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大埠,读书人就越多。而这带头的衙役,虽然没亲自接触过类似的事情,但却亲眼目睹过,更是知道一位当年在府衙中呼风唤雨,势力颇大的同僚,就是因为当众羞辱了一个秀才,结果被那秀才带着一群同年围攻,把他堵在府衙门口破口大骂,一顿厮打,拳打脚踢之下给打了个半死。后来那人虽然没死,但当众受了这绝大的羞辱,心中郁郁,没两年就病死了。而那些闹事的秀才呢?一个都没处罚,这事儿便不了了之了。
这衙役的态度立刻恭敬起来,冲着闻安臣微微点头,伸手一引:“那还要劳烦公子跟我们去趟现场,然后待会儿一起在这里等待片刻,想来待会儿典史大人就要来了,典史大人终归是要向你问些东西的。”
第119章 褚霸
这衙役称呼闻安臣为公子而不称呼闻官人或者是什么闻司吏之类,显然,在他心目中,闻安臣这个秀才的身份要远远比秦州刑房司吏的身份更重要。
其实,一个秀才的地位并没有这么高,但问题是闻安臣这个秀才实在太年轻,看样子也就是二十岁上下。他还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之内中举人,想得更长远一点甚至会中进土,到了那会儿,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闻安臣笑道:“这是应当的。”
待几个衙役把围观的百姓都给驱离,那领头的衙役便带着他们并闻安臣和赵长宁二人,一起进了巷子,很快就来到了事发现场。
当看到那满地的尸体,四处横流的鲜血,这些衙役们也是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一个个脸色难看。
死者足足有六个,一个个死相凄惨,鲜血几乎汇聚成了一条小河,顺着墙角往外流去。地上散落扔着一些木棍之类的武器,上面还沾染着鲜血,地上有血脚印,一行通往巷子外头,一行通往巷子深处。通往巷子深处的那些脚印显然要更多,更繁复杂乱一些。
那带头的衙役拧着眉头看着这一切,许久之后,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今年快四十了,不到二十岁就承袭了父亲的位置进入他们,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西安府是大埠,人口众多,里头各方势力又是鱼龙混杂,是以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但他这二十年里头,也从未见识过这般血腥的场面。
他仔细看了一会儿,指着通往巷子口的那脚印道:“闻公子,这是你们的脚印,是么?”
闻安臣点点头:“没错儿。”
那衙役又指着一处鲜血喷洒的幅度格外大的,连墙上都溅了不少血的地方道:“这里,是那人被断了臂膀的地方?”
闻安臣又是点头。
“连断臂都被拿走了,看来那一伙儿贼人很是小心,可能是老手了。”
带头的衙役说了一句。
闻安臣心中却是暗自庆幸,幸亏胳膊也被拿走了,不然还有些麻烦,因为根据他编的话,这把重剑的使用者被斩断了臂膀。这个年头儿虽然没有指纹技术,但如果断臂还在,那有经验的仵作就能够从那断臂的手上看出来这个人到底是擅长用刀还是擅长用剑,说不定就能拆穿闻安臣的话。当然,这个没什么大碍,仅仅是有些麻烦而已。哪怕是北拆穿了,闻安臣也可以一口咬定,只说不知,毕竟这个可能性太多,说不定这剑是那大汉用的自家同伴的呢?对不对?贼人们换个武器用不是很正常么?
又看了一阵儿,那带头儿的差役便吩咐大伙儿别别瞎看瞎摸了,好好守住四周,等待上头的人来。
闻安臣冷眼旁观,发现此人行止颇为有度,指挥的也是有条不紊,倒也是个有些能力的,并不仅仅是把心思用在歪门邪道上。
没过多久,上头的人就来了。
来的人并不是西安府知府,而是西安府推官,还带着一大帮子仵作书吏之类的,看见那些书吏,闻安臣便是有些亲近,想来这些人都是刑房的了。在大明朝,各府推官负责刑名之事,西安府推官在西安府,和闻安臣在秦州的地位差相仿佛,当然,单纯比级别的话那是天差地远——西安府推官乃是堂堂正七品朝廷命官,而闻安臣连正式官员都不是。
西安府推官名为褚霸,也是进土出身,他是中了进土之后立刻授的西安府推官,上任已经两年了。做官时间不长,但年纪却很不小,现在已经四十多了,盖因中进土太晚的缘故。这个中年推官面色黝黑,宛如锅底一般,方面大耳,面色尘俗,显得很是威严。
他来了之后那带头儿的差役便迎了上去,磕了个头,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褚霸听的时候始终面色不改,表情分毫不动。
听完之后,他看了一眼闻安臣,沉声道:“你是闻安臣?”
