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261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毕竟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且诸侯们也早就对楚国是心怀不满。听得庆封这话,不禁是纷纷笑出了声。
  一时间,原本是楚王耀武扬威之举,此时竟成了吐槽大会。
  而理所当然的,楚王的脸色也顿是黑了下来,并急忙命人,匆匆押着庆封上了刑台。
  庆封也知自己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得赶紧让自己痛快痛快?
  于是,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索性放开了嗓子疯狂大吼。
  一时,偌大朱方城城外,不止诸侯使君听到了这话,就连站在老远的诸国士兵们也都听到了这话。
  众人不由暗中捧腹,场面一度滑稽不已。
  楚王见状,简直气疯了。一把将佩剑拔出,竟是要冲上去自己动手结果了庆封的脑袋,而一旁的伍举也立即上前,急忙将他拦住,而后大喊让侍卫赶紧动手。
  最终,庆封在过足了嘴瘾之后,终于人头落了地。而他的故事到此就彻底结束了。
  这个曾在齐国呼风唤雨,并关联着历史上最大的地下组织的人物,终于走向了人生的末路,成为楚国霸业的一块垫脚石。


第三百三十八章 赖国直接投了
  庆封虽在临死之前反咬了一口楚王熊围。但是,这终究只是一个小插曲,在这个主要还是靠拳头说话的时代,这种程度的反噬对于楚王而言,顶多就像是在参天大树上划了一刀一样,虽是看得见摸得着,但毕竟是动摇不了其根基的。
  如今钟离之境已服,楚国如今也已经完全隔绝了吴国与中原诸国的联系,这两个世仇之间的交锋,眼看就要一触即发。
  不过,楚王却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又再一次会盟了附近的诸侯,并是直接发起了针对赖国的灭国之战。
  要说这赖国,原本也是姬姓之国,虽说只是个子爵,但人家姓氏摆在那儿,因此,其地位也无人动摇。
  也正因为如此,赖国仗着自己姬姓之国的身份,又地处偏远,因此对于楚国这个庞然大物可以视而不见。还经常不听楚国的,甚至跟楚国是直接对着干。
  楚国上下,其实也老早就看赖国不顺眼,今次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贸然攻打吴国肯定还是不行的。可要捡个软柿子捏一捏,提一提士气,顺便楚王给自己再涨点人气,这赖国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加上赖国地处楚国东北,乃是北边诸国南下增援吴国的第一要冲之地,楚国如今既要对吴国动手,那为了更好的防范北边诸国的异向,这赖国也势必要拿下才行。
  于是,在朱方城外,楚王杀庆封以誓师。并当即举兵十万,朝着赖国杀奔而去。
  而赖国巴掌大一点的地方,本就是一直依靠着自己的姬姓身份才得以苟活至今。如今陡然听闻楚王亲率十万大军袭来,赖国国君直接就给吓尿了,一边破口大骂楚王这个老六,一边命人赶紧想法子应对。
  可赖子手底下的这帮臣子,本也都是从不知居安思危的。所以,此时要他们短时间内想个法子出来应对楚国的十万大军,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哭吧!
  他们一个个的,竟都直接当场哭给国君看!
  赖子一看这阵势,情知靠人不如靠己,便当即命人是直接把自己给捆了。
  是的,他还真的是靠的自己。
  他直接就选择投了,投的是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在面对国破家亡和丢掉性命这两个选择中,赖子直接选择了第一个。
  赖国都城,楚王亲率十万精兵良将列阵于此。
  不足三丈高的城墙,破旧的瓮城以及寒酸的防守无一不显现着赖国的国力羸弱,完全就不像是一个诸侯国应该有的样子,这要放在楚国,恐怕连个县邑都算不上。
  赖子命人将自己的双手反绑,嘴里又叼着个玉璧,并且命令近卫士卒袒露着胸背,在后面抬着棺材从城内走了出来。
  而面对这样的献降方式,楚王却还是头一回看到。
  乍见赖子这模样,不由得是忍俊不禁,心下暗道:
  现在的人都这么有觉悟了?
  这倒也怪不得楚王见识浅薄,毕竟之前楚国大范围灭国的这一过程,他也从未参与过,更别提见过什么献降方式了。
  而在他即位以来的几场大战中,也从未发生过对方直接就投了的事。所以,他又怎会见过如此“诚心诚意”的献降方式呢?
  当赖子被反绑着,来到了楚军的中军时,楚王当即把目光转向了身边的伍举,并询问现在该怎么办。
  这恐怕还是楚王第一次见到别人投降,自己却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可让他更加意外的是,伍举竟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主要是对面投降的速度这也忒快了些,根本就没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啊!
  这就好比你在LOL打野时,四霸符开局,正准备去线上抓人的时候,对面直接三分钟投了,你能咋办?
  伍举也是万万没想到,这赖子居然会如此的直接,想都没想就直接投了,这速度简直令人咋舌。
  楚王一看伍举也不知道该咋办了,整个人顿时就不好了,不禁心下一阵腹诽:要你何用?!
