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十八线女配穿进后宫演顶流_分节阅读_第30节
小说作者:望沧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40 KB   上传时间:2025-05-12 21:22:59
  别的不说,就现在这几个回合,穆晏清简直想一拳过去,君子动口不动手,如今也不想当什么君子了。易桂华那个心思到底什么做的?字字句句都比骁嫔那些明刀明枪还要狠。这可完了,姚既云一听,还是不想让她起来。
  三方焦灼,就在秦佩英也快急眼了的时候,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
  “璟辕给各位娘娘请安。”
  众人稍一回身,太子那威严华贵的仪仗已经近在眼前。论品阶,当朝太子自然是众人之首,而李璟辕向来很尊敬他这些庶母们,是以总是做先行礼问安的那个。几个嫔妃当然也心中有数,这是未来的国君,纷纷回礼。
  穆晏清松了口气,托太子的福,这才跟着起身了,膝盖和小腿奇酸无比,采莲和岳兰都在身后及时一把扶住。
  易桂华上前道:“殿下身体才好,怎么今日就起得这么早?”
  李璟辕走上前,见后面的穆晏清已经起身,心里也暗暗松了口气,说:“谢易娘娘关心,本来就没有大碍,太医们出于谨慎才嘱咐修养。我想学业落下了,且好几日没有前去给父皇母后请安,是以今日早些前去。”
  易桂华笑着夸道:“殿下勤勉孝顺,真不愧是宫中典范,四殿下这几日也在惦记着太子殿下,总想听殿下在与先生们交谈对答呢。”
  “易娘娘谬赞,璟辕愧不敢当,”李璟辕微微低头,作揖道,“我还要去见父皇,改日再给各位娘娘请安。”
  太子身后的队伍也不小,几个妃子纷纷自觉退到一边,给仪仗队让道。两方交错而过时,李璟辕略有担忧地回头看了一眼穆晏清,两人只匆匆点了个头互为示意。
  易桂华的目光一直跟着那华丽的仪仗走,不舍得挪开目光,思绪不禁随之飘远,若是有朝一日,自己的四皇子李璟檀也能如此,那该是如何的耀眼夺目。
  姚既云回头瞪了一眼穆晏清,弦凝在身后悄声提醒:“主子,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免得为这些人费了口舌误了时辰。”
  易桂华听得清几分,说:“向来知道姚妃妹妹饱读诗书,琴棋书画均是六宫一绝,今日连姐姐我也跟着受益了。”
  姚既云扬了扬袖子,不屑于再与穆晏清计较,同样回以礼貌的笑容,对易桂华说:“姐姐若是真的有进益,今日也不会被一个小小答应辩得无言以对了。”
  易桂华的笑容僵了一瞬,说:“后宫人才辈出,如百花争艳各有所长。既然已经有穆答应如此口齿伶俐的,又有姚妃这样才华横溢的,本宫实在不必做一个同类的与之一较,说到底,皇上的宠爱和一点血脉,总归是胜过任何风华绝代之姿,妹妹,你说是吗?”
  姚既云不及易桂华,不会时常保持那不变的端庄笑容,当即就心中一痛,连行礼都懒得客套了,转身就走。
  “姐姐是不是好奇,我为何今日要和她针锋相对?”穆晏清看秦佩英一直欲言又止的样子,干脆自己挑破。
  秦佩英藏不住心事,什么都写在脸上,“我也知道她与你有恩怨,只是平日你都避着她,从不像今日这样,我才觉得既说不通,又好像说得通。”
  穆晏清说:“那故事的确是我近来读过的,用来形容易妃这种人最合适不过,谁让她大早上的非要凑上来扫兴?她明知我们都和她不对付,她既然这么讨嫌非要一个回答,我给她一个就是了。”
  秦佩英没有看到穆晏清那越说越气的神情,听了也觉得穆晏清这番解释说得通。穆晏清是留了个心眼,岳兰和荣姑姑都不是吃素的,她若不是特意解释一通,只怕秦佩英就算不觉得奇怪,她那两个优秀的
  经纪人也会察觉到不对劲。
  “易妃不好对付,总不知道那么漂亮的皮囊下藏着什么狠毒心思,给她点颜色也是好的,我也出出气,”秦佩英顺着话头说,“不过,姚妃虽然和你过不去,你倒是从来没有与她正面争执,次次都让着。我也信你当初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总是让着她随便欺压呢?”
