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悬疑,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刑侦大明_分节阅读_第164节
小说作者:宣大总督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918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3:37:40
  但这样取巧的方法,真要实行起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还其中还有相当大的风险。
  试想一下,上千斤的大木,顺着湍急的水流从上流奔驰而下,声势是何等之险恶,力道又是何等之巨大?
  拦截之人若是不通晓其中的诀窍,不会那些技巧,就这么直直地迎上去,只怕当场就给撞得筋断骨折,飞出十几米外吐血身亡了。
  孙家的人为了琢磨出其中的技巧方法,也是送掉了一条人命。这生意刚做的时候,也真真是筚路蓝缕,举步维艰。
  但孙家终归是找到法子了,终归是支撑下来了,终归是赚了银子了。
  他们从永乐年间开始做这个生意,一直做到嘉靖年间。等到了嘉靖年间的时候,已经是成为了这龙安府中数一数二的大户,不敢说是家资巨万,但家产几万两银子,那是一点儿都不夸张的。
  伐木、运送木头、拦截木头这样的活儿,早就不用孙家的人亲自动手了,他们手底下雇了几十上百个壮丁,分成好几班,各司其职,效率颇高。
  他们的生意不断扩大,不但已经坐到了龙安府以及周边的几个府,甚至都扩展到了川南,甚至听说连成都的蜀王爷重修青羊宫的时候用的木头,有一部分都是从孙家这儿购买的。
  且不说这话是真是假,哪怕是假的,但既然有这样的传言冒出来,也说明孙家的实力不可小觑。至少也说明,孙家确实是有资格给蜀王府供应木材的。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孙家会一直都是龙安府的豪门大族,就这么维持下去,估计一直会等到明朝末年张献忠席卷四川的时候,到了那会儿才有可能回受到波及,会遭遇屠刀。
  但是,嘉靖二十六年的一场变故,却是让孙家一蹶不振,就此衰败下来。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有人害了红眼病,眼红孙家的钱财,眼红孙家的生意。
  孙家的生意做得这么大,银子如流水一般流到他们手中,自然就有人起了觊觎之心。
  孙家做这门儿生意一二百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也碰到过不少的人,只不过最后他们都是被孙家给击败。挤垮,被从龙安府中给挤了出去。但是这一次,来的这个人,来头却是不小。
  这个起了觊觎之心的人,是当时担任龙安府知府的那一位大人的侄子。
  时至今日,那位大人的名字,甚至他侄子的名字,都已经被龙安府的人给忘记了,但是他们对此事却都是记得很清楚。
  那位知府大人的侄子,想把这块儿生意从孙家手中夺过来,先是直接上门大咧咧地讨要,让孙家以极低的价格把这份产业转让给他。对于孙家来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怎么可能就轻轻易易地转掉?
  只不过,他们却也知道此人是他们得罪不起的,便奉上一大笔银子,只求能够破财免灾。
  只不过他们却是低估了知府大人侄子的胃口。
  这位知府大人的侄子一见孙家回绝了他,觉得丢了面子,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立刻便使出种种手段。一时间孙家颇有些应付不急,狼狈不堪。
  只不过孙家也当真不是吃素的,立刻就开始在龙安府周围散布消息,言道,当今知府大人的侄子,要吞并他们家产,眼红他们孙家的生意等等。
  反正就是把这位知府大人的侄子给传的很是不堪。
  而偏偏这位知府大人又是一个很传统的读书人,正儿八经的进土出,很是注重名声气节,听闻此事之后立刻把他侄子叫到面前,狠狠的训斥了一通,并且勒令他在自已任期之内,不准在龙安府做生意,更不准打着自已旗号行事。
  知府大人这位侄子,虽然品德有亏,不过也当真是听话。果真,在他叔叔担任龙安府知府的这几年之内,他一直呆在老家,根本就没有涉足龙安府,更别提在这儿做生意了。
  孙家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结果却没想到,那位知府大人才刚一离任,他这位侄子立刻就要回来了。而且他还放出话来,就是要在这了龙安府做木材生意,非要将孙家给挤垮不可。
  原来,这位知府大人的侄子,当初被自已叔叔训斥一顿,引以为奇耻大辱,更是对孙家狠之入骨,竟是立下誓言,这辈子一定要在不借助他叔叔权势的情况下,将孙家给搞垮。
  所以他叔叔一离任,他便卷土重来。
  一开始的时候,孙家并未把他放在心上。在他们看来,此人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而已,没有见识过世事深浅,只是仗着他叔叔的权势一路顺风顺水,又哪里知道做生意的艰难?等他吃些苦头,自然就知道厉害了,只怕想起今日这话来,他自已也会觉得可笑。