  于是,他只能又转过头来,看向李然。
  这段时间,只因李然劝他要留庆封一条命,而他非要砍了庆封的脑袋祭旗,导致他二人的关系一时趋于紧张。
  楚王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询问李然的看法,也正是因为这个。
  可现在他是完全没了主意,又不想在这件事上失了体面,给自己惹来嘲笑。所以没办法,他只能询问于博学多闻的李然了。
  而李然在面对楚王的询问时,倒也显得十分的大度,不计前嫌的为其解释道:
  “当年您的先祖成王在攻克许国时,许僖公也是如此做的。而楚成王则是亲手解除了许僖公身上的捆绑,接受了他的玉璧,烧毁了他的棺材,对许国子民秋毫无犯,以示纳降的诚意。”
  李然着重提到了一点——“成王当年对许国的子民那是秋毫无犯的”。
  他其实也并不知道楚王会不会接受这个谏言,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直言了出来。
  他无法阻止楚国进攻赖国,这是他唯一能够为赖国的百姓所做之事。
  话音落下,赖子便是朝着李然投来了甚是感激的目光。
  身为姬姓的赖子主动投降难道只是为了保命吗?
  显然不是。
  他的投降,除了贪生怕死之外,其实也可视为是为了赖国的子民们着想。
  楚国兵势锐不可当,徒劳挣扎只会给赖国的子民带来一场浩劫。赖子自然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并不像庆封那样,还抱有其他的想法,他只用了最为简单,最为直接的方式让这场战争在还未开始的时候便戛然而止了。
  当然,他这么做,也势必会换来天下诸侯,乃至是周人对他的痛骂。
  可这些对他而言都已经不重要了。
  此时此刻,他只盼楚王能够接受李然的谏言,对自己,对赖国的子民施以安抚,不要苛待。
  楚王一听,不禁是摸了摸自己的络腮胡子,见李然能够如是不计前嫌的为自己解答释义,便当即选择了欣然接受。
  一方面,自然是李然所言在理,既然祖先就是这么干的,那他自然没道理打自己先祖的脸。
  另一方面,他接受李然的谏言,也能缓和与李然之间的嫌隙,从而让李然能够继续为楚国所用。
  于是,他亲自上前,解了赖子的捆绑,并接受了他衔在口中的玉璧。又命人将赖子所带来的棺材付之一炬。甚至还拉着赖子的手,请他站上了中军的高台,以示其军姿。
  接下来的事便十分简单了,在接管了赖国的户册与地志后,楚王果然也很是守信,并没有对赖国的子民如何如何。反而是命人四处好言安抚,所以整个接收的过程都显得极为顺遂。
  而这,也是楚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建功立业,并且是不费一兵一卒便灭了一个国家。


第三百三十九章 国君的自我修养
  赖国之战,楚王熊围不费一兵一卒,甚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楚王欣然接受了赖侯的献降,并全盘接收了赖国的领土。
  于是,楚国的领土再一次得以扩张,而楚王的自信心也随之进一步的膨胀。
  可要说这就就让楚王满足了的话,事实上却是恰恰相反。
  还是前文的那个比喻,你四霸符天胡开局,对面直接投了,你心里能乐意?
  本来是一局让你大显身手的对局,可对面直接不给你爽的机会就直接退了,你这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不管你满不满足,反正楚王肯定是不满足的。
  所以,如今楚王这心里头也是一万个不痛快。可奈何别人投得如此的“理直气壮”,你总不见得还要上去再给人一巴掌吧?
  于是,这种不痛快,楚王也只能是暂且忍着了。
  就在楚王熊围安排全面接收赖国之际,王子弃疾又横脚一出列,并是向楚王建议道:
  “大王,以臣弟所见,赖国新降,虽是赖子主动为之,然则赖国的臣民却不一定是作如此想法。”
  “为保此地安宁,臣弟建议将赖民迁徙至我楚腹地鄢陵,以防晋人偷袭我楚。赖人乃姬姓,晋人亦是,晋人若欲掠我鄢陵,则无异于手足相残,必然会瞻前顾后。”
  “另外,臣弟以为可以将原本臣服我们日久的许人再迁到此处来,并执其质子,命其在此地重新筑一新城,以御吴人。”
  从表面上看,王子弃疾这个建议好像并没什么问题,为了方便楚国管理赖国这个地方,也为了能够更好的抵御晋国的袭扰,他的这个建议倒也算是上策。
  只不过,一下子要迁徙两国的百姓互换家园,而且两地还相距千里。这种行为的背后,显然是要招致两国民众大怨的。
  而楚王熊围,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至少在面对王子弃疾时,他所表现出来的,的确是没多留心眼儿。
  很快,他就欣然答允了,并不无安抚的言道:
  “呵呵,寡人知道,寡人将在乾溪营建新都一事交付于申无宇,季弟这心中大概也是有些不痛快吧?只不过,季弟也需多为寡人考虑考虑啊。”
  “那申无宇毕竟乃是忠良之后,且为人刚正不阿,又得李子明举荐,寡人没有不用他的道理。”
  “这些事,待你日后自会明白的。”
  “今日既要在此营造新城,寡人便将此事交付于你,且让斗韦龟与你一道吧?季弟以为如何?”
  从这话不难听出楚王其实心里跟个明镜似的,他又如何不知王子弃疾私底下搞的那些暗中参与营造新都之事?
  其实这些他都知道。
  看破没说破,大抵也是为了给王子弃疾留个台阶。
  由此可见,楚王也并不是真的没有心眼,而往往是故意装作没有心眼。
  尤其是在对待他自己的这个弟弟时,楚王熊围所展现出来的那一面,与其他人可谓是完全不同。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样宽仁和大度,他只会展示给自己的这一个弟弟。至于其他的几个弟弟,就似乎并没有这般好运了。
  而王子弃疾闻声,亦是当即拜谢道:
  “臣弟谨记王兄教诲!”
  王子弃疾当然也不是傻子,又如何听不出楚王这话里话外的敲打之意?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2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1/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