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吉祥如意_分节阅读_第167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88 KB   上传时间:2025-05-01 18:25:08
  帚儿正还要努力争取,西府侯爷说道:“这对狗男女,一个是唱戏的,一个是当道士的,都惯会察言观色,迎来送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都太会说话了,蛊惑人心,堵住他们的嘴,就是缴获了他们的武器。”
  于是帚儿和五戒都被绑了,用麻核堵嘴,套上麻袋,口不能言,目不能视。
  帚儿陷入一片漆黑,方知她的气运已尽,常在河边走,今天要掉进河水里了……她不后悔,只是可惜连累了五戒……
  五戒的世界也一片漆黑,心想死劫难逃,他和帚儿此生不能在一起,若死能同穴,死而无憾!
  西府侯爷向来办事利落,吩咐道:“你们把钱帚儿的房间细细搜一遍,地板撬开、木头锯开、墙砸开、房梁上也不能放过,就像梳子似的,细细梳一遍。”
  侯爷一声令下,就像拆家似的,钱帚儿的屋子被细细的拆开了翻看,果然,在梳妆台后面的墙壁里,发现个夹墙,里头有藏着金银珠宝,还有几封信。
  打开一瞧,西府侯爷的魂魄都要吓飞了,是宁王的亲笔信!感谢东府侯爷对宁王世子的赞美,将来世子若成功入主东宫,成为大明太子,宁王定当厚谢云云。
  西府侯爷把信给东府侯爷看了,“都这样了,你还信这个狐媚子?就是她贪图宁王的贿赂,伪造了你的信,差点给咱们张家带来灭顶之灾!”
  东府侯爷当场吓的瘫软在地,抱着西府侯爷的大腿哭道:“怎么办?我的好弟弟,不是我的写的,但是字迹和印章都是我的,我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西府侯爷恨不得哥哥立刻死在黄河里!但是,这是他亲哥哥,东西两府,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哥哥若出事,当弟弟也会跟着倒霉。
  西府侯爷说道:“只能灭口,死不承认。这钱帚儿和五戒本身就是张家的奴婢,且都没有父母亲人,无人牵挂,就是消失了,也无人去寻——”
  还没说完,东府侯爷说道:“钱帚儿还有个贴身丫鬟抹儿,感情好的就像亲姐妹似的。”
  西府侯爷大惊:“抹儿人呢?”
  东府侯爷一愣,“这……应该就在菜馆里头,你派人再找找。”
  西府侯爷的人把山东菜馆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抹儿,最后,西府侯爷命人把钱帚儿和五戒嘴里的麻核都拿出来,依然套上麻袋,拿起棍子就打!
  每打两棍,就问他们“抹儿在那里”。
  但一直打到两人气绝,他们都没有透露抹儿一个字。
  钱帚儿在麻袋里哈哈大笑,“我死之后,宁可忍受地狱之火的折磨,也不愿转世投胎。两位侯爷,我会狱火里等你们!”
  五戒在麻袋一直重复着“今生无缘,但愿来世”,一直到气绝。
  东府侯爷听到一声声闷响,掩面救不得!
  将五戒和钱帚儿杖毙之后,西府侯爷下令,在满是血的原地挖个深坑,把两个血淋淋的麻袋扔进去,泼上油,一把火烧了,焚尸。
  对外却说,东府侯爷的外室和道士私通,偷了张家的金银,两人带着钱财私奔,跑了。
  但是,抹儿是真的跑了啊!之后新帝登基,抹儿敲登闻鼓,告御状,新帝命人彻查此案,从棉花胡同里挖出两具烧得焦黑的尸骨!
  此案得以重审,西府侯爷又辩解说,是家中婢女钱帚儿偷了张家金银给道士,他气不过,就杖毙焚尸了。
  《明实录世宗实录》大卷第一百五十五记载:“尝以婢窃金施僧,遂执婢及僧杖死,焚其尸。”
  愤怒的抹儿和西府侯爷对簿公堂,除了这场血案,西府侯爷还有其他人命,甚至连当年曹鼎的父亲曹祖敲登闻鼓告状暴亡的案子也重新拿出来审理!
