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162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兵仗局掌印太监刘聚见朱允炆至,匆匆行礼。
  朱允炆坐了下来,道:“听闻兵仗局火铳有所改进,朕来看看。”
  刘聚惶恐,道:“皇上若想看,只需差人递个话,兵仗局会送过去演示,怎敢让皇上走一趟。”
  “少奉承了,拿出来吧。”
  朱允炆平和地说道。
  不多时,便有护卫随两人走入,护卫紧随其后,刀已出鞘。
  刘聚也清楚,这里是兵仗局,若不防着点,万一有个不开眼的,拿着火铳对皇上来那么一下子,那所有人都得陪葬。
  护卫在侧,也是防备万一,若有异心,瞬间便可斩杀。
  刘聚走至一旁,对皇上介绍道:“这位是教匠陈有才,这位为军匠崔玉,火铳改造,便是由他二人完成。”
  朱允炆看着跪拜的两人,目光停留在了两人身前的长木匣之中,起身走了过去,亲自打开木匣,看着里面躺着的铁家伙,不由一愣。
  “这是火铳?”
  朱允炆疑惑地问道。
  “回皇上,此乃是洪武火铳。”
  教匠陈有才声音洪亮有力。
  朱允炆眨了眨眼,看着所谓的火铳,这玩意怎么和自己电视里看到的不一样。
  “枪托呢?”
  “呃?”
  “扳机呢?”
  “噶?”
  “什么都没有,你管这东西叫火铳?”
  朱允炆很是郁闷,难道说,历史上的火铳,就一纯中间粗,两头细的铁疙瘩?
  看其长度,大概和后世暖水瓶高度差不多,口径和大拇指差不多。这哪里是火铳,不就是一个大号的铁管子?
  “我等万万不敢欺君啊。”
  刘聚连忙跪下。
  朱允炆皱了皱眉,道:“都起来,给朕说说吧。”
  陈有才介绍道:“皇上,此火铳分为三部,前部圆筒为铳管,中部相对较厚的是药室,后部圆筒则为尾銎。”
  “如何使用?”
  朱允炆询问道。
  陈有才侧过身,比划着火铳,说道:“先在药室中安装火药与引线,安装好尾銎,然后将石子、铁片或铁子从火铳口塞入,只需点燃引线,便可将石子等物击出,杀敌于五十步外。”
  “五十步?”
  朱允炆有些郁闷,这个距离还不如弓弩,难道历史上的朱棣靠得就是这玩意,给瓦剌首领马哈木上了一堂生动的火器实践课?
  “皇上,在改进之后,这火铳可杀敌于百步,而且,还有准头。”
  陈有才见皇上面色不快,便解释道。
  “哦?说说。”
  朱允炆感兴趣地看着陈有才。
  陈有才指了指一旁的军匠崔玉,道:“崔玉在研制火铳时,发现药室加厚,可容纳更多火药用量,且不易炸膛。在填充火药之后,可设置一个木马子,筑牢火药,以增紧塞之效,如此改进之后,火铳一击,可飞二百步,其杀伤威能,也可达百步之远。”
  “崔玉?”
  朱允炆有些赞叹地喊道。
  “小民在!”
  崔玉连忙跪下。
  朱允炆示意刘聚拉他起来,问道:“你可曾想过,火器杀伤最远,是多远?”
  崔玉低着头不敢看朱允炆,低声道:“小民以为,火铳杀伤最远可达三百步,火炮应在五里之遥,只是小民还没找到法子。”
  “慎言!”
  刘聚责怪一声,然后笑着对朱允炆道;“皇上,他这个人容易说大话。”
  朱允炆微微眯着眼,走到崔玉身前,认真地说道:“朕告诉你,火器的杀伤距离没有止境,若你找到方法,别说三百步,五里,便是三百里,三千里,三万里,也能做到!”


第二百零二章 敕令:设二炮局(三更)
  三万里?
  崔玉瞪着眼,难以置信地看着朱允炆,在那双帝国的眼眸中,没有半点玩笑的成分。
  朱允炆很清楚火器的未来,虽然眼下的大明根本不具备研制火箭炮、导弹的条件,但并不妨碍给人想象的翅膀。
  会创新的人,就应该无极限去突破。
  当崔玉在试铳之地,亲自上了火药、铁子,点燃引线之后,火铳便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声响,铁子飞了出去。
  在火铳药室中升腾的白烟中,朱允炆看到了火药与火器的历史。
  后世周先生在《电的利弊》中写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这句话被有心人化为: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只用它做成了烟花。
  朱允炆不否认周先生的文笔犀利,也不否认其针砭时事的本事,但却可以肯定地说,周先生这句话,错得离谱!
