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悬疑,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刑侦大明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宣大总督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918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3:37:40
  就在他们怔了一怔的当儿,闻安臣已经杀到了眼前。
  赵长宁已经吓呆了,这会儿还没回过神来,闻安臣也顾不得许多了,一把抢过她手中的那把利剑,朝着挡路的一个汉子狠狠的劈了下去。让他诧异的是,这把剑出奇的沉重,只怕比一般的腰刀还要重一倍,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材质打造的。
  能使用这样的重剑,想必赵长宁的膂力也不错。
  也就是这会儿闻安臣没法子仔细打量,若是能仔细看的话,就能够发现,这重剑比一般的刀还要宽,而且虽然开刃极为锋利,但剑脊和剑身却是格外的厚重。一般来说,剑走轻灵,但这样的剑,更适合劈砍,势大力沉,并不适合那种轻灵的使用方法。
  而赵长宁终归是个女子,力气再大也是不如军中出身,日日操练持续了数年之久的闻安臣,所以这剑其实更适合闻安臣用。
  闻安臣狠狠的一剑当头劈下,他知道这会儿情况危急,如果不能及时脱身的话,只怕今日就走不了了,是以全无保留,使出了全力。那重剑破空,声势格外的凌厉狠辣。
  秦虎一瞧,便是一声惊呼,高声道:“当心,这厮是个练家子!”
  方才他们躲在墙上看戏的时候,一直是赵长宁在打,闻安臣并未出手,而且秦虎先入为主,觉得如闻安臣这等读书人出身的文职吏员,不说是手无缚鸡之力,至少应该是不会武功的。却没想到,他这一出手,气势非凡,竟是个身手不弱的。
  那拦在闻安臣身前的贼人本能的便是挥刀一格,他身材不高,却是极为强壮,胳膊粗壮如两条椽子,此时看着闻安臣,嘴角露出一抹狞笑。他对自已的身手是极为自信的,满心认为自已这一刀,绝对能把闻安臣给轻松的挡下来,他甚至连接下来的步骤都想好了:“我这一下,绝对能把这厮手中的剑给格飞,到时候顺势往前一个踏步,刀只要横移两尺,不费什么力气,就能极快的割断他的喉咙!”
  他甚至都准备好待会儿要尽快低下头了,免得被鲜血喷溅在头脸身上。待会儿还要出城,若是身上沾了血难免被人注意,就会很麻烦。
  但是他完全想错。
  第一,他错估了闻安臣的力量。闻安臣看着身材修长,也不算很强壮,但实际上力量极强,过去那些年始终不曾懈怠下来的锻炼让他的肌肉坚实的如钢铁锻造一般,力量丝毫不逊色于眼前这个贼人。所以两人很可能是平分秋色,但闻安臣聚绝对不会被他一刀给荡开。
  第二,他错估了赵长宁这把剑的锋锐程度。
  事实上,甚至连闻安臣都没想到这把剑会如此锋利,更没想到刀剑相撞之后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刀剑相击,铿的一声清脆响声,然后那汉子的刀竟是被一剑斩断,刀头掉落地上,刀只剩下半截被他握在手中。那大汉都傻了,呆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满脸的不敢置信。闻安臣也是没想到会出现这一幕,只不过他也顾不得想那么多了,现在还是先逃出去比较要紧。
  敌强我弱,闻安臣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硬拼,他想做的,只是赶紧跑到人多的地方,然后再做计较。
  重剑去势未竭,只是被稍微阻了一下便又是狠狠的斩了下去。这一下,毫无滞碍的斩在了那汉子的胳膊上,如此锋锐的重剑,加上闻安臣的力量,将这汉子的胳膊一刀斩断,鲜血从断臂处飚射出来,瞬间把闻安臣半身都给染红了。那大汉惨叫一声,捂着胳膊在地上打着滚,发出声声惨嚎。
  冲破了他,面前已经是一片空阔,但旁边两个汉子离着闻安臣也都不远,要追的话还是能追上的。
  不过就在他们面前,同伴被一刀断臂,能不能活下来还不知道,哪怕能活下来,下半辈子只怕要成为废人了。他们都是心中胆寒,闻安臣也不由得有些犹豫,闻安臣可不管他们,拽着赵长宁就跑。
  “入你娘的,愣着作甚,赶紧追啊!”
