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是在变着法儿地探口风。
萧元琮看了他一眼,目光微妙,片刻后,慢慢道:“此事孤心中有数,不会让云英失去孩儿。”
靳昭听罢便隐隐明白了,太子捏在手中的武家的命脉,大约就是云英的那个孩子,这是从一开始便谋算好的,只是当时不知这个孩子的份量到底几何,如今阴差阳错,这个孩子成了武家最后一线指望。
不过,太子既说不会让云英失去孩儿,便应当不会食言。
“臣明白了,”靳昭不再多问,“近来定会小心行事。”
萧元琮点头,没有让他下去,而是又吩咐了与京中防卫有关的别的事宜。
-
昏暗的小屋中,云英一个人又在榻上趴了片刻,才慢慢爬起来,将身上凌乱的衣裳拢好。
方才的热意完全褪去,衣裳间的湿意变冷,贴在身上让她感到不适。
但她没有再在这间小屋里逗留下去,而是按照事先同萧珠儿说好的,沿着方才萧琰走过的那道木梯上去,进了萧珠儿的屋子。
“殿下,奴婢来晚了,”她没有流露出异样,照常向萧珠儿行礼,佯装什么也不知晓,问,“事情如何?”
“二哥说要考虑一番,不过,我想他应当不会同意了。”她将方才与萧琰的对话大致说了一说,又道,“罢了,还是待我去了吐谷浑,每年派人回来探望一番吧。”
虽然失望,但她也不觉得意外,萧琰那样的性子,答应和不答应,谁都说不准。
“方才在宴上时,吐谷浑的使臣带了新汗慕何白的画像来。”萧珠儿挽起云英的胳膊,朝门外行去,她也不愿在此多留,想要早些回绣芸殿去陪伴母亲。
云英侧目看她,微笑道:“看起来如何,殿下可觉入眼?”
萧珠儿想了想,看不出多少欣喜与羞涩,不过好在也没什么排斥与失落:“画像上瞧,是个五大三粗的模样,孔武有力,倒是有几分钟馗的样子……”
她说着,自己先笑起来,连带着云英也笑了。
旁边的婢女说:“殿下别信那些画像,便是外头的白面小郎君,到那些画师们手中,为了显得威武有气势,也能大变样,教人完全看不出原来的相貌。”
萧珠儿闻言笑得更开怀些。
三人没有绕路,自北面的木梯下去,一个转角,便瞧见站在廊边说话的萧元琮与靳昭。
他们站在一盏花灯下,长长的影子映在地上,脸庞却隐在屋檐投下的阴影里,让人看不清神情。
云英的脚步顿了顿,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捏了下裙裾。
萧珠儿不觉异样,自然地上前,冲萧元琮行礼,来时她听到他们的只言片语,说的是年末京都的防卫,便笑道:“太子哥哥不愧是人人称赞的储君,今日欢宴也不忘关心政事。”
靳昭见她走近,无声地向后退开一步,冲她行礼,起身时目光若无其事地往后头的云英身上瞥了一眼,没有停留,便迅速挪开。
“孤也不想在这时说这些,只是近来阿昭太过忙碌,长留京都,许久才能来一回与孤见上一面,自然要珍惜这片刻时间。”萧元琮微微一笑,目光在众人身上绕过一圈,最后在云英身上多停留片刻,仿佛意有所指。
云英心跳有片刻加快,但想着靳昭沉静的模样,还是镇定下来,跟在萧珠儿的身后行礼。
“这是从哪儿来?今日的欢宴与你有关,怎么不在前面多坐一会儿?”萧元琮问道。
“我不惯那样的喜宴,便提前溜了,方才同云英一道在楼上的屋里坐了一会儿,说说体己话。”
萧元琮点头,却仍旧没有放过,而是继续问:“方才一直同云英在一起?”
此话一出,几人心中都有了不同的考量。
云英与靳昭几乎同时克制住自己看向对方的视线,眼观鼻鼻观心,毫无波动。
而萧珠儿则不愿让萧元琮知晓她私下与萧琰见面的事。
“自然,太子哥哥可莫要怪我又将云英拐走了?”
