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240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李然道:
  “在这之前,你仅仅是在群舒之战与巢邑之战中出现过,那奸细对你应该还不甚了解,再者你与伍举商议的计策并未外泄,所以那奸细无法及时得知此消息,让他早做准备。”
  “只是,之前楚国大兵压境,庆封为何始终不弃城出逃。这其实一直让我感到十分的奇怪。不过,这在确定了长卿在返回途中,是曾遭到袭击后,这便可以解释了。”
  闻声,孙武立时诧异道:
  “先生的意思是……”
  李然站起身来,看了看外面一如往常平静的楚军大营,笑着道:
  “数国联军协同攻城,朱方城已成了死地,就算没有你我的奇谋妙计,仅靠着人数上的优势,朱方城城破那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潜藏在楚国的奸细应该也知道庆封此番是必死无疑的了,因此再冒险给他传递消息,不过就是多此一举罢了。反倒不如就此掩盖了消息,故意让楚军破城,而后让庆封直接死在楚人的利刃之下来得更为直接。”
  ……


第三百零九章 伍举凯旋
  庆封说到底也只是一枚棋子罢了,无论对于他身后的势力而言,还是对于李然,亦或是对于楚国而言。
  只是这枚棋子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隐藏在他背后的势力也定然不会允许他落入李然的手中。
  只不过,他们终究是小瞧了李然要拿住庆封的决心。
  他们更不会想到,隐藏在楚王意灭吴的雄心背后的,是李然誓要揭开一切谜团的决心。
  在孙武的一番运作之后,庆封终于是没死在乱军之中,而是被生擒活拿了。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孙武所押解的车队遭袭的事情。
  谁都清楚,庆封必须死。
  庆封只要一死,他知道的事便无人能挖出来,而楚国内的奸细自然也就安全了。
  杀人灭口,斩草除根。
  任何智商在线的人都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孙武既然是早就锚定了此人,那自然就是早作了周密的准备。
  “先生,眼下楚国内的这内奸迟迟还不肯现身,咱们若是再继续等下去,会不会引得楚王的怀疑?”
  庆封已经被押送回来好几日,李然非但没有去审,甚至连左营的大门都未曾进去过。
  楚王虽如今是因迁都一事而无暇顾及,但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件事。
  “确是不妥,看来这个奸细也是极有沉府的。既如此,明日若再无动静,那便不等了。”
  李然听之觉得有理,想了想也确是没有必要再等下去了。
  毕竟,这个内奸既然藏得如此之深,短时间想将其挖出来,仅仅通过庆封这个鱼饵,恐怕分量还是有些不够。
  不过,既然楚王执意要迁都乾溪,那就待其尘埃落定后再做计较不迟。因为,李然当下有一个直觉,那就是这个潜藏在楚国内的奸细,到时候一定还会有其他的动作。
  所以,到那时再设计将其揪出也不迟。
  “先生打算何时离开此地?”
  这时,孙武忽的问了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饶是李然也不由微微一怔。
  他转头看向孙武问道:
  “哦?长卿想离开?”
  孙武一声叹息,面露困乏之色道:
  “楚王暴虐,刚愎自用,若无先生献言献策,楚国衰落乃是迟早的事。”
  “武虽得其信任,立下些许战功,可这并非武之所求。”
  “若只因武之寸功而致楚国黎民百姓于水火,余心难安。”
  孙武,一个能够说出“见恶不止,比恶十倍”的人,他自然不会因为楚王的重用而感到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在楚国立下的军功而感到荣耀。
  反之,他还因这样的战争最终黎民百姓所带来的灾难而感到惭愧,遗憾,甚至是悔恨。
  作为未来的兵家圣祖,他如今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争,他当然已经知道了兵家的残酷。
  或许,正是因为出于这样的考量,他虽是精通于兵事,但是渐渐的,他发现还是唯有像李然那样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从全局出发去运筹帷幄,才能够得到真正所谓的“万全之策”。
  那才是真正的“智慧”。
  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孙武在其后世的著作当中,才会极为强调“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于庙堂(始计篇),在于伐谋(谋攻篇),在于慎战(火攻篇),在于用间(用间篇)。
  所以,他理所当然的是一个有血有肉,且充满着强烈人文情怀的兵圣。
  “嗯,长卿所言,真乃善人之言呐!”