  秦虎气急败坏的大吼道。
  那两个汉子赶紧拔脚追去,只不过有了方才那一会儿他们迟疑的时间作为缓冲,闻安臣两人早就跑出去了不短的距离,这会儿要追,却是追不上了。
  “回来吧,都他娘的回来吧,别追了!”秦虎又吼了一声,那两个汉子止住脚步,讪讪的走了回来。
  他们本以为会受到惩罚,至不济也会被狠狠的训斥一番,却没想到这会儿秦虎却是平静下来。他看了一眼闻安臣的背影,眼神儿冷幽幽的,淡淡道:“追是追不上了,今日杀他是不成了,可惜了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只不过,他既然在老子这儿挂上了号,还想活命?”
  “以后再寻机会杀他就是!总归,这辈子我老秦就跟他耗上了,咱们不死不休!”
  秦虎嘿然笑道。
  他转身摆手:“咱们走。”


第117章 摘出来
  前面就是巷子口了,闻安臣拉着赵长宁,快速冲了出去。
  终于回到了外面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看着面前这一幅繁华的景象,闻安臣长长的松了口气。
  “娘的,终于是逃出来了,捡了一条命回来!”
  方才只顾着逃命了,也没来得及仔细感受,这会儿他才发现,原来自已已经是浑身大汗淋漓,喘息如牛。
  而只是跑了方才这么短短的一段距离,便已经是双腿酸软,眼前发晕,几乎要累到虚脱。显然,方才是因为方才精神高度集中,肌肉死死的绷着,虽然距离虽短,但已经耗尽了全身的气力。
  他扶着膝盖喘着气看着旁边的赵长宁,问道:“你还好吧?”
  赵长宁似乎这会儿才回过神儿来,蓦地一声尖叫,脸色煞白,呆呆地瞧着闻安臣,低声喃喃道:“我杀人了,我杀人了,我竟然真的杀人了!”
  她忽然咬咬牙,跟魔怔了似的看着闻安臣:“你放心,是我杀的人,我不会连累你的!”
  “说的什么浑话?”闻安臣拧着眉头斥道。
  赵长宁跟听不到他说话似的,只是一直摇头。
  闻安臣狠狠的一巴掌扇在她的脸上,这一下用劲儿很是不小,啪的一声脆响,赵长宁的左脸立刻浮现出来五道指痕。
  闻安臣死死的盯着赵长宁,沉声道:“赵长宁,你给我记好,方才在小巷子里,你没有动手杀人。咱俩追一个小贼,误闯进了这巷子里头去。结果正好碰见两帮人在火拼,赢了的那帮人要杀咱们灭口,咱们便跑出来了,你可听清楚了吗?”
  他用力的摇晃着赵长宁的肩膀,又加重语气说了一遍:“你没有动手杀人,明白了吗?”
  方才他那一巴掌算是把赵长宁给打醒了,她眨巴了一下眼睛,目光重新恢复了清明,怔怔地看着闻安臣,重重的点了点头。
  “夫君,你怎么了?”
  谢韶韵的惊叫声从旁边传来,其中夹杂着的还有一声尖叫:“小姐,你怎么了?”
  这尖叫,却是赵长宁的丫鬟发出来的。
  闻安臣和赵长宁两人追了进去,而谢韶韵和赵长宁的丫鬟两人就等在外面,等了好一会儿总算是等到他俩出来了,却没想到看到的是这么一幕:闻安臣浑身浴血,拉着赵长宁一手持剑,从巷子里跑了出来,而那把剑上还沾染着血迹。
  两人都是大惊,不知道到底在巷子里头发生了什么?而此时周围不少百姓目光也都被吸引过来,当看到闻安臣身上的血迹,和手中剑上的血迹,不少人都是发出惊叫声,纷纷向后退去,不敢离他们太近。
  现在这种太平世道,在闹市之中发生血案的事情终归还是少见。
  谢韶韵和赵长宁的侍女跑了过来,扶着两人,眼中满满的都是关切。赵长宁的侍女平日看着是机灵古怪的,这会儿却是没了主意,吓得小脸儿煞白,跟她主人倒是差相仿佛。反倒是谢韶韵,并未惊慌失措,反而眼神坚定。
  她瞧着闻安臣似乎是没什么伤势,心里也略略放心了一些,低声问道:“现在怎么该怎么办?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待会儿我再跟你解释。”闻安臣低声道。
  他又冲着赵长宁嘱咐了一句:“方才我跟你说的那些都记住了吗?”
