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娘娘荣宠不衰_分节阅读_第122节
小说作者:鹊上心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00 KB   上传时间:2025-07-10 23:41:10
  梁三泰那双圆眼最后在阮忠良身上停顿一瞬,才笑呵呵道:“里面这位就是姜采女。”
  姜采女?
  众人心里不管什么心思,嘴里都要夸上一句。
  “看来这宫里面又要多一位娘娘了。”
  等人都走了,梁三泰才端着茶盏进入御书房。
  郑定国刚刚开了个头。
  “陛下明鉴。”
  “今岁实不凑巧,原本乌城戍边将军刘明益重病不治,忽然撒手人寰,时任副将的徐丰年脾气太柔和,以致边关士兵散漫怠惰。”
  徐丰年是徐德妃的堂兄,今年二十有八,本来是被忠义伯硬放去边关历练的,他没真正领兵打仗过,那些见惯了厮杀和血泪的戍边军根本不听他的。
  徐丰年相当于被架在那里,管又管不了,回又无法回,非常尴尬。
  “臣之前上过奏折,也同陛下议论过此事,本来准备待慕容少将军平息甘邑战事,转调乌城暂代乌城刺史一职,熟料武将群情激奋,不满慕容家掌管边关两镇军务,最后只能就此做罢。”
  当时调令还未下达,武将却已悉知,定有人走漏了风声。景华琰非常不满,却没有当即发作。
  他一贯谋而后定,为国为民为长久之计,若只看一日一月得失,非智者也。
  因此此事当时没有发作。
  景华琰只让郑定国从兵部调任一名职方清吏司郎中,至乌城协助徐丰年一起督管戍边卫事。
  这位郎中名叫陈渊,他是从军队中历练上来的,身上军功累累,因伤病才转入兵部任郎中。他手腕狠辣,雷厉风行,有他在,乌城的戍边军军纪有所好转。
  直到八月。
  边关战事再起,鞑靼数次进犯,一次比一次凶猛,几次三番险些攻破城门,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景华琰便直接命忠义伯徐闯带兵戍边,暂管乌城戍边军调遣。
  当时下达的圣旨,是彻底把鞑靼打回兰特草原,让他们再也不能进犯乌城。
  景华琰登基之初,徐闯已经声名在外。
  他少时便从军,屡立战功,在军中颇有威望,因此在景华琰初登基,需要选用自己势力,用以对抗文官党阀时,第一个便选中了他。
  文武对抗古而有之。
  景华琰对其家族的恩赏,便是德妃的份位,还有不断降下的赏赐。
  然则五年过去,徐闯也不再是当初满腔热血的忠心将军了。
  权柄在握,数万兵马随意调遣,粮草军费千万两过手,他还是被这荣华富贵蛰了眼。
  郑定国都看在眼里。
  他心知这位陛下的心性和手段,每逢有暗折递上,他就会直接呈报到陛下面前,绝不私藏袒护。
  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几十年为官之道,他只参透了一个道理。
  做纯臣,孤臣,才能长长久久。
  先帝时暂且不论,如今这位陛下,是绝不容忍旁人背叛的。
  每个人可以有私心,可以有更多筹谋,但不能包藏祸心,枉顾人命,不能放任百姓颠沛,自己饮酒作乐。
  与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来说,国朝为先,百姓为先,责任为先。
  一个朝臣若是这三点做不到,那就干脆直接杀了事。
  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名声。
  若是事事都要在乎,那就一事无成了。
  郑定国就是看懂了他的意思,才安安稳稳做他的纯臣。
  他两鬓斑白,面有沟壑,可那双眼却清晰而锐利。
  目光所及,是景华琰身边淡定吃茶的身影。
  看来,这位娘娘同他一样。
  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姜云冉感受到了老大人的目光,她放下茶盏,对郑定国浅浅一笑。
  老大人捋了捋白胡子,这才继续开口。
  “去岁大寒,兰特草原罕见暴雪,鞑靼死伤惨重,其战力最强的几个部族都有减员,本来开春是最好的时机,当时乌城已经土地化冻,百姓可以开始春耕,而鞑靼还天寒地冻。若是此时雷霆出击,必能拿下鞑靼,耗费最少人力物力,一战功成,最少能保乌城平安五年。”
  “可惜了。”
  可惜刘明谦重病不治,忽然病亡了。