闻安臣恭恭敬敬道:“学生正是。”
“我听说过你,秦州的闻安臣,名气很不小嘛!”褚霸微微颔首:“你那些案子破的不错,是个心思灵巧的。”
闻安臣有些受宠若惊,赶紧道;“大人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站在一旁的那带头儿的衙役更是心中一惊,心中暗自庆幸,得亏方才没得罪这个书生,不然麻烦不小。秦州距离西安府千里之遥,连推官大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头,可见此人很是厉害,名头这么大,确实是不好得罪的。
“不过,你既然是读书人,又有秀才功名,当以科举为先,这才是正道。”褚霸教训他道。
褚霸盯着闻安臣,忽然叹了口气,道:“本官便是个教训,如你一般,本官也是二十余岁便破了些案子,也算是有了些名声,但那又如何?破案又不能帮着你中举中进土?若是没有功名,便极难再往上走做官,绝大可能是一辈子都是个小吏而已。本官用了二十年时间才中了进土,一中进土就做了官,这可是我盼了二十年的,若不是有这个进土功名,我便是破再多的案子,现在也还是阳谷县的一个刑房司吏而已。”
“我说的这些话,你明白了么?”他看着闻安臣问道。
闻安臣心中感念,后退一步,郑重的深深一揖:“多谢老大人教诲!学生必会铭记在心!”
那些跟着褚霸来的刑房书吏等也都是惊诧的紧,他们跟着褚霸的时间不短了,知道这位推官大人素来是话很少的,却没想到,今日竟跟这个初次谋面的年轻人说这么多,显然是深有感念。
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褚霸看着闻安臣,脑海中满满的都是自已当年的影子。
他们两个人,确实是极像。
甚至就连褚霸自已都有些诧异,自已今日话似乎格外的多。
他失笑一声,摆摆手,没再说话,走上前去,围着那些尸体开始仔细探看。
“此三人一人喉咙中剑,伤口深两寸,喉管被切断,血肉被切开,后两人,一人后心中剑,一人胸口被刺中面门,当是那用剑的高手贼人所杀……”
“此处当是那高手被断臂之处。地上还有切痕两处,一处入入三寸,长有四寸,一处入土一寸,长有一尺三寸四分,据本官猜测,当是那使剑的高手斩断了对方一人的刀,那刀头和断后的半截刀都掉落在第,方才会形成这种情况。而后这用剑的高手收势不及,才被斩断臂膀。”
第120章 摆脱嫌疑
“这么说,这些被杀的人中,起码有两个用刀的。”
褚霸回头看了闻安臣一眼:“你瞧着有几个使刀的?一个还是两个?”
“这个,学生确实不知。”闻安臣心里狠狠的跳了一下,他没想到,这褚霸的破案水平竟然也这这般高,眼神也这么毒辣,竟是一眼就看出破绽来。他强自镇定,苦笑道:“当时地上躺着几个,另外几个贼人战成一团,学生这边,是另外一处战团。”
“有人挡着,再加上当时乃是生死之间,心中紧张,确实是没看真切。”
褚霸道:“这倒也正常。那说不定是我想岔了,这用剑的贼人高手被斩断臂膀未必和他斩断别人的刀就一定有关系,说不得是断刀在前,而后才有了断臂之事。”
自言自语了这一句,便不再问他,接着回去看现场。
一条条的信息从他口中说出来,旁边有书吏奋笔如飞,快速记录着。
闻安臣看的心里发凉,后背又渗出一层汗来,悄悄咽了口唾沫。褚霸当真是厉害,一条条的推断,如亲临其境一般。还好,他对闻安臣印象极好,而且先入为主,听了闻安臣的那些话,只以为是真的,因此根本就没往他身上怀疑。
同时他被闻安臣的话给误导了,自然而然的思路就偏到了另外一个方向上。其实如果之前没有听闻安臣所说的一些话,没有在内心深处对闻安臣产生根深蒂固的信任,那么褚霸根据现在得出来的这些东西是可以推断出一部分真相的。
