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亮剑之军工系统_分节阅读_第474节
小说作者:远征士兵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9:54
  所以和志民才说这弹射的发射架是个天才设计,它一举解决了这个死循环的问题使原型机用不多的燃料就有可能拥有相当可观的射程。
  苏教授之所以没把这问题往细里说,是因为他以为王学新不懂这些,说了也是白说。
  王学新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将笔记本翻了一页,然后就自顾自的画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王学新就把笔记本递给苏教授,说:“苏教授,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尽可能的缩短发射架,再改装汽车将其后部加长,将发射架装到汽车上变成车载发射架!这样一来,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做好发射准备并对敌人实施打击!”
  苏教授听着这话半天也没反应过来,他接过图看了看,虽说线条歪歪扭扭的,但画的却是合情合理,后方能延伸出固定的脚架,前方在车头部位能加长,就像鹰酱用的救火车的架子一样。
  换句话说,这可能又是和志民所说的,刚研发出来就接近成熟的玩意,他们只需要照这样子把它做出来就成了。
  好半晌,苏教授“咕噜”一声吞了下口水,说:“我……我们研究研究,看看是否可行!”
  说着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向正在做最后检查工作的和志民,一边走一边招手:“老和,老和!过来过来……”
  不知所已的和志民放下手中的活,嘴里抱怨着:“什么事不能等等吗?我这正忙着呢!”
  苏教授也不说话,就把笔记本递了上去,问:“你看看,这想法能行吗?”
  和志民漫不经心的一瞥,初时还不怎么着,但认真一看就满脸震惊的抬起头,他望望苏教授又望望发射架:“你是说,把这发射架移到汽车上?”
  苏教授重重的点了点头,表情复杂的问:“能行吗?”
  “行啊,老苏!”和志民呵呵笑着并竖起了大拇指:“有想法啊!原则是可行的,具体还要试了再说。但这么做要是成功的话,那可就能省下不少时间了,而且……到时咱们这东西就是跟着汽车机动,随时都可以发射了!”
  完了后又一拍苏教授的肩膀,说道:“老苏,你这是不声不响的又立了一大功啦!”
  苏教授苦涩的回了句:“我哪有那本事啊,这是人家王营长的想法,图也是他画的!”
  “王营长?”和志民看了看王学新的方向,然后摆出一脸“难怪”的表情。
  苏教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想。
  如果说之前还能把这发明推给鹰酱技术员,那么王学新这现场提的一个改进方案并且还画了一个草图又是怎么回事?
  重点还是这草图……就像和志民说的,一点都不像刚研发出来没测试过的东西。
  这要是能随手画出,这创意以及思维的慎密,绝对是天才级别的。


第850章 试飞
  最后是测试原型机上的电台。
  电台有三部,一部在原型机上,一部在一辆从鬼子那缴获的95式侦察车上……其实就是鬼子生产的吉普,一般是军官乘坐或者用于巡逻、侦察、通讯等工作的作战用车,因为是四驱所以有很强的越野能力。
  还有一部就在王学新所在的基地里,他们可以随时收到来自吉普车和原型机的情况并下达命令。
  一切准备就绪后,周元凯上前向王学新敬了个礼,就朝原型机走去。
  “等等!”王学新拦下了周元凯,上前拍了拍周元凯的肩膀,说道:“小心点!实在不行就跳伞,别为这东西可惜,它不值什么钱,明白吗?”
  周元凯一挺身,回答:“明白!”
  其实周元凯不明白,旁边同样在做准备的李东成也不明白。
  周元凯和李东成昨晚就在暗中讨论了一番:
  “我说凯子,你说营长整出这种小飞机来有啥用?这么点大,带不了炸弹又带不了枪,连个窗都没有……”
  “唉,你别管!营长整的东西肯定有用,你没看他整了那么多啥啥啥的,哪个不是把鬼子揍得哭爹喊娘的?”
  “这倒是!”李东成回答:“可是……”
  “怎么?”周元凯问:“紧张了?”
  “不,不紧张!”李东成尴尬的笑着:“就是,这万一出了啥事,咱们还不知道这东西有啥用,那是不是挺冤的?”
  周元凯知道李东成说不紧张是假的,其实周元凯也紧张,他开飞机这么多年了,开过的飞机也不算少了,但还真没开过连窗都没有飞机。
  这是人开的吗?
  不过周元凯也明白一名军人的职责,他回道:“别想那么多,营长不说自有不说的理由,咱们干好自己的活完成任务就成了!睡觉,免得明儿个没精神!”
  这可以说是华夏军人与鹰酱军人的不同之处。
  这要是鹰酱军人,他们就非得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牺牲不值得。
  但是华夏军人,他们将服从命令看成是军人的天职,不管是什么任务,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完成任务。
  其实这“高精度火箭弹”的秘密并不是不能告诉他们。
  只是王学新根本就没想到周元凯和李东成会把这次试飞当作是一去不返的“壮士断腕”。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
  除了周李两个飞行员外,包括苏教授在内等绝大多数的研发团队成员都以为这是一次自杀式的试飞……从未上过天的东西,甚至原本的设计就不是飞机而是炸弹,一次性炸弹,却让飞行员去试飞。
  只有王学新对原型机很有信心。
  因为有信心,所以他知道这大概率的不会是周李的最后一次试飞,因此也就没必要像李东成所说的那样“死也要死个明白”。
  王学新知道这一点,但身为飞行员的周元凯却不知道。
  尤其这原型机还没有窗没有视线,里头黑漆漆的,而且空间压抑得让人发狂……就连机舱都是要费点劲才能钻进去,舱盖一盖就连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接着周元凯就发现,他放在后方的降落伞几乎不可能用到。
  不是说这原型机不会坠毁,而是他没机会用……在这里头转个身都难,他还得完成背降落伞的动作然后打开舱盖跳出去,危急关头根本就没那么多时间。
  那一刻,周元凯甚至有一种逃出去的想法,但最终他还是忍住了。
  “他娘的!”冒着冷汗的周元凯自言自语道:“死就死吧,死也丢不起那个人啊!”
