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南满陆军造兵厂’有超过一半的是从鬼子本岛来的技术人员、研究员,甚至还有几个科学家。
这是鬼子将战略重心转到华夏大陆的第二步:军工人才转移一部份到“满洲”。
(注:第一步是加大“开拓团”的力度也就是增加本岛对“满洲国”的移民)
不管是增加移民还是转移军工人才对鬼子这个计划都很重要。
增加移民可以为鬼子提供打游击的土壤。
而转移军工人才则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同时也是为鬼子军工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一旦鹰酱舰队包围本岛而军工人才却在本岛,那么鬼子军工就可以说是走到尽头了。
因为‘南满陆军造兵厂’大多都是鬼子,因此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有反抗而且还是从内部发起的反抗,这就给了他们破坏设备的时间。
而奉天军械所,它主要是华夏百姓组成的工人,虽然也有鬼子监工,但工人一造反马上就将鬼子和汉奸控制住,设备就保护得比较全面。
不过奉天军械所生产的主要是鬼子的轻武器,比如三八大盖、子弹、机枪、掷弹筒、手榴弹之类的单兵武器。
这些王学新已经看不上眼了。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史上八路军缴获了鬼子的步枪和子弹生产线可以说是如获至宝,因为这些生产线不仅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装备,还一直运行到志愿军出国作战初期……初期志愿军精锐部队就是全套三八大盖,因为鬼子的装备配套最齐,普通部队用的都是拼凑起来的万国造,有很严重的补给混乱问题。
现在的八路军,在王学新的努力下已经能自产春田式步枪了,另外还能生产连发步枪,对三八大盖生产线当然不感冒。
不过话说回来,三八大盖生产线对八路军在东北的作战还是很有帮助的:从百姓中拉起来的部队全都用三八大盖装备,那三八大盖是一堆一堆的,有在战场上直接从鬼子手里缴获的,有从仓库里缴的,后方还有兵工厂生产……这队伍一拉就是几十万。
然而,这依旧没有鬼子的“虎式”生产线重要。
原因是八路军装备的T44发动机存在缺陷,而这些缺陷不是八路军自己能解决的。
确切的说,就连毛熊都无法很好的解决。
最终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将毛熊的发动机与汉斯发动机的优点结合进行互补。
现代华夏就是这么做。
许多人以为华夏坦克是承袭自毛熊,其实并非如此。
华夏从汉斯那购买了“豹2”同款的柴油发动机……由于技术封锁问题汉斯出售的是民用版。
但这对现代华夏的工业水平而言已足够了,科研人员很快就吃透了它的技术并将其与自己的发动机技术结合,于是就有了华夏最强坦克99式。
王学新认为,要解决T44发动机的问题,比如寿命、故障率等,结合西方发动机技术是必要的。
因为毛熊的发动机直到现代依旧有这些毛病。
王学新没多想,马上就给陈松勇下令:“命令百战旅,立刻派出部队保护两个兵工厂,尤其是‘南满陆军造兵厂’!”
“是!”
陈松勇刚要转身去传令,又被王学新给拦住了。
“另外!”王学新说:“保护的对像还有‘南满陆军造兵厂’俘虏的鬼子研究员,明白吗?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是!”
王学新之所以要补充这句话,是因为那些鬼子研究员脑袋里有东西,他们能为八路军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技术。
八路军有优待俘虏的纪律在那当然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但受够了鬼子虐待的百姓和工人……那就说不准了。
所以说起来也讽刺,在这时候鬼子居然需要八路军的保护!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他下这命令还是略迟了一步,鬼子研究员有许多都被起义的百姓乱棍打死,其中就有几个“虎式”生产线的研究员。
这边下完命令后,王学新马上就给苏教授打了一个电话:“苏老,你安排一下,让几个在发动机方面有研究的技术人员到奉天学习!”
“奉天?”苏教授又惊又喜的问:“咱们拿下奉天了?”
“是的!”王学新这才意识到外界还不知道解放奉天的消息。
“好,好哇!太好了!”苏教授一激动,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只知道一个劲的说好。
王学新没看到的是,电话那头的苏教授已是老泪纵横了。
也难怪苏教授这么激动,拿下奉天代表着八路军已经在东北站稳了脚跟,接下来就是跟鬼子关东军比看谁耗得过谁了。
过了好一会儿苏教授才想起王学新的命令,他回答道:“放心,团长!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带两个人亲自去,看看能不能让‘虎式’坦克生产线重新运行,最好,是能改造一下T44发动机!”
