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现代许多国家都发展高超音速导弹的原因,同时也验证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只要速度够快,再先进的反导系统在它面前都是浮云。
王学新给出的这速度让众人一阵惊愕,时速800公里,这速度已经超过这时期速度最快的飞机了!
(注:二战时期最快的飞机是汉斯1940年研发的DO-335战斗机,飞行时速765公里,只不过它在43年实现量产时汉斯已经穷途末路了,根本无力购买这种价格昂贵工艺复杂的战斗机)
苏礼国暂时先把这速度的问题放一边,但接着自己的话说道:“是啊,团长!您看,目标的飞行时速在200多到600公里之间,我方飞弹的时速达到800公里,两者都是这么快的速度,差不多就是对面抛一粒沙子过来,我们抛一粒沙子过去要求能撞上啊,这……不太可能吧!”
苏礼国说的倒是形像,用飞弹防空的确有点像是让两粒沙子对撞。
不过那只是“有点像”而已,实际却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困难。
王学新分析道:“苏老,这事要是对于人来说也许就像您说的那样,就是要求两粒沙子在空中对撞,因为咱们人的反应速度太慢了,根本无法及时控制时速高达800公里的飞行器准确命中目标……”
这就是苏礼国想说的,时速800公里,对面过来的目标时速200到600公里,那相对速度都达到一千多公里,极端情况下都超过音速了。
如果这飞弹是由人控制的话,两者“呼”的一下就擦肩而过,人还没反应过来目标已经被影或已经错过十万八千里了。
不过苏礼国还是听出了王学新的弦外之音,他疑惑的问:“这如果不是由人控制,团长的意思是……”
突然间苏礼国就明白了,不自觉的就望向陈杰风,其它人也纷纷将目光转了过来。
陈杰风一愣,然后就明白了:“是说,用计算机控制?”
王学新点了点头,说:“计算机的反应速度可要比人要快多了,而且还不是快一星半点。所以,咱们人类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对于计算机而言就算不上什么大事,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目标的轨道并准确的修正自己的弹道撞上去,反而是敌人的飞行员来不及反应没时间转向,这么说没问题吧?”
陈杰风思考了一会儿,就点头说道:“理论上……没问题,就是不知道实际操作起来……会是什么状况!”
会议室里的一众科学家和技术员们听着这话就不由愣了。
王学新说的这个方案原本在他们的想法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上都存在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但是把所有这些领域结合起来……似乎就可行了,至少理论上可行。
苏欣偷偷的望了王学新一眼,心下暗道:小王同学把这些人叫来凑在一起开会,只怕不是一时兴起吧?他是不是早就知道这种拦截飞弹需要涉及到这些领域了?也就是他心里早就知道这拦截飞弹要怎么研发了?
第1355章 红旗61
王学新直接给出了国产红旗61防空导弹的图纸。
红旗61,是华夏在60年代研发的第一款防空导弹。
不过那是因为华夏科技较为落后发展导弹较迟,鹰酱和毛熊都是战后几年内就研发出各种导弹包括防空导弹在内。
(注:鹰酱和毛熊从汉斯那得到飞弹技术后,前者50研发了小猎犬防空导弹,后者则于48年研发了萨姆1防空导弹)
王学新说:“这是我综合了鹰酱和毛熊技术员的意见后画的,同志们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这当然是王学新找的借口,这图纸其实就是从系统买的。
众人盯着图纸看了一会儿,不由面面相觑,他们根本就看不懂更不用说提出意见了。
王学新干脆指着图纸介绍道:
“它的内部构造从前往后依次是:前方的近炸引信、自动驾驶仪舱、舵机舱、中段的战斗部以及后段的火箭发动机!”
“火箭推进剂,就用那个叫……四氢吠喃加铝粉!”
王学新把目光转向苏教授。
苏教授点了点头,这是飞弹研究室最新研发的一种固体燃料……相比起液体燃料,固体燃料有安全性高发射准备时间短运输方便等优点,尤其是固体燃料可以长期装在飞弹内部连着弹体一起运输,而液体燃料却要在战前加注,这一点会比液体燃料要方便得多。
不过当然,这个叫什么四氢吠喃加铝粉的固体燃料的配方也是王学新给的。
这个配方要是由苏教授等人研发,少说也要几年,因为他们得找到合适的东西再加增塑剂然后还需要通过千万次的试验使其比例达到最佳。
但对于王学新来说,这不过就是花个几百万军工币就能拿到的东西……以前王学新总觉得几百万军工币贵,但在连续花了几亿之后就感觉几百万都是小钱了,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买下然后丢给苏教授。
“战斗部就用TNT!”王学新说:“咱们这飞弹小,战斗部不大,必须得装烈性炸药才能起作用!”