萧元琮抿唇不语,云英赶紧说:“奴婢先喂过皇孙,由丹佩和绿菱将皇孙带回宜春殿,才伴在公主身边。”
萧元琮的目光在她的身上逗留片刻,这才点头,慢慢道:“不忘本分,那便好。”
就在这时,一位东宫属臣步履匆匆地自前头过来,显然有事禀报。见萧元琮的身边还有靳昭等人在,有一瞬犹豫,但对上萧元琮的视线,没有藏掖,直接道:“殿下,方才兵部有军报送来,七日前,西北大雪初停,羌人竟趁机集结八千部众,踏雪而出,奇袭我大周边陲之城石堡城!”
这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消息,方才急送过来,至多到明日,消息就会在京都的勋贵官宦间传遍。
萧元琮始终平淡温和的脸色终于有了一丝裂纹。
“军报可提到我大周损失几何?”
能入东宫为属臣,都是读书人中的翘楚,过目不忘、过耳成诵的不在少数,此人只听人说了一遍,眼下复述,亦半分不差。
“羌人来得猝不及防,石堡城城破,兵曹参军焦承志以身殉国,其余守城将士亦几乎折损殆尽,城外数个村落被屠,城中亦被洗劫一空!眼下,徐将军已在调集陇右守军,前往支援。”
短短数语,让众人脑中已勾勒出一幅血腥悲惨的画面。
石堡城小,城中不过数千民众,这才被羌人选为攻击的目标。
“折损殆尽。”萧元琮说出这四个字,语气虽淡,却意味沉重,“西北要变天了。”
云英下意识望向靳昭,却见他沉静的面容也有了一丝裂缝,幽蓝的眼中,两道熊熊烈火喷薄而出。
第66章 奏疏 孤可以帮你保住你的孩子。
西北一带, 大小诸国林立,关系盘根错节。
羌人奇袭石堡城,对泱泱大国而言, 还算不上太过严重,但落在西域小国的眼中, 却是件天大的事。
这一回,羌人不似从前, 没有趁着秋日丰收之际,到边地村落间洗劫一番, 更没像过去的数次那样,带着抢到手的粮食和女人便退回自己的地盘,而是特意挑了最难行军, 也是汉人们最不设防的冬日雪后, 一下占据一座城池后, 不再撤退, 竟有彻底占为己有的意思。
这往往是要倾尽全力,大战一场的预兆!
如大周这般,都城京都位于中原之西, 距石堡城数千里之遥, 尚不需为此忧愁,而与氐羌相邻的其余小国,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好在此次夜宴,他们都知晓了吐谷浑与大周之间的新联姻, 有这样一个盟友,至少吐谷浑身后的吐蕃便轻易不会搅入这一滩浑水。
公主的婚事,宛如一根定海神针,公布得恰到好处, 又引得不少朝臣的称颂赞扬。
而最教人关心的,还是西北的战事。
夜宴之后,又隔十日,石堡城又传来消息,陇右守军派出八千精兵,与羌人血战一场,终于重新夺回石堡城的控制权。
然而,还未等朝臣们松一口气,徐胜向朝廷发出的求援信便快马加鞭送到京都。
石堡城的羌人被击退后,没有留在原地,而是带着抢来的粮食、衣物朝西北绕行,与另一股足足六万众的羌人队伍会合,攻打定戎城。
与此同时,一直以来都与汉人一样以农耕为生,鲜少搅入占据的氐人竟然也同时发兵四万,对准石堡城南面的达
化发起攻击。
三处同时受敌,陇右军几乎全部出动,抵挡敌军攻势,然而北面尚有防线需守,陇右军分身乏术,恐怕独木难支,请朝廷再就近调军前来支援。
已是腊月下旬,临近年关,各种繁琐的祭祀、仪式不断,朝中自圣上至百官,皆忙碌不已,再遇到战事,越发令本该祥和喜乐的氛围变得荒茫萧索。
萧崇寿无心再留在行宫休养,终于在腊月二十六这日,带着众人重回京都宫城。
寒冷的冬日,虽未下雪,天气却阴沉着,泛黄的土地被冻得颜色变深,仿佛裂开了一般,对着天空无声嘶鸣。
回到宫中时,才是申时,天已要暗下来,云英抱着睡醒的皇孙进入宜阳殿,让他在屋里玩耍。
如今,皇孙已能自如行走,平日由她们带着,也能在外散步,倒让她们省了不少力。
丹佩和绿菱分别提着尚服局才给皇孙做好的衣裳和晚膳的食盒进来,恰好见到云英跪坐在柔软温暖的垫子上,笑着张开双臂,而皇孙则咯咯笑着,迈起已经连贯,却还不算十分稳当的步子朝她冲去,待到了近前,更是毫不犹豫,直接扑到她的怀里,在她脸颊上重重亲了一下。