  赵长宁点点头,闻安臣这才站直了身子,面向众人,高声道:“诸位乡亲父老,方才我二人为了追一个小贼,进了那巷子里去,结果正巧碰见两队贼人在捉对厮杀,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我二人目睹了他们的样子,结果便被他们追杀,想来是为了灭口。幸好我二人跑得快,这才未被伤及。在下乃是巩昌府秦州刑房司吏,手里办过不少案子,知道其中忌讳,现在请各位都莫要进入巷子,免得惹祸上身,被官差拘进衙门里问话。”
  他这么一说,大伙又都是往后退了几步,再也不敢向前了,就更别说闯进巷子里去看热闹了。这个年代,人们对官府都有极大的畏惧感,被官差抓进衙门里,哪怕是跟案子没关系也会被硬扯上关系,非要结结实实的勒索上一笔钱财才会放人。
  这里是西安府最繁华的地段,消息很快便传开,过去大约有一刻钟的时间,便有一队官差赶来。领头的那衙役先驱赶人群,冲着大伙儿吼叫道:“看什么热闹?散了散了,都给老子散了。”
  他一挥手,手下的衙役们便开始驱赶百姓,那领头的衙役则是走到闻安臣面前,看了他一眼,道:“这里是怎么回事?”
  闻安臣便把方才的那一番说辞又拿出来说了一遍。
  “哦,你是说,他们要杀你灭口,然后你二人便是跑了出来,对吗?”
  “是。”闻安臣道:“当时我们追着那个偷儿进去了,结果拐了一个弯儿之后发现两队人正在火拼,一队人多赤膊,基本上都是手持木棍,另外一队,却是穿什么的都有,武器也各不相同。明显是那一队穿衣服的占了上风,与其说是搏杀,倒不如说是屠杀,一面倒的。那偷儿跑的最快,正好撞进他们里面,结果直接就被杀了。我们俩在后面,要跑的慢一些,没有被杀,却也被围住了。”
  闻安臣晃了晃手中的重剑,道:“这剑是那些人里头一个持着的,这人武艺甚高,杀了好几个赤膊的人,结果那赤膊的人中却也有个高手,趁其不备,一刀斩断了他的胳膊,胳膊连带着剑都掉在地上了,当时那一幕就在我面前发生。我便赶紧把剑捡了起来,这会儿赤膊的人给杀的所剩无几,幸亏那赤膊的一群人中,用刀的那高手也要逃跑,多数人都追他去了,我用剑逼退了两个贼人,便逃了出来。”
  赵长宁在旁边一听,顿时是有些着急。
  这把重剑乃是她父亲赵言志当年为了花重金买来送给她的,这把剑很重,赵长宁使着也比较费劲,但这终归是父亲赠与的,在她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很是珍贵。而现在,让闻安臣这么一说,这把剑成了从那些贼人手里抢来的,万一被这些衙役拿走克怎么办?那可就不是自已的了!
  只不过她也不傻,知道闻安臣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其目的的。方才闻安臣已经叮嘱过她了,她也晓的其中厉害,便憋在心里,没有说话。
  闻安臣不愧是精通刑名的,在方才那极短的时间内就编出来一个真假参半,似真似假的过程,然后把他和赵长宁从这件案子里头摘了出来。


第118章 我是读书人
  而要把自已从这件案子里头摘出来,一个关键之处就是那把重剑。
  绝对不能说剑是自已的,要不然只要衙门的仵作一检查那几个被杀的成大人家仆的伤口,就会拆穿谎言——你既然说你去的时候已经有几个赤膊的汉子被杀了,而且这剑还是你的,那怎么解释在你到来之前那些贼人就能用你的剑杀人?死者是被你的剑杀的,而在你到来之前他们就死了,这就形成了矛盾,那么就能轻易的推断出来:人就是你杀的!
  甭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杀的人,既然杀了,那就是大祸事,就甭想从里头摘出来了!
