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赵纯又让鲁宁为闻安臣演示了一下,这四轮马车的具体功能。他让人弄来了两匹相当不错的马匹,给它们套上了,而后又让人在车厢里头装了十五石粮食,鲁宁则是坐上了车夫的位置。
说起来,这四轮马车也有个好处,便是只要一个车夫就可以。
而后鲁宁手中鞭花一甩,那两匹马便得得向前,鲁宁指挥着它们出了棚子,在这空地上演示起来,做出种种动作。这些动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当然就是转弯了,这也是闻安臣和赵纯最为关注的。
闻安臣瞧了半晌,缓缓点了点头,不过神色间还是有些不满意。
由于有了他的发明,四轮马车的转弯比之前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在他看来,还是觉得略有些差强人意。
其实闻安臣知道,在这短时间内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是非常好了。再说了,就算他不满意,现在也没什么办法。他终归不是搞这行的,还好,他指出了一条明路,以后这些精通造车的工匠,大可以顺着这条路摸索下去,不断的进行提升。
赵纯在一旁观察着闻安臣的反应,笑道:“闻大人,能做到这些,已是殊为不易,咱们以后可以慢慢改进。”
闻安臣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赵纯把闻安臣拉到一边,两人找了个僻静地儿,而后赵纯笑道:“闻大人,您看这马车行不行?若是这个标准可以的话,我便着人开始大量生产了,等到端午前后,咱们的货运分行就可以投入运营了。”
闻安臣点点头:“行,那就开始造吧,但是千万要记住,在造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提升改进,千万别觉得现在很好,就因此懈怠了。”
赵纯笑道:“闻大人,您放心吧!”
定了这事儿,闻安臣又跟赵纯说了几句,便启程离开,回了秦州。
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闻安臣的日子过得安静而平稳。
秦虎已经被清除,他心中一个心腹大患已经去了,心情便放松了许多,便把精力从这些事情中抽出来,集中到读书上去。终归还是要科举的,还是要走条路,既然如此,那自然就要好生准备。
他现下每日倒也是按时去衙门当值,但却是把书带过去,去了之后便在自已屋子里安安静静的看书。
孙少锵和鞠孝忠他们,倒也很是识趣儿,等闲的事务他们便都处理了,只有那种他们办不了,或者是没有资格办的事情才会去打扰闻安臣,这种事情可也没有多少,两三日有那么一件,就很了不起了,所以闻安臣根本不用花费多少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情,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读书上。
闻安臣本身底子就很不错,他的这具身体,之前可说是熟读四书五经的,只不过后来闻安臣穿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在读书,所以略略荒废了些。现在只不过是把那些曾经记得,后来封存起来的记忆重新拾起来而已。这种情况,比从头开始,之前毫无基础的读书要强的多了。
而且闻安臣在后世能够拿到双博土学位,也可见得,他着实是那一类学霸式的人物,学习技巧还是非常丰富的,有了学习技巧有了原先那些丰厚的底子,再加上有大量的时间,闻安臣的进展非常之快。
第277章 绸缎铺
说到此处,他不得不感谢曹一夔。曹一夔送给他的那本读书笔记,对他读书有极大的帮助。
曹一夔可是堂堂进土出身,整个大明朝有多少读书人?其中每三年才能出那么些进土,只怕上万个读书人中也出不了一个进土的。每一个进土出身的官员,无论其品格如何,做事如何,但在读书方面那肯定是没的说的。放在后世,那个顶个儿都是万里挑一的学霸。
倒不是说曹一夔的读书笔记能够帮助闻安臣记得多么清楚,增强他的记忆,而是可以让闻安臣将书中的内容融会贯通。闻安臣读书之时,每每有茅塞之处,便会去翻一翻曹一夔的读书笔记,看完之后,顿时心中豁然开朗,明了其中之真意。
虽然闻安臣到现在为止也还不知道曹一夔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会给自已他的读书笔记,但既然想也没用,那索性就用了算了。
反正不用白不用,以后这个人情,他自然会还给曹一夔。
只不过,他这么做却被一些人给诟病了。因为,闻安臣现在可不仅仅是刑房司吏,事实上,他现在已经不是刑房司吏了,而是堂堂的秦州典史大人。只是他似乎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已已经当上典史一样,除了刑房的事务之外,其他的所有事务,完全放任,交给各个衙门的主官自已来管,他根本连手都不伸一下。
而他办公的所在,也不是去州衙的典史衙,还是呆在刑房。
这样的日子一天两天倒还行,但时间长了,州衙之中便是谣言四起。有说闻安臣是怕了巡检司那位耿义耿巡检以及壮班的朱通朱班头,这么做是不想惹事儿,暂时跟那两位好生相处。也有大肆反驳的,说:“你他娘的懂个屁呀!你瞧着闻大人是那种怕事的人吗?这位闻大人从进入州衙开始,便从来就没有怕过谁!当初都敢跟徐惟贤斗,现下难不成不敢跟那两位斗?真真是笑话!你看闻大人现在沉静,很多事都不管,人家是在韬光养晦呢!说不定正在暗地里搜集那两人的把柄,到时候便将他们俩一举拿下,就跟拿下当初的刑房司吏纪司明一样!
