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新想了想,就说道:“我认为咱们可以先缓一缓,也就是让他们先尝尝卖布赚钱的甜头。然后再收编,把他们收编为我军的运输大队,专门负责穿越封锁线。要是不同意收编……那就不客气了,坚决消灭掉!”
王学新这其实是给这些土匪一次上岸的机会,同时也是给他们一条活路。
说实话,以往八路军要收编土匪还真不容易。
原因是土匪之所以占山为王当土匪,为的就是不劳而获甚至发财。
在他们眼里,就只有一个“利”字。
而八路军却恰恰无法给土匪足够的“利”。
甚至不只给不了利,收编后反而还要求土匪跟八路军一起过苦日子一起跟鬼子拼命……这是何苦来哉?
因此,许多土匪宁愿窝在山上跟八路军打游击,也不愿意被八路军收编。
但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的八路军能给土匪足够的利益,比如在卖布方面……一旦收编为八路军成为专属运输队,而此时的八路军又允许部队经商做生意,而且还“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也就是赚的钱不用上交全由自己部队支配,那为什么不呢?
不就光明正大的赚钱了吗?
还有必要偷偷摸摸提心吊胆的连买个布都担心被围剿?
五金听着觉得王学新说的有道理,接着就按王学新的建议实施。
结果是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月不到就收编了几十支土匪总兵力达两千余人。
因为一支土匪被收编后,其它土匪一看,还有这好事?可以明着跟八路军做生意赚钱,而且还洗白成为八路军?
那还有什么不愿意的,于是一支接着一支主动找上八路军谈收编了。
参谋长对此有些不放心,他对首长说道:“这些土匪大多都是些穷凶极恶之徒,把他们收编了又不打散建制,他们又可以用八路军的身份,万一要是对百姓怎么着,是不是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首长却不这么认为,他想了想就回答道:“咱们要对比的看这个问题吗?以前这些土匪到处作奸犯科没有任何约束,我们也因为要与顽军和鬼子作斗争无暇它顾。现在这些土匪成为八路军的一员了,有也纪律的约束……虽然他们还有可能像之前一样为非作歹,但这么做的代价就是没法继续贩布赚钱,还会被我们‘清理门户’,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这不划算嘛!没人会傻到这么做!”
这方面首长是猜对了。
因为土匪头子也是聪明人,知道走上这条路就必然要受纪律的约束,坏了纪律就意味着丢了财路……于是他们都很自觉的约束部下。
这其中尤属一支被称作“老驼背”的,因为背驼得近九十度,因此得名。
但别看它背驼得利害,在山林草丛里窜来窜去连腰都不用弯,那叫一个麻溜,还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手里一把从鬼子手里缴的三八大盖专打冷枪掀对手脑壳子。
老驼背才收编不到两天就立了一个大功。
他到三家店进货时恰好撞上了土匪来抢纺织厂……这可是八路军没料到的,要知道八路军有一家兵工厂,附近的部份少说也有上千人,土匪居然敢到这里劫掠。
但也恰恰是这样才投鼠忌器……上级担心土匪是声东击西,八路军派兵增援纺织厂后更重要的兵工厂就会被偷袭,于是一直不敢分兵增援。
最后纺织厂就全靠老驼背带着他手下三百来号人把对手给挡住了。
这一仗老驼背手下伤亡过半,连他自己也挂了彩。
不过他半句怨言都没有,战斗结束后他只说了一句:“他娘的,直接抢到厂里奔着机器来了,这不是杀鸡取卵断了别人的活路吗?”
第947章 双赢
有句话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话搁土匪身上也同样适用。
土匪要是没文化没想法,那就会简单直接的到三家店来抢机器,他就只想着……这贩布要是这么赚钱,那咱直接抢了能生产布的机器去,不就是抢到一座能变钱的摇钱树了么?
他就没想过,要是把机器抢去了他得往哪搁?
搬到山上去藏在洞里生产?
就算可行就算能做得到,那汽油哪来?煤哪来?原料哪来?怎么运上山?产品怎么运下山?机器怎么维护保养……
一系列的问题只怕都能把这些土匪整崩溃。
有文化的土匪就不一样了,他们知道这事肯定行不通。
不只行不通,万一这纺织厂要是被抢被烧无法生产,那往后贩布这条路就算到头了,于是这些收编进八路军依靠贩布发财的土匪又得回到山上饿肚子去。
老驼背就明白这道理。
因此,就算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他也不能让纺织厂有事,就算赔上半数的弟兄也在所不惜。
结果老驼背经此一役,上级立功行赏,就让老驼背统一管理那几十支收编队伍穿越封锁线的任务。
这可把老驼背给乐得不行,打理起生意来就更有劲了。
其实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工业和经济的发展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民生。
有句话说的好,“穷山恶水出刁民”。
当经济水平落后的时候,百姓通常生活得极为贫困。
在这情况下,百姓不管干什么都很容易铤而走险,因为反正是烂命一条,原本就不想活了,还惹上咱,大爷我跟你拼了。
于是当土匪当强盗,或者作奸犯科的事就特别多。
这些土匪强盗也是来自百姓,是百姓中的一员,客观来看其实是百姓不堪重负的一种表现。
这与乞丐的道理相似,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环境好,乞丐就少,否则就多。
土匪强盗也是如此。
反之,如果百姓个个生活富足,还有人愿意占山为王去当土匪吗?说到底都是为生活所迫。
现在,在王学新的工业化政策下,而且还是比较开明的工业化……不仅能跟顽军和地主老财做生意,还能跟土匪做生意。
于是原本为生活所迫的土匪马上就失去了当土匪的根本,从百姓的对立面又回到百姓中。
这就给八路军省了很多事了。
首长在知道这些事后就开心的哈哈大笑:“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喔……这才叫小东北嘛!不但给咱们找到了贩布的途径,还一口气把咱们的心腹大患变成了咱们的一份子,据说还有许多土匪加入收编的行列?”