TNT在这时期虽然是较先进的炸药八路军还没法生产,但八路军却不缺这玩意。
原因是鬼子的炮弹填装就是这种炸药,也就是八路军常说的黄色火药。
八路军在与鬼子的战斗中常常会缴获鬼子炮弹却没炮可用,要不就是炮弹型号不对,于是干脆就把炮弹拆了从中取出这种烈性炸药做炸药包。
一开始还因为不知道这种炸药的威力而闹出人命……一次在攻城时,八路军战士在城墙下埋了100公斤左右的TNT,然后工兵只是稍躲远点以为已经到了非常安全的距离并引爆,结果十名安放炸药的八路军战士被炸得无影无踪。
仗打到现在,八路军从鬼子那缴获的炮弹已不在少数,需要TNT就从这些炮弹里掏,实在不够就从毛熊那买,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但和志民却看着图纸发着愣,一边看手指一边动,像极了算命先生的“掐指一算”。
过了一会儿,和志民就抬头对王学新说道:“团长,这战斗部顶多也就装40公斤的火药吧?”
王学新暗道一声厉害,这家伙只是看着图纸就能计算出战斗部的体积再由TNT的密度计算出装药的重量,而且还是心算,果然有两把刷子。
王学新假装不确定的犹豫了下,回答:“差不多40公斤吧!全弹……应该300多公斤,大了就会影响飞行速度!”
和志民摇着头说道:“团长,这飞弹我估计不太行!”
“有什么问题?”王学新问。
和志民解释道:“首先,是这战斗部不在飞弹的前端而是在中部,而且咱们装的还是近炸引信,这也就是说……拦截飞弹爆炸时与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没理解错吧?”
“没理解错!”王学新点了点头:“拦截飞弹想要直接命中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两者都是高速飞行的东西,我们只能要求它尽可能距目标近!”
“问题就在这!”和志民说:“如果距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又只有40公斤的装药,它炸开后会瞬间就会产生一股冲击波将目标震飞……目标是飞在空中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目标只是受到瞬间气流的影响被震开,这样一来……只靠冲击波可能不足以对目标构成杀伤和损坏。”
“弹片呢?”苏教授问:“我们在战斗部内装上预制弹片行不行得通?”
“弹片也很难对目标造成实质性破坏!”和志民说:“就拿飞弹来说,其弹体有一大部份是用来装人的飞行腔,还有战斗部、控制系统以及发动机!除非弹片要了鬼子飞行员的命,或者碰巧打坏了控制系统,否则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就算是命中发动机也没什么用!”
陈杰风疑惑的问了声:“为什么命中发动机没用?”
“小陈!”苏教授解释道:“如果敌人飞弹已经飞到我军飞弹可以拦截的范围,那应该是最后十几公里了,这时飞弹已经进入俯冲阶段,发动机的燃料差不多耗尽,就算没有耗尽发动机被弹片击中无法工作,飞弹依旧可以依靠惯性飞向目标!”
陈杰风“哦”了一声就明白了,马上就在自己膝盖上的小本本上记下。
这里就属陈杰风的军事知识较为薄弱,他如果要参与到这个研发项目非得恶补一些军事知识不可。
和志民接着补充道:“其实不只是命中发动机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命中鬼子飞行员甚至是控制系统很可能都起不了作用!”
会议室里的众人不由纷纷点头。
很明显,目标飞弹如果已经处于俯冲阶段,那时其飞行速度会增加到接近600公里的时速,十几公里对它而言也就是一分多钟的时间。
在这一分多钟的时间里,飞行员被击毙击伤了又能怎样?控制系统被打坏了又能怎样?飞弹依旧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飞往或者是向目标方向坠落。
王学新当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微微一笑,说道:“如果,我们用上连续细杆式战斗部呢?”
