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吉祥如意_分节阅读_第151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88 KB   上传时间:2025-05-01 18:25:08
  张德华握着妹妹的手说道:“我刚才太着急,语气重了些,是我不对。我只是告诉你子嗣多么重要,你看,皇上一直没有子嗣,国本动摇,那些个藩王就生了异心,不是这个反,就是那个闹的。”
  “前些年咱们府里的赵铁柱和西府的吉祥不就是去宁夏平定安化王谋反立下了的功劳,从家生子变成七品武官吗?”
  “这世道就这样,没有子嗣,别人就会窥觊你的地位、你的利益,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是这个道理。”
  张言华无奈的说道:“好了好了,姐姐别说了,听着烦,我跟他生孩子好了吧!好像也不难嘛,就跟打捶丸似的,管他什么姿势,能挥着杆子把球打进洞里就可以了。”
  张德华没有想到妹妹“悟性”这么高,但看到妹妹这么快从不服到屈服,她也心疼妹妹,一把抱住张言华,叹道:
  “希望将来有那么一天,像你这样不服的女子能够成为大多数,千百年都这样做的大局就能够被改变。女人不再受困于子嗣,能够正当的走出家门抛头露面,有所作为。倘若能够立一番事业,谁又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只寄希望于自己的肚皮呢?”
  纵有诸多不舍,离别还是来到了。
  张言华出嫁前夜,如意和胭脂都来东府陪红霞。
  胭脂送给红霞一套亲手做的四季衣裳,“我听说南边冬天也冷,注意增添衣物,别冻着了。”
  如意递给红霞一包种子,“这是你爱吃的洋柿子的种子,从京城到南京的路上需要一个月,你到了南京,天气暖和了,刚好就是播种洋柿子的季节,到了夏天,你吃都吃不完。”
  红霞再也忍不住,一手一个,抱着两个好朋友哭成一团,“今年过年,我就不能和你们打牌、抽花签、说酒令,也不能和你们一起逛庙会听戏了。你们两个好好的在一起,做个伴,姐妹莫要再散了。我发誓,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次日,二月十八,东府二小姐张言华出嫁,十里红妆,风光大嫁。
  三天后,已经变成魏国公夫人的张言华携夫婿魏国公回门。
  回娘家的定国公夫人张德华悄悄问妹妹,“事成了吗?”
  张言华点点头,“成了,第一晚他骑我,第二第三晚都是我骑他。”
  这个妹妹,婚前婚后都一个脾气,张德华心道:不用说的如此详细!
  回门之后的第二天,魏国公夫妻就去了通州,要在这里乘坐官船,沿着运河南下去南京。
  定国公夫人张德华,周夫人和夏氏都去了通州港码头送别张言华。因老祖宗最近生病了,三妹妹张容华一片孝心,留在颐园侍疾,没能来送二姐姐张言华。
  周夫人哭成泪人,语不成句,夏氏和张德华也都哽咽着擦泪。
  张言华把自己的帕子递给周夫人,“娘,以后莫要犯糊涂,伤了是你自己个,这么多年,总该有些教训了。”
  又道:“大嫂,我母亲就是这个性子,你甭理她。她老了,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对着最爱的姐姐张德华,张言华只有简单的五个三个字:“姐姐,我走了。”
  说完,张言华就立刻转身,不让张德华看见自己泪如雨下的狼狈模样的,把剩下的话生生跟着眼泪一起吞进肚子,努力的挺直了脊梁,梗着脖子,把脸扬着,走向登船的踏板。
  如意用了夏氏的关系,也跟着侯府女眷们去了码头,送红霞。
  胭脂如今是自由身了,九指送了她过来,早早的在码头这里等,三人在这里碰面。
  这一回,三人都没有哭,胭脂说道:“我回去就给你写信,等你一个月后到南京,就刚好收到。”
  如意折了一支杨柳,送给红霞,说道:“你全家都是二小姐的陪房,你姨爹一家也迁居到了江南,你们家和你姨爹一家互相照应,应不会孤单。到了南边,好好吃饭,好好生活。我娘经常说,人生长的很,什么时候重新开始生活都来及。到了南边的红霞也是灿烂夺目的,跟北方的一样。”
  人生不一定会固定生活在一处,于心安处便是吾家。
  “我记住了。”红霞把如意和胭脂的手交叠在一起,“你们两个在京城也互相照应,将来再见面时,我们三个都要好好的。”
  如意和胭脂目送着红霞从踏板登船,又看着大官船升起船帆,缓缓离港,消失在天际之间。
  官船上,红霞扶着栏杆,她已经看不见码头了,依然挥着手中的杨柳道别。
  张言华走过来,说道:“你的手不酸吗?一直这样挥着?”