你瞧着吧,看看到时候谁倒霉!
这些耀眼自然也都传到了闻安臣的耳朵里,只不过他听听也就罢了,一笑置之。
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天气也一天天的炎热起来,很快就已经到了六月盛夏。
秦州城西,一条街上,一处新店面已经开张了。这处新店面,位置很是不错,正在这条街和另外一条街的十字路**汇处。因着是在十字路口的缘故,所以店面不是朝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而是在这个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上,朝着西南。
这处店面占了这个拐角,朝南的门面有三间,朝西的门面也有三间,规模可很是不小。
此时,门面上面已经挂上了一个硕大的牌匾,只不过牌匾被红绸给遮盖着了,看不见上面写着什么字。而此时,正有不少人在这家店里进进出出,为正式开业做着准备,很是忙碌。
周围哪些店里的顾客、伙计,甚至是掌柜的等等,有不少都在附近围观,瞧着这家店,脸上露出凝重与敬畏之色。因为,他们看得分明,那些正在这家店里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做着各种活计的人,赫然竟大都穿着白衫,做衙门中书吏的打扮。也就是说,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衙门里的人,而这秦州城中,能动用这么多衙门里的人替他做事的,而且都是坐着这等粗活累活的人,可没几个!
他们这些人都在街面儿上厮混了十几年,见了不知道多少人,经验何其丰富?一瞧见这样子,便是知晓,这家店背后的东家靠山,绝对是来头相当不小。不少人顿时就在心里打定主意,日后若是可能,绝对要跟这家店处好关系,万万不敢得罪了。
而于此同时,他们心中也很是好奇,不知道这家店到底是州衙中哪位大人开的,一个个都在心里猜测着。尤其是市井之中传闻比较喜欢做生意的那几位大人,都被他们给猜了个遍。
在这会儿,围观的人中,除了这些周围的店家之外,还有不少街面上的混混,游手好闲的闲汉。他们听说这边有家新开的店面,本来是想过来打打秋风来着,同时也是为了探探这家店的来路,背后之人是谁……等等。
若是这家店背后有靠山有后台,跟脚硬扎,他们以后便不敢得罪的太厉害,只是保护费当然还是要收的,但不会太过分。而若是这家店没背景没靠山尤其是若是外地人开的,那他们可就要死命的欺负了。
毕竟若是外地人的话,在秦州没有跟脚,连熟人也没几个,又能拿他们奈何?
但是当他们一来,看见眼前这般架势,顿时心里都是一哆嗦,不少人都赶紧回去,给自家上头的人报信儿。很快,这家店所在的这条街,周围的那些地下势力,便基本上都得到了一个消息:新开的这家店,不好得罪,势力很大,来头不小!