  要不然,就没有下半年这一场糟心战事了。
  郑定国叹了口气:“陛下,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景华琰道:“老大人请讲。”
  他知道郑定国要说什么,却也还是让他坦然说出口。
  “战争对百姓来说是苦难,对朝廷来说是磋磨,对于有的人来说却是生意。”
  “如今甘邑有慕容氏父子守护,墨夜族在开春大败,两年内基本不会再有战事。”
  “桂南道有南安伯镇守,海贼已经三年没有进犯了。”
  “礼泉则有沈将军驻守,虽然同西域各部族时有摩擦,但礼泉商路通达,只要能吃饱饭,西域各部还不至于太过愚蠢。”
  看来看去,也就乌城有机会。
  郑定国顿了顿,才道:“若放弃乌城,或者彻底打败鞑靼,那这生意就不好再寻了。”
  御书房一片死寂。
  郑定国预想中的震怒并未发生,景华琰的呼吸甚至都是平顺的。
  而他身边那位年轻的宫妃,也依旧泰然自若。
  倒是好定力。
  郑定国想了想,终于有所回味,他端起茶盏,自己抿了一口。
  陛下一早就有成算,也看透了忠义伯的打算,就是不知要如何安排边关战事了。
  想到这里,郑定国心中坚定起来。
  “陛下,老臣年迈,虽已至致仕之年,但陛下挽留,老臣便厚颜继续为国朝尽忠。”
  “陛下有何断决,皆可言之,若有用得到老臣的地方,不用为老臣着想,为国为家为百姓,为江山社稷,为陛下分忧,老臣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老大人站起身,颤颤巍巍就要跪下。
  景华琰立即开口:“老大人,免礼,坐下说话吧。”
  他的声音很温和,甚至还带了几分笑意。
  “老大人一生忠君爱民,*是国朝珍贵的重臣,朕珍惜得很,自不会让老大人肝脑涂地。”
  说到这里,景华琰目光一转,直直落在姜云冉身上。
  “爱妃听到这里,可有什么想说的?”


第69章 答对了,想要什么奖赏?【一更】
  御书房中阳光明媚。
  午后的明亮光影穿透隔窗,顺着厚重的金砖一寸寸爬过。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
  龙涎香在鎏金博山炉中静静燃着,平静所有的纷繁思绪。
  御书房中,三人对面而坐,中间隔着的,是那张矗立百年的宽大御案。
  传国玉玺就端正摆放在桌案上,藏在紫檀定春盒中。
  这御书房里的一景一物,皆怡然自得,若等着考教妃嫔的皇帝不在,就更完美了。
  普洱茶香在鼻尖萦绕,姜云冉浅浅呼了口气,并未因景华琰的询问而胆怯。
  她迎着年轻皇帝探究的目光,沉思片刻,才缓缓开口。
  “陛下,妾想先问一个问题,可好?”
  景华琰说:“你问。”
  姜云冉余光瞥见郑定国也一脸认真,并未因她的身份而鄙薄,心中对这位老大人多了几分尊敬。
  “陛下,去岁刘将军的死,可有人详查?结论是什么?”
  景华琰那双深邃的星眸光芒闪烁,他依旧面无表情,可姜云冉却偏偏从他的眼眸中看出些许端倪来。
  好似是有些赞许,也染了几分笑意。
  总归,这位方才还满面寒霜,把朝臣们吓得面无人色的年轻皇帝,此刻又高兴了起来。
  真是帝王心,似海深。
  倒是郑定国下意识叹了口气:“娘娘真是敏锐。”
  姜云冉忙道:“尚书大人谬赞了,我是听雪宫姜采女。”
  采女是下三位的小主,可不敢当一声娘娘的。
  听到她的话,郑定国第一次认真端详她一眼。
  隔着青纱帐,面容皆是影影绰绰,分辨不清,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从她进入御书房至今,她从未露出过胆怯。
  一直都是落落大方的。
  今日御前奏对详谈的内容,许多朝臣听了都会胆寒,唯独这位姜采女没有。
  她很年轻,也并非出身官宦人家,却能定心凝神,准确分析出事情的关键,的确不同寻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2页  当前第1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2/2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娘娘荣宠不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