  这时红霞方觉察自己手酸,就收起了杨柳,把杨柳养在一个花瓶里。
  二月底,运河两岸的柳树青青,在春风中摇曳着,就像无数条胳膊在挥手告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第六卷 一鲸落


第一百四十一章 正德帝三逃出京城,大决战吉祥救故人
  正德十二年,九月初一。
  暑热已彻底散去,重阳将至,豹子营今天放了旬假,可以休息一天,吉祥和赵铁柱备了重阳糕、菊花酒、麻辣迎霜兔、还有糟螃蟹等应景的礼物,去郑家茶楼给郑侠送重阳节礼物。
  上个月八月十五,两人送中秋节礼物,郑侠老板不在,这回凑巧遇上了,郑老板在茶楼。
  郑侠热情邀请两人一起吃酒,“赵铁柱,我特别喜欢看你吃兔头,最后就剩下一堆白骨,比狗舔的还干净,真会吃,今天的兔头都归你。”
  赵铁柱笑道:“行啊,刚好我最喜欢啃兔头。”
  谈笑间,吉祥已经提壶给郑侠倒上菊花酒了,郑侠撕了个兔子腿啃着,一入口,郑侠就嘶了一声,“好辣!换一壶茶来解解辣!”
  吉祥给郑侠倒茶,郑侠喝了三杯茶,“这是在那家买的麻辣迎霜兔?忒辣。”
  “不是买的,是我奶娘亲手做的,以前的麻辣迎霜兔的辣味来自茱萸的油脂,这回可不一样了。”吉祥从兔子的肚子里夹出一个小手指大小,红红的、尾端尖尖的东西。
  “这东西是我爹前年出海回来的时候,从西班牙海商那里得来的种子,我奶娘种出来了,发现这东西比茱萸还辣,又是从海上传进来的,就取名叫做海椒,已经种了两年了,用海椒代替茱萸,取其辣味,街坊邻居喜欢吃辣的都爱这个味。”
  赵铁柱说道:“这个东西晒干了,冬天吃涮锅的加进去,只吃一口,就辣的浑身冒汗,可舒服了!”
  郑侠仔细打量着海椒,“这东西太辣了,我的舌头就像被无数根针扎了一遍似的。”
  赵铁柱说道:“吃惯了就好了,保管你几天不吃就想的慌,我在豹子营还带了一坛子海椒酱——就是吉祥的奶娘做的,经常被同袍偷吃,尤其是那个吉吧——不,是吉庆,至少被他偷吃了一半去!”
  郑侠笑道:“下一回给我也来一罐子海椒酱,我尝尝。”
  郑侠乍然吃海椒烹制的麻辣迎霜兔,吃不惯,赵铁柱就拿着剥螃蟹的家伙事拆出膏黄和螃蟹肉给他吃。
  郑侠慢慢的吃,吉祥察言观色,说道:“冒昧问郑大哥一句,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瞧着食欲不佳,似乎有心事。我现在是百户了,六品武官,郑大哥有什么事情,不妨说出来听听,或许我能尽些微薄之力。”
  五年过去,吉祥从七品升为六品,成为了吉百户。
  郑侠是故意露出愁容的,就等着吉祥这句话呢!
