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241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既然孙卿原本就是叶邑的县尹,那往后便代替先生,成为叶邑的县公吧。”
  楚王一开口,便将李然之前的县公之位赏赐给了孙武。
  在场诸位,闻声皆是一怔,饶是伍举也不由得眼皮狠狠一跳。
  要知道,孙武如今才不过二十出头!
  与他伍举的孙子伍员乃是一般大的生人!
  他们两个年龄悬殊如此之大的人,此番得到的奖赏,乍一看竟是一模一样的!
  更何况,在场的众人之中,除了伍举之外,又有几人得到过如此的殊荣?
  年仅二十便勒马封侯,这份荣耀与辉煌,便是想一想都会令人头皮发麻!
  “大王……末将乃得计于先生,今日之功,末将又岂敢夺先生的封邑?还请大王三思。”
  谁知这时,孙武躬身而礼,竟是直接婉拒了楚王的赏赐。
  实在令人是猝不及防,这一下在场的所有人也都是不由一惊。
  有如此的殊荣加身,孙武不但没有惊慌失措,不但没有感到兴奋,反而婉言回拒了楚王。
  这样的事情,确是世所罕见。
  “哈哈哈哈……”
  “长卿真不愧是子明先生所教导出来的高徒啊。此等的胸襟,着实令寡人钦佩!”
  “不过,孙卿未免也是太小瞧了寡人,寡人今日既是赏了孙卿,那又岂能是怠慢了先生呢?”
  话到此处,楚王微微一顿,脸上忽的闪过一抹诡异笑容。
  “先生为我楚国之大业建言献策,今日得以成事,先生之功当属第一。因此于情于理,寡人都是不会忘了的。孙卿未免是小瞧了寡人了,寡人又岂能是那种薄情寡义之人?”
  “今日封你为叶邑县公,先生便为这钟离县公!”
  楚王此言一出,满堂俱惊!
  原来他让孙武为叶邑县公,为的便是让李然成为钟离的县公!
  只一时间,楚国上下竟是平白又多出了三个县公!这直让在场所有人都心神震动,瞠目结舌。
  尤其是这刚被楚国给攻下来的钟离,竟然是直接封给了李然!
  为什么很是令人震惊呢?
  因为,钟离在被楚国收服以前,本来就是周王室分封的子爵诸侯国。
  跟其他所封授的县公不同,这地儿可地地道道的乃是一个邦国啊!
  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完全是两个档次的!
  “大王,臣何德何能,万不能承此重赏,还请大王收回成命!”
  李然深吸一口气,而后径直拒绝了楚王的封赏。
  他如何会看不出这是楚王的诡计阴谋?
  此前叶邑县公的封赏,因为叶邑本身靠郑国较近,地方也不是很大,放此前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所以楚王赏赐他叶邑的县公一职,他受了也就受了。
  大不了日后挂金还印,拍拍屁股也就一走了之了。
  然而,如今这钟离国的县公,这层身份的特殊性简直不要太明显好么?
  钟离国此前本身就是一个得到过“国际社会”认可的国家,乃是周王室所赐封的子爵,只因为吴国所灭,所以这才断了国统。
  现在他李然若走马上任,直接成为钟离的县公,那就等同于他李然被摆到了与中原诸国国君一样的位置,俨然成了一国之君了!
  先不说这样的行为是否太过于高调,仅仅他李然所拥有的这一层身份,只怕都会为中原诸国所不容。
  申地之会,中原诸国本就是不得已,只得与楚国一道攻打钟离。
  但中原诸国中,当真有一个国家愿意干这事儿么?谁不是心底里早就把楚国上上下下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谁又不是心里面早就寻思着待此间完了事,日后如何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楚国?
  所以别看钟离国乃是数国联军一起攻打下来的,可是中原诸国打心底里根本就不愿去承认的。
  以致于如今各国史官,压根就不会提到“钟离”二字,却只说是楚国是会盟诸侯而伐吴。
  所以,若李然成为了钟离的县公,并且实质上接管了钟离国,成为与他们平起平坐的一国之君,那中原诸国岂不是要直接恨死李然了?
  而楚王之所以这么做,岂不等同于让李然彻底与中原诸国直接决裂?
  算计,一切都是算计。
  李然心里那个气啊,心道这楚王当真是一点儿人事不干,整天搞这些阴谋估计,害人不浅。
  “你堂堂一国之君,现在不看兵法,不理国政,天天看起三十六计来了是吧?”
  “给你出谋划策,你还给老子挖坑让老子跳?真不当人了?”
  “淦!”
  李然很难忍住不爆粗口,毕竟他始终觉得自己的策划对整个楚国而言乃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然而转过头,楚王就挖了这么大一坑让他跳。
  这是赏赐么?这分明就是个巨坑啊!