  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知府大人的侄子,竟然是一位经商的天才。再说了,他虽然说是不借助他叔叔的权势,但是他叔叔在龙安府当了这几年知府,也留下许多的人脉,而由于他身上有着这一层身份,那些跟他叔叔有些关系的人,都对他颇为照顾,所以做起事来自然就事半功倍。
  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孙家在龙安府的生意,竟然被他抢去了一大半。而且是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就是在生意上一步一步的排挤孙家。
  孙家没有料到竟然会出现这种情况,顿时便慌了手脚。他们想要全面发力,跟知府大人的侄子竞争,但这会儿已经晚了,无论如何都是争不过了。
  于是孙家在木材生意上的比例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家族发展的颓势也是越来越明显。孙家已经没了办法,或者正确的说,应该是没了上得了台面的,属于正常手段的办法。
  要说阴险的手段,总还是能够耍的出来一些的。
  一看正常手段不管用,于是孙家心一横,干脆便用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说来也是可笑,之前是知府大人的侄子用阴谋诡计算计他们,而现在轮到他们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去算计人家了。
  孙家买通了一个商人,让这个商人假装做买家,去跟知府大人的侄子,谈生意,言道要做一笔大生意,要从他那儿购买数量相当大的木材。这位知府大人的侄子自然很是高兴,如数按时将木材运到了那个商人的指定地点,但是这会儿,那商人却是消失了。
  自然而然的,这笔生意知府大人的侄子就做赔了,损失了一大笔钱。
  不过,以他这种背景,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暴怒之下的他,立刻动用一切关系调查,很快,那个商人便是在成都府被抓到,而他也是招供出来,指使他这么做的,正是孙家家主。
  于是,龙安府知府发出牌票,着衙役去拘拿孙家家主。
  孙家家主倒是也光棍儿,见衙役上门,便知事情败露,老老实实的就跟他们走了。结果,人还没到衙门呢,在半路上却是突然死了。
  这一下,孙家可是炸了锅了。
  孙家的人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直接抬着孙家家主的尸体,跪在府衙之前喊冤,言道,是孙家家主在去衙门的路上,跟衙役起了冲突,被那几个衙役给打死了。
  而押解孙家家主的那几个衙役却是矢口否认,言道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至于孙家家主为什么会突然死亡,他们也不知道。
  当时这件事闹得很大,沸沸扬扬的,不但整个龙安府知道了,甚至都惊动了四川布政使司的人。
  龙安府知府也是被这事儿弄的心焦力竭,方寸大乱,他在审案的时候胡乱动刑,屈打成招,打的那两个衙役承认是他们打死的孙家家主。
  本来到了这儿,这案子,该当算是完结了。
  结果却没想到,案子发到四川提刑按察使司之后,却是被上官认为其中疑点颇多,于是四川提刑按察使司也专门派了人,去往龙安府查办此案。
  结果提审那两个衙役的时候,那两个衙役却又是翻供,说他们是被屈打成招,根本就没有动手打过孙家家主。于是此事,便越发的扑朔迷离了。
  四川提刑按察使司的那些人,在龙安府查了半年多,最后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那衙役先是认罪,后来又是翻供,而也确实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是他们打死的孙家家主,于是只能将他们无罪释放。
  但是把他们放了,孙家可不敢,立刻又告到知府衙门去。
  而此时四川提刑按察使司的那些人已经回去了,上一任的龙安府知府,也因为办案不力,制造冤狱,而被降职调任他处。新上任的这位龙安府知府,根本就对事情不了解,听孙家这么一说,立刻又把那两个衙役给拘来、而那两个衙役已经是见多识广,不慌不忙,应对从容,于是案子查下去,又是没查出什么。
  从此之后,这案子就成了一个悬案。


第336章 升堂审案
  之后,每一任龙安府知府到来的时候,孙家都要去告,但每次都是告不出个所以然来。
  孙家家主只有一个儿子,说起来,他这个儿子也真真是个有执念的,为了替他父亲伸冤,什么都不顾了,连生意也不要了。他没心思管生意,而孙家的生意,又被不断挤压,自然而然的就败落了。
  孙家也从大户成了破落户。
  那老者讲完这段故事,冲着闻安臣笑道:“这不,听说新任龙安府知府董大人到来,孙家这几口子人这不是又去告状了么!”