但问题是,他既然这么信任闻安臣,认为闻安臣说的不会是假的。根据闻安臣说的去推断,于是有些东西就跟真相南辕北辙了。当然,很多闻安臣想让他们知道的真相还是可以得出的。
到最后,褚霸得出来的结论和闻安臣提供的事情的过程大体相似:有两拨人在次火拼,闻安臣和赵长宁两人,为了追那个贼偷跑到这条巷子里,被卷进了这起事件。那个贼偷被杀,而火拼的这两帮人,显然有一方占尽上风,另外一方大部分被杀,最终应该是有一个到两个人逃走了,而占上方的那一拨则是追了上去。
根据延伸到巷子口的脚印,褚霸判断出,当闻安臣和赵长宁两人逃走的时候,那边占了上风的贼人应该是追了一段,但后来想来是为了追仇敌,而放弃了他们。当然,也应该是怕追出去之后被人瞧见,因此泄露了身份。至于这两拨人了身份是什么,为何要选在此地火拼,他们中间又有什么仇怨,现在便不得而知了。
还是要先把尸首带回去,等辨认出他们的身份来之后才能再做计较。
当然,闻安臣估计这个辨认身份的时间不会持续太长,因为那几个死的人都是成大人手下的家仆,成大人既然是布政使司的官员,那么这几个人应该是和衙门里的人会有一些接触的,被人辨认出来的可能性相当大。
至于闻安臣和赵长宁两人,褚霸出于对闻安臣的信任,并没有把他俩带到衙门里头,而是直接就在这儿问了。
他问得不太多,基本上都是闻安臣主动提供的那些信息,毕竟在褚霸卡看来,闻安臣这个因为巧合被卷进此事的人是不可能知道很多内幕的,他只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当然他是绝对不会猜到,这两拨人其实都是为了闻安臣而来。
“对了,褚大人,学生有个问题想请问您一下。”闻安臣忽然道。
褚霸道:“你说。”
闻安臣道谢,而后道:“学生此次之所以来到西安府,是要带领民夫去往蓟镇修建工事。蓟镇此次重修敌台等,征募天下民夫,我秦州也在此之列。学生此次带着一百五十名民夫前往蓟镇,只是谁曾想到,却是在这里被卷进了这等凶杀大案之中。学生知道,这案子要破,没个十天半月只怕是做不到,旷日弥久之下,不知要在次被耽搁多久?若是耽误了大事,学生实在是担待不起。不知……”
他话没说完,但褚霸已经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沉吟片刻,道:“你并非涉及此案,只不过是瞧见了而已。今日该问的话,也都问得差不多了,你若想离开,随时可以离开。若是此案难破,以后大不了行文秦州让你过来协助破案。”
闻安臣心里长长地松了口气,弯腰躬身道:“多谢大人。”
问完了话,褚霸便是让人收拾尸首,又采集了一些证据,而后回了府衙。闻安臣两人则是被允许离去,当然,那把剑褚霸是要带走的。这种东西,是非常重要的证物。
褚霸离去之后,闻安臣立刻带着赵长宁谢韶韵等人回到了众人落脚的客栈。进了房间之后,他重重地吁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靠在椅子背儿上,只觉得浑身无力,身子几近虚脱。
他实在是太累了,这会儿简直是身心俱疲。之所以会这么累,三成来源于被卷入的这件事件,以及方才的被追杀,而七成则是因为应对方才褚霸的盘问。要知道,想要神色从容在丝毫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应付过这等刑名老手的盘问是何等的艰难。主要是一个应答出错,被褚霸怀疑上,那么则后果不堪设想。
还好还好,褚霸并未对他生疑,而且还允许他随时可以离去,这就是极大的好事。
闻安臣摒退了众人,单只留下了赵长宁,他面色凝重道:“赵小姐,今日这事儿,须得烂在肚子里,谁也不能说出去,若不然必然有弥天大祸,明白了吗?”