  墙倒众人推,西府侯爷最终背负十几项罪名,在坐了十几年牢之后,最终被押解到西四牌楼,斩首示众!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咱们暂且按下不表,继续说本回目的故事。
  且说西府侯爷以雷霆手段替东府侯爷灭口,搜到了宁王给哥哥写的书信,将书信带到颐园,给老祖宗看了。
  西府侯爷说道:“老祖宗放心,宁王的回信已经找到,人已灭口,虽逃出去一个丫鬟抹儿,但不足为惧,一个丫鬟而已,又无证据,撼动不了张家。”
  老祖宗看完了宁王的书信,“这么说,宁王手里的你哥哥的亲笔信是真的了。”
  东府侯爷忙道:“是假的!狐狸精模仿我的字迹,偷了我的印章盖上的!”
  “和真的没有什么区别。”老祖宗把宁王的回信放在蜡烛上烧了,蓦地挥起拐杖,朝着大儿子打去,“你这个败家子!”
  吓得东府侯爷连滚带爬,躲避老祖宗的拐杖,大叫道:“书信真的假的都不重要,反正皇上绝对不会说这是真的,皇上都说是假的,谁敢说这是真的?老祖宗,您得讲道理啊,这个家怎么就败了?我怎么就是败家子了?”
  老祖宗平日走路都需要两个健壮的丫鬟扶着,今天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杵着拐杖追打满地滚爬的大儿子,骂道:
  “你这个蠢货!为了御驾亲征反贼宁王,皇上当然会帮我们张家遮掩此事,可是未来的皇帝呢?将来无论是皇上生了亲生儿子,或者从宗室里挑选储君,新帝都会厌恶打压我们张家!因为你这个蠢货写信给宁王,说他儿子最适合当太子!”
  老祖宗怒极反笑,“哈哈,我这一生都为了张家的前途谋划,我把唯一的女儿送进宫廷,当太子妃,当皇后,当太后,宫中高处不胜寒,我女儿只得半生娇宠,余生皆是焦虑,惶恐不安。”
  “我那爱说爱笑的二孙女,为了联姻生儿子,五年三次流产,力竭而亡。”
  “我那乖顺听话的三孙女,宁可正青春就削了头发做姑子,也要斩断红尘,从此不当侯门女。”
  “而我,更是活成了一个笑话!把女儿,孙女一个个填进去,用她们煎熬出来的油,来养你们这群扶不上墙的烂泥!一生算计,到最后,万念……成——灰。”
  说到“灰”字的时候,老祖宗手一松,拐杖落地,芙蓉赶紧上前扶着老祖宗,老祖宗身子重重的压在芙蓉身上,双目圆睁,已然气绝了!


