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入秋
闻安臣这两日很忙。
他破了这案子之后,在蓟镇可说是声名鹊起,不少人都想来瞧瞧这位传奇人物长什么样子,是以许多人都寻觅到这儿来瞧他。而且牛家湾的人也来了几次,不过他们是为了道谢而来。案情告破之后,牛昶畊想到自已误把一个军兵扭送到总镇府,差点儿铸成大错,便是一身的冷汗。他是昨日带着人来给闻安臣道谢的,还很是提了一些礼物,只不过闻安臣这儿哪有地界儿放礼物?而且他也不想收下,一番婉拒之后,便让他退回去了。
而这会儿,他刚送走张家孝子的母亲。
这位老太太听说是闻安臣破了案,还了他儿子儿媳妇一个公道,执意要来谢谢闻安臣。
刚把人送走,便瞧见戚金过来了,还招呼自已。
闻安臣赶紧过去,笑道:“你怎么来了?”
两人这几日很熟了,若不然戚金也不可能喊他闻兄弟。
“这位曹大人要见你。”戚金介绍道:“这位是直隶巡按曹一夔曹大人,曹大人,他就是闻安臣。”
“直隶巡按曹一夔?”闻安臣颇为诧异,不知道这人来找自已是为的什么,不过到底不能失了礼数,他地位比较低,便先行礼,道:“见过曹大人。”
曹一夔也还礼。
戚金笑道:“二位先说着,我去那边瞧瞧。”
说完便离开,他虽然不知道曹一夔来找闻安臣是为什么,但想来人家说的话,肯定是不愿意自已听到的。
曹一夔也不扭捏,也不拐弯抹角,直接便道:“闻司吏,本官是直隶巡按,每年都去北直隶各地巡查,也破了不少案子,对此颇有兴趣,也算是有些心得。这次来蓟镇,也是听说了前几日的那个案子。听闻你在秦州破过几个奇案,而这次颇牛家湾这起案子的手段,本官也是很佩服的,便想来请教请教。”
就这一席话,闻安臣大致能推断出来这人是什么性格了。
他说话很直,不拐弯抹角,直接道明来意。而且这个人心里没那许多条条框框,是很实在,能做事的一个人,若不然一个堂堂七品文官,是不大可能对一个没品级的吏员说一声佩服的,更别说来主动请教了。
这算是折节下交了。
闻安臣笑道:“大人客气,请教不敢当。大人有什么要问询的,在下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这么一说,曹一夔真就开始问了。
问的果然都是跟案子有关的。
闻安臣也是问什么就答什么,绝无推脱,他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独到的见解,曹一夔听了,心下也是颇为的佩服。
俩人就在这野地里谈了起来。
说了足足有半个多时辰,曹一夔看了看天色,笑道:“也不早了,你也先忙着,本官这便走了。”
他叹了口气:“本官破了这许多案子,心中也是颇有些自矜的,却没想到,这方面的本事,本官远不及你。说起来,你倒是比我更有资格当这个差事。”
“大人太客气。”闻安臣笑道:“无非是术业有专攻,在下于此略有些擅长,但是在别的方面,大人您就比我强太多了。”
曹一夔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告辞离去。
等他走了,杨诚从一边走出来,笑吟吟道:“闻兄弟,你这儿可是热闹的紧呐!”
