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云龙这还真不是瞎猜,这是李云龙这么多年与鬼子接触了解了鬼子的性格。
李云龙知道鬼子容易走两个极端:平时生活中规中矩一旦放开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指挥部的设置方面得按“平时”的中规中矩来,他们喜欢事无巨细什么都考虑到……其实李云龙也说不清,但就是觉得鬼子指挥官更容易选择城西中心做指挥部。
这如果是说给王学新听,王学新就能听明白。
这用现代的话很容易解释,其实就是“强迫症”、“偏执狂”。
如果是有好几个建筑都适合做指挥部,鬼子指挥官的确更容易选中中间位置的建筑,不过这依旧只是猜测无法确定。
李云龙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也不多做解释,把头一扬回答道:“成,就当我是瞎猜吧,咱们敢不敢赌一回?就把市政府当鬼子的指挥部打?”
这一来赵刚和丁伟就犹豫了。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下都有些无奈。
不这样打也没有其它的好办法。
按传统战术打肯定不行,那样就是一点点堆进去最后被鬼子把兵力消耗光。
等下去又不行,时间一点点流逝天色一亮鬼子很可能就会发觉不对劲开始增援四平了。
考虑了一会儿,丁伟才说道:“可以冒险一试,但问题是……这是在夜里摸黑巷战,就算认定市政府是指挥部,打起来也不容易!”
李云龙没有半点迟疑,说:“让独立营上!”
张子辉也没想到李云龙会让他的独立营上。
独立营是用来突破鬼子毒气封锁的,一般不与鬼子打近战更别提打巷战了。
因此张子辉听到这个命令时迟疑了下,接着就为难的对李云龙说道:“团长,我说了不怕您笑话,独立营组建时间不长,前后还不到一个月,它只受过野战训练,而且我们对四平地形不熟,像这样的巷战……怕是不适合吧?”
张子辉的回答不但没有让李云龙生气,反而让他放心了不少。
八路军大多指挥官在接到命令后都会回答一句:“是,保证完成任务!”
这句话说的容易,但真打起来可就不一样了。
李云龙要的不是那种闷头闷脑什么也不考虑只管往前冲的指挥员,他要的是能完成任务的指挥员,这才是重点。
而张子辉就是这样的指挥员,否则他就不会自暴其短说出独立营的弱点。
李云龙点头道:“独立营的情况我了解,但我依旧认为这一仗只有独立营合适!”
说着李云龙就指着地图上四平中央的铁路说道:“看到这条铁路没?由南向北横穿四平中央,又直又平一眼就能看到头,适合坦克和半履带汽车机动!”
说着李云龙腰杆子一挺,又指着市政府的位置说:“市政府在城西中心,也就是你们只要走完铁路的一半,然后往西横插就可以了,简单吧?”
张子辉被李云龙这么一说不由“咦”了一声,还真是这样!
而且横插的街道也是直的同样能一眼望到头。
“另外!”李云龙又补充道:“根据我军现有的情报来看,鬼子把所有的华夏百姓集中在城东,城西全是鬼子,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方便!”
李云龙抬脸望向张子辉,眼里闪过一丝杀意:“你们不是有夜视仪吗?在夜里也能看到鬼子,那就给老子狠狠的打,看到人影就用坦克炮用机枪招呼,这事你们独立营要是干不了,还有谁干得了?”
张子辉这是听明白了,于是当即挺身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李云龙看了看表,说:“现在是一点七分,给你们二十三分钟准备,时间一到就全速鬼子穿插,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
于是,一个“擒贼先擒王”的作战计划就这么简单而又快速的制定好了。
没有太多的准备,也没有详细的计划,更没有情报支撑。
它更多的是依靠指挥员的直觉和判断。
第1735章 准备
张子辉接到命令后马上就展开了紧张的准备。
二十三分钟,而且还是在夜间,部队能布署到位就差不多了。
不过张子辉还是召集了各连连长开了一个短会。
张子辉正色说道:
“这次任何很危险,只要一个不小心我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我认为在这场中,我们至少要注意三点。
一、铁路横贯四平南北,鬼子不可能没有防备,他们会在路间设置障碍或铁丝网,这就要求我们用半履带汽车开路!”
各连连长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坦克这东西看起来皮实耐打,其实能够阻拦它的东西有很多,反坦克地雷、铁丝网、反坦克壕等都能有效的困住坦克。
除这些之外还有一种被战士们称作是“铁三角”的东西也能对坦克的前行造成很大的障碍。
这种“铁三角”很简单,就是用三根尖铁棒架成三角架的样子然后往地上一放,高度比坦克履带稍矮。
这样一来坦克碾上它时就会与之形成一种“顶牛”的效应……力是相互的,坦克履带顶着三角架与之“较劲”时,三角架同时也在用尖端撬着坦克履带,这样顶上两三回后,坦克履带就脱落或者断裂了。
半履带汽车虽然同样使用履带,但它体积小重量轻爬坡能力比坦克强很多,更重要的是其搭载的步兵随时能下车清障,比坦克灵活方便许多。
清障用的还是老方法,铁勾往铁丝网或障碍物,然后半履带汽车一倒车……障碍物就全被拉开了。
张子辉继续说道:“二、因为我军是在夜视仪中见到影子就打,所以存在敌我识别问题。这里要求任何人在作战时不得下车,否则很可能就会被误伤,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
“明白!”