  郑侠轻叹一声,放下筷子,“实不相瞒,确实有一件愁事。我是个茶商么,这些年到处去各地贩茶,秋天的时候会去塞外鞑靼的部落,用茶叶换一些毛皮来京城卖,这些年赚了不少银子,引得了同行的嫉妒,就去兵部诬告,说我私通鞑靼。”
  ”兵部就找上了我,审问了整整一天,问我带多少茶叶去塞外?走的什么路线?卖给鞑靼什么人?从那个部落里买来的毛皮等等,我都十分配合的交代清楚了,兵部还是不准我出关去塞外了。”
  “京城岂有这种放屁的事!”赵铁柱忿忿道:“郑大哥的朋友是张公公的人,兵部居然敢故意刁难你。”
  郑侠说到:“张公公的名号在兵部不好使,提审我的都是文官,他们这些读书人最讨厌太监,背后骂张公公是阉党,所以,明知是诬告,还做模做样的审我。”
  “如今我为了出塞囤的茶都砸在手里了,这个时候如果再不能出居庸关,到塞外用茶叶换毛皮,等天气冷了,下了雪,就更出不去了,白白误了商机。”
  赵铁柱说道:“郑大哥就去呗,兵部只是刁难你,又不晓得你出塞了。”
  吉祥摇摇头,“现在居庸关管得严,出塞都要看户籍、路引和通关文书,想蒙混过关可不容易。兵部既然提审过郑大哥,不准郑大哥出塞,那么通关的时候,只要看户籍文书,很可能会被当场拦截下来,到时候,兵部就有理由扣押郑大哥。”
  赵铁柱问道:“怎么居庸关现在管得这么严?以前不这样的。”
  吉祥拍了拍赵铁柱的脑袋,“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一点都不知道如今的国家大事吗?这不因为当今皇上几次想要私自出关,去打鞑靼小王子,被群臣一次次发现,一次次半路拦截下来,所以居庸关最近查的特别严,就怕皇上跑了。”
  想当年大明英宗皇帝也是年轻气盛,脑子一热,带着大明所有精锐出征瓦剌,结果土木堡之战被瓦剌活捉了,大明老一辈将星几乎都陨落在此,这是大明永远的伤痛,若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大明差点灭国。前车之鉴,大明怎么可能犯第二次这样的错误,让年轻的皇帝再次御驾亲征。
  赵铁柱摸着脑袋,“真没听说过,我每天在营地里就是带着火枪营的兄弟们练枪法,耳朵都快震聋了,就是有人讨论我也听不见,回去吃饱了就睡,也不晓得你跟郑百户聊些啥。”郑纲也升了百户,赵铁柱如今是总旗,管着五十人的火枪队。
  吉祥只得跟赵铁柱解释,今天开春,鞑靼小王子就率领七万大军攻打宣府,杀了三千多人,掠夺牲口粮食无数。
  正德皇帝大怒,要亲自带兵,御驾亲征小王子。他登基十二年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开海禁,收了不少关税当军费;把刘瑾这个“鹰犬”派出去丈量边关屯田,屯了不少军粮;派出太监张永督军,训练军队,这十二年来已经有些成效,正德皇帝觉得时机成熟,可以反击鞑靼小王子,一雪前耻了。
  但群臣被当年土木堡之变搞怕了啊!就怕正德皇帝是第二个英宗皇帝,拼死劝谏,不准皇帝出城。
  八月初一,正德皇帝偷偷从德胜门出城,被发现,内阁梁储等阁老们拖着一把老骨头骑马狂追,终于将正德皇帝拦了下来。
  八月初六,正德皇帝又又跑出去了!这回连阁老们都追不上,但是到了居庸关,正德皇帝下圣旨,要守关的大将张钦开门,这个张大人居然抗旨,就是不肯开门,不放正德皇帝出关!
  搞得正德皇帝很丢脸,堂堂大明皇帝,金口玉言,但是张大人就当皇帝的话是放屁,宁可抗旨不尊,就是抄家灭族也坚决不开门!
