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常文远解决好后顾之忧,现在,轮到她自己上场了。
第175章 175 大案
选在十月中旬的一个上午, 春妮脑袋上别着一朵小白花,就像以前出公差的许多回一样,提着竹箱, 一个人低调地返回学校。
春妮跟李铁柱几个学生经常出门, 这几年,老师们也习惯了他们神出鬼没,一连好些天不在家,问起来谁都不知道的状况。
现在是上午十点多钟,学校正该上课的时候,十月清晨的校园安静得有些让人吃惊。
春妮穿过校道,这里在一年前由老师带着学生们种下了代表长青的黄柏树, 以及一些香樟树和法国梧桐,此后每年有了条件, 学生们都会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等地移栽一些乔木和常见花卉。如今这些树都还不甚高大,以前透过树冠,可以随时看到操场那边喊着号子跑跑跳跳的学生们,可现在一个人影也没见。
要不是刚刚从教学楼那边走过去, 看见学生们都好好坐在教室里,春妮差点以为又出了什么事。
“韩师父, 怎么学校里没几个老师?”回房搁好行李,春妮返回校门口问韩师父。
在海城的这几年,因为春妮承诺的印刷厂和油画印刷虽说有稳步进步, 但迟迟没有太大的进展。韩师父也渐渐低调沉默,平时除了逾发潜心教授自己的几个弟子, 真将自己当成学校的门房,为学校守起了门。
“他们啊,都去买米去啦。”韩师父坐在大门边磕旱烟杆子。
“所有老师都去了?”
“那不都去怎么行?”韩师父给春妮提来小马扎让她坐下:“顾老师, 你才回来不晓得。前几天工部局宣布,平价米每人最多只许购买三升,三升要卖四块钱,不到三天,就涨到四块一毛钱,这么涨下去,大家谁还坐得住?现在老师们哪有心情上课?每天来学校第一件事,就是结伴排队去买米。”
他大声叹气:“鬼子不做人。要不是学校人全走了没人看门,老头子我都想去排排队。”
现在的计量单位,一升米就是一斤米。
别看春妮每次买东西习惯用大洋计算,但实际市面上很少有大洋流通,大家买普通日用品,一般还是用法币结算。学校老师一个月平均工资也才一百来块钱法币,三斤米就卖四块钱,的确是要活不下去的架式。
人老了话也多,韩师父以为春妮去了外地不明白情况,又特地提点她:“倭国人这几天又开始限电,不准我们超过近三个月用电的平均数。超过一度电,罚款二十五倍,超过两次就要停电。你回来了可得注意些。”【注】
这时,他看到春妮头上的小白花,拉下脸道:“小姑娘恁个不懂事,白花别在头上是戴孝的,真是晦气。”说着,他站起来准备走开。
“不是随便别的,”春妮扶了扶头上的花,说出早就准备好的话:“我这次跟义兄回乡,他途中遇到流匪,不幸被——”
实在哭不出来,春妮以手掌半握,捂住了眼睛。
这是她跟罗阿水早就商量好的说辞,正好为他的无声离开作一个注脚。
韩师父半张了嘴:“罗阿水?那么本事的一个后生,他没了?”
春妮点点头,韩师父急问:“他是怎么没的?这咋回个乡,还把命丢了咧?”
说话间,老师们陆陆续续回来了。
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个拉环布口袋,来不及跟春妮打招呼,急忙忙跑回各自的教室,开始了一天的教学。
“再这么下去,干脆我把每天上课时间挪到上午十点半,叫老师们先买了米再来上课。”方校长突然出现在拐角。
春妮老远听见他的声音,脖子一缩,提起手里的小马扎就要往学校里溜。
偏方校长眼睛尖,一句话喝住她:“顾老师,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春妮搁下马扎,跟在方校长后头,讪讪的:“……校长。”
方校长也是拿她没办法,打吧,孩子主意太正,哪是打两顿就掰得过来的?骂吧,她又不是干坏事,哪舍得骂出口?
他运了半天气,还是只问了这一句:“你自己说,你回来准备做什么?”
