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242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而他之所以让李然帮忙看守这个地方,为的便是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这才是他真正考量的利弊。
  因此,至于借机让李然彻底断绝了与中原诸国的往来,那对于楚王而言,也只能算是意外的收获。
  而这一番算计,楚王显然是考虑得极为的细致。甚至是连李然这样的智计无双之人,竟也一时没能琢磨透这其中的道理。
  在李然接下钟离县公这个赏赐后,照例,当即便是向楚王道:
  “今日大王厚赏,臣自当感激不尽。”
  “然则臣与大王约定在先,三件事毕,臣自当离去。届时,还请大王万勿见怪。”
  丑话先说在前头,也是表明他李然的一个态度,尽管这话说了以后,会直接败他在楚国的人缘。
  可李然也管不得这些了,他必须要向楚王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能任由楚王给他挖坑!
  而楚王当然也清楚李然的决心,闻声只是点头,并未言语。
  “那么,臣既然迟早是要离开楚国的,平日里也就不便去往钟离了。”
  “臣可向大王保举一人,代在下前去担任县尹一职,还请大王应允。”
  钟离县公这个职位我可以接受,但你要让我真的去钟离,那也不现实。
  坑是你挖的,现在我来填土,你总不能拒绝吧?
  “哦?先生是要举荐何人?”
  楚王闻声皱眉,略带不悦的如是问道。
  而李然则是想也没想的直接回道:
  “芋尹申无宇。”
  是的,李然举荐的不是别人,正是那日他救下来的申无宇。(“芋尹”是其官职)
  事实上李然在楚国的确没什么朋友,他能举荐的,除了伍奢便也只有申无宇了。
  而伍奢乃是伍举的儿子,伍举如今已是椒县的县公,所以伍奢自然也是不可能再当一方大员的了。
  于是,李然只能举荐申无宇。
  一来,他的确是没有别的人选。
  二来,申无宇这个人也确实值得肯定,正直勇敢,刚正不阿,对楚王又极为忠诚,乃是一方县尹的最佳人选。
  可楚王就不明白了。
  他当然对申无宇也是有着极为深刻印象的,就凭他那日就在这营帐内,与他狠狠的怒怼的那一番“直言”,楚王到现在还记得那日他自己是有多么的狼狈。
  可申无宇虽说能言敢言,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可论资排辈,偌大的楚国怎么也排不到他啊?
  李然怎么会举荐他呢?
  当然,楚王更加怀疑的是,你李然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申无宇,难不成申无宇也已成了你李然的同党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然又要讲故事了
  对于李然举荐申无宇来担任钟离县尹这个事情,楚王的怀疑几乎是必然的。
  他不无疑惑的看着李然问道:
  “申无宇?……此人官职不过芋尹,乃我楚的一介下大夫,且又亦非我楚国的大族之后。今以钟离县尹此等显贵之职授之,恐怕不妥啊?先生何以要让如此之人担任?”
  “再者,据寡人所知,申无宇与先生也并无往来,先生举荐此人,却是为何呀?”
  他并未直接询问李然与申无宇到底什么关系,毕竟这么问,就未免显得他的疑心病太重。
  可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又十分清楚的表达出了这一点。
  申无宇乃是什么身份?
  李然又是什么身份?
  你这般堂而皇之的举荐申无宇,难不成你们当真是结成同党了?
  “呵呵,大王多虑了,臣与申无宇素无瓜葛。”
  李然想也不想,直接回答了楚王的疑虑,并且继续是直言道:
  “臣之所以举荐此人,乃是见此人能言敢谏,忠于君事。此人思君之所为,言君之所不及,抱诚守真,实为难得!”
  “此等忠君之人,该当得到重用,还请大王明鉴。”
  因为申无宇本身的品格,所以李然举荐了他。
  但这却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楚王显然也知道李然所言不假,可光听李然这一面之辞,他终究还有点些放心不下。
  于是,他继续问道:
  “申无宇此前直言犯谏,寡人亦是早有见识,此言倒是不假。”
  “但此人于我楚国无有寸功,倘若只因而受益钟离县尹之职,岂不唐突?若人人都如此而受赏赐,我楚国上下县尹县公之职只怕早就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钟离县尹于寡人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先生可知?”
