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情况下八路军就打不动了……如果百战旅都冲不破鬼子第20师团的防线,那么其它部队也同样很难有所突破。
这有点一战时期堑壕战的意思,敌我双方都拿对方的防线无可奈何。
只不过鬼子打不动是因为八路军在装备上占据优势。
而八路军打不动则是因为鬼子为了保命大规模的投入毒气弹。
继续这样僵持下去吗?
王学新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将来鬼子海军结束了与鹰酱舰队的战斗……不管鬼子是赢还是输,鬼子联合舰队剩余的力量回过头来打大连对八路军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此时的八路军海防团太弱了,弱到只有五艘军舰唯一一艘航母还没形成战斗力。
如果不是有大量的反舰飞弹让鬼子有所忌惮,海防团早就不存在了。
所以,八路军应该要打破这种僵局。
否则,等鬼子海军将炮口对准八路军时,其步兵与海军就可以互相协同沿海推进……步兵依靠毒气弹步步为营往前推进,海军保障其后勤并为步兵提供炮火及空中掩护。
到时八路军怎么应对?
如果没办法应对,在东北取得的所有胜利都将失去!
第1713章 夜间战机
王学新考虑了很多有可能对付鬼子毒气弹的想法。
比如用火箭战机轰炸,用特种大队突袭,甚至用直升机配合步兵作战对鬼子实施压制都想到了,但最后都一一被否决。
火箭战机轰炸效果可能是最差的,因为鬼子躲在战壕内而战机发射的火箭弹是有一定角度,它几乎无法轰炸到战壕内的鬼子更别提将鬼子的毒气弹引爆了……这概率不是没有,而是跟中彩票差不多,王学新不能将胜利寄托在运气上。
特种大队也不靠谱。
这不是说王学新不信任特种大队的战斗力,而是特种大队讲究的是快打快撤讲究的是出其不意,也许一回两回出动特种大队能将鬼子装有毒气弹的仓库摧毁,但要是之后还能让特种大队成功,鬼子那不是傻了吗?
至于直升机……如果是现代的武直还有可能,毕竟武直装甲厚火力猛,但现在的直升机太脆弱了,高度低一些步枪都能击穿更别提高射机枪、高射炮了。
这也是王学新打奉天时不敢轻易使用直升机的原因之一。
打太原用直升机那是出其不意,当时鬼子根本就不知道这世上有直升机这东西所以才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如果打奉天还用……只要鬼子准备几挺高射机枪,直升机就会鬼子当作靶子打着玩。
那么,应该怎么打破这个僵局呢?
就在王学新为此发愁时,张宗平上来报告:“团长,从鹰酱那购买的的机载雷达到了,正在周水子机场试装!”
王学新“嗯”了一声就继续思考自己的问题。
这批机载雷达是之前王学新跟孙尔威说好的,一旦鹰酱研发出航母对海的搜索雷达,就要免费为八路军提供十套,之后如果八路军有需要还要优先为八路军提供。
不过这是对海搜索雷达,因此王学新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张宗平见王学新在思考问题就迟疑了下,但还是接着报告道:“团长,试装时出了点问题!”
“什么问题?”王学新疑惑的问。
“雷达包括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屏!”张宗平解释道:“所有这些加起来已经接近‘野猫战机’的极限重量了。所以,塔恩上校认为我们只能装在鱼雷轰炸机上!”
王学新不由皱了皱眉头,他只想着从鹰酱那购买机载雷达却没想到这机载雷达是给“地狱猫”设计的,而“野猫”战机的载重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于是就出现此时令人尴尬的情况:如果“野猫”要搭载这款雷达的话,就意味着连一挺机枪都装不上,能装上它的只有“复仇者”鱼雷轰炸机。
(注:“野猫”战机的最大搭载重量是1000公斤,“复仇者”3400公斤)
王学新原本想点头同意了,给“复仇者”就给“复仇者”吧,装不上还能有什么办法?
但转念一想:“复仇者”虽然载重大能装上,但它速度慢只有四百多公里的时速,让这种飞机飞到航母周围巡航那还不是鬼子“零战”的菜?
如果它们被鬼子一架架打下来了,最终航母就还是没有雷达可用!
转念一想,王学新就问:“鹰酱这些雷达,用的都是电子管吧?”
这是当然的,史上这时候晶体管还没发明出来。
另一方面,虽然因为王学新的出现鹰酱能买到晶体管且每天能买到2000个,但这时晶体管的造价可不低……鹰酱的购买价是一个10美元,而且还要大老远的从华夏运回鹰酱,加上油耗及飞行员的风险成本怕是要上升至20美元才够。
这么金贵的玩意,鹰酱是不可能用它来批量生产机载雷达的。
果然,张宗平点头道:“是的,它们的确是电子管雷达!”
“这就没问题了!”王学新说:“让鹰酱把电路图送一份过来,交给图灵将其平面化处理,能集成的集成能用晶体管的用晶体管,这样体积和重量应该能减少一半吧!”
减少一半是王学新的初步估计,具体多少要看鹰酱雷达用的电子管多少以及电路的复杂程度。
至于保密问题……这些战机是给八路军飞行员使用的,而且只是其中十架,只要与鹰酱教官分隔开自己单独训练、改装、整合就不会有问题。
“是!”张宗平应了声转身要走,却被王学新拦住了。
王学新突然想到这款对海搜索雷达是由“地狱猫”夜战型雷达改装而来的。
“夜战型?”王学新说:“给孙尔威打个电话,让鹰酱把它的原型雷达也送十套过来,我们原价购买!”