  李然听得此言,也由衷的为孙武感到高兴。
  作为兵家,也要有作为兵家的军事能力。
  但是,同时也不能为了打仗而打仗,为了战功而不择手段。那样的人只能称之为人屠,却是配不上“兵圣”这个光荣的称号。
  “能听到长卿你说出这样的话来,为兄也甚为高兴。”
  李然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甚为满意的道:
  “放心吧,此间事了,咱们便立刻离开,楚国绝非我等安身立命之所。”
  这是李然一直以来的计划,也绝不会发生改变。
  孙武闻声,这才点了点头。
  ……
  翌日,乾溪大营内,伍举终于是率队凯旋而归,而乾溪也再度是沸腾起来。
  伍举这一仗,打得漂亮,直把楚国这半年来的憋屈给泄了个干净,不止伍举自己倍有面子,即便是随楚王一道前来的卿大夫们,也为此而感到光荣无比。
  因为伍举这一仗,确实是打出了楚国长久以来不曾有过的彪悍!
  出营十里,楚王亲自前来迎接自己的楚军,其隆重程度,较之当初李然返回章华台,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臣伍举,拜见大王!”
  “伍卿快快请起!”
  “此战,伍卿力克朱方城,乃我楚国的大功臣,何须如此多礼,快快请起!”
  楚王躬着身,亲自把伍举从地上给扶了起来。
  随后,他拉着伍举的胳膊,两人肩并肩进入营帐之中。
  “伍卿此战,功在社稷,寡人便赐你距此地不远的椒县,封你为椒县的县公!”
  楚王的赏赐一如既往的厚重,珠光宝器都是其次的,主要是这个椒县的县公一职。
  前面说了,县公在楚国的地位十分重要,一个地方的县公,相当于一个封地的君主,权力甚大。
  伍举从一个外逃之人,再到楚令尹熊围的谋士,而今爬上一个县公的位置,这番经历与过程,实在令人称颂。
  再者,伍举这个县公也并非别处的县公,而是如今楚王即将迁都至此的乾溪,其旁边的大邑——椒县。
  这如果放到后世来看,就俨然相当于直隶总督,亦或是首都的市长兼军区司令。若要算上这份职权与地位,那全国上下可就是仅此一份了。
  而且,显而易见的是,这可比李然这个叶公的身份,却还要尊贵许多了。
  伍举倍感殊荣,当即磕头称谢,感动之余,亦是老泪纵横。
  好一阵后,他才朝着楚王道:
  “大王,此番朱方城之战,首功当属孙武,若无孙将军偷入城中与臣里应外合,此战绝不可能赢得这般容易。”
  说起来,伍举心里始终还是有些遗憾的。
  毕竟这一仗,孙武不但没有死在朱方城,反而还立下了大功。
  而他也知道,孙武在攻破朱方城之中的功绩是绝对瞒不住的,与其让孙武自己告诉楚王,莫不如自己先一步提出来,至少还能混个心胸宽广的德名不是?
  只是如此一来,孙武若被赐封,李然的身份地位也会随之水涨船高,日后若想再干掉李然,其中困难,不言而喻。
  可事到如今,伍举也深感无奈。
  他既不能掩盖孙武的光芒,又不能独揽功劳,所以这一杯羹,他是分也得分,不分也得分。这可完全由不得他。
  当然,若因此只感到这是伍举的无奈之举,那也是鼠目寸光。
  因为他之所以会主动提及孙武的功劳,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便是他如今也是认命了。
  既然干不掉李然,那就想办法与李然交好。而通过提及孙武的功劳来赢得李然的好感,这对他而言,也算得是一种示好的手段。
  既然得不到便毁掉,但如果毁不掉呢?那就想办法跟他称兄道弟。
  不得不说,伍举的这个脑回路还真是清奇。


第三百一十章 李然又成了钟离县公
  伍举的老奸巨猾,并非只在政治博弈中得以体现。
  他的目光与远见,也同样具备这种特质。
  他并不知道未来的伍家还是否会与李然牵扯上关系,但站在如今的他的角度上来看,与其与李然互相难堪,还不如他主动示好,至少不会在未来给自己一族招来隐忧。
  毕竟在“如何把李然留在楚国”这件事上,他已算得是费尽心力且不择手段。即便是他联络上了在他看来,这楚国上下最为阴狠的角色——王子弃疾。
  可最终的结果,却仍然是无济于事。
  所以,此刻的伍举,他跟楚王一样,也就此认命了。他也不得不改换一下对待李然的策略。
  而楚王当然也知道孙武在此次朱方城大战中的功劳,再听得伍举这一番为孙武请功,楚王大悦。
  当即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李然与孙武:
  “嗯,伍卿所言极是!孙卿之勇与先生之智,皆是举世无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2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0/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