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朱允炆落座,抬手喊道:“平身吧。”
  编钟衔着皇上的声音,传荡在奉天殿内,百官叩首,口呼“谢陛下”,起身准备今日奏对。
  朱允炆从一旁内侍的托盘上,取了一份奏折,说道:“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斌来报,山东沿海出现倭匪,若朕没记错的话,福建、江浙沿海,也有类似奏报吧?”
  徐辉祖出班,道:“回皇上,福建去年上报倭匪有二十一次,江浙有十七次,规模小的,只有数人,大的也不过百人。”
  “呵呵,倭匪,倭匪!”
  朱允炆咬牙切齿,厉声说着。
  这种恨意,让朝臣大吃一惊。
  解缙、徐辉祖等人也有些惊愕,皇上这情绪波动有些大啊,去年广州来报海匪的时候,也没见如此愤怒。
  “各地是如何处理的?”
  朱允炆强压怒火,问道。
  徐辉祖连忙回道:“各地卫所已加强了防备,只不过倭匪分散……收效甚微。”
  “防备?我大明百姓,怎可受倭匪欺辱!昭告各地卫所,一旦倭匪进犯,务必全部歼灭!戚斌不是想要出海杀倭吗?那就给他船只!告知沿海诸省,凡犯我大明子民之倭匪,遇之当悉数斩诀,无需受降,无需押解!”
  朱允炆杀气凛凛地下达了命令。
  朝堂之上,百官心惊肉跳。
  这是朱允炆继位以来,首次下达如此满含杀气、毫不留情的冷酷命令。
  徐辉祖等一干武勋心头一热,目光中满是兴奋。
  天啊,武将们终于有活可以干了,呜呜,可闲死我们了!
  也难怪,现在地方太平,边疆太平,除了西南麓川那边出了点问题之外,基本上没什么活。
  虽然军队有新兵之策,但一天天备战训练也不是个办法,毕竟,训练能有多少军功?
  当兵不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现在倭匪虽然规模不大,毕竟也伤害着大明百姓,作为军人,如何能容忍?
  干!
  徐辉祖拱手道:“皇上,臣愿亲至江浙一带,平定倭乱!”
  解缙揉了揉眉头,无语地看着徐辉祖。
  先有大国公李景隆去广州打小海匪,后有大国公徐辉祖去江浙扫倭匪?你们是国公啊,能不能稳当点,立多少功劳,也没办法升了啊。
  “臣认为,此事不宜动用国公,臣保举三人,可平海事!”
  解缙出班,高声喊道。
  “哦,解爱卿保举何人?”
  朱允炆饶有兴趣地问道。
  解缙自信地说道:“皇上,臣保举水师副总兵郑和为主将,燕王部属张玉、朱能为参将,必可平定海事。”
  “张玉、朱能乃是北地旱将,如何能为水师参将?”
  景清站出来反驳。
  解缙反问道:“郑和作副总兵之前,也未曾见过大海,如今其手下水师堪称精锐,景大人焉知不可?”
  景清厉声道:“他们乃是有罪之身!”
  “何罪之有?!”
  解缙问道。
  景清张了张嘴,却无法说清楚。
  朱棣是否有罪,罪在何处,都察院的人根本说不清楚,机密文书都是走的大明安全局渠道递送,并不会经过通政司。
  他们也只能是揣测,或以朱棣装疯“欺君罔上”为罪名来弹劾。
  可皇上对外公布的是,朱棣生病了。
  所以欺君罔上的罪名,也是不成立的。
  “就依解爱卿所言,命张玉、朱能为水师参军,随郑和清剿倭匪!此事定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争田之事!”
  朱允炆直接拍板决定,转入了今日朝会最重要的议题。
  若不解决田争,不遏制土地兼并,大明未来的国运,只能是“君王死社稷”的悲剧!


第七十五章 动态模型揭示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由来已久。
  自春秋战国至大明王朝,近一千六百年,土地兼并的问题从未消除过。
  几乎所有王朝的兴衰与崩溃,都与土地兼并有关。
  对于一个王朝的初期而言,土地兼并往往是最轻的,而到了后期,便愈演愈烈,最终走向崩溃。
  朱允炆时期的土地兼并,虽已显现出来,但却算不得严重,这得益于明初的大环境。
  元末战争,死了一大批地主,新的地主阶级还没完全恢复。经过十几年二十年,好不容易恢复点人气,冒出来一批地主,结果朱元璋几刀子下去,“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
  朱允炆是理解土地兼并的,中国人嘛,对土地有着别样的情怀。
  没有土地,怎么吃饭?
  解决不了吃饭问题,怎么成家?
  再说了,百年之后,自己可是要落叶归根的,总不能住人家地里吧。
  对于商人,有了钱之后第一个选择便是置办土地。
  士农工商,商在最后,没有地位可言。
  发财了,买一千亩田地,让那些穷哈哈的乡亲都看清楚,咱不止是商人,还有土地,别歧视我们。
  然后回到家里,揉着落榜九次儿子的脑袋,嘱托道:“儿啊,晚饭多吃一碗,家里有的是田,管饱。别怕,今年考不上,再等三年,等你考上咱家就翻身了,以后咱就不是商人了,是士子之家。”
  等这位仁兄考到了花甲之年,苍天开眼,终于考上进士了。
  风光啊。
  有地位了,不一样了,一千亩地如何配得上自己?
  买!
  弄到五千亩去!
  什么,隔壁二傻子不卖田?
  没关系,去请里长来家里吃顿饭。
  哦,二傻子卖田了啊,一亩地要半钱银子?
  我呸!
  三十亩地我拿走了,就给他五两银子。
  咋滴?
  二傻子去县衙喊冤了?
  走,拜会下县太爷。
  那个新土堆是怎么回事?
  哦……
  推平了,我还要种田呢!
  纳税?
  老子是未仕进士,你小子懂不懂法律,未仕进士,享有两千亩免税额度!
  我家地就是二千亩,全免税。
  那是谁家的,我怎么知道?
  商人买地,除了置业子孙外,往往是想向士子阶层蜕变。
  自己这辈子没希望了,咱还有孩子嘛,只要有田就饿不着,子子孙孙,考他个一两百年,过上七八代人,总有机会熬出头的。
  未仕的士子买地,那出仕的官员也要买地。
  老了,致仕了,回到家乡也要买地。
  那些亲王更厉害,天下都是老子家的,还用买的?
  抢走,这片土地以后便是王爷府的。
  想起来了,昨天皇上还赏赐了一百万亩土地,什么,江西没那么多地了?
  没关系,人要学会变通。
  江西不是没地了吗?
  那就去福建,湖北!
  实在不行,去广州。
  总而言之,皇上赏赐的,一亩地都不能少!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想想明末的惨状,就充满不甘。
  偌大帝国,八忆亩土地,六千余万人口,竟然连二十万军饷的税都征收不上来!
  广袤的帝国,羸弱的如同腐木,不堪一击!
  朱允炆下定了决心,无论遭遇多大的阻力,必须在自己手中遏制土地兼并!
  朝臣的争论再度开始,令朱允炆有些意外的是,虽然六部尚书表了态,但反对约束田争的声音依旧很多,各科给事中也纷纷跳了出来,批驳胡浚与六部观点。
  “够了!”
  朱允炆沉声喝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