“巡捕房的人不是来学校找了我几次吗?我打算一会儿去一趟,把这事跟巡捕交代清楚。”春妮是学校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绕不开学校的影响。
因此,尽管她知道说出这话方校长会是什么反应,还是硬着头皮把自己原来的打算说了。
方校长倒吸一口气:“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巡捕房现在全调的是倭国巡捕的人,要么就是那些倭国军人。你进去了,还以为自己跟前些年一样,能好好出来吗?”
春妮知道他这些日子一直为自己担着心,需要发泄。她垂着脑袋,让方校长喷了半天,小心翼翼抬起头,道:“我回来的事,这一路上都有人看见。就算我躲着一时不去,巡捕房也不会放过我,还不如我自己主动点,免得又多生一些事出来。您不是说,咱们学校也是有倭国人董事
吗?连社长白拿工厂这么些年的分红,也该为我们多出些力了。”
“这老小子狡猾得很,想指望他帮忙,还不如做梦。”说完这一句,方校长忽然拿手捂住眼睛,声音哽咽:“你这孩子,就没一次让人省心过。”
顿了顿:“别一个人去,等我找王老师支点钱,跟你一起去巡捕房走一趟。”
春妮低声“嗯”了一声,从办公室里退出来,又回了一趟自己房间。
夏风萍正在她房里坐着。
因为朱先生的事,两人前些日子避着人见了一面。春妮知道,自从朱先生受伤躲起来之后,夏风萍一个人住别墅害怕,便搬回学校,还住在她跟夏生的房子里。
她正在床上收拾东西:“我刚刚看见你回来了,没来得及叫你。索性趁这会儿没课,收拾收拾衣裳,今天晚上就回去——”
“不用,”春妮按住她的手:“我一会儿就走,你尽管在这住着。”
“怎么才回来就走?”夏风萍担心道:“该不会还是那事吧?”
春妮点点头:“总要给那些狗东西交代一下。我回来是跟你说朱先生的事,我给他留了好几天的饭菜,他伤口也合拢了,你有个心理准备,应该在这几天里,他也会回来。”
“那你心里是怎么打算的?我上次听你说没事,还以为那些倭国人你已经搞定了。”
“你别慌,我这次回来就是——”
“顾老师,可以走了。”门外头方校长在叫她。
春妮松了口气,丢下一句“帮我照顾好夏生”,起身出了门。
巡捕房离学校原本就隔着,校长领着春妮却走了近半个钟头才到。
春妮站在外面,原先守门的印度警卫不知所踪,换上的两个人中,全都是跟她如出一辙的亚洲面孔。
她看方校长犹犹豫豫的,干脆拨开他,先一步走了进去。
“你就是那个协助白云铠逃出来的女人?”听完他们的来意,这位自称姓高桥的警官吃惊不已。
春妮连忙摇手,否认三连:“警官,我冤枉啊,我刚刚才知道白云铠逃出来的消息。事发的时候,我可不在海城啊。”
“是啊,警官。我们顾老师就是个老老实实的小姑娘,您真的弄错了。”方校长熟练地掏出十几块大洋,赔笑塞给他。
“是不是冤枉的,我们查了才知道。”他顺手将大洋全摸进自己兜里,掏出手铐,往春妮手上一铐,将她押起来:“顾春妮,你涉嫌参与俘虏营劫营行动,打伤执法人员,破坏租界秩序,先跟我去调查一趟。”
“啊?高桥警官,高桥警官!”方校长大惊失色,急忙追了上去。
春妮赶紧回头向校长连使眼色:“校长,你知道我是冤枉的,快找律师来救我,救命啊!”
这次回来之前,常文远就春妮即将面临的境况给她作了个分析。他的意思是,倭国人初掌租界,肯定要以稳定为主。租界就被反抗分子在市中心放走了三百多名俘虏,还给了白云铠以死抗争,洗刷污名的机会。
这无疑是个让倭国人面上无光的大案。
为了震慑华国人,倭国人不可能让这件事无疾而终。从时间和动机上来看,春妮都有重大作案嫌疑。按照常理,他们肯定会扣押她,直到案件有结果为止。之所以春妮坚持返回海城,就是想到这点,怕连累学校。
但这件事会不会以她落入倭国人手中任其摆布为结果,里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白云铠在海城人心中地位特殊,倭国人就算抓她,也不敢以她窝藏白云铠,助他劫营的名义来关押。他们想稳定局面,对这震惊华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的第一案反而要谨慎为之。
春妮这些年在海城经营,并不是没名没姓的人。相信倭国人也很明白,惹急了她,她也能制造出不小的麻烦。
这些话,她一路跟方校长分析了很多遍。
春妮怕方校长随时反悔将她拉回去,隐去了自己可能会被倭国人关押审讯的可能。
她被高桥用□□顶在腰间,身不由己往前走去,数着自己的心跳,慢慢平静下来。
第176章 176 压力
“说, 你跟白云铠到底是什么关系?”