  说着就闭上眼睛……这还真是闭着眼睛开飞机了,关键是就算睁着眼也啥都看不见。
  在黑暗中摸到了操纵杆,周元凯就朝固定在前方的电台说了声:“准备就绪!”
  “准备就绪!”外面的和志民重复了一声,然后将目光转向王学新。
  王学新微微点头,和志民就下令:“点火!”
  发射架上的两个火箭发动机立时就冒出了白烟,接着突然喷出火光推着发射架……
  发射架是用几根木桩固定在地面的,小推力当然推不动发射架。
  这是为了等待火箭最大推力的那一刻,也是为了充分利用发射架的长度。
  如果发射架足够长,那的确不需要这么做,比如来个几百米的发射架,火箭从一开始小推力时就推着原型机在发射架上运动,到大推力时自然就能将其抛射到空中。
  问题是发射架的轨道只有48米。
  如果小推力就推着走,还没等充分燃烧到大推力时,原型机已经被推出轨道了。
  这会是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推力无法充分利用,原型机也无法被弹射到空中。
  不过这也只有等一秒,接着只听“嗖”的一声,发射架一放开限制,原型机就在火箭推力的推动下快速沿着轨道加速。
  速度越来越快,到末端时毫无意外的被抛射到空中。
  不过当然,只有王学新“毫无意外”,其它人包括对原型机颇有信心的和志民在内都一声惊呼,然后就欢呼起来并互相拥抱在一块庆贺……原型机抛射到空中而且飞行姿态平稳,这几乎已经成功一半了,因为这一步往往才是最危险的。
  苏教授看了看王学新,觉得他似乎有些太淡定了,不惊不喜无怒无忧,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大将风度”?
  他当然不知道,王学新这是对系统有信心……毕竟系统也是做生意的,这要是有什么质量问题,假一赔十不过份吧?
  和志民不敢迟疑,一边用电台与原型机联系一边指挥着95式侦察车追着空中的原型机。
  王学新用电台问了一声在原型机里的周元凯:“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周元凯喘着粗气回答:“营长,我……我还以为自己要交待了!”
  “你就跟我交待吧!”王学新回答:“注意感受原型机的姿态,适时做出调整,并同时把调整过程报告!”
  “是!”周元凯应了声,然后就将注意力集中在原型机上。


第851章 射程
  试飞进行得很顺利,只不过其中出了段小插曲。
  原型机的飞行时速在300里左右,而95式侦察车的最高时速只有70公里,因此就算95侦察车在地面猛踩油门追赶,眨眼功夫也就被甩在了后头。
  甩在后头原本也不算什么问题,因为原型机可以自己飞,电台的联系距离也有上百公里……其实不只上百公里,上百公里是地面对地面的联系距离,地面对空中的联系距离要远得多。
  问题就是原型机没有窗看不到外界的情况,它需要地面观察并通过无线电告诉周元凯高度、方向、姿态等等。
  如果失去这些指引,原型机就别说降落了,把握方向都成问题。
  眼看原型机越来越远就要脱离侦察车的目视距离,和志民急中生智通过电台命令周元凯:“原地转圈等待侦察车!”
  周元凯应了声,就驾驶着原型机在原地打转。
  后来又发现这么做也不行,因为原型机马上就没有燃料要失去动力了,还没等侦察车赶到它就要从天上掉下来了。
  于是原型机在侦察车的引导下朝预设的降落地点另一个小机场原常机场前进。
  所有的过程都有惊无险,十分钟后王学新就收到成功降落的情报,整个发射场都爆发出一阵欢呼。
  苏教授则难以置信的看着和志民记录下来的速度,问了声:“老和,速度没算错吧?”
  和志民看了看记录,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他翻了翻记录然后就兴奋的说:“应该没算错,几段记录的时速差不多都在300公里左右!”
  王学新见两人神色有异,就上前问了声:“苏教授,有问题?”
  苏教授赶忙回答:“不不,没问题!”
  接着又说:“不过的确有问题!”
  说着就从和志民手里接过记录本递给王学新,说:“王营长,看看这速度,时速300公里,这可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得多。以这时速计算,咱们这十分钟的燃料……那可是飞行了50公里啊!”
  和志民接嘴说道:“我看还不止!因为我们在降落时还消耗了一部份燃料,说不定还剩下一点燃料。”
  王学新点头同意和志民的观点,周元凯是不可能掌握得刚刚好,刚好把燃料消耗完就降落,这没必要也很危险。
  也就是说……
  苏教授说:“咱们这原型机,射程可能还不只50公里,这可比咱们预计的30公里远了将近一倍啊!”
  王学新想了想,就提醒道:“也许没那么乐观,原因是我们没有装炸药。如果按照我们的计划,在机头前装上800公斤的炸药,不管是弹射还是飞行都会增加许多负荷,于是航程也会相应的减少!”
  “说得对!”和志民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计算着,然后就下了结论:“但即便增加了这些重量,我们的原型机还有可能在空中滑翔一段距离,因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1页  当前第4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4/10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