在这家店里面,各项东西都已经准备停当,一长溜的柜台都是上好的木头打造,外面漆得光光的,看上去就很是气派。在柜台下面,以及柜台后面的桌子上,则是摞了一匹匹的绸缎,一卷卷的各式布匹,打眼儿一瞧,五颜六色,种类繁多,不说应有尽有,但至少也算相当齐全。
这店里面装修的也很是不错,水磨青砖,墙上涂着白泥,到处都打扫得非常干净。在一处角落里,还有第一道门,门后有楼梯,可以通向二楼。
还有七八个伙计,这会儿正在忙忙碌碌的收拾。他们收拾的多是货品,而那些衙门里的人,则是在做开业前的准备。
一楼卖的是寻常的绫罗绸缎,以及日常用的布匹等等,而二楼买的,则是比较珍贵稀罕的那种。比起一楼来,二楼面积要小一些,但明显要高档很多,无论是装饰还是摆设,都比一楼要上档次。而且设计这里摆设这里的人,估计应该也是个颇有匠心颇为讲究之人,把这里弄得非常之雅致。
此时二楼的窗户有几扇微微开着,有阳光从外头透进来,洒落在地面上,形成点点光斑。这会儿正是春日,天气还不太热,阳光洒下来,也是暖暖的让人觉得舒服。
二楼除了这些货品之外,此时还有两个人,正是闻安臣和张玉琳,这会儿闻安臣正把张玉琳揽在怀中,附在她耳边,低声的说着什么。
很明显,这家店自然就是闻安臣张罗着给张玉琳开的那家绸缎庄子了,这些日子以来,他虽然一直在读书,但别的事儿却也没闲着,毕竟那些事不用他自已去做,动动嘴皮子吩咐一声就可以了。这些日子,他让赵纯告诉赵记大车行那些走远路的车夫们,让他们去了外地之后,但凡当地是盛产丝绸的,便多一些绸缎布匹回来。不用太多,量力而行,在车子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就可以,如此一来,每一趟带回来了绫罗绸锻自然都不会太多,但是呢,架不住趟数多呀!
赵记大车行毕竟规模极大,马车众多,去往外地的马车也非常多,这个带回来三五匹,那个带回来七八匹,积少成多之下,用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闻安臣手里头竟然已经积攒了两千多匹各式绸缎布匹。
而且这些布匹没有多少重样儿的,没一种类的可能也就是三五十匹而已,也就是说他这两千多匹丝绸绸缎里面,种类达到了五六十种,若是拿来开店的话,这就是比别人多的一桩优势——因为他家的绸缎庄子里头,种类比别家多太多了。种类多,顾客可以选择的就多,人们要求都未必是一样的,喜好也未必是一样的,他家的选择多,人们自然就愿意来他家买,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而购买这些丝绸,闻安臣虽然花了不少,但也不是不能承受。毕竟这些丝绸基本上都是那些车夫们在产地买回来的,卖给闻安臣自然也是按照成本价,他们是不敢多要闻安臣钱的。当然,闻安臣为人也讲究,每每会多给他们一些,总归也算是人家的一个辛苦钱,不好让人家白给稍待这一趟不是?
手里头有了这些丝绸,他又盘下了一处店面,雇了不少伙计。到了今日,这处店面已打扫收拾干净,其间用了大约三五天的时间。现下已经诸事准备妥当,正巧今日是个良辰吉日,便正式开张了。
闻安臣低声道:“好啦,宝贝儿乖啊,别在这儿了呆了,咱们该当下去了。今日乃是开业的日子,时辰也快到了,你这个大掌柜的不露脸那可不行。”
张玉琳让他说的脸有些通红,手轻轻的在他腰间捏了捏,低声道:“官人,你别这么说,我是什么大掌柜的?我真怕我自已做不了的。”
“怕什么怕?有什么好怕的?”