  穆晏清心里泛起一股心酸,她今日再见到姚既云时,总难免对她有所同情,“我当日虽有苦衷,可是事情真相还无法揭开,我总是觉得有愧与她。家里当初为还兄长的赌债才将我卖出去,姚妃此前也从未为难过我,终究是我的恩人。更何况,她再如何恨,可是也从来没有陷害过我,行事光明磊落,我又何必非要和她过不去。”
  凭姚既云的出身和才识,这样的高傲人设,是不屑于去做那些栽赃嫁祸的事情,所以直到如今,穆晏清从没有在姚既云那里真正吃过什么亏。


第48章 相互揣度
  “我怎么听着听着,你反而有些替她着想的意思了?”秦佩英调侃道。
  穆晏清藏起心事,说:“后宫里讨生活,哪来得及替别人去想?我不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若是真的和她对付起来,姐姐,你我二人都免不了要吃苦头。”
  秦佩英想想也是,“幸好太子恰好过来了,否则,刚才你还不知道要蹲到什么时候。”
  穆晏清只沉默,不敢再搭话。经过昨日的一惊险,她觉得今天的入戏状态都不好。李璟辕也许不是要经过这里,只是有意替她解围罢了,幸亏秦佩英没有瞧出来什么不妥。
  如她所料,李璟辕今日带着仪仗队出行,人数多排场打,前往勤政殿的路的确不会经过这里。他是遥遥一眼就认到了几个人,包括穆晏清,心里觉得不对劲,就派了心腹前去打探,这才改了路线,带着浩浩荡荡的人群往这里搅和。
  李煜玄只顾着埋头看折子,随口问:“今日带着这么多人出行,可有不便之处?”
  李璟辕不假思索道:“回父皇,没有不便之处,谢父皇为儿臣安排。”
  年轻的帝王抬起眼眸匆匆一看,见李璟辕神色平静,回答得也快,就知道自己刚刚那一问,是在太子预料之中的。
  面对儿子的有备而来,李煜玄放下折子,仰靠在椅背上,直视着李璟辕,问:“看来对父皇也不能坦诚相告了。既然没有不便之处,你素来勤勉律己,为何今日误了半柱香的时辰才到?可是路上遇到什么事情?”
  李璟辕一听,登时想跪下答话,被李煜玄出声止住,“不用跪,你和朕是父子,朕想听听自己儿子的真心话,而不想听这些动辄就跪地求饶的君臣之言。”
  “是,”太子忙重新站好,头垂得更低,说:“路上没有任何事端。父皇给儿臣安排仪仗随同出行,儿臣很是感激,但儿臣自知资历尚浅且年轻,万事应当克己勤勉,实在无需如此大费周章。儿臣鲜少领着这么多人出门,一路也引来注视和让路,儿臣略有惶恐,担心给他人带来诸多不便,是以有所耽误,请父皇恕罪。”
  李煜玄沉思了片刻,站起身走向李璟辕,指着一旁的椅子说:“坐下再说吧,病了刚好,一路走过来也累了。”
  “谢父皇。”饶是如此,李璟辕也是等李煜玄先坐下,又从宫人手中接过了茶盏放到李煜玄旁边,才缓缓坐下。
  李煜玄看在眼里,心中其实倍感欣慰,太子的过人天资与后天勤勉,毫无异议堪为皇子表率,甚至超过当年的自己。
  “璟辕,你从来都不喜欢这么多人跟在身边,朕看重你的品性,也不多说什么。你可知为何此次病愈,朕执意要你带着仪仗出门?”
  “儿臣愚钝,请父皇教导。”李璟辕不明白,但一开始李煜玄让人把话传到东宫的时候,他也没有质疑和抗拒。
  “你是当朝皇长子,东宫太子,任何风吹草动,都不是你一人的事情,动辄引朝野议论,人心难安,你可明白?”
  李璟辕垂着头,低声道:“儿臣明白。”
  李煜玄的脸色掩映在或明或暗的光线里,语重心长道:“此次你身体不适,加之婚事取消,对你一人而言可能是小事,但对于宫里来说可不是。朕让你前来的请安的时候带上队伍出行,就是为安定人心,镇定朝野。你要记得,你是大蔚的太子,未来的国君,你的每一步,朕不得不深思熟虑。”
  李璟辕这才明白李煜玄那随口一说的用意,不禁有些心虚,总觉得今天的父皇明明比往日都多些耐心,却少了几分温度,也许这就是别人时常说的,天家父子,总是先君臣后亲情。他起身恭敬地说:“是儿臣愚钝,没有及时明白父皇的良苦用心。”
  李煜玄轻叹了叹,招手说:“你看你说得好端端的又站起来,朕没有怪罪于你,坐下来。朕知道,你啊,和你母后一样,心性仁慈,素日也不喜这样的大排场,罢了,你若不喜欢,今日领着走走过场也就是了,自己做主吧。你只需记住,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朕,也是大蔚。”
  李璟辕心中窃喜,带着一点笑意说:“儿臣谨记教诲。谢父皇。”
  太子离开了勤政殿后,李煜玄叫来卫凌,漫不经心地问:“太子今日过来的路上,真的一路平静?”