  所以闻安臣首先要把这个给否认了。
  “这么说,这把剑不是你们的?”那带头的衙役道。
  “嗯。”闻安臣点点头。
  衙役伸手,道:“拿来我瞧瞧。”
  闻安臣没半点儿犹豫的递了过去,这衙役接在手中,入手也是一沉,差点儿掉地上,他显然也是没想到这剑如此之重。他把剑拿在手中仔细看了看,眼中露出一抹贪婪之色。这位虽然地位不高,但油水儿可不少,也见识过不少好东西,可是个识货的。细细的看了看,便知道这把剑价值不菲。
  “这是赃物,得拿回衙门去。”衙役嘿嘿笑了一声,顺手把剑提在手中,打算待会儿寻到剑鞘之后带回去。
  闻安臣笑笑,没发表意见。
  这是他已经想到了的结果,但也总比两人被牵扯进这件绝大的命案里头去要好得多。要是给牵扯进去了,那可就是性命难保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见闻安臣没敢说什么,那衙役更是得意,以为他软弱可欺,瞄了一眼赵长宁,心中贪欲更加炙热。
  许是因为从下习武的缘故,赵长宁的身材很是健美,该大的大,该长的长,长得至少也算是个中等。这带头儿的衙役却是起了和成大人的家仆一样的心思,想要把赵长宁给弄到州衙大牢中去。只要进了大牢,那想怎么整治,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你不过是瞧了这么一过眼,怎么就看的这般清楚明白?”
  那官差斜着眼打量了闻安臣一眼,问了一句。这句话很是刁钻,让人很难回答。
  然后不等闻安臣说话,他又接着问道:“能逼退两个贼人,这么说,你们也是有些本事,而且还动手了。既然这样,那你跟我说说,你们怎么会有武艺的?寻常老百姓哦,可没这本事吧!”
  他问得这话,看似是应有之意,似乎是在做正常的询问,但其实是在刻意刁难。闻安臣只要一个回答的不恰当,便能被他寻个由头儿拘到衙门里去,到时候少不得就要出点儿血。而若是案子破不了的话,说不定闻安臣二人还会被安上凶手的罪名,到时候整出些莫须有的证据来,最终把这个案子栽到他们头上,那可就冤枉死了。
  虽说赵长宁确实杀了人,但闻安臣却不希望她被抓,毕竟那几个人取死有道。
  闻安臣对这些衙门里的差役的手段心知肚明,早就算到他会这样问,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在下乃是巩昌府秦州刑房司吏,手底下也经过不少案子。阁下也是公门中人,当知道,咱们这些断案的,一双招子得厉害。在下不才,记性还算不错,一打眼基本上能记个差不多。”
  “还有,在下也有个秀才功名。据我所知,秀才带剑,乃是朝廷允许的。而且君子六艺,里头也不乏武技。咱们大明,读书人练个剑什么的,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么?这位差大哥你说是不是?”
  闻安臣语气看似颇软,实则很硬,内里夹枪带棒的。
  那差役听了闻安臣秦州刑房司吏的身份,顿时便是一滞,知道自已的如意算盘只怕是打不响了。对方虽然看着年轻,但既然是那般身份,那手上肯定是经了不少案子了,自然对这些手段都是,清清楚楚。自已想在他身上使出来怕是难,再一听到闻安臣还有秀才的身份,他立刻便是又矮了一截。
  须知,在大明朝最不能得罪的可就是读书人了。
  说起来,不怕他们这些官府中人的,也就是读书人了。
  在明朝,天大地大皇帝大,就数读书人最大。
  读书人享有种种特权,有了功名之后,可以不纳税,而且每月还能从官府中领取一定的禄米,虽然不多,但养活一家三四口人还是没问题的。
  寻常百姓闹事儿那叫作乱,是定然会被镇压的,而读书人闹事儿,那就叫为民请命,为民做主。甭管最后闹出多大的乱子来,一般也不会受到什么处罚。而读书人真是为民做主吗?可不尽然,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从自已的利益出发,当他们发现他们自已或者是他们家族的利益被冒犯的时候,就会打着这个幌子,开始闹事儿。
  而且天下读书人同气连枝,在万历朝前期,文官占据绝对上风,不但在面对武将的时候是如此,便是面对皇帝的时候也是极为强势,那是直接就敢破口大骂的。所以读书人的优越感也是极强,根本是瞧不起其他人。
  而民间对读书人,也是相当之尊重礼遇。他们身份确实特殊,举一个例子——寻常百姓见到县官的时候要下跪磕头,秀才只需要作揖就行了,而且通常还会给个位子坐。
  在明朝,某一个读书人出事儿,往往便呼朋唤友,找老师找同年,闹出绝大的风波来,这种事情很常见。
  而且天下读书人同气连枝,虽说内部也有派系,斗争的时候也是极狠,但对外的时候却是齐心的紧——比如说齐心一致压制武将,限制皇权,限制宦官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3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2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刑侦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