“皇孙可真喜欢你,”丹佩忍不住笑,将手里的衣裳先搁在一旁的箱笼上,将食案抬至正中,“同我们便没有这样亲近。”
其实她还想说,云英比先前的那位乳娘看起来好多了,当真像皇孙的亲生母亲一般待他好,与他亲近,这样瞧着,若是在别的主人那里,兴许会将乳娘留在身边,长久照顾孩子。但这话犯宫中的忌讳,她只能吞进肚子里。
云英拍拍皇孙的小脸蛋,抱着他来到食案边,替他将围兜系好,说:“兴许还是我生过孩子的缘故。”
绿菱打开食盒,将晚膳先给皇孙摆好,闻言掩唇笑说:“你看起来可半点不像生过孩子的模样,要我说,这也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你与皇孙生来亲近,与公主竟也投缘。”
她说着,笑容又淡了几分。
“方才回来的时候,遇到了少阳殿的钱吉,他回来替殿下取两件衣裳,说是今日晌午,吴王递了折子上去,要举荐靳昭小将军去西北呢!殿下此刻应当正召了靳昭小将军在前面议事呢,晚膳必是不回来了。”
她们对朝政没有那么关心,但靳昭素来是东宫的人,如今刚要调去南衙军中,就被吴王如此针对,可见两边的对峙,已经渐渐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云英的心中也蒙上更深的阴影。
那晚萧琰说过的话犹在耳边,她以为总还有一阵子,谁知边地的军情竟来得那样快。
夜里,萧元琮回来时,已近亥时。
云英今日不必值夜,才回到自己的暖阁中,余嬷嬷便来了。
“穆娘子,殿下有几句话想同你说,烦请到少阳殿走一趟。”
仍旧是平板的语调,锐利的眼神从她身上一扫而过便迅速垂下去。
她的神态没变,可云英却觉得她的眼神比过去多了一丝不满。是从何时开始的?
好像就是上一回自己从京都看完阿猊回来以后。余嬷嬷在萧元琮的身边,好像什么都知晓。
“是,多谢嬷嬷前来传话,奴婢这就来。”
余嬷嬷也不看她,转身就走。云英赶紧扯了架子上的厚实冬衣,一面披到身上,一面快步跟上。
外头冷极了,几乎在踏出门槛的那一刻,她的脸颊就被寒风冻住了,她赶紧抬起双手,在脸上捂了捂。
幸而少阳殿离得近,不出片刻就到正殿门外。有个内监在门缝边等着,一见她来,也不必通报,赶紧拉开门将她让进去。
暖烘烘的大殿里,她轻手轻脚脱下厚实的外衣,小心地绕到里间,就见萧元琮正背对她坐着,由一位内监将他头顶的发冠小心取下,以一把牛角梳从上至下,梳理了几下。
长长的黑发披散下来,垂在素色的衣裳之后,有种清雅淡然、随性平和的气息。
大概是听到了屋门开关的动静,他没有转身,仍旧背对着她,淡声道:“愣着做什么?到孤的身边来。”
来时喊得急,路上又冷,她没有太多工夫思索太子此刻让她过来所为何事,只下意识觉得应当是同萧琰举荐靳昭去西北有关。
可到了屋里,看到他披衣散发的模样,云英忽然忐忑起来,脑中莫名想起在行宫时与他单独相对的画面。
放她进屋的那名内监还在身后看着,她低下头,小步行至萧元琮身边两步处行礼。
“不知殿下唤奴婢前来有何吩咐?”
旁边的几名内监不知为何,在她走近时,已经知趣地退下,屋子里又只剩下她与萧元琮两人。
萧元琮没有立即回答,也是第一次没有立刻让她免礼,只是转过身打量她。
云英还保持着躬身的姿态,因为迟迟没有站直,腰腿逐渐发酸,微微打战,然而在萧元琮的注视下,还是尽力保持着面色的平静。
好半晌,萧元琮才伸出一只手,轻轻托在她交叠在身前的双手之下,将她扶起来,说:“可知孤让你过来,所为何事?”
云英咬了咬下唇,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他与萧琰的不同。
萧琰是个不管不顾,单刀直入的性子,平日喜怒不定,变化无端,可并非不形于色,而萧元琮却从来不愿被人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