“是!”
这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改进型雷达都愿意卖了,之前的原型就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何况之前王学新还跟孙尔威有协议。
果然,没过多久就得到孙尔威的回复:“没问题,王,只是……你们需要这款雷达干什么?装在‘野猫’上吗?”
在孙尔威的想法里,这雷达要是装在“野猫”上了,“野猫”顶天也就只带一挺机枪,一挺机枪还能打仗吗?
“我们希望能发展自己的机载雷达!”王学新回答:“所以我们需要从原型开始研究!”
王学新这话是半真半假。
真的是华夏的确要发展机载雷达……雷达只有在天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潜力。
假的是,此时王学新想的却不是这个。
他在思考一个可能:
百战旅选择在夜里突袭鬼子,逼鬼子采取壁虎断尾的方式牺牲了一个联队挡住百战旅前进的道路。
这就是说鬼子毒气弹在夜间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八路军的炮侦雷达几乎不受黑夜影响……炮侦雷达不需要用肉眼看,是用雷达侦测,因此白天黑夜没区别。
如果八路军再发展出先进的夜间战机将鬼子那种依靠肉眼和月光的所谓的“夜间战机”压制住,是不是就能在夜战中取得绝对的优势?
你鬼子不是会壁虎断尾吗?
我倒想看看你有几条尾巴可以断!
第1714章 夜战
随后王学新就召集了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有些特殊,与会成员不仅有研究所的研究员还有陈松勇和张宗平两人,另外王学新又从警卫连中随便挑了几个有步兵指挥经验的班排长还有几名战士。
这么做是为了让论证更科学:
研究所的研究员虽然有知识有技术,但他们没有实战经验。
参谋和基层指战员有实战经验和指挥经验,但他们缺乏科学知识。
王学新认为应该把两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才不至于走弯路。
讨论的内容就是怎么对付鬼子的毒气防御战术。
陈松勇先介绍了一下大概情况,他说:“据我军侦察,鬼子会在阵地上进行准确的风向、时间段和地势测量并做了详细的风向图,之后再根据风向图多处布设投弹工事。由于投弹装备是94式90MM口径迫击炮,它的射程达3.8公里,因此其炮兵阵地的布设十分自由,具有隐蔽性高、抗打击能力强、机动性强等特点,几乎不可能在其打出毒气弹前将其消灭!”
这个很容易理解。
迫击炮这玩意是曲射炮,收起炮来随便往哪个战壕里一窝……别人就发现不了,要打的时候几分钟内就能架好炮做好发射准备,打完几发炮弹马上转移,就算炮侦雷达也拿它们没办法。
接着陈松勇又指着地图补充道:“鬼子还特地选择了容易释放毒气的地形防御,比如弯曲的峡谷,再比如两侧都是布满树木的森林,还有地洼无风带……这些地方一旦有毒气弹命中,毒气会长时间停留在其间很难消散,会给我军的进攻带来很大的障碍!”
话音未落,研究员们已是骂声一片:
“太可恨了,鬼子简直丧心病狂!”
“明目张胆的违反《日内瓦公约》,就没人管管吗?”
“我们应该把这事在国际上宣传,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鬼子的卑劣行径!”
……
研究员们大多是知识份子,他们中许多人还出过国,所以对所谓的“国际影响”还抱着幻想。
其实不只是他们,顽军还一度为了争取国际的支持而做出各种努力和牺牲。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国际上事只讲利益,如果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所谓的它国是不会给出什么实质性帮助,顶多就是不痛不痒的发声谴责一下。
相比之下,八路军指战员们就显得冷静得多。
他们不是不知道《日内瓦公约》,不是不想骂鬼子,更不是不痛恨鬼子。
而是他们更务实,他们知道做这些没用,有用的只有手里的枪!
王学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然后总结道:“从百战旅这一仗,我认为对毒气弹最好的办法就是夜战,而夜战首先就要保证制空权,因此我认为第一步就是要发展夜间战斗机,同志们怎么看?”
苏教授点了点头,接嘴道:“夜间战斗机实现起来并不困难,从鹰酱那进口雷达装备,换上集成电路减重后马上就可以装在‘野猫’战机上了!”
苏教授会知道这些是因为王学新之前就命令研究所给鹰酱的对海搜索雷达减重。
现在对空的夜间作战雷达也同样操作就可以。
研究员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但警卫员的几名战士却沉默不语。
王学新认出其中一个姓张的警卫排长,他在部队时担任过连长,后来是因为腿部负伤才被临时“下放”到王学新的警卫连任排长的……腿部负伤如果又没有运输工具,就会拖累整支部队,当警卫员就不需要动不动就行军了。
“张排长!”王学新把他叫了起来:“你来说说吧!”
“是,团长!”张排长起身向王学新敬了个礼,又环敬了一圈,才说道:“团长,发展夜间战斗机是好事,但是我觉得……这是白脸蛋上打粉,可有可无!”
众人“哄”的一声笑了起来。
陈松勇小声训斥道:“张子辉!怎么说话的?客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