第278章 开业
闻安臣忽然将她推开,板着脸训斥道:“你就记住,这是我的生意,你在替我管着,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哪怕生意做亏本了,也没关系,做赔本儿了我担着,只要你开心,你有个事儿做就好。”
一开始闻安臣脸板了起来,这时候张玉琳心中一哆嗦生怕闻安臣是真生气了,但听到后来便知道他是在开玩笑,拿自已消遣,不由得白了他一眼,小嘴儿微微一撅,跺了跺脚,不依道:“官人,你就知道消遣奴。”
那一声官人,叫的是
缠绵
悱恻,又软又嗲,叫的闻安臣心尖儿都是一颤,双腿都有些发软,顿时十分情动。
他把张玉琳楼在怀中
上下其手
,张玉琳不一会儿就让他给摸得满脸通红,这会儿却是她不依,是她想要赶紧下去了。
她娇声
喘息
道:“官,官人,别在这儿,下面好多人呢?咱们这就该下去了吧?”
闻安臣低低一笑:“离着
开业
还有半个时辰呢,却也不着急,来,过来。”
说着,他拉着张玉琳走到墙边,往那儿一站而后手搭在张玉琳的肩膀上朝下摁,张玉琳明白他是什么想法,抬头白了他一眼,而后身子一蹲,跪在她面前,低下头去。
闻安臣舒服的叹了口气,侧脸往外头一瞧。他此时正靠在墙边,旁边就是一扇窗户,此时窗户半开着,下面人是什么样子他是能够看得真切的。闻安臣瞧见围观的那些人脸上基本上都带着一丝敬畏和忌惮的表情,他嘴角微微一勾,
露出
一抹笑容。
本来他是不大想让其他人知道这家店是他帮张玉琳开的这个事实的,但是鞠孝忠这人贼
精
贼
精
的,不知道怎么地却是听说了这事儿,竟然带着刑房书吏们来店里帮忙做事。而闻安臣一开始是不大高兴,不过后来转念一想,这样做却也有好处,让周围的那些人都能意识到这家店的背景和靠山,张玉琳做起生意来自然也就会少了许多麻烦,免受许多打扰,所以他便也默认了。
现下看来,这样做确实效果还真是不错,半个时辰之后,闻安臣和张玉琳一起从二楼下去,张玉琳脸上还有些许晕红,那是方才情动的表现,现在还没有褪去。
见到闻安臣两人下来了,大伙儿都是赶紧拜见,闻安臣冲着鞠孝忠等刑房书吏笑了笑,道:“诸位,今日辛苦你们了。”
鞠孝忠等人赶紧道:“不敢,不敢,为大人做事,不敢言辛苦。”
而后,闻安臣又把那些伙计们叫过来,一番吩咐训话。内容无非便是让他们好生做事,做的好了自已肯定不吝赏赐,做的不好定要惩罚之类的话,也让他们对张玉琳多多尊敬一些。其实这些话,用不着闻安臣说出来,他们自然就会这么做,现下谁还看不出来这位大掌柜的和温大人之间的关系?
不少人都已经猜出来了,这位大掌柜的只怕是闻大人养在外面的外室,这等关系,谁敢得罪?
眼见得大伙儿凛然听命,闻安臣微微一笑,吩咐道:“好了,开始吧。”
闻安臣一声令下,
开业
仪式正式开始。
方才刚刚关上的门,此时被重重推开了,几个书吏拿着鞭炮,在外面燃放。鞭炮的噼里啪啦声响了起来,红纸屑四处纷飞,很快就在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层,围观的人中也有许多周边百姓家的孩子,小孩听到这等鞭炮声,一个个都是很兴奋的叫喊,顿时平添了几分热闹。
而后牌匾上面挂着的红绸缎也被扯了下来,
露出
了匾牌上的字样,赫然是五个大字:“张记绸缎庄。”
没错,闻安臣就是用张记绸缎庄来作为这座绸缎庄子的命名,而且在与之相关的文书上,他写的也都是张玉琳的名字,完全挂在张玉琳的名下,看起来,这座产业跟他是毫无关系的。
接下来,张玉琳这位大掌柜的便是走出门来,跟各位街坊邻居见面问好,说一些请大家多多照顾之类的话。
眼见得新
开业
的这家规模如此之大的张记绸缎庄的掌柜竟然是个女子,而且是一位如此年轻,如此貌美的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