……
此时的夜视仪没有敌我识别功能,它只能通过光影中的动作判断敌我。
战士们在车上射击,在夜视仪中看到的就是并排几个以跪姿射击的人影,下车作战就无法与鬼子区分了,甚至还会被当作是靠近车辆或坦克的危险敌人。
“最后!”张子辉说:“要始终保持车辆开动状态!”
这让战士们有些不明白了。
二连长疑惑的问:“营长,我们的攻击目标是市政府,如果已经到达目标位置……难道也要保持车辆开动?”
“是啊营长!”一连长说:“保持车辆开动,一是有可能错过市政府,二是有可能遭到更多的鬼子的打击和拦截,这与我们的任务目标是不是有出入?”
张子辉解释道:“那可是敌人的指挥部,鬼子的兵力会少吗?而我们只有一个营五百多人,如果停车进攻……你们以为会发生什么?”
几个连长闻言不由沉默了。
张子辉说的没错,到时鬼子会一窝蜂似的朝八路军车队涌来并迅速将车队包围。
而且鬼子的火力甚至还会呈现立体趋势……鬼子会爬到建筑上居高临下的朝车队射击,到时车队不管是天时还是地利就都没有了。
“所以!”张子辉总结道:“我们所能倚仗的,就只有机动性。只有不断的保持机动我们才有可能生存,而只有我们活着,才有可能完成任务!有没有问题?”
几个连长互相看了一眼,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问题!”
另一边的高木信一正颇为得意的看着四平的驻防图。
如李云龙所料,高木信一的确把指挥部设在市政府,这是他习惯性的选择,他没想到这个潜意识的选择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此时高木信一已大致估计出眼前这支部队就是几天前突破第20师团防线并几乎将其全歼的部队了……这不难猜,同样的战术同样的信息封锁,同样也是十分诡异的能在夜间发现帝国士兵的位置。
“看来八路军是声东击西呐!”高木信一说:“他们成功的把我军主力调往通化,而他们却集中精锐部队进攻四平!”
参谋这时适时拍了一下马屁:“八路军,做梦也没想到少将阁下重新布署过了。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等待天亮我军援军赶到了吧!”
高木信一心里虽然十分受用,而且也认同这句话,但面上依旧故作谦虚:“诶,信田君,战斗没打到最后一刻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我们都不能轻敌,明白吗?”
“是,少将阁下!”参谋挺身点头:“多谢少将阁下教诲,属下铭记于心!”
有句话叫“求锤得锤”,高木信一怎么也没想到他假惺惺说的一句话会变成现实……
话音刚落城南就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高木新一对此并不觉得意外,他认为八路军就只有进攻一个选择,否则等到天亮其声东击西的战略就完全失败了。
只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八路军进攻的是南面……
四平分为东西两个城区,这两个城区各有自己的特点。
对于进攻一方尤其是在深夜进攻,应该从两个城区中选择一个进攻,这样才不至于在攻入城内后发现同样一支部队却需要两种不同的战术不同的指挥。
高木信一认为八路军更有可能进攻东城,那里是华夏百姓聚集区,八路军在那个方向很可能会得到百姓的帮助最后一举摆脱帝国的控制接着再进攻西城。
因此,高木信一已经在东城准备好了毒气弹……
毒气弹应该这样用才对,八路军虽然有防毒面具有所准备,但百姓有吗?
到时成千上万的百姓倒在毒气弹中,八路军救还是不救?
救的话要怎么救?
这就是八路军要头疼的问题了。
但是现在,八路军却从南面进攻,这让高木信一有些意外。
更让他意外的还在后头,八路军的进攻速度之快以至于高木信一才刚让参谋去打电话查明情况,枪声就已经临近了。
“怎么回事?”高木信一脸色一变:“八路军这支部队,好像是直奔我们而来!”
“不可能吧!”参谋说:“难道,八路军知道我军指挥部的位置?”
第1736章 突袭
高木信一马上朝参谋大喊:“组织防御,敌人就要来了!”
“是!”还愣着的参谋应了声,马上冲出办公室调动部队。
但这时候调动部队已经太迟了,即便高木信一和参谋和反应速度很快,即便市政府旁的学校里有一个大队的鬼子驻守,但此时是凌晨一点多,鬼子在八路军停止进攻后就抓紧时间睡上一觉,他们在指挥官的呼喝声中睡眼惺忪的爬起来并列队赶往市政府时,八路军的车队和坦克已经赶到市政府并对其展开猛烈的进攻。
也难怪八路军速度会如此之快,他们清理障碍时步兵都没有下车。
不仅步兵没下车甚至连车都没停……步兵在行进的半履带汽车上抡起铁钩将其甩了出去,接着半履带汽车一拐弯就反方向将铁丝网和铁三角拖走,行动一气呵成完成一次清障连一分钟都不需要。
之后下一批半履带汽车又如法泡制,其间坦克则分为两列缓缓前进,一边前进一边用火炮和机枪消灭一切出现在夜视仪上的目标。
前后不过二十几分钟车队就顺利穿插到市政府,此时鬼子从学校赶往市政府的援军还在路上……鬼子是在开打后一会儿才意识到八路军的目标是其指挥部,这是援军来不及赶到市政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