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262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然而消息传出的第二天,申无宇就立即又找到了李然,二人一起来到了中军大营。
  申无宇一进来,见礼完毕便直接开喷:
  “大王,如今乾溪新都尚未建造完毕,大王便又要令许人与赖人各自迁移互换,甚至还要在此地建造新城,如此花销,可谓虐民!且赖国新定,何以受之啊?!”
  “我楚国如今连年征战,本已就入不敷出。民生凋敝,百姓们怨声载道,大王不思休养生息,一昧思战,长此以往,我楚必定民将不存!民之不存,国又何以存之?!还请大王三思啊!”
  这一回,申无语是真的被气到无语了。
  之前楚王下令进驻朱方城时,他尚能谨记李然所言,忍一时风平浪静,留着有用之身为楚国大业贡献一份力。
  可当他听到楚王今日下的这个诏令时,他是当真忍不住了。
  这都叫什么事儿?
  但凡是明君干的事儿你是一点都不沾边啊!
  你干脆直接把整个国家拖垮给你陪葬得了!
  申无宇想不到的是,他的主子楚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个如此昏聩的国君?
  这还是当年他所侍奉的明主吗?
  面对申无语的直接开喷,楚王先是一愣,而后面色由白转黑,顿时阴沉了下来。
  “申无宇!你又在此处危言耸听!”
  “不过是让许人新造一座城邑罢了,有何可担忧的?”
  楚王还就不信了,自己不过是造一座城,难不成这天还能塌了不成?
  这时,李然亦是上前言道:
  “大王,倘若您不肯听申大夫所谏,那么楚国的祸难便从这里开始了。”
  “先生这是何意?”
  楚王虽很不高兴,可他却也并未如对待申无语那般直接出言训斥,而是面带疑惑的看着李然。
  毕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李然每每所言,都必然是有他的一番道理。
  只见李然拱手道:
  “大王会盟诸侯,诸侯召之即来,大王领兵出征,赖国不攻自降,大张旗鼓的于边境筑城,各国诸侯们居然也大都没有争议,大王的愿望都能如愿以偿,大王想要的一切都可以顺理成章的获得,无论是新都还是新城,亦或者是新的领土。”
  “可是这样,大王就真的以为可以长久么?”
  “从一个地方迁移一方民众去到另外一个地方,又将另外一个地方的原住民迁移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来,如此大范围的迁移,还要承担筑城的劳役,百姓何其怨?”
  “自古至今的君主,凡以私欲而置民意之上的,孰能长久?夏桀商纣,他们哪一个不是置民生于不顾,最终被推翻了的呢?”
  “庶人不能安居乐业,日后又何以受君之命?届时若迫民流亡于外,亦或是易志反抗,这岂不成了祸乱之源?”
  李然的观点始终与他初出茅庐时的观点保持一致。
  国,必将以民为先。
  这一点,无论是经过多少起伏,经历了多少岁月挫折,李然都未曾改变这一看法。
  而他今日之所以与申无宇一道前来劝谏楚王,也正是因为楚王的行径,已是完全违背了一个历代明君所应该知道的基本常识:
  安民和养民,乃是役民的基础。若是庶民百姓始终生活在不安之中,这样的国家是迟早要玩完的。


第三百四十章 添个彩头如何?
  赖国已投,楚王在受降以后也迅速听从了王子弃疾的意见,同时将赖国与许国的民众进行了大范围的迁徙。
  如此,显而易见,又将是一手劳民伤财,伤天害理的举措。
  李然与申无宇虽是急忙进行了劝谏,仍旧是以那一套“以人为本”的言论。
  他原本以为楚王应当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事实上,楚王也确实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只不过,正如这天下大部分人一样,虽是明白许多道理,可仍是过不好这一生。
  而像这些个民本的思想,他身为一国之君,其实早在他幼年时期,当他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公子时,便早有师傅教导于他了。所以,楚王又如何会不懂呢?
  可他仍然没能接受李然的建议。
  “寡人兵锋所至,赖国望风而降,先生此前可见过有如此雄壮之师否?”
  “我楚国正值起势之际,所到之处皆莫能挡之,有何惧哉?!更何况,此地偏鄙,赖民艰难,寡人迁他们去往富庶之乡,乃是莫大的恩惠,他们又岂有怨言?”