  其实,谁又不知钟离这个地方对楚国而言十分重要呢?
  这谁都知道。
  可楚王却并没有这么说,他只说对他自己十分的重要。
  在场众人中,也唯有李然,伍举等少数几个人听懂了楚王这话的意思。
  前面说了,楚王让李然前去担任钟离县公之职,为的便是给自己日后留有余地,倘若以后楚国真出现了动乱,他也能有一处保存楚国核心实力,蓄势反攻的所在。
  况且此地比邻中原,作为一个与中原各国之间模棱两可的缓冲地带,楚王自然不放心其他人前去镇守,他唯一信得过,也相信其有这个能力能镇守得住,便只有李然。
  他故意提及这个地方对自己很重要,就是希望李然能明白自己这么安排的一番苦心。
  而李然在听到楚王这句话的时候,当即也就反应了过来。
  他微微思索后,忽的笑着道:
  “既如此,大王便更应该让申无宇前去担任此职了。”
  此言一出,楚王便当即无语了。
  怎么好说歹说你还是不明白呢?
  这钟离县尹的位置能是这么简单的事嘛?
  “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楚王脸上的不悦之色一时间更甚。
  他清楚李然其实此刻应该已经懂了自己的意思,但李然仍然坚持举荐申无宇,那在他看来,无疑是在故意找事,所以他当然不甚高兴了。
  李然见状,朝着楚王又是躬身一礼。
  众人见状,顿时一怔。
  他们知道,李然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楚王也是颇为诧异的看着李然,心道这好好的,干嘛又要讲故事呢?
  李然讲故事,就等同于洗脑。
  恐怖如斯!
  楚王差点呼吸都停住了,可他也没办法,只得听之任之。
  李然稍微理了理思绪后开始道:
  “自古以来,成法以规百姓,造刑以制庶民,刑法之事向来只加身于黎民。”
  “然殊不知,天子王侯,公卿权贵如若亦失其德,其后果却是要比庶民百姓为害百倍!”
  “譬如古之周厉王,幽王之前车之鉴可谓比比皆是。”
  “厉王无道,路人以目,终招民怨。”
  “而其后幽王则是更甚,罔顾周礼,违背祖制,最终落得国破身死的结局。”
  “可见上至天子诸侯,倘若犯了大错,也都应受到责难,而非只因身位天子诸侯之身份,便能为所欲为的。”
  在场众人听罢后,虽是一头雾水,却还是在那里点头称是。
  这是什么道理?
  之所以都在那点头,那是因为李然这话的确是有道理的。
  毕竟,这两个前车之鉴,距今也并不久远,也是他们所耳熟能详。
  但为什么会一头雾水呢?
  那是因为李然所说的这话,显然是前言不搭后语。周厉王和幽王那档子的事,又跟申无宇有什么关系?
  “而楚先君文王之世时,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于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
  “此乃楚史,诸位想必都应该知道吧?”
  李然的目光环顾四周,只见得包括楚王在内,皆是默不作声。
  他们显然也都知道这都是怎么一回事。
  这件事说的是什么呢?
  不急,且先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其中一个便是楚文王。
  既然能够在死后获得“文”这个谥号,那其本事一定差不到哪里去,《楚史》的评价便是: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
  七分雄鸷,三分昏庸,不拘泥且极为跳脱的思维方式,使得他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能在楚武王的基础上,先后灭掉了申,邓,息,蔡等数个小国,彻底打通了楚国北进中原的通路。
  而楚国也从一个蛮夷之国,真正的走向了国际舞台,楚文王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是不必再说。
  也是在他的时代,楚国一百多年来的“欲观中国之政”的愿望也基本得以实现。
  而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主角,则是申无宇的先祖——葆申。
  葆申,原申国人,乃楚武王伐申时,从申国带回来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2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2/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