第1356章 连续细杆式战斗部
“连续细杆式战斗部?”众人全都朝王学新投来好奇的目光。
也难怪他们没听说过,此时这世上根本就没这玩意……防空导弹战斗部是从破片战斗部发展到连续细杆式战斗部的。
主要原因就是军事科学家们发现像高射炮一样依靠炮弹或是导弹的破片杀伤敌机作用不明显。
原因是战斗机、轰炸机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防御力,它们会在驾驶舱、油箱、发动机等重点部位加厚防护以提升在战斗中的生存能力……这些部位的装甲甚至都能抵挡机枪的射击。
当然,鬼子的战机除外。
在这情况下,几声破片命中战机打出几个弹孔根本就无伤大雅,尤其随时飞机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稳定性越来越高……据说鹰酱的C47还出现过被打掉整个尾部以及单侧机翼还能飞回机场降落。
于是防空导弹就发展出了连续细杆式战斗部。
“这么说吧!”王学新说:“以前火炮还用实心弹的时候,洋鬼子们为了能让炮弹更有效的击毁敌人战舰的风帆和桅杆,就想了个办法……”
“团长说的是链弹?”有过留学经验的苏礼国马上就想到了答案。
“对,就是链弹!”王学新回答:“洋鬼子把两发实心弹中间用铁链连起来,这样打向敌人战舰风帆的时候,这两枚加了铁链的实心弹就会像一把剪刀似的,疯狂的剪着风帆的绳索,如果幸运的让铁链撞上了桅杆,还有可能把桅杆也拦腰剪断!”
会议室里许多人还是头一回听说有这种打法,此时听着一个个都觉得新奇有趣。
苏欣好奇的问了声:“团长,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王学新一时语塞,他只是知道有这东西却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了。
苏礼国回答:“大概一百多年前,拿破仑时代就有了,我碰巧在博物馆里看到过!”
众人听着一个个都沉默不语,隐隐还听到有几声轻叹。
王学新明白众人为什么会是这反应,西方国家一百多年前的东西,他们这些华夏顶尖的数学家、科学家还能觉得有趣,甚至用在华夏游击队的土炮上说不定还有实用价值,这是不是说华夏落后太多了?
王学新却觉得这很正常,华夏落后是事实。
但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视这个事实奋起直追,就像阿三那样,落后了还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爆绷……那就只能是永远落后了。
不过现在有王学新加系统在,这个问题不太可能出现。
确切的说,不仅不会出现这问题,华夏科技化的进程还会因此加速。
“团长!”苏欣沉默了一会儿就疑惑的问:“你在这时候提起这链弹,是想把这种弹装在拦截飞弹的战斗部上吗?可是,实心弹的效率会不会太低了?”
王学新回答:“差不多吧,不过我说的这种连续长杆式战斗部,并不是原搬照抄,这种战斗部的原理跟链弹差不多,都是对目标形成一种剪断的效果。”
王学新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着:“其组件的大小和长短差不多就是一根根筷子,只不过筷子是一头大一头小,它是规则等长的,然后把这些筷子以‘Z’字形首尾相连,连接处可以活动,也就是可以像铁栅门一样收起也可以展开!”
苏欣“哦”了一声:“我们把它收起装在战斗部外沿围成一圈中间装上炸药,炸药一爆炸这些‘铁栅门’就会在冲击波的作用下迅速展开并向目标飞去……”
“说得对!”王学新心下暗赞一声,要是说想像力还是苏欣最强,不过这也许也是因为她年轻的原因。
其它人听着苏欣的解释这才明白过来。
和志民当即兴奋的说道:“这方法也许可行,它展开时就会形成一个大铁圈,带着巨大的冲量飞向敌人飞弹,撞上弹翼就会瞬间将其弹翼剪断,撞上弹体甚至有可能将它从中间拦腰截断……”
这完全有可能,因为鬼子的飞弹是一次性用品,同时为了减轻飞弹的重量,其结构都是用薄铁片制作。
而拦截飞弹的连续细杆战斗部这个铁圈是依靠炸药的冲击波纵向爆开的,再加上又有飞弹本身的速度,于是那场景……可以说是不忍直视。
“不仅是铁圈!”苏教授说:“当这铁圈扩大到最大的时候,连接处就会因为无法承受炸药的冲击力而崩断,然后……”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了,铁圈会随机断裂成许多小段,而这每一个小段都会形成一个类似链弹一样的东西,撞上周围的东西都会形成一种剪力……机翼、螺旋桨、战机蒙皮等等,都会被它剪开一个大口子甚至直接剪断。
“这……”苏教授激动的说:“也就是说,这飞弹不只可以拦截飞弹,加上了这战斗部后,拦截飞机很可能也不是问题了!”
“对!”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虽然飞机关键部位都有装甲的加强,但问题是其它“非关键部位”对飞机也同样重要,只是“非关键部位”因为面积大所以能承受一定的伤害而已。
比如机翼,挨上几发子弹或是弹片没什么问题,那只不过多了几个弹孔导致飞行没那么稳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