  在自高自大这方面,楚王还真不是吹的。
  也难怪,毕竟这人呐,一旦有点小成绩了,就容易上头,更容易飘。
  以前楚王身在郢都,身在章华台时,外面的战事他未能亲自参与,所以即便是他君主的功劳,他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志得意满。
  可如今,当他第一次堂堂正正的大举用兵,而且对手是如此轻而易举的投了,这种轻取既得的成功简直就像一剂毒药一般。
  自古君王大都是好大喜功的,因为对于所有的君王而言,社稷之功乃是维系君位的最为坚实的基础。
  所以,楚王此刻又哪里听得进李然与申无宇的谏言?所以,当场就予以了反驳。
  “大王……”
  “申卿不必多言,寡人心意已决。”
  不待申无宇把话说完,楚王便用不容置疑的口吻是直接回拒了申无宇的直言。
  这一下,饶是申无宇再有满腹的忠君体国之言,此时也只能是憋在肚子里了。
  于是,他只得把目光又投向了李然。
  而此刻的李然也知道,此召令楚王既已下达,那么再要有所回转也是难如登天的了。但无论如何,终要试上一试才行。
  但尽人事,听天由命吧。
  随后,李然心神转动间,朝着楚王又躬身一揖后言道:
  “臣与大王许久未曾切磋球技了,不知大王今日可得闲暇?”
  身在赖地,高尔夫球场虽没有,可随便找个地方圈起来打个球还是可以的,毕竟球杆和高尔夫球都是楚王命下人随身带着的。
  要说这“忙里偷闲”,倒也一直都是楚王熊围的“优秀品质”。
  楚王闻声一怔,他知道李然这次主动找他打球定是有另一番说道。于是,当即笑道:
  “呵呵,既是先生相邀,寡人又岂能拒绝?许久不碰此技,倒也是有些生疏了,此刻正想与先生切磋。”
  说完,楚王大手一挥,一众宫廷侍卫当即出门为楚王圈地去了。
  不多时,侍卫来报,说是球场已经准备好。
  李然与楚王这才离开大军驻扎之地,来到城外一片刚修剪过的广袤草坪之上。
  临时圈起来的球场,自然是比不了楚王在章华台后精心营建的球场,可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直接平整出这么一大块高高低低的草坪来,那也已经属实不易了。
  李然与楚王二话不说,拿起球杆便要开打。
  一晃眼,已经打了十七洞,竟是依旧不分胜负。眼看两人均是再有一洞便可分出胜负,李然忽的转过头看着楚王道:
  “大王,如此切磋好生无趣,不如加点彩头如何?”
  当李然兀自说出这一句话来,楚王的脸上顿时浮现出诧异和疑惑之色。
  “哦?先生可是想和寡人对赌?”
  “赌”这个字,很少出现在李然的身上。
  他本就不是一个喜欢“赌”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他不是不敢赌,而是不能赌。
  因为他所为之事,大都所牵扯的乃是整个天下的安危,而绝非他一人的干系。
  楚王所惊讶的也正基于此。在他印象里,李然乃一向是个行事稳健的人,今次骤然提出来要与他对赌一局,也着实令人感到奇怪。
  “世间之事,或利害相关,或因果相连,若无引人入胜之处,纵是为之,也是无趣。”
  “臣与大王切磋数次,既互有胜负,那今日何不添一彩头?也好叫臣能够全力以赴。”
  李然这话听起来,或许显得功利,但不可否认这或许才是“生而为人”的一种常态。
  人生在世,又何尝不是一场有一场的对赌呢?
  “呵呵,难得听闻先生作如此的要求,寡人倘若不允,那岂不是要扫了先生的兴致?”
  “如此甚好,先生请言,寡人定无有不允。”
  楚王其实很确实很喜欢打高尔夫,尤其是那种你无法都完全掌控,你永远也不知道在你挥杆时的那一刻的状态。
  多多少少,高尔夫球本身就带着一些对赌的属性。
  也正是因为这种“对赌”的属性,可谓是颇对楚王的脾胃。
  但苦于他手底下也没人敢与他较量,即便有,那也顶多就是装装样子的。那绝对是出不了李然与他之间的这种感觉的。
  于是,在玩高尔夫球的这方面,他楚王可谓是寂寞如雪。
  唯一能够与他切磋的,便也只有李然了。
  故而,李然在提出这番建议后,他完全没道理不接。
  李然闻声,亦是当即回道:
  “好,那么,倘若臣赢了,便请大王收回之前的诏令。”
  正当楚王以为李然要用此次打球来寻找离开楚国之法时,他没想到的是,李然最终弯弯绕绕,却又回到了刚才的问题上。
  此时,他忽的有些看不懂李然了。
  若只论高尔夫球技,楚王深知一旦认真起来的李然肯定比自己强太多,自己输球乃是迟早的事。
  李然以赌球为由,添一彩头,当此时刻,理应是离开楚国的最佳时机。
  可李然并没有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据为己有”。
  “为什么?”
  楚王双眉紧皱,一时英武的脸庞,堆满了说不出的疑惑。
  “这些赖人与许人与先生乃非亲非故,先生又何以费尽如此心机替他们着想?”
  “先生为何不借此良机,说服寡人放先生归去?这难道不是先生一直以来都在寻求的机会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2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2/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