  “诶,先生不必谦虚,寡人早就说过,先生之于寡人,便是管仲之于齐桓,再重的赏赐先生也都受得。”
  楚王没有半点要收回成命的意思,反而又把李然给捧了上来,直让李然与管仲并肩,实实在在的又给李然拉了一波仇恨。
  要知道,此刻在场的众人之中,参加过群舒之战,巢邑之战,乃至朱方城之战的人不在少数。
  这些人的功劳难道就小吗?
  可楚王单单只提了李然,而且将李然比作管仲,把他自己比作齐桓公。
  人所众知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倘若他李然当真是他楚王的管仲,那这些个战功同样累累的人,他们又是楚王的谁?
  难道说只有他李然值得一提?其他这些人难道就不值一提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举荐申无宇
  面对楚王一系列的骚操作,李然可谓是洞若观火。
  先有申地之会扣押了徐子,现有封自己为钟离的县公,把他是架在了火炉烤盘上。
  楚王这是分明打定主意要让自己回不去了啊。
  可他李然能就此屈从嘛?
  显然不能。
  “大王,于情于理,在座的诸位都比然功劳更大,更何况我一外臣又岂能夺了诸位楚国臣公的功劳而据为己有?”
  此次朱方城之战,除了主帅伍举以外,其实还有一众其他的将领数十人。
  他们在此次战役中的功劳可也绝对不比李然的低,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是楚国贵族的身份,这钟离县公说什么按理也轮不到他李然。
  李然嘴上虽没有明说到底都是谁,但他这一句“在座的诸位”,却是将所有人都一并带上,也算是架着众人一齐对刚才楚王之言进行了回击。
  正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一个压根不想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人,你还能拿他怎么着?
  伍举等众楚臣闻声,也皆是暗暗点头。
  他们认可,自然不是因为李然的“深明大义”。而是因为他们当然谁也不想看到李然成为钟离县公。
  毕竟这个钟离县公的分量实在太重,无论对于楚国而言,还是对于中原诸国而言,都是如此。
  他们自是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钟离的县公,而不是让一个只心心念念想要离开楚国的外臣给捡了便宜。
  谁知李然的话音刚落,楚王便摆手笑道:
  “寡人当然知道诸位的功劳,但寡人的封赏可也不是买卖,先生便不要再推辞了。”
  “另外,在座诸位亦有封赏,寡人又岂能是厚此薄彼?”
  “封赏不是买卖”这五个字彻底把此次执意要封赏李然成为钟离县公的基调给定了下来。
  换句话说,楚王的意思:我给你,你就拿着,根本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
  话说到这个份上,还不明显么?
  今日你李然受也得受,不受也得受,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
  而至于众臣,这话明着是说给李然听的。但这节骨眼上,既然这调子都已经定下了,那其他人又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当然,或许是因为今日乃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楚王并不想把话给说得太过直白。他更不想是与李然直接闹翻脸,所以他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意思。
  李然也知道,楚王熊围的为人,素来就是吃软不吃硬的。所以,对于他而言,硬怼楚王也绝不是上上之选。
  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于是,就在他的半推半就下,这钟离县公的位置也就算是落在了他的头上。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李然也算是看透了。
  可事实上,楚王之所以会安排李然成为钟离县公,看似是挖了个坑给李然跳,其实呢?倒也有着楚王他自己的考量。
  首先,他又如何不知,这钟离国原本就不属于楚国,而乃是周王室所赐封的子爵国。所以,若是让楚国人直接管辖统治,难免是惹来众怒。
  而李然乃是出身于周王室,有了这层身份当掩护,显然选择让李然去管理这个地方要比直接任用楚人要更为合适。
  再者,楚王自己当然也知道自己如今是在玩火。
  收服钟离国,迁都乾溪,这一系列操作又怎么可能掩得了世人的耳目?
  这些个举动,都无一不透露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楚国回来了。
  因此,中原诸国又如何不会对楚国存有戒心呢?
  再加上他楚王的刚愎自用,大战前,先执徐子再执宋国大夫,这一系列的骚操作只会让中原诸国对楚国更加的警惕起来。
  所以,楚国如今很是需要一个可以让天下人都觉得模棱两可的缓冲地带。
  而且,非但是要考虑楚国的外部环境,楚王熊围还需要考虑的,当然还有国内波诡云谲的时局。
  他为什么要封李然一个外人成为这能够镇守一方大员呢?
  因为,钟离毕竟是远离楚国核心地界,所以,就算因为他楚王到时候弹压不住国内的动乱,那么钟离也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避难之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2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1/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