这问题王学新一早就跟苏教授谈过了。
T44这玩意发动机的问题一旦解决了,毫无疑问就是这时期最强悍的坦克,“虎式”都不是它的对手。
第1699章 成本
奉天战役就此以八路军的全胜结束。
此战八路军以两万余人的伤亡击毙鬼三万余人。
八路军两万余人的伤亡大多都是新兵。
这些新兵遭受损失往往是鬼子冲杀进他们防守的战壕之后造成的,但让王学新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新兵绝大多没有放弃与鬼子斗争,他们没有被凶狠且素质占优的鬼子吓得崩溃而逃,而是选择顽强的与鬼子肉搏。
这是八路军一道道防线都能稳住并最终拿下奉天的主要原因。
鬼子的伤亡相当一部份是在奉天。
奉天城破时,鬼子驻军是内有百姓起兵伪军投诚外有八路军围城,说是“内忧外患”是一点都不夸张。
佐佐木静江也干脆,他在发现情况已不可控后当机立断就带兵突围。
他突围的方向选择得很好,百战旅主要是防鬼子从东面突围,因为这个方向距离鬼子大部队最近,因此百战旅的主力大多集中在东面。
然而佐佐木静江却选择从南面突围,他们乘着夜色打穿八路军封锁线与南线鬼子分师,接着再与南线鬼子一同突围。
这突围计划就连王学新都不由为之拍案叫绝:
从南面突围让百战旅投鼠忌器无法放开手打。
当时是黑夜,百战旅早就准备好了半履带装甲车准备追击鬼子的突围部队。
李长富知道应对鬼子的突围死防硬挡是很难挡得住的,因为鬼子是集中兵力进攻一点,而且是出其不意,总能让鬼子突出去一部份。
为了不让佐佐木静江逃掉,重点是要能追上他的突围部队。
半履带装甲车就是最好的追击逃兵的装备,它速度快火力猛,鬼子逃兵在他手下非得脱一层皮不可。
然而,这却是对鬼子从东面突围而言。
鬼子出乎意料之外的从南面突围……半履带装甲车就派不上用场了。
南面是八路军封锁区,鬼子乘夜色冲进封锁区与八路军打成一场乱仗,有些敌我不分的乱打乱杀,这时候半履带装甲车要是还冲进去,就很有可能被藏在暗处的鬼子混水摸鱼了。
因此李长富始终不敢有什么作为,甚至援兵都不敢派……援兵派过去也一样存在无法识别敌我的情况,守在防线上的友军还会误以为冲过来的都是鬼子突围部队。
李长富能做的,就只是尽量用火力封锁住鬼子打开的缺口杀伤其有生力量。
最终,等天亮时李长富就得到佐佐木静江已经突围的情报。
不过鬼子也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个师团一万多人,倒在突围路上的就有四千多人,被困在城内歼灭的有三千多人,还有一千人没能逃走打到弹尽粮绝后被俘。
另一边,八路军在四平的军队也在新一团的带领下突围而出。
丁伟的突围方向同样出乎鬼子的意外,它是东面沿着鬼子的补给线也就是铁路线突围……这个方向是往鬼子腹地,越打就被鬼子包围得越严,鬼子怎么也没想到八路军会往这方向打。
但丁伟就这么干了,而且还一路炸铁路缴火车,运兵的火车被打烂了两列,运弹药运补给的火车被烧毁了七列,一时鬼子主力部队的补给都出了问题。
就在鬼子慌忙的追击八路军时,丁伟就绕了一个弯完美的打回了东线与八路军会师。
这一仗把梅津美治郎打得头皮发麻,当对关东军参谋长感叹道:“八路军,一个机械化团就有这样的实力吗?”
参谋长艰难的回答:“大将阁下,据我所知,他们的机械化部队才是真正的机械化部队,我们的机械化……”
说着参谋长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在鬼子的军队里,很多东西是不能说的,尽管那是绝大多数心知肚明的事。
鬼子机械化部队相对八路军的确不够看,他们的运输工具还是以汽车为主,坦克主要是95式97式,这要是跟八路军的“谢尔曼”和半履带汽车撞上……瞬间就灰飞烟灭。
这也是之后梅津美治郎看到佐佐木静江时没有治他罪的原因。
因为梅津美治郎认为,佐佐木静江很可能是少有的几个真正知道八路军实力的指挥官之一,关东军需要收回他们自大的目光低下高昂的头颅正视眼前这支曾经被他们瞧不起的部队。
王学新这边,等一切尘埃落定后,他才终于有了点休息的时间。
这时从研究所那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激光近炸引信研发成功了。
基于激光的近炸引信从原理上说并不困难,它实际上就是测距仪,其难点主要集中将其小型化到引信大小并保证精度。
为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尝试了许多次都没成功,手工制作存在很大的误差,而引信是装在高速飞行的防空飞弹和空空飞弹上的,只要有很小的一点误差都有可能让飞弹在距离目标数百米外爆炸。
最终还是苏欣的数控机床起了作用……用数据机床生产就能把精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是件很神奇的事,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彼此之间似乎都是互相依存的共同发展的。
不过对这个成功苏欣却没有太多惊喜,她迟疑着对王学新说:“团长,虽然研发成功了,但因为我们的数控机床数量太少,导致产能远远跟上需求,所以……”
“那就生产数控机床!”
“可如果这样的话……”苏欣说:“那激光近炸引信的成本也许会很高!”
王学新能明白苏欣这话的意思。
也就是生产数控机床的钱都要算在引信的成本上了,而这每一台数控机床都要配上一部计算机,而且还是晶体管计算机……电子管容易烧容易裂,在机床上震动几下就完了,肯定不适合。
此时的晶体管是紧缺的战略物资,一枚晶体管的生产成本就在八美元左右,如果要为数控机床配上一台计算机,那成本自然就水涨船高甚至根本配不起:就算王学新愿意出这个钱也没那么多晶体管。
(注:史上晶体管发明出来后生产成本是十美元一个,考虑到华夏的人工较便宜才以八美元计)
王学新却胸有成竹的说:“你那先做准备,这些问题我会想办法!”
第1700章 集成电路
王学新转身就去研究所找图灵。
王学新走进办公室看到图灵时不由一愣,他差点就没认出面前这个坐在文件堆里的图灵了:胡子拉渣面庞削瘦,头发又长又乱眼球里还满是血丝,就像一棵要枯死的老树似的。
“什么情况?”王学新转身问翻译:“是伙食不好还是住得不习惯?”
“不不,都不是!”翻译赶忙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