  他不懂得,也没看到过中国火药、火器的历史。
  事实上,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不止把它做成了烟花,还将它做成了火器,一次次保护着华夏子民与华夏文明。
  很多人都知道,火药的发现,是炼丹家“炼丹”的产物。
  火药最主要的成分,是硝石。
  在古人看来,硝石这玩意,它不是石头,是药,而且还是上品药。
  而这一观点的存在,也为火药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秦汉时期,炼丹术盛行。
  各位有志于长生不死的炼丹家们开始琢磨,怎么才能炼出仙丹妙药?
  于是各自找出来不知道谁编写的制丹配方,把硫磺、雄黄、雌黄、汞、硝石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矿物药,扔到锅里面瞎捯饬。
  这些人是有成功作品的,比如将汞与硫磺、雄黄、雌黄等合炼,形成了丹砂。
  丹砂这玩意吃起来挺舒服,效果立杆见影,五脏六腑没毛病了,精神头也足,吃饭能扒拉好几碗,睡觉也不做噩梦了。
  这就是仙丹,没跑了。
  既然有朱砂,那一定也有其他仙丹,继续搞研究,这个配方不行,就换个配方。
  在硝石、三黄等共炼时,砰,炸了。
  估计炼丹师没被炸死,所以配方留了下来,火药就这样出世了。
  在葛洪《抱朴子》一书中,便记载有炼丹问题,而其所用的原料,便有硫磺、硝石。
  唐代著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邈,也是一位炼丹高手,在其《丹经》中,记载了一种“内伏硫黄法”以制造火药。
  火药是一种药……
  没错。
  后来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便写明了:火药可治癣、杀虫、辟湿驱邪……
  炼丹家一次次研究,发现将硫、硝、碳三种物质,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一种“着火的药”,所以,于是起名为:
  火药。
  没想到吧,火药的原意,那就是这药,它会着火……
  炼丹家认为这个配方没作用,自己丹还没成,它就自己着了,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仙丹,长生不死?
  他们绝对想不到的是,因渴望不死而发现的火药,却杀死了无数的人。
  唐昭宗天祐元年,杨行密围攻豫章,其部将郑蹈“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这是火药在军事史上最早的记载。
  当时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前者是将火药制作为环状,点燃引线之后,用投石机扔出去,后者则是将火药绑在箭上,点燃之后用弓射出去。
  五代十国,战乱时刻,火药的利用就有点阴损了,一些心理阴暗的人,开始往火药里面加铁蒺藜,这也就罢了,还有往里面加砒-霜的……
  宋代,战争很多,虽然大部分都输掉了。
  干不过骑马的,那就研究火器,炸死他们。
  于是,朝廷带头设置了国资企业“火药作坊”,然后出现了“霹雳炮”、“威天雷”、“火箭”、“火炮”……
  宋代人对于火器的运用,大有一种土财主用钱砸死人的豪气。
  打仗的时候一看,好啊,一根火箭干不掉你,能躲是吧?
  来,兄弟们,搞一个集束火箭,我就不信炸不死……
  北宋末年,李纲、宗泽指挥的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便使用了集火与霹雳炮,让金军损失惨重。
  到了南宋,火器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出现了后世管状器枪械的鼻祖——陈规,其发明的“长竹竿火炮”,便类似于后世枪械的金属管。
  是的,一开始的枪管,它就是竹子管……
  后来,蒙古灭金时,金国人凭借着“震天雷”、“飞火枪”等火器,抵抗蒙古铁骑二十多年。
  “震天雷”就是大号手榴弹,因为有点大,太费人工,所以通常是用投石机抛出去的……
  “飞火枪”改进了“长竹竿火炮”,将竹子管换成了金属管,抓一把铁末塞进去,点燃火药,砰,一枪干掉几个……
  和后世“散弹枪”一打一片差不多。
  蒙古联南宋灭掉了金,南宋人看到了“飞火枪”的厉害,回去又研究出了“突火枪”,“突火枪”的出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1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