  卫凌跟在荣祯帝身边多年,自然醒目,方才就问过仪仗队的人,说:“回皇上,总的来说,也算一路平静。”
  李煜玄笔尖一顿,“总的来说?你什么时候也学会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了?有话直说。”
  卫凌笑了笑,接着道:“殿下前来的路上,遇上了易妃、姚妃、骁嫔和穆答应几位主子,殿下孝顺,特意绕路过去请了安再走。大概也因为这个,今日才耽误了一会儿。”
  李煜玄不以为意地哼了一声,说:“你看,太子如今也知道说话前对朕留个心眼,难怪连你都不老实了。”
  “皇上饶命,您就是给奴才一百个胆子,奴才也不敢欺瞒半句。”卫凌知道皇帝这是说笑罢了,陪着笑脸求饶。
  李煜玄放下笔,说:“他从前可不会对朕隐瞒什么,如今也知道说话行事留个心眼了。”
  卫凌察言观色,没看出皇帝有什么不悦,这才继续说:“皇上,殿下一直懂事,许是怕您忧心,那些无关紧要的芝麻小事才没有说,皇上不要动气。”
  “朕可没有动气,”李煜玄看着堆积得整整齐齐的折子,有如整个大蔚的茶米油盐和生老病死都压在面前,他像是看到了李璟辕的将来,“细想下来,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成长。”
  李璟辕有如今的改变,作为一个未来的君主,无疑是利多于弊。李煜玄一直都欣慰于他的心性和长进,却也担忧他的纯良,会让别有用心的人一眼看穿心中所想,然后加以利用。懂得心有谋算又不宣于口,才不会被轻易暗算。
  李煜玄想起昨夜那场瓢泼大雨,太子的这一点改变,若是细算起来也是近来才有的。没想到,就穆晏清那股子自作聪明,还是有一点益处的。
  “他们如何了?”
  李煜玄冷不丁这么一问,卫凌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说的是谁,登时收起了笑意,说:“昨夜回宫后,并无任何动静,太医院也无人前往,想来……他们并没有再惊动任何人。”
  荣祯帝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像自言自语,“还算聪明。你亲自去太医院,安排个靠谱的去永寿宫,和骁嫔说,朕看近来天气反复,心忧爱妃,走走过场把个平安脉,把活血化瘀的给到了就行。”
  卫凌反应过来万岁爷的用意,心里不禁起了冷颤。昨夜才把人教训了一顿,今天又暗中派人送药过去,这又是哪出?
  伴君如伴虎,他一下子想不明白,也不敢多问,立即就前去太医院安排。
  景仁宫中,前来请安的嫔妃都到齐了,皇后见姚妃、易妃、骁嫔和穆答应这几人都是前后脚走进来,再看脸色,心中料到她们应该是在路上就碰到了,那肯定难免有不愉快的地方。
  “姚妃,”皇后给魏姑姑递了个眼色,和颜悦色,“这是今年进贡的新茶,味道清新得很,你尝尝。”
  魏姑姑从宫女的手里接过来,亲自给姚妃递上。
  姚既云再不高兴,也不
  得不给皇后一个笑脸,起身谢恩。她尝了一口茶,沁香扑鼻,说:“皇后娘娘的茶素来都是宫里数一数二的好,果真不凡。”
  杨贵人比姚妃几人早到一会儿,看到易桂华的眼神示意,捏着嗓子的声音一下子穿透了整个正殿,“今儿个也是巧了,几位姐姐妹妹几乎是一同到的,想来在路上遇到了,已经一路聊个畅快了吧?”
  易桂华向着皇后说:“皇后娘娘,嫔妾们正是在途中遇到彼此,说了一会儿话,这才耽误了功夫,还望皇后娘娘见谅。”
  皇后心里有数,这两人一唱一和,分明是又想挑起刚消停的事情,“易妃不必介怀,姐妹们共同伺候皇上,本宫就盼着能和睦相处,不分彼此,能有说有笑才好。”
  穆晏清明白,皇后这是想提点大家几句,不要再挑起事端,便帮着转移话题,说:“娘娘说得是,嫔妾还遇到了太子殿下正要去给皇上请安。殿下当真是孝顺,身体才好就惦记着娘娘和皇上了。”
  皇后会意,看着穆晏清笑意更浓,说:“难为各位姐妹都记挂着,太子的好事,姐妹们只怕再等等了,本宫思来想去觉得还可以再行斟酌,日后若定下好消息,本宫定会让大家都知晓。”
  各宫都知道太子的婚事临门一脚就喊停了,但真正的原因并没有传出去,皇上和皇后都暗中严令各宫,且不准私下议论。事情也牵涉朝政,因此在座的嫔妃里,除了永寿宫和皇后心中有数,其余人即使心里都有疑问也只能忍着。
  皇后顿了顿,将视线挪向正沉思的易桂华,说:“不过,虽然太子的婚事还不急,可也不能委屈其余的孩子。本宫看四殿下今年估摸着有十四了,纳妃之事也可以提上议程。易妃,你意下如何?”