昏黄的审讯室中,这个姓山本的脸在灯光下覆盖着浓重的阴影。
春妮眼神放空,盯着对面墙上的刑具, 那上面黑色的血迹只是半干着朝下滴落, 可以想象,上一个从上面被解下人的惨状。而不远的隔壁,不知是谁在惨叫。
这已经是三天以来,她面临的第七次审讯,审讯的人也越来越暴燥。
进来之前,春妮有过充足的心理准备,她不会像在英方的巡捕房那样, 那么轻易地过关,或许很有可能会受些罪。
春妮可以从山本的表情看出, 倭国人面临的破案压力非常大。否则,财可通神,按理说方校长带了那么多钱,她就算不会立刻被放出来, 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面临这么高强度的审讯。
倭国人是急了,完全没有了章法。
校长在路上告诉过她, 在她不在的那段时间,倭国人把她家里都翻烂了,自然什么都没找到。
而现在她在他们收到消息之前, 主动“投案”自首,很大程度也打乱了他们的步调。
因为她进警察局这件事, 第二天就有报纸采访报道了出来。
虽然警察不允许包括方校长在内的所有人探视春妮,但外面的消息拦不住她的耳朵。她已经知道,有媒体到了警察局外面, 要求采访她本人,但被警察们给拒绝了。
倭国人不让方校长见到她,原本是一种审讯用的心理战术,让她以为自己陷入了孤立。但这些不太专业的审讯人员不会想到,见不到她,最先发慌的,反而是外面的人。
白云铠可不是一个随便的伤人事件,英国人当年面对的压力成倍转嫁到了这群倭国人身上。
山本的目光在那些刑具和她之间危险地转动,看得出来,他很想做点什么。
但是,校长和春妮也没想到,在她“投案”走进警察局的当天下午,就被秘密转运出来,不知运送到了哪里。现在她身处的地方,是另一个别人都想象不到的地方。
倭国人比他们以为的还要重视这个案子。
“吱哑”一声,门被打开了。
“山本君,这里你用的时间太长,该我了。”另一个跟山本同样穿着黑制服的倭国巡捕走了进来。
“我还没有——”
“得了吧,山本君。你已经用了两个小时,你的犯人重要,我的犯人也不是无名小卒啊。”
“要不是大仓阁下不让我动用刑具,我怎么会两个小时都毫无所获?如果能够将这个小女孩柔嫩的手指头放进那些夹指中夹一夹,我绝对不会毫无所获!”山本表情阴狠下来。
对面的人吓了一跳,忙道:“山本君可要三思啊,你忘了上面一再叮嘱我们,不能乱动这个小女孩?”
这两个人以为春妮听不懂倭国话,交谈得旁若无人。
山本不满地咕哝:“又要限期破案,又不许我们动嫌疑人一根手指头。上面的人都是做事只用拍脑袋吗?有了什么事,又要我们下面人去顶缸。这个华国人,到底有什么背景?”
山本回头过来,油腻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春妮:“顾小姐,你比我想象的还有能量啊。你难道是我们上司藏在哪里的女儿?”
其实这件事,春妮也觉得很神奇。她那天来“投案自首”,看见高桥的表情时,已经作好了受罪受刑的准备,特别是发现自己被秘密转运,心都凉了半截。但说出来可能没人会信,到目前为止,她只是精神上有些疲惫,并没有哪里受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或许山本认为他往这个看上去很好对付的小姑娘身上施加了不少心理压力,但这些所谓的压力,对春妮而言,反而是最无足轻重的。
方校长最多买通一些巡捕房的巡捕,他应该是做不到把手伸到倭国人控制的牢房这一步。
那么,有能力做到这一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