最后一句话是对参谋长说的。
参谋长点了点头,回答:“其它土匪见贩布这事有利可图,于是也跟着加入,这不,昨天又谈了一支,上百条枪两百多人的!”
“很好嘛!”首长满意的点着头,然后神色又转为严肃,说道:“不过,收编的这些队伍一定要严加管理,每个队伍都要按编制情况照常派去指导员,并且严令,要是再有违法乱纪的行为,甚至是叛变重新当土匪,我军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消灭!”
“是!”参谋长应了声,就把这个命令传达了下去。
首长这命令自然有他的道理。
往土匪部队派去指导员的行为当然危险,但八路军尤其是政工人员,从来都不会因为危险而不去做。
也只有指导员、教导员到位了,才能真正的约束这些土匪部队引导他们走上正道……就像赵刚约束李云龙一样。
李云龙听了这话肯定要破口大骂:“这他娘的什么话?把老子当土匪了?”
另一方面,首长不给收编的土匪叛变的机会,否则就“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消灭”。
这其实是在威摄其它收编的队伍以及将来收编进八路军的队伍。
否则,今天有利可图就收编进八路军,明天八路军出了什么状况比如要跟鬼子接上火了他们又逃回山里当土匪,等没事了再回来收编……有这好事么?
这么来几次,其它的收编队伍是不是也纷纷效仿了?
事实也证明首长的命令是有效的。
这两条政策一下去,指导员、教导员分配到位,很快一支支收编队伍的纪律就规范起来了。
三家店的门路也逐渐变宽,走的不只是贩布,压缩饼干和罐头也打开了销路……压缩饼干通常是当兵的买,百姓不舍得花这个钱,也没什么用。当兵的在路上行军时饿肚子是常有的事,这时要是有几块压缩饼干咬上几口,那就别提有多惬意了。
而且这生意走的还是双向的。
也就是说走一趟并不是说把商品卖到顽军控制区然后空手而回,要是这么走那不是太没效率了?
“土匪”运输队比谁都精,他们知道怎么打算。
他们去的时候是带着三家店生产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就是带着八路军急需的粮食。
此时根据地因为有大批难民涌入的原因,粮食的价格已经一涨再涨。
没办法,物以稀为贵,这不是八路军能控制的……顽军将河南多达数十万的灾民而且还是筛选过的灾民赶进根据地(把青壮拉去当兵,留下老弱病残赶往根据地)。
王学新和八路军虽然有所准备,但突然一下多了这么张吃饭的嘴,八路军的存粮又有限只能一点一点的放。
结果必然的结果就是粮价翻了好几倍。
“土匪”运输队在这其间起到了调节的作用,他们带去布匹等商品在顽军控制区出手后,马上就换成粮食再运回来。
于是走一趟就能赚两次钱。
而对于根据地来说,这些粮食就是救急救命的,还有一定的程度稳定物价的作用……让粮价不至涨得太离谱。
因此可以“土匪”运输队这种做法对八路军乃至根据地的百姓而言都是一种双赢。
而顽军设下的封锁线,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就算他们封锁得再严密,也挡不住熟悉地形的土匪走山路走小道。
第948章 自愧不如
三家店那边的事,王学新除了在方向性问题上点拔一下,其它事无暇顾及了。
王学新相信五金能处理好,更重要的是还有总部的关注,他就不需要太操心。
有时王学新都在想,首长这个指挥官还真不容易,不但要指挥作战,还要关注民生、经济、补给,现在就连做买卖和收编土匪都要亲自参与了。
王学新就做不了这样的工作。
他的性格,就是专注于一两个方面,事情再多些马上就顾得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然后就是各种头大最后索性就放弃了。
比如现在,王学新就把主要精力都投在“高火”的改进上。
改进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毕竟有王学新给出的详细图纸,另一方面也是这种脉冲发动机成本低、简单、粗糙……对于某些东西来说,粗糙也是优点,而且毫无疑问是优点。
原因是很多东西只要一粗糙,它的容错率就高,改进也方便。
比如毛熊生产的装备,坦克炮塔要是卡住了转不动就用锤子给它来两下,这要是鹰酱的装备,两锤子下去只怕就得出故障了。
但工作进行到关键阶段还是出了点问题。
苏教授指着发动机的喷油部皱着眉头说道:“营长,图纸没问题,咱们做的也没问题,问题就是图纸要求这喷油部每秒进行打开关闭这个动作42次……我们没有这制作工艺,用手工制作顶多达到每秒25次,再快就上不去了!”
王学新问:“试飞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