第七卷 万物生


第一百五十六章 办丧礼简繁各不同,主帅逃姨娘登城墙
  芙蓉第一个发现老祖宗气绝,虽然老祖宗的身体如一节枯木,芙蓉早就有了老祖宗随时会走的预感,背地里还要西府侯爷把板准备起来,冲一冲。
  但,当死亡真正到来的时候,犹如当头给了芙蓉一拳,芙蓉顿时觉得一阵耳鸣,耳朵嗡嗡叫,听不见两个侯爷跪在老祖宗遗体旁边大哭的声音。
  花椒,来寿家闻讯赶来,看到老祖宗遗体还在芙蓉身上,连忙要健壮的丫鬟婆子抬了板来,将遗体在安放在上头。
  芙蓉木木的站起来,这个世界似乎变得没声音了,她看见如意扶着戴着眼镜的王嬷嬷进来了,王嬷嬷张口跟她说话,但是芙蓉听不见,只看见王嬷嬷的嘴巴开合。
  如意看到芙蓉僵在原地,脸色苍白,触手冰冷,就跟王嬷嬷说道:“嬷嬷,芙蓉姐姐有些不对劲,我先扶着她坐下缓一缓。”
  王嬷嬷说道:“等芙蓉姑娘好些了,你问问她老祖宗是在几时几刻走的,阴阳生马上就要来了,要根据老祖宗的生卒年和家里人的八字推算殇榜的日期。这可是关系张家后人气运的大事,不能马虎了。”
  王嬷嬷悲伤是有的,但是不多,她更关心张家的将来。
  说完,王嬷嬷和来寿家的去找了一件老祖宗经常穿的衣服,要小厮辛丑搬来梯子,爬到了老祖宗刚刚咽气的房间的房顶上,一边挥舞着旧衣,一边大呼着:
  “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这是古老的招魂仪式,虽然明知人死不能复生,但总要做些什么,给活人一点安慰。
  如意扶着芙蓉坐下,给她端了一杯茶,还放在唇边喂给她,芙蓉喝了茶,方能听见外头的声音,终于回过神来了。
  芙蓉抓住如意的手,眼泪簌簌落下,“如意啊,老祖宗去世了,她死在我的怀中,我亲眼看见她——”
  芙蓉的话戛然而止,老祖宗是被侯爷活活气死的,这是家族丑闻,她不能说,得憋着。
  看着芙蓉又僵住了,如意赶紧又端了一杯茶递给她,“老祖宗一身的病,本就病了多年,因你的悉心照顾,已经算是长寿了,你已经做的很好,问心无愧。”
  照顾的好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被一帮败家子给毁了!功亏一篑!
  此时的芙蓉就像老祖宗一样,万念成灰!
  如意说道:“方才王嬷嬷说,待会阴阳生就要过来了,要准确的生卒时间,用来写殇榜,问老祖宗是几时几刻没的。”
  芙蓉掏出一块西洋怀表看了看,“应该是是申时三刻没的。”
  如意用纸笔记下,给了王嬷嬷。这时东西两府的侯夫人、少爷少奶奶等等大小主子们都换了白色粗麻孝服都来了,白晃晃的一片,松鹤堂哭声震天。
  东府侯爷看着西府所有人都在哭,唯独东府少了个人,就是三儿子张宗翔,西府的哭声远远高于东府。
  东府侯爷觉得没有面子,便责令东府管家潘达快去找人,务必把三少爷找回来哭丧!
  主子们都在哭,下人们都在忙。
  此时东府大管家潘达忙的连上吊都没空,怎么有闲工夫去找不知去那里浪的张宗翔?
  潘达胡乱答应了,派了个小厮出去找,小厮怎么可能知道去那里找人?反正一个庶子,连三少奶奶都懒得找丈夫,谁会在乎?
  小厮干脆借口寻人,出城玩去了。
  因老祖宗病了多年,府里早就有做准备,一应丧服都是全的,男仆穿上了白直裰,头戴白色唐巾,女仆们穿着白色苧麻衫裙,
  把颜色鲜艳的灯笼、幔帐等等换下来了,府里各处搭起了孝棚,一个个忙得脚不沾地。
  去钦天监请的阴阳生来了,拿着老祖宗的生卒年月和府里侯爷侯夫人还有孙子辈,重孙辈的八字算日子和吉时。
  阴阳生一通推算,说道:“若要利子孙,老祖宗停放的时间不宜过长,三七即可安葬。”
  三七就是死后的第二十一天下葬。
  没等东府侯爷开口,西府侯爷就说道:“三七就下葬?会不会太仓促了?以老祖宗的身份,起码要到五七啊。”
  葬礼代表着张家的面子,二十一天怎么够显摆的?得五七三十五天吧!
  阴阳生见识多广,说道:“一来,从老祖宗的生卒年月和孝子贤孙的生辰八字来看,三七最好,利子孙,老祖宗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二来,今天是六月十八,天气渐热,未来会越来越热,纵使贵府上有足够冰块保存遗体,这也很难阻止遗容变了相貌(注:就是腐烂的意思);三来,老祖宗是要和昌国公合葬在京郊的翠微山吧?”