  不过,正德皇帝本就不是要脸的人,张大人这么不给他面子,他也没把张大人治罪,只得灰溜溜回宫。
  赵铁柱一边啃着兔头,一边听吉祥讲正德皇帝两次出征失败的尴尬事,更添滋味,“难怪现在居庸关把守的如此严格,原来防着咱们皇帝跑出去啊。”
  郑侠连连点头,说道:“是不是很过分?宣府那么多人死在鞑靼的铁蹄之下,朝廷大臣一个个都不敢带兵反攻鞑靼小王子,还不准皇帝御驾亲征,难道宣府三千多人白死了?难道宣府每年都要忍受鞑靼的欺凌?一群缩头乌龟!”
  吉祥和赵铁柱今年二十二岁,正是热血沸腾的年龄,豹子营成立七年来,到处剿匪,以战练兵,他们已经是很成熟的军人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和鞑靼打一仗。
  吉祥说道:“我最近和郑纲也聊过这些,今年宣府死了这么多人,倘若皇帝御驾亲征,我们豹子营作为亲军必定跟随左右,和小王子一战到底,狠狠杀一杀鞑靼的嚣张气焰,还宣府安宁。”
  郑侠叹气,“别说皇帝了,就连我也出不去,愁死了。其实我已经把茶叶交给商队,运到了关外,就等我过关,带着茶叶去交易毛皮。”
  郑侠对吉祥有知遇之恩,吉祥一心回报,见恩人有麻烦,不好袖手旁观,便说道:“我来想办法,恩人等我的消息。”
  吉祥去找了张永张公公,说了郑侠的难处,“……这个郑侠的朋友是公公的人,难道兵部真的一点面子都不给?还有,这个郑侠跟奸细应该不相干吧?”
  吉祥留了个心眼,他要找张公公是确定郑侠的清白,以张永如今的地位,连张永都不放在眼里的确实稀罕。
  张公公说道:“宦官们的司礼监就是用来掣肘大臣们的内阁,两方互相制衡,皇上才能放心掌控权柄。所以兵部不给咱家面子很正常,还有那个守居庸关的张钦张大人,他连皇帝的圣旨都敢驳回,他能给咱家面子?”
  “别说张钦不肯放皇帝出关,就连咱家这个熟面孔也不可能放行的。”
  “郑侠的事情咱家也爱莫能助,不过,咱家可以作保,这个郑侠绝对清白,对大明忠心耿耿,他还给大明捐过军粮呢,是个好人。”
  有了张公公的承诺,吉祥心中有底了,他回到了郑家茶楼,跟郑侠说道:“我有个办法,可以帮郑大哥蒙混过关,只是,要委屈一下大哥……”
  吉祥说了自己的计策,郑侠把扇子往掌心一合,“好计!就按照你说的办!”
  吉祥和赵铁柱赶着一辆马车,到了登仙楼——这里是专门卖纸扎的地方,纸人纸马做的栩栩如生,当年来寿“战死”,吉祥如意,曹鼎夫妻,魏紫夫妻等人还齐齐来到这里买纸扎,去石老娘胡同里送奠礼。
  两人买了一车纸扎,驾着马车,赶往长城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城防卫最后一道关卡,通关十分严格,尤其是正德皇帝两次企图“逃出”京城之后,这里所有通关的人都要检查户籍文书,路引和通关文书,所有货物都也要开包、开箱检查,确认没有夹带。
  轮到了吉祥和赵铁柱,两人都非常配合,把所有文书都拿出来给守军一一看过。
  守军看过文书,开始检查马车,
  吉祥还指着满车的纸扎说道:“我们家先人埋在关外,这不快重阳节了吗,想给先人们烧点纸扎祭奠一下。”
  吉祥还特意把马车里最大的一匹纸马拿出来,放在地上,按动马屁股上机括,那纸马居然可以走动起来。
  守军还把纸马刺了个洞,往里头看,空空如也,没有夹带,再看马车里,纸人纸花纸房子,确实是各种纸扎,就放了行,“烧纸扎的时候注意点,别烧成山火了。”
  吉祥谢过,和赵铁柱驾车出了居庸关。
  走了五里地左右,远离关卡,吉祥驾车找了个坟头停车,说道:“可以了,出来吧。”
  但见马车里有一个纸人站起来了!大白天的,看起来着实渗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176页  当前第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1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吉祥如意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