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242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急切?
  解缙皱眉,从皇上抛出皇家中央钱庄至钱庄开业,不过短短数日,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可是,这些动作,如何都不可能在短短几日内完成!
  五处钱庄,五处屋舍,不是一句话就能选出来的,好吧,即使是皇上一声令下,征调房舍,无人抗命,可搬运铜钱难道不需要时间?
  如此海量的铜钱,需要的车马绝非少数,可当下想想,却没有见到有车马运输铜钱。
  即使是皇上有通天之术,神不知鬼不觉将铜钱弄到了五个钱庄之中,可人手呢?精通于钱庄的人手,绝不是上午发个招聘告示,下午就能去钱庄干活的。
  看穿了种种,解缙悚然,瞪着眼自言自语道:“这是皇上筹谋已久的局!”
  没有长时间的筹划与秘密准备,钱庄绝不可能如此“简单”出世,难道说,皇上是在做戏?
  燕王府。
  朱棣见有人抬着数百木箱送入后府,不由对徐仪华问道:“这是什么?”
  徐仪华命人打开木箱,露出了满满的铜钱,道:“王爷,外面铜荒闹的极为厉害,煦儿提议将府中银两拿出部分,换了十万贯铜钱,日后也好花销。”
  朱棣看着徐仪华递过来的中央钱庄票据,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票据的味道,道:“油墨味很淡了。”
  “王爷,这票据只是一个兑换凭证,和油墨可没关系。”
  徐仪华抓了一把铜钱,又撒了下去,听着铜钱撞击的声音,满脸笑意。
  朱棣盯着票据,严肃地说道:“这票据怕有些时间了,不像是近几日所版,当今天子又是一个聪明人,如何会做如此吃亏之事,此事定有变化,将这铜钱留一些,其他存回钱庄,兑成银子吧。”
  徐仪华收走了票据,摇头道:“王爷,朝廷若有手段早就用了,就在今日傍晚,聚宝门外的钱庄因再无铜板关停。朝廷设五座中央钱庄,短短几日,已去其二,说明朝廷已没多少铜钱,只能集中供应剩余钱庄,拖慢时间以想对策。”
  “很多商人已经在囤铜了,民间因无法兑到铜,外面铜更是贵了许多,钱庄外排队的人太多,总不能因等不到,便不过日子了吧?咱们这就未雨绸缪,可不敢送回去。”
  朱棣见状,笑了笑,道:“罢了,左右不过十万贯铜钱,损失得起。”
  徐仪华白了朱棣一眼,说这些不吉利话。
  朱允炆的号召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官员参与、商人拿着大把银子兑铜几乎毫无遮拦,只短短数日,金川门、通济门外的中央钱庄也被迫关停,只剩下了南京中城的太平桥中央钱庄总店在苦苦支撑。
  中央钱庄主事梁成同于武英殿拜见朱允炆,拿出了几本账册,道:“中央钱庄合计放出一百四十万贯铜钱,吸入银两二百万。铜钱储备仅剩余二十万贯,这其中还包含了地方转运而来的铜钱,再持续下去,太平桥之店怕也无法维持。”
  朱允炆翻看着账册,也没想到这些官员、商人是如此过分,何福那边送来海量铜钱,加上后宫、三王、户部、地方、百姓等铜钱,总计达一百六十万贯。
  自己预期八十万贯足以解决银铜失衡,可现在流出去一百四十万贯铜钱,银铜对比没有好转也就罢了,反而更失衡了。
  不知收敛与满足是吧!
  朱允炆目光森寒,召安全局顾三审,问道:“江西广信、饶州、万年、德兴的驿使到哪里了?”
  顾三审肃然道:“已在城外,只等皇上旨意。”
  朱允炆冷冷地说道:“开始吧。”
  顾三审转身离去。
  朱允炆对梁成同吩咐道:“持续放铜,吸纳银子。一旦江西驿使传来消息,便将兑换比例由一两银兑七百铜,调整为一两银兑八百铜。”
  “遵旨。”
  梁成同明白,转折的到时候了。
  翌日一早,江西德兴的驿使打马进入京城,沿途高呼:“德兴发现大铜矿,铜荒将解。”
  大铜矿的消息很快便被传开。
  德兴的奏报传入内阁,解缙很快便意识到,皇上已经在收局,张紞只漫不经心地将奏报放在一边,说道:“德兴大铜矿的消息,是不是来得太是时候了?”