这几日,闻安臣这里确实很热闹,而且说实话,一定程度上是耽误了工程的进度的。只要来人了,闻安臣就得去寒暄几句,而且干活儿的民夫们也会看热闹,注意力自然而然就不集中。若是把闻安臣换做别人的话,杨诚肯定已经大声训斥,不给好脸色看了。但面对闻安臣,他却是始终笑嘻嘻的,一句难听的话都没有说过。
因为他是闻安臣,破了这起案子的闻安臣。
由于被牛昶畊等人扭送到总镇府的军兵,如果真是这军兵干的,那就相当于让蓟镇上下的军兵军官都没脸。而闻安臣破了这案子,证实不是军兵干的,还了大伙儿一个公道,这让很多蓟镇的军官都对他心生好感。
比如说那位负责三屯营新镇城的修建,从来是冷着一张脸对谁都不假辞色的齐参将,在闻安臣破了案子从总镇府回来之后还专门来见了他一次,竟还跟他谈笑了几句。
这可是颇罕见的事情。
这也说明,闻安臣做的这件事情,结结实实的赢得了蓟镇不少人的友谊。
“走吧,闻兄弟,这也不早了,咱们喝酒去。”杨诚哈哈笑道。
“哦?今日又是谁做东?”闻安臣笑问道。
这几天做东请他吃饭的不在少数,每每都清杨诚做中人邀请他。
“这倒是没谁,就咱俩,说起来,这几日你吃了许多别人的饭,却还没吃老哥我的饭呢!”杨诚点了点他:“不够意思。”
闻安臣打了个哈哈:“你老哥的饭,我哪里能不吃?走,今日无醉不归。”
——分割线——
时间一日日过去,转眼间,已经到了八月。
八月金秋,北地蓟镇已经是有了几分凉意,早晚间,甚至得穿着夹衣才行了。
山上的树木,落叶纷飞,一眼望去,一片略带些萧疏的黄,
在老三屯营镇城的外围,一座雄城,已经拔地而起。
城墙已经建起了足足有两丈四五尺的高度,远望颇为壮观,如青黑色的山峦横亘。东南西北四条城墙接壤的地方也在修建,只在各处要建城门的地方留下了门,以供人车通行。
民夫们还在城墙上下热火朝天的忙活着。
闻安臣站在不远处的一座小土丘顶部,眯着眼睛瞧着。
有风卷来,带来阵阵寒意,闻安臣不由得裹了裹衣服。
按照闻安臣自已的估计,如果只是修建城墙,在没什么额外的活儿的话,再有半个来月,自已就能带着秦州的民夫们离开了。
戚金又来了。
过去那些日子,他常来,有时候找闻安臣喝酒,有时候只是单纯找他说说话。他很推崇和认可闻安臣的见识,觉得跟他说话很有意思,而且能听到许多之前根本想不到的事情。他还不止一次的跟别人说过这个事儿,也算是为闻安臣在蓟镇扬名做了贡献。
不过这一次,戚金找他既不是喝酒也不是说话。
“闻兄弟,大帅要见你。”
戚金说道。
第148章 不一样的两位大帅
闻安臣进总镇府的时候,戚继光正拿着一张纸仔细的看,看完之后,他拧了拧眉头,良久方才松开。
而后他点燃了蜡烛,把纸烧掉,灰烬扔到一边的痰盂里。
曹一夔来到蓟镇的前后情况,戚继光已经查的清楚了。
曹一夔本在京城,结果蓟镇的案子发了没两日,他就出京了,说是要去天津卫海河那里瞧一瞧,结果一出京就直奔了蓟镇。
当初曹一夔向戚继光解释过这个问题,言道是在客栈中听人说起这个案子,起了好奇之心,便赶过来瞧瞧。
这话没什么破绽,不过戚继光发现了一个细节——有人瞧见,曹一夔离京之时,走的是德胜门。
天津在北京城的东南方向,如果曹一夔真要去天津的话,绝不应该走德胜门,因为德胜门是京城的北门,从这里出去,再去城外绕个大远,赶去天津卫?何必呢?
曹一夔这么精明的人能做出这种事来?
显然不可能!
这就说明,曹一夔的目的地,就是蓟镇。
那就是冲着他戚继光来的!