  他指着前头那个手中举着旗杆的中年人,道:“瞧见了吧,那人便是现在的孙家家主,也就是被打死的那位的儿子。”
  闻安臣听了事情的原委,也是不由得有些唏嘘。
  这事情,委实太过离奇曲折了一些,而这一个案子竟然拖了三十多年还没有一个结果。
  闻安臣等人一边说一边往前走,很快,便是到达了龙安府府衙。
  毕竟龙安府所在的元武县并不大,整个县城也不过是数里方圆而已,真要是去什么地方的话,还是很快的。哪怕是从县城的这一端走到另一端,也用不了多久。
  龙安府府衙,虽然里头带了一个府字,但由于龙安府太小,使得这龙安府衙门规模也不大,而且已经建了许多年,怕是许多年没有维修过了,显得很是陈旧破败。在闻安臣看来,这龙安府衙门还比不上秦州衙门气派轩敞。
  衙门前面有八字墙,有照壁,有衙役在那儿站着。
  那几个站着的衙役瞧见孙家这几个人气势汹汹的过来,几人互相对视一眼,嘴角都是露出一抹苦涩。
  “来了,果然是来了……”
  他们之前都在猜测着,孙家的人什么时候会过来。
  因为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每次有新知府上任,孙家肯定是会来一趟的,他们对这种场景已经是见怪不怪。
  其中一个年纪大些的衙役立刻朝着另外几个衙役道:“陈六子,王三儿,赶紧的,赶紧的,拿钱,你们赌输了。”
  被他叫到名字的两个年纪要轻一些的衙役,脸上都是一副不甘不愿的表情,掏出一块儿碎银子来放在他手里。原来新知府大人到任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他们几个便是在打赌孙家的人会在多久之内到来,那个老衙役说三个时辰之内准来,而另外两个年轻些的却不信孙家的动作会这么快,说的乃是一天。
  结果却没想到,根本没用三个时辰,知府大人刚刚到龙安府一个半时辰,这孙家人就来了。
  老衙役冲着那几个孙家的人指了指,冲着两个年轻衙役道:“去吧,你们之前也没跟孙家打过交道,这一次便就你们俩过去招待招待他们吧,也算是跟他们熟悉熟悉。以后你们还要当衙役,还要在这府衙门口站着,那么以后只怕是要少不了跟孙家打交道了,现在过去见一面,也当混个脸儿熟。”
  他说着,还发出一声低低的笑。
  那两个年轻衙役对视一眼,都是面面相觑。
  其中一个人叫道:“王头儿,孙家这些人真有这么闲啊?这次告不下来,他以后还要告?”
  “废话……”
  那王头儿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当然要告,人家都放出话来了,告一辈子没有结果,那就告两辈子,两辈子都不行,那就三辈子!孙家这位孙思文老爷啊,也是发了狠了,留下祖训,只要这个冤屈不能洗刷,以后每一代子孙都要告状,直到还他父亲一个清白为止。”
  两个年轻衙役听了,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儿,这孙家还真是
  很快,孙家等人便是到了眼前,这两个衙役迎了过去。
  孙家害得他们输了钱,他们自然对孙家没什么好印象,走上前去,下巴微微抬起,鼻孔朝天,很是倨傲道:“当前何人呐?有何冤屈?为何上告呀?可有状子么?”
  他们本来是想刁难一下孙家的,却没想到,对于衙门里的这些套路,已经告了三十多年的孙家可比他俩还要熟悉多了。孙家这几个人,在他们家主孙思文的带领下,齐刷刷的往地上一跪,孙思文将手中的杆子交给身后的儿子,而后双手高举一张状纸,四个人就这么直挺挺的鬼在那儿了,一句话也不说。
  那两个衙役当场就被将军了,被孙家这四个人的举动给堵的一句话都说不上来。
  孙家人已经完全熟悉了这个套路,知道自已现下有状子,有理由,同时又引起了这么多人的注意,那么衙门就一定会接这个案子。他们才不怕衙役为难,事儿都闹得满城风雨了,几个衙役的为难能挡得住他们吗?
  这两个衙役也是没奈何,只能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另外几个年纪大些的衙役都是捂着嘴瞧着他们偷笑,这个结果是他们早就预料到的。
  几个衙役进去禀报,很快,府衙之中便是传出话儿来,知府大人下令,将告状几人带到大堂之上,他会亲自登堂审问。
  两个衙役走到孙家人面前,没好气儿的说道:“走吧,跟我们进去吧!”
  府衙侧门打开,孙家人被带了进去。而周围那些跟着的百姓也都呼啦啦的都跟了进去,要进去围观,看看这案子到底怎么审问的,又会有什么结果。
  闻安臣看到这一幕,顿时便皱了皱眉头。
  一般来说,无论是县衙里头审案子,还是州衙里头审案,都是不允许这么多百姓涌到衙门里头直接就在大堂外面观看的。
  一般来说,如果衙门的格局比较小,大堂离着衙门的大门不是很远的话,那么,在大堂之上审案的时候,会把大堂的门打开,把衙门的大门也打开,而后在衙门的大门之外拉一道栅栏,百姓土绅们可以在这道栅栏外面围观审案。但是,却是不能进到衙门里。
  这年头,衙门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那是非常森严威严,代表朝廷权威的一个地方。
  而像是龙安府府衙这种呼啦啦一群人涌进去的情况,在秦州,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若是被其他官员看了,肯定要认为这是不成体统。
  而最关键的是,这么多人涌进去,那几个衙役竟然没有拦截。照理来说,他们是应该把这些人拦在外面才对。
  闻安臣不信他们不懂这个规矩。
  这就很有意思了。
  闻安臣的目光在那几个衙役脸上停留了一下,敏锐地发现,被另外几个衙役称呼为王头儿的那个年纪最大的衙役,嘴角正自噙着一抹冷笑,眼中意味颇为深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3页  当前第1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4/2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刑侦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