  解缙平静地问道:“张阁认为这奏报是假?不会吧,德兴可没如此大胆。”
  张紞不怀疑奏报的合法性,但怀疑奏报的时机,这边中央钱庄陷入困境,眼看就要彻底关闭,德兴突然传来了大铜矿的消息,任谁都会多想一想。
  德兴的奏报内容,很快便传入百官耳中,“泄密”如此之快,只因与大明的奏折方式有关。
  明代奏折分为两类,一类名为“奏本”,这是以官员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比如姓杨的,对姓是黄的说“老夫要参你一本”,或说“臣有要事奏本”等,这种明显个人色彩的奏折,就是奏本。
  奏本是经过官员之手,递送给皇上,皇上不处理好,是不公开的,保密与否,那就要看经手官员泄不泄密。
  还有一类名为“题本”,凡属国家庶政,如举劾官员、兵马钱粮、命盗刑名等例行公务,均可具题。题本奏折往往是一式两份,一份交给通政司,发给宫内,一份则交给六科廊坊抄录。
  来自德兴的奏报,实际上是一类题本,经过通政司、六科廊坊这些筛子,多少秘密也就不成秘密了。
  可是百官的态度,几乎与张紞一致,皆认为这是朝廷为了稳定银铜,使用的“攻心”手段,并不是真正有新的大铜矿。
  只一日,江西饶州递送奏折,报告饶州发现铜矿,并直言饶州已安排人开采,驿使还带来了高品质铜矿石。
  就在百官将信将疑,商人左右观望的时候,皇家中央钱庄竟重开了通济门、聚宝门、江东门、金川门四家店铺,与太平门步调一致,将银铜兑换比例调整到了一两银兑八百铜钱。
  如此大的动作,吸引了商人逐利的目光,可也让商人警觉了起来。
  拿一两银子去钱庄,现在可以兑出八百文铜钱,相比之前的七百文,足足多出了一百文,按理说,眼下更赚了。
  可隐藏更深的,则是铜钱贬值了,它不再是七百文等值一两银子,而成了八百文等值一两银子。
  铜钱在钱庄,不值钱了。
  若民间跟进此比例,岂不是自己手里的铜钱,也不值钱了?
  一些谨慎的官员或商人,开始拿出部分铜钱注入钱庄,以免损失更大,只有那些坚信铜荒依旧会持续,银贱铜贵不会改变的人,在咬牙囤积着大量铜钱。
  朱允炆并不介意这些人的想法,只是将朝廷派出官员与工匠赶往江西的消息散布开来……
  PS:四更,求下月票,推荐票与催更,惊雪谢过。


第二百九十二章 齐泰被贬开封
  轻烟红袖舞,添杯自饮愁。
  赵大宇与胡源眉头紧锁,眼神中带着满满的担忧,梁文星迟来一步,正自罚三杯。
  “大铜矿的消息是真是假?胡兄,你有关系,可打探清楚了?”
  赵大宇悲愁地看着胡源。
  胡源端着酒杯,目光空洞地看着杯中酒,在一声叹息后,酒杯送入口边,咕咚而尽,道:“消息说,从江西发来的奏折来看,定是地方所发,官印绝无造假。”
  赵大宇心头沉重,面色忧郁地问道:“难道说真有大铜矿,偏偏在这个时候?”
  胡源也无法理解,这事怎就如此凑巧,早点发现大铜矿,或晚点发现大铜矿都好,这捂着的铜钱还没热乎,你就告诉我外面出了大铜矿,这不是要人命吗?
  “两位,听我一句,趁现在事态还不算严重,将囤积的铜钱拿出来兑换成银子吧。”
  梁文星好意劝道。
  赵大宇顿时发怒,喊道:“先前朝廷是七百文兑一两银子,现在已是八百文兑一两银子,若我们此时存入铜钱,岂不是亏大了?”
  梁文星清楚赵大宇的愤怒并不是针对自己,而是心疼自己的损失,也没动怒,宽容地说道:“若眼下不行动,待一千文兑一两银子时,损失更大。断臂求生,要果决啊。”
  胡源喊住想要说话的赵大宇,对梁文星说道:“你是对的,自朝廷重开金川门等中央钱庄时,主动权已不在我们手中,赵兄,再不行动,怕会真的拖累在泥潭里。”
  “要动你们动!我偏不信,江西能有多少铜,开采、熔炼、铸造难道不需要时间?铜荒不是消息能解决的,它需要大量的铜钱!”
