浪费吗?
自洪武七年,朱元璋设宝钞提举司制造大明宝钞后,没一两年就出现了“昏钞”问题,即“钞用久则昏烂”。
对于宝钞老旧破烂,朱允炆是表示十分理解的。
大家出门,不可能带一张平整的4A纸,总需要折来折去,揉几次,才能放到袖子的口袋里,这是纸,是不是铁,天天揉能不烂吗?
昏钞出现之后,商贾就十分嫌弃,不愿意收,虽然上面写着一贯钱,却只能算作九百文花,老百姓虽然不识字,但也知道自己被坑了。
一来二去,谁也不愿意用昏钞。
洪武十三年,朝廷设倒钞法,各地设行用库,专门负责昏钞纳库易新钞,但要收取“工墨”费用。
洪武二十四年,进一步规定,凡钞有字贯可辨者,不问烂损,即收受解京,抑勒与伪充者罪之。
这些举措打通了钱钞回收的渠道,可问题是,钱钞发行量过大,大幅钱钞,回收时也不按钱钞字贯兑现,导致钱钞走向滑坡。
现在还没滑到山底下,还有机会救一救。
黄子澄与夏元吉看着纸张上刻画的新式钱钞,长四寸半,宽两寸,上部写大明宝钞,偏左中间写着一百文字样,偏右中间则画着朱元璋画像,左右各有标记与纹路,翻至背后,则是大明皇宫图,标注年份。
这类钱钞仅如一手之大,随手可藏于身,最多折叠一次,无需多次折叠。
黄子澄对朱允炆道:“这种钱钞倒是新颖,也更为便利,臣以为可行。”
朱允炆微微一笑,说道:“这只是朕随手涂鸦,大致尺寸与内容便是如此,宝钞提举司为户部所辖,这件事便交给夏元吉亲自负责,先制初版,待六部、内阁与朕商议无误后,再广为印版,流通于民。”
夏元吉领命道:“臣定不辜负皇上重托。”
在夏元吉前往宝钞提举司,找来匠人交代各种事宜时,北方的草原之上,掀起了狂沙。
哈什哈携两万精骑,跨过山丘,杀向了买的里八剌的住牧之地。
惊慌失措的买的里八剌连忙组织军队防护,并命令绰罗斯部落的马哈木率军护卫,马哈木答应了买的里八剌会来,只是他没有答应什么时候来。
买的里八剌的二儿子本雅失里见局势已然失控,再无回天之力,便携自己的亲信,逃出了哈什哈的追击,一路向西,直奔帖木儿帝国而去。
哈什哈亲自带骑兵,凿穿了买的里八剌的阵型,强大的土尔扈特部骑兵,挥舞着马刀,屠杀着所有的反抗者,血染枯草,热暖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