  侯爷们连忙点头,“是的,当年昌国公下葬时,墓穴里已经留好了老祖宗的馆床,只等将来打开墓门,将老祖宗的棺椁抬进去合葬即可。”
  阴阳生点头说道:“那就是了,既然老祖宗不用回沧州老家安葬,就在葬在翠微山,三七二十一天足够了,老祖宗也能早些在地下和昌国公团聚啊。”
  阴阳生好说歹说,总算是说服两个侯爷,同意三七安葬。
  阴阳生撰写了殇榜,定下入小殓、大殓、入棺、出殡等等日期和时辰,三七那日,就是七月初七出殡。
  写完殇榜之后,将殇榜盖在老祖宗遗体之上,东西两府的下人们就四散开来,去各自亲戚们家里报丧,说出殇榜上的各项日期,以便亲戚们按照日期吊丧。
  宫里的皇上,张太后也得了噩耗,各有所赐,张太后悲伤不已,但是身为太后,不能出宫回娘家见母亲最后一面,况且如今宁王造反,国难当头,张太后还要忍住悲伤,命身边女官去张家传话,老祖宗葬礼从简,不得大操大办。
  西府侯爷听了,心思不是滋味,西府反正有钱,办的起盛大的葬礼,他刚才还觉得在家里停灵三七不够,要停五七呢,现在张太后发话了,国难当头,一切从简,一下子逼他歇了大操大办的心思,只得遵从张太后的意思。
  女官还提醒他,“明天大朝会,两位侯爷要说的话可想明白了?”
  对啊!明天皇上会宣布宁王造反,要御驾亲征平乱!正因反贼假托太后娘娘懿旨,我们兄弟两个还要在朝上大骂反贼无耻呢!
  西府侯爷赶紧收起了眼泪,拉着东府侯爷,召集手下幕僚,斟酌明天大朝会的措辞。
  两个侯爷都说有要紧的事情,设灵堂的事情就交给两位侯夫人,周夫人自打女儿死后就吃素念经,身体虚弱,在松鹤堂哭着哭着,想起了女儿,就晕过去了,就是西府崔夫人和东府大少奶奶夏氏两人张罗。
  东府大管家娘子潘婶子从登仙楼买来各色纸扎,摆在灵堂上,又把老祖宗珍藏的古董铜器摆在祭桌上,尤其是一对青铜双耳铜杯,据说还是西周时代的古董,很是珍贵。
  崔夫人看了,忙道:“摆这些做什么?快撤下来!太后娘娘说了,国难当头,丧事从简,这对铜杯大奢侈了,摆上一对银爵杯即可。”
  一旁芙蓉听到这些话,心里着实不是滋味,老祖宗为了张家殚精竭虑,到死却连风光大葬都不能,为了张家,要一切从简。
  芙蓉便过去说道:“侯夫人,这对青铜双耳杯是老祖宗的心爱之物,有时候会拿出来把玩,冬天的时候,还在用来当做梅花的插瓶使用,老祖宗已经走了,这让这对铜杯再陪陪老祖宗吧。虽说丧事从简,但老祖宗毕竟是太后的母亲、堂堂国公夫人,摆上一对西周铜杯不算过过分,留下它们吧。”
  崔夫人很是矛盾,这个节骨眼上老祖宗过世,太后娘娘说要从简,可是太简单就不体面,她一个儿媳妇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芙蓉见崔夫人犹豫,便说道:“摆上吧,一切后果我来承担。”
  崔夫人见芙蓉眼神直直的,走火入魔似的,怕她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来,只得答应了,“行,潘达家的,这对铜杯留下,其他的古董就撤了吧。”
  潘婶子只把刚刚换上的银爵杯拿下,重新摆上双耳铜杯。
  还要撤古董,正是折腾人啊!潘婶子擦了一把汗,幸好如意过来帮忙收拾,一一收回柜子,再写了新封条贴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176页  当前第1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7/1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吉祥如意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