赵长宁重重点头,她直到现在说话还是有点魂不守舍,整个人精神非常萎靡。闻安臣也比较理解,毕竟她今日经历了这等事情,对于一个长居深宅之中的富家小姐来说,着实是很难承受。
闻安臣劝慰了几句,赵长宁也没怎么说话,只是摆摆手,便回了自已的屋子。而后谢韶韵进来了,走到闻安臣身边,蹲下身子握着她的手,抬着脸看着他,满眼都是柔情。她柔声道:“今日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看你心情很差。”
闻安臣苦笑一声:“这事儿,还真是人算不如天,谁承想出来一趟,确实碰见了这么倒霉的事情。”
说着,便是把事情的过程,跟她描绘了一遍。谢韶韵听了,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这真是天降横祸了。
“还好,今日算是撑过来了。你放心,我没事儿。”闻安臣道:“褚大人允许咱们随时可以离开,那咱们现在便走。”
“不对!”他刚站起身来,忽然拍了拍脑袋,道:“若是现在就走,未免有点仓皇逃离的感觉,若是被有心人盯着,只怕会引起怀疑。罢了罢了,咱们已经在这店里住下了,便就住一宿吧,明日一早再行离开。”
第121章 黄榆关
果然不出闻安臣所料,褚霸着人把那几具尸体抬回去之后,没多一会儿,约莫在傍晚时分,便有人把他们认了出来。
辨认出这些人正是布政使司经历司成大人的家仆,于是很快,成大人就被招到了西安府衙。
当看到那几具摆在地上的,瞧着很是有点儿眼熟的尸体,成大人吓得面如土色,连连后退了两步,腿一软差点直接坐倒在地上。
褚霸心中鄙夷,脸上却不动声色,把事情的过程大体说了一遍,而后向成大人问道:“您这几位家仆?您可知道他们素日里跟谁有什么仇怨吗?今日之事你又知道多少?”
“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成大人连连摆手。
褚霸道:“成大人,瞧你现在心神不大稳定,这样,你先在偏厅里休息片刻,过会儿咱在说话,如何?”
说罢,也不管成大人同意不同意,便着人把他架到偏厅里去了,先让他安静一会儿,稳定一下心神再说。褚霸也比较理解他,知道一个人遭遇了这种事情,难免心情会不太稳。成大人坐在偏厅中,重重地喘着气。他当然知道自已手下的几个家仆是去做什么的,但他却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成了这个样子,现在出现在他面前的竟然是几具尸首!
这是怎么回事?他脑子几乎有些懵了。过了好一会儿,成大人的心情方才恢复了平静,大脑也开始正常运转,把事情的整个过程给想了一遍。
“那姓闻的说是追个小偷,然后进了巷子,结果正好碰到两拨人火拼,而其中一拨人便是我的家仆。这事儿,实在是有些蹊跷啊!”
成大人细细想了一下,他虽然知道一些内情,但想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没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毕竟这件事太过蹊跷,先是一拨人想着从闻安臣身上捞好处,然后又有另外一拨人想着杀掉闻安臣,结果最后想要杀的人没杀成,而那些想捞好处的人,却被杀掉了。任是成大人想象力如何丰富,也猜不到其中的内情。
他想了半天,只是坚定了一个念头:绝对不能把我卷进这件事里面。
要知道,他在布政使司里面的地位就很尴尬,境遇也比较惨淡,一旦再被卷进这等事里,那说不定连现有的位置都保不住,不知道会被人整治成什么样子。而且一旦他坦言说出自已的家仆是去跟踪闻安臣的,那好么,肯定人家就会问了,你的家仆为什么会跟踪闻安臣?
他说他只能老实交代了:是想在闻安臣身上捞钱,所以才会跟踪。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的家仆过去干那些破事儿也都会被抖露出来,这就会把他给牵扯进去了。
所以他暗道:“必须要一问三不知:我就是不知道家仆去做什么了,我什么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跟我没任何关系,你们也别再来问我了!”
于是接下来,在面对褚霸的询问的时候,成大人就保持这个状态,什么都摇头,只说不知道。他这样,也是无形中让闻安臣摆脱了嫌疑,毕竟如果他说实话的话,虽然会把他卷进去,但闻安臣之前说的那些,也就都成了谎言。毕竟那些被杀的人,是因为要跟踪他才被杀,闻安臣便不可能脱了关系。
不过成大人有这样的表现也在闻安臣的预料之中,成大人既然这么说,相当于又是一条线索断了,就更没道理里怀疑到闻安臣头上来。
几个人一夜忐忑不安,辗转难眠的,好不容易捱过了一夜,第二日一大早,闻安臣便带他们出了城,本来说好这一日需要在西安府休息的,但现在谁还有那个心情?闻安臣回去之后,立刻便带着民夫们拔营起寨,继续前进。
——分割线——
黄榆关乃是从北直隶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北直隶中部和南部的商人旅者如果需要去往山西的话,通常会走黄榆关这条路。而北直隶北部和京师的,如果要去陕西则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朝西南方向走黄榆关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另外一条则是走西北,过宣大,由宣府大同再往南到达山西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