曹一夔显然是没有预料到戚继光如此有能量,竟然能查清楚他出京时候的行踪,他出京之时并未注意这个问题,但却被戚继光瞧出了破绽。
当然,戚继光也就能瞧到这一步了,再深一点儿的东西,比如说曹一夔的背后是谁,他还是不知道的。因为曹一夔和张四维的关系隐藏的很深,而戚继光布置在京城打探消息的人手,还渗透不进张四维府中去。
再说了,张四维对张居正素来顺服,戚继光也不会想到竟然是他。
但能猜到曹一夔的目的是自已,与戚继光而言这就足够了。
虽然不知道是谁,但他知道有人想要对付自已。曹一夔就是下手的人,而他们要寻的由头,则就是那件案子。
此时戚继光当真是对闻安臣感激至极,若不是他的话这个案子岂能破的那么快?若不是破案那么快,肯定就被人寻到由头了,说不得现在得有什么变故。
所以亲兵通报闻安臣过来之后,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出了门,站在台阶上迎着。
这是很高的待遇了,尤其是对象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吏员而已。
闻安臣显然是受宠若惊,连声道:“戚帅,使不得,使不得。”
“如何使不得?”戚继光哈哈一笑,不过他并未说明原因,这件事儿,他不打算让闻安臣知道。
对于闻安臣这个地位的人来说,知道的多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两人进了花厅,各自落座,戚继光着人上了茶水,两人说了几句闲话,戚继光便是说明了此次叫闻安臣来的目的。
他把那份李成梁又打了胜仗的军报拿出来,递给闻安臣,道:“你瞧瞧这个。”
闻安臣有些狐疑的拿过来,看了两眼,顿时便是挑了挑眉头。
细细的看完一遍之后,他笑道:“辽东又有大捷了?”
“没错儿,李总兵又打胜仗了。”
戚继光瞧着闻安臣,沉声问道:“本帅这次叫你来,也是想考校你一番。”
“考校一番?”闻安臣顿时精神一振,虽然不知道戚继光的目的是什么,但这种机会可是难得。
戚继光道:“本帅问你,你看,这一次李总兵斩首这许多,好大一场大捷,你说,日后会不会这泰宁部和插汉部便会畏惧大明天威,再也不敢进犯了?”
闻安臣想都没想,毫不犹豫道:“当然不会。”
“哦?那你说说,大约再有多久,辽东会再起边患?再打上一仗?”戚继光立刻追问道。
“在李总兵的治下,辽东的那些部落,从来是会死人,但不会灭绝。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强盛起来。多则一年两年,少则三个月五个月。”闻安臣沉声道。他忽然嘴角露出一抹诡谲:“又或者,是朝中有人弹劾李总兵跋扈遮奢的时候,辽东就又该打仗了。”
听到闻安臣这一句,戚继光悚然一惊,目光紧紧地盯着闻安臣。
闻安臣说的是很对的,辽东的战事当然不会停歇!甚至戚继光现在就猜到了,过不了多久,一年半载,甚至几个月之后,李成梁就还会再打一仗。
闻安臣压低了声音,嘿然道:“养匪自重,这些年,李总兵不就是这么做的么?”
此刻,他有种重新认识了闻安臣的感觉。
之前在他看来,闻安臣虽然是有些才华,但主要是思维敏捷且缜密而已,这种性子,就破案方面确实比较擅长,但在其他方面,他也没看出什么很厉害的地方来。而此刻,闻安臣对李成梁的这一番论断,用一阵见血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太透彻,太清楚,太明白了!
一语将李成梁在辽东的行事方式概括的全活,他被李成梁此人的性格描绘出一二。
此时戚继光极为好奇,闻安臣是怎么知道的这些事情?他身为蓟镇总兵,天下最顶尖的武将之一,知道这些还说的通,但闻安臣呢?他所在的秦州,距离辽东遥遥数千里,只怕辽东的消息都传不到那里去,他根本接触不到,又是怎么知道的?
不过戚继光虽然心中颇为疑惑,但却没有多问,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一点小秘密,深究的话,说不定会引起人家的不悦。反正他知道闻安臣身家清白,来历清楚这就足够了。反正闻安臣不会是什么奸邪小人,更不会是敌人派来大明的奸细,管他是怎么知道那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