  易桂华一想就知道,是沈莲做了些功夫,心中窃喜,不枉费这么多口舌功夫,当即起身福了福,说:“皇后娘娘记挂,臣妾和璟檀都感激在心。但璟檀还小,论出身和品性皆是中人之姿,此事怎敢劳皇后娘娘操心呢?”
  鲜少搭话的温映池突然接话道:“易妃娘娘这就自谦了,娘娘身居妃位多年,养育皇子和公主,且协助皇后娘娘处理后宫事宜,是有功之人,四殿下有娘娘这样劳苦功高的母亲,出身不可谓不金贵了。”
  穆晏清这才不由看向温映池,心里疑惑着,这又是哪出戏?
  皇后想了想,说:“说起来,易妃的位分确实许久未晋升了。你服侍皇上多年,如今也是宫里最尊贵的嫔妃,若能晋一晋位分,再给璟檀议婚事,想来也能多有助益,喜上加喜。”
  易桂华从惊喜中抬起头,也没忘了给皇后谢恩,“皇后娘娘厚爱,嫔妾感激不尽。”
  杨贵人已经率先起身恭贺,“嫔妾恭贺娘娘。”
  “妹妹快别笑我了,这八字还没一撇呢。”易桂华笑得合不拢嘴。
  “是啊,旨意未下,如今只是提出来商议,杨贵人何必急着巴结呢?若是如此向着易妃娘娘,不如本宫替你请旨,贵人搬去延禧宫可好?”姚既云心里不是滋味,易桂华虽然出身不如她,才情也不如她,但如今确实担得起贵妃的位子,就寻着杨贵人撒气。
  杨贵人正要辩解,林贵人已经添油加醋:“延禧宫是什么矜贵的地儿啊?杨贵人就算想去也挤不上呢。”
  这话乍一听是取笑杨贵人,实际上还同时给易桂华一个尴尬问题,她表达接纳也不是,拒绝也不对。
  到底还是易桂华会说漂亮话,心情大好,也懒得和林贵人之流计较,“哪里就是什么矜贵地方呢?皇后娘娘也说了,大家都是伺候皇上的人,何必这样分彼此呢?延禧宫人多,孩子也多,热闹得很,姐妹们若不嫌本宫招待不周,能常来常往,本宫高兴还来不及呢。”
  真是诛心。穆晏清一瞅,姚既云的脸色刚难看了,本想借万年背锅侠杨贵人讽刺易桂华套路人心,没想到易妃话里带刺,把宫里娃儿多作为炫耀的资本,暗戳戳回击了。
  谁敢说公然说皇嗣半个字?
  “杨贵人是直性子,才急着要给易妃道贺,不论这喜事到了谁那儿,姐妹们都是真心祝贺的。”皇后先结束这一轮较劲,免得易妃和姚妃再不愉快,中间还要夹着一个杨贵人,她再转向易桂华道:“易妃,你的事情,本宫会再和皇上好好说说的。”
  易桂华一听便觉得十拿九稳,又起身谢恩。


第49章 “安分守己”
  当年,易桂华生下李璟檀的时候就晋了妃位,后又诞下六公主李斓毓,本是满心期待着能继续册封,成为当朝第一位贵妃。李煜玄再得爱女,高兴得亲自拟定了封号“庆”,想着位分和封号一并赐下来作为嘉奖。不料边境突发战乱,荣祯帝率领重臣殚精竭虑,边境和前朝都熬了两个月才稍为平息。
  结果这一拖,连原定的册封吉日都已经耽误了。
  李煜玄有意再择吉日进行册封,但战事刚平,朝政仍然忙得焦头烂额,事情就全权交到了皇后的手中,再没有过问。易桂华和庆贵妃三个字失之交臂,便痛定思痛,反而决定向李煜玄表明,感恩皇恩浩荡,册封一事可暂时搁置。
  “边境战事刚平,宫里宫外刚平息,百姓和将士们仍在吃苦。嫔妃养育皇嗣,伺候皇上,乃是本分。我若在这个风头浪尖的时候晋封贺喜,岂不是平白给人落下了口舌,说我居功自傲,肆意妄为?”易桂华每每想起都觉得虽遗憾也值得,她搭着闻铃的手,得意洋洋地游走在花丛间,“倒不如借为边境祈福为由,取消加封一事,好让皇上一直惦记着他欠了我们母子三人。”
  比起身居高位享受一人之下的荣宠,易桂华情愿利用皇帝心中的亏欠和怜悯,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可比庆贵妃这三个字来得可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页  当前第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十八线女配穿进后宫演顶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