  赵大宇不甘心地喊道。
  梁文星看着偏执的赵大宇,微微摇头,道:“朝廷平抑银铜的决心恐怕是不会动摇,或许江西有铜矿的消息被人为的封锁了,直至需要的时候才放出风声,若真如此,那中央钱庄就不是香饽饽,肥肉,而是圈套,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窟。”
  “不知道你们听说没有,中央钱庄之所以能如此坚持下来,不只是朝廷准备充分,还有京师无数百姓支持!百姓拿出铜钱存入钱庄,从几十文至几贯钱不等,钱庄是如何受理的,一律兑换为银给了他们!”
  “哪怕是他们之中有人想要存入钱庄,也被管事给拒绝了,给他们兑了银!若我说到这个地步,你们还没有听明白,那就继续糊涂吧!”
  兴致阑珊。
  梁文星起身告别,离开了轻烟楼,在路过江东门外的中央钱庄时,依旧可以看到或背或抬着铜钱的百姓。
  这就是人心所向吗?
  商人取巧谋利,可若与民心为敌,那就是背道而驰。
  奉天殿。
  朱允炆将未决奏折交付朝堂讨论,议定之后,批复发至通政司,然后对群臣道:“可还有本奏?”
  在朝堂沉默了稍许之后,刑部尚书暴昭走了出来,肃然道:“接开封急报,郁阁宣旨周王府,邀周王及其家眷至京师,如今已在河道之上,臣以为,周王虽是皇室宗亲,应归宗人府制裁,然其勾结地方官吏,将手伸向了开封府与河南三护卫,私自安插亲信,排除异己。”
  “如此乱纲违法之人,应废其藩位,贬为庶民,移至刑部审讯,并依大明律法处置。如此方可正国法,昭人心,还请皇上恩准。”
  朱允炆微微皱眉,道:“周王毕竟是朕的家人,其错过当交宗人府来处置,就不劳刑部了……”
  周王被抓的消息是封不住的,内阁估摸着周王已经到半道了,便将消息传了出去。
  只是如何处置周王,由谁来处置周王,又引起了朝堂争议。
  刑部想要处置周王,是因为他们想要将权利扩大到皇室宗亲,一旦皇上开了这个头,日后皇室宗亲谁再犯了错,那遵循先例,便会转刑部来处置,皇上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朱允炆自然不会同意,虽说有着后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但事关皇室宗亲的利益与人心,朱允炆忽视了“平等”。
  国法神马的,排队,先家法处置。
  虽然宗人府日后会名存实亡,但那是因为没有了强大的藩王,可眼下这么多叔叔还活着,总还需要宗人府发挥点作用。
  暴昭还想争取,却被朱允炆给挡了回去。
  都察院周德见其他人不再说事,便站了出来,高声喊道:“皇上,臣有本奏!”
  “讲来!”
  朱允炆沉声道。
  周德深吸了一口气,道:“臣要弹劾吏部尚书齐泰!”
  齐泰听闻之后,脸色阴沉下来。
  朝会弹劾官员,无需走东厂,而连日来朝会,给了这些御史更多弹劾机会。可齐泰自认公兢兢业业,并未有什么错过。
  朱允炆见齐泰平静,道:“弹劾齐尚书,可要想好罪状才行。”
  周德心头咯噔一下,知道皇上在偏袒齐泰,也深知齐泰早在东宫时便跟随皇上,其与皇上关系密切,此番弹劾有些冒险。
  但作御史,不就是为弹劾而存在?
  周德拿出奏折,高举过头顶,喊道:“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齐泰为吏部尚书,却双目如盲,无视开封府上下官员之勾连、贪污、罪行,害苦开封府无数百姓!”
  “眼下开封府自知府至知县,几近全面塌陷,臣虽心惊开封府官场之祸,然更惊讶于吏部毫不作为,考课不公,升降不明,任免无据,才是开封府问题之根本!由是,若不惩办吏部尚书,以警百官,他日地方再出一府之祸,岂不失了法度?”
  朱允炆微微眯起眼睛,周德说了一大堆,归纳为一句话,就是:
  开封